• 《金史》卷七十四 列傳第十二大綱 宗翰(本名粘罕子斜哥)宗望(本名斡離不子齊京文)宗翰本名粘沒喝,漢語訛為粘罕,國相撒改之長子也。年十七,軍中服其勇。及議伐遼,宗翰與太祖意合。太祖敗遼師於境上,獲耶律謝十。撒改使宗翰及完顏希尹來賀捷,即稱帝為賀。及太......

  • 《金史》卷七十七 列傳第十五大綱 宗弼(本名兀朮)亨(本名孛迭)張邦昌劉豫撻懶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朮,亦作斡出,或作晃斡出,太祖第四子也。希尹獲遼護衞習泥烈,問知遼帝獵鴛鴦濼。都統杲出青嶺,宗望、宗弼率百騎與馬和尚逐越盧、孛古、野里斯等,馳擊敗之。宗弼......

  • 《金史》卷三十六 志第十七大綱 ◎禮九○國初即位儀收國元年春正月壬申朔,諸路官民耆老畢會,議創新儀,奉上即皇帝位。阿離合懣、宗翰乃陳耕具九,祝以闢土養民之意。復以良馬九隊,隊九匹,別為色,並介胄弓矢矛劍奉上。國號大金,建元收國。天會元年九月六日,皇弟......

  • 《金史》卷三十一 志第十二大綱 ◎禮四○奏告儀皇帝恭謝儀皇后恭謝儀皇太子恭謝儀薦新功臣配享寶玉雜儀奏告儀皇帝即位、加元服、受尊號、納後、冊命、巡狩、征伐、封祀、請諡、營修廟寢,凡國有大事皆告。或一室,或遍告及原廟,並一獻禮,用祝幣。皇統以後......

  • 《金史》卷八十六 列傳第二十四大綱 李石(子獻可)完顏福壽獨吉義烏延蒲離黑烏延蒲轄奴烏延查剌李師雄尼龐古鈔兀孛術魯定方夾谷胡剌蒲察斡論夾谷查剌李石,字子堅,遼陽人,貞懿皇后弟也。先世仕遼,為宰相。高祖仙壽,嘗脱遼主之舅於難,遼帝賜仙壽遼陽及湯池地千頃......

  • 《金史》卷三十 志第十一 ◎禮三○宗廟禘袷朝享時享儀金初無宗廟。天輔七年九月,太祖葬上京宮城之西南,建寧神殿於陵上,以時薦享。自是諸京皆立廟,惟在京師者則曰太廟。天會六年,以宋二帝見太祖廟者,是也。或因遼之故廟,安置御容,亦謂之廟。天眷三年,熙......

  • 《金史》卷二十五 志第六大綱 ◎地理中○南京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山東東路山東西路南京路,國初曰汴京,貞元元年更號南京。府三,領節鎮三,防禦八,刺史郡八,縣一百五。(都城門十四,曰開陽,曰宣仁,曰安利,曰平化。曰通遠,曰宜照,曰利川,曰崇德,曰迎秋,曰廣澤,曰順義,曰......

  • 《金史》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大綱 ◎食貨五○榷場與敵國互市之所也。皆設場官,嚴厲禁,廣屋宇以通二國之貨,歲之所獲亦大有助於經用焉。熙宗皇統二年五月,許宋人之請,遂各置於兩界。九月,命壽州、鄧州、鳳翔府等處皆置。海陵正隆四年正月,罷鳳翔府、唐、鄧、潁......

  • 《金史》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哀宗上哀宗諱守緒,初諱守禮,又諱寧甲速,宣宗第三子。母曰明惠皇后王氏,賜姓温敦氏,仁聖皇后之女兄也。承安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生於翼邸,仁聖無子,養為己子。泰和中,授金紫光祿大夫。宣宗登極,進封遂王,授祕書監,改樞密使。貞祐初......

  • 《金史》卷一百九 列傳第四十七 完顏素蘭陳規許古完顏素蘭,一名翼,字伯揚,至寧元年策論進士也。貞祐初,累遷應奉翰林文字,權監察御史。二年,宣宗遷汴,留皇太子於燕都,既而召之,素蘭以為不可,平章高琪曰:主上居此,太子宜從。且汝能保都城必完否?素蘭曰:完固不敢必,......

  • 《金史》卷三十四 志第十五大綱 ◎禮七○社稷貞元元年閏十二月,有司奏建社稷壇於上京。大定七年七月,又奏建壇於中都。社為制,其外四周為垣,南向開一神門,門三間。內又四周為垣,東西南北各開一神門,門三間,各列二十四戟。四隅連飾罘罳,無屋,於中稍南為壇位,令三......

  • 金史張中彥傳閲讀附參考答案大綱 金史張中彥傳張中彥,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為涇原副將,知德順軍事。睿宗經略陝西,中彥降,除招撫使。授彰武軍承宣使,為本路兵馬鈐轄,遷都總管。宋將關師古圍鞏州,與秦鳳李彥琦會兵攻之。王師下饒風關,得金、洋諸州,以中彥......

  • 《金史》卷三十五 志第十六 ◎禮八○宣聖廟皇統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詣文宣王廟奠祭,北面再拜,顧儒臣曰:為善不可不勉。孔子雖無位,以其道可尊,使萬世高仰如此。大定十四年,國子監言:歲春秋仲月上丁日,釋奠於文宣王,用本監官房錢六十貫,止造茶食等物,以大小楪排......

  • 《金史》卷二十二 志第三 ◎歷下○步月離第五轉終分:一十四萬四千一百一十,秒六千六十六。轉終日:二十七日,餘二千九百,秒六千六十六。轉中日:一十三日,餘四千六十五,秒三千三十三。朔差日:一,餘五千一百四,秒三千九百三十四。象策:七日,餘二千一分,二十二秒......

  • 《金史》卷八十 列傳第十八大綱 熙宗二子斜卯阿里突合速烏延蒲盧渾赤盞暉大抃(本名撻不野)磐(本名蒲速越)阿離補(子方)熙宗諸子:悼平皇后生太子濟安,賢妃生魏王道濟。濟安,皇統二年二月戊子生於天開殿。上年二十四始有皇子,喜甚,遣使馳報明德宮太皇太后。......

  • 《金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九 斡魯斡魯古勃堇婆盧火吾紥忽闍母宗敍(本名德壽)斡魯,韓國公劾者第三子。康宗初,蘇濱水含國部斡豁勃堇及斡準、聽備二部有異志,斡帶治之,斡賽、斡魯為之佐,遂伐斡豁,拔其城以歸。高麗築九城於曷懶甸。斡賽母疾病,斡魯代將其兵......

  • 《金史》卷二十 志第一 ◎天文自伏羲仰觀俯察,黃帝迎日推策,重黎序天地,堯歷日月星辰,舜齊七政,周武王訪箕子,陳《洪範》,協五紀,而觀天之道備矣。《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故孔子因魯史作《春秋》,於日星風雨霜雹雷霆皆書變而不書常,所以明天道......

  • 《金史》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孝友○温迪罕斡魯補陳顏劉瑜孟興王震劉政孝友者,人之至行也,而恆性存焉。有子者欲其孝,有弟者欲其友,豈非人之恆情乎?為子而孝,為弟而友,又豈非人之恆性乎?以人之恆情責人之恆性,而不副所欲者恆有焉。有竭力於是,豈非難乎。天......

  • 《金史》卷七十八 列傳第十六 劉彥宗劉萼劉筈劉仲誨劉頍時立愛韓企先(子鐸)劉彥宗,子魯開,大興宛平人。遠祖怦,唐盧龍節度使。石晉以幽、薊入遼,劉氏六世仕遼,相繼為宰相。父霄,至中京留守。彥宗擢進士乙科。天祚走天德,秦晉國王耶律捏裏自立於燕,擢彥宗留......

  • 《金史》卷七十四 列傳第十二 宗翰(本名粘罕子斜哥)宗望(本名斡離不子齊京文)宗翰本名粘沒喝,漢語訛為粘罕,國相撒改之長子也。年十七,軍中服其勇。及議伐遼,宗翰與太祖意合。太祖敗遼師於境上,獲耶律謝十。撒改使宗翰及完顏希尹來賀捷,即稱帝為賀。及太......

  • 《金史》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九大綱 ◎食貨三○錢幣錢幣。金初用遼、宋舊錢,天會末,雖劉豫阜昌元寶、阜昌重寶亦用之。海陵庶人貞元二年遷都之後,户部尚書蔡鬆年復鈔引法,遂制交鈔,與錢並用。正隆二年,歷四十餘歲,始議鼓鑄。冬十月,初禁銅越外界,懸罪賞格。括民間......

  • 《金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宣宗上宣宗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皇帝諱珣,本名吾睹補,顯宗長子,母曰昭華劉氏。大定三年癸未歲生,世宗養於宮中。十八年,封温國公,加特進。二十六年,賜今名。二十九年,進封豐王,加開府儀同三司,累判兵、吏部,又判永定、彰德......

  • 《金史》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大綱 ◎樂上《傳》曰:王者功成作樂,治定製禮。豈二帝三王之彌文哉!蓋有天下者,將一軌度、正民俗、合人神、和上下,舍禮樂何以焉。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樂,然而未盡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際,日修月葺,粲然大備。其隸太常者,即郊廟......

  • 《金史》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六十六 ◎孝友○温迪罕斡魯補陳顏劉瑜孟興王震劉政孝友者,人之至行也,而恆性存焉。有子者欲其孝,有弟者欲其友,豈非人之恆情乎?為子而孝,為弟而友,又豈非人之恆性乎?以人之恆情責人之恆性,而不副所欲者恆有焉。有竭力於是,豈非難乎。......

  • 《金史》卷四十九 志第三十大綱 ◎食貨四○鹽金制,榷貨之目有十,曰酒、曲、茶、醋、香、礬、丹、錫、鐵,而鹽為稱首。貞元初,蔡鬆年為户部尚書,始復鈔引法,設官置庫以造鈔、引。鈔,合鹽司簿之符。引,會司縣批繳之數。七年一釐革之。初,遼、金故地濱海多產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