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史》卷五十八 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符制初,穆宗之前,諸部長各刻信牌,交互馳驛,訊事擾人。太祖獻議,自非穆宗之命,擅制牌號者置重法。自是,號令始一。收國二年九月,始制金牌,後又有銀牌、木牌之制。蓋金牌以授萬户,銀牌以授猛安,木牌則謀克、蒲輦所佩者也......

  • 《金史》卷三十 志第十一 ◎禮三○宗廟禘袷朝享時享儀金初無宗廟。天輔七年九月,太祖葬上京宮城之西南,建寧神殿於陵上,以時薦享。自是諸京皆立廟,惟在京師者則曰太廟。天會六年,以宋二帝見太祖廟者,是也。或因遼之故廟,安置御容,亦謂之廟。天眷三年,熙......

  • 《金史》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五大綱 ◎兵○兵制金興,用兵如神,戰勝功取,無敵當世,曾未十年遂定大業。原其成功之速,俗本鷙勁,人多沉雄,兄弟子姓才皆良將,部落保伍技皆鋭兵。加之地狹產薄,無事苦耕可給衣食,有事苦戰可致俘獲,勞其筋骨以能寒暑,徵發調遣事同一家。是故......

  • 《金史》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叛臣○張覺(子僅言)耶律餘睹窩斡古書畔與叛通,畔之為言界也。《左氏》曰,政猶農之有畔,是也。君臣上下之定分,猶此疆彼界之截然,違此向彼,即為叛矣。善惡判於跬步,禍患極於懷襄,籲,可畏哉!作《叛臣傳》。張覺,亦書作瑴,平州義......

  • 《金史》卷三十二 志第十三 ◎禮五○上尊諡天會三年六月,諳班勃極烈杲等表請追冊先大聖皇帝。十二月二十五日,奉玉冊、玉寶,恭上尊諡曰大聖武元皇帝,廟號太祖。天會十三年三月七日,遣攝太尉皇叔祖大司空昱奉玉冊、玉寶,上尊諡曰文烈皇帝,廟號太宗。九月......

  • 《金史》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白華斜卯愛實(合周附)石抹世勣白華,字文舉,庾州人。貞祐三年進士。初為應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累遷為樞密院經歷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來歸,朝廷方經理河北,宋將彭義斌乘之,遂由山東取邢、洺、磁等州。華上奏曰:北兵有事河......

  • 《金史》卷一百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大綱 徒單益都粘哥荊山(劉均附)王賓(王進等附)國用安時青徒單益都,不詳其履歷,嘗累官為延安總管。正大九年正月,行省事于徐州。時慶山奴撤東方之備入援,未至睢州,徐、邳義勝軍總領侯進、杜政、張興率本軍降大兵於永州。辛丑,大兵......

  • 金史張中彥傳閲讀附參考答案大綱 金史張中彥傳張中彥,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為涇原副將,知德順軍事。睿宗經略陝西,中彥降,除招撫使。授彰武軍承宣使,為本路兵馬鈐轄,遷都總管。宋將關師古圍鞏州,與秦鳳李彥琦會兵攻之。王師下饒風關,得金、洋諸州,以中彥......

  • 《金史》卷三十 志第十一大綱 ◎禮三○宗廟禘袷朝享時享儀金初無宗廟。天輔七年九月,太祖葬上京宮城之西南,建寧神殿於陵上,以時薦享。自是諸京皆立廟,惟在京師者則曰太廟。天會六年,以宋二帝見太祖廟者,是也。或因遼之故廟,安置御容,亦謂之廟。天眷三年,熙......

  • 《金史》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八 ◎食貨二○田制量田以營造尺,五尺為步,闊一步,長二百四十步為畝,百畝為頃。民田業各從其便,賣質於人無禁,但令隨地輸租而已。凡桑棗,民户以多植為勤,少者必植其地十之三,猛安謀克户少者必課種其地十之一,除枯補新,使之不闕。凡官......

  • 《金史》卷六 本紀第六 ◎世宗上世宗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諱雍,本諱烏祿,太祖孫,睿宗子也。母曰貞懿皇后李氏。天輔七年癸卯歲,生於上京。體貌奇偉,美鬚髯,長過其腹,胸間有七子如北斗形。性仁孝,沉靜明達。善騎射,國人推為第一,每出獵,耆老皆隨......

  • 《金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大綱 ◎衞紹王衞紹王諱永濟,小字興勝,更諱允濟,章宗時避顯宗諱,詔改允為永。世宗第七子,母曰元妃李氏。衞王長身,美髯須,天資儉約,不好華飾,大定十一年,封薛王。是歲,進封禭王。十七年,授世襲猛安。二十五年,加開府義同三司。二十六年,為......

  • 《金史》卷二十二 志第三 ◎歷下○步月離第五轉終分:一十四萬四千一百一十,秒六千六十六。轉終日:二十七日,餘二千九百,秒六千六十六。轉中日:一十三日,餘四千六十五,秒三千三十三。朔差日:一,餘五千一百四,秒三千九百三十四。象策:七日,餘二千一分,二十二秒......

  • 《金史》卷二十七 志第八大綱 ◎河渠○黃河金始克宋,兩河悉畀劉豫。豫亡,河遂盡入金境。數十年間,或決或塞,遷徙無定。金人設官置屬,以主其事。沿河上下凡二十五埽,六在河南,十九在河北,埽設散巡河官一員。雄武、滎澤、原武、陽武、延津五埽則兼汴河事,設黃......

  • 《金史》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大綱 完顏奴申崔立聶天驥赤盞尉忻完顏奴申,字正甫,素蘭之弟也。登策論進士第,仕歷清要。正大三年八月,由翰林直學士充益政院説書官。五年,轉吏部侍郎。監察御史烏古論石魯剌劾近侍張文壽、仁壽、李麟之受敵帥饋遺,詔奴申鞫問,得其......

  • 《金史》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大綱 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完顏合達,名瞻,字景山。少長兵間,習弓馬,能得人死力。貞祐初,以親衞軍送岐國公主,充護衞。三年,授臨潢府推官,權元帥右監軍。時臨潢避遷,與全、慶兩州之民共壁平州。合達隸其經略使烏林答乞住,乞住以便宜授軍中......

  • 《金史》卷九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裴滿亨斡勒忠張大節(子巖叟)張亨韓錫鄧儼巨構賀揚庭閻公貞焦旭劉仲洙李完馬百祿楊伯珫劉璣(兄珫)康元弼移剌益裴滿亨,字仲通,本名河西,臨潢府人。其先世居遼海,祖諱虎山者,天輔間移屯東受降城,以御夏人,後徙居臨潢。亨性敦敏......

  • 《金史》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五十七 粘葛奴申(劉天起附)完顏婁室烏古論鎬張天綱完顏仲德粘葛奴申,由任子入宮,或曰策論進士。天興初,卒開封府,以嚴幹稱。其年五月,擢為陳州防禦使。時兵戈搶攘,道路不通,奴申受命,毅然策孤騎由間道以往。陳自兵興,軍民皆避遷他郡,奴......

  • 《金史》選段閲讀及答案譯文 張中彥,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為涇原副將,知德順軍事。睿宗經略陝西,中彥降,除招撫使。授彰武軍承宣使,為本路兵馬鈐轄,遷都總管。宋將關師古圍鞏州,與秦鳳李彥琦會兵攻之。王師下饒風關,得金、洋諸州,以中彥領興元尹,撫輯......

  • 《金史》卷八 本紀第八 ◎世宗下二十一年正月戊申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壬子,以夏國請,詔復綏德軍榷場,仍許就館市易。上聞山東、大名等路猛安謀克之民,驕縱奢侈,不事耕稼。詔遣閲實,計口授地,必令自耕,地有餘而力不贍者,方許招人租佃,仍禁農時飲酒......

  • 《金史》卷七十一 列傳第九大綱 斡魯斡魯古勃堇婆盧火吾紥忽闍母宗敍(本名德壽)斡魯,韓國公劾者第三子。康宗初,蘇濱水含國部斡豁勃堇及斡準、聽備二部有異志,斡帶治之,斡賽、斡魯為之佐,遂伐斡豁,拔其城以歸。高麗築九城於曷懶甸。斡賽母疾病,斡魯代將其兵......

  • 《金史》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九大綱 ◎食貨三○錢幣錢幣。金初用遼、宋舊錢,天會末,雖劉豫阜昌元寶、阜昌重寶亦用之。海陵庶人貞元二年遷都之後,户部尚書蔡鬆年復鈔引法,遂制交鈔,與錢並用。正隆二年,歷四十餘歲,始議鼓鑄。冬十月,初禁銅越外界,懸罪賞格。括民間......

  • 《金史》卷二十五 志第六大綱 ◎地理中○南京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山東東路山東西路南京路,國初曰汴京,貞元元年更號南京。府三,領節鎮三,防禦八,刺史郡八,縣一百五。(都城門十四,曰開陽,曰宣仁,曰安利,曰平化。曰通遠,曰宜照,曰利川,曰崇德,曰迎秋,曰廣澤,曰順義,曰......

  • 《金史》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六十五大綱 ◎孝友○温迪罕斡魯補陳顏劉瑜孟興王震劉政孝友者,人之至行也,而恆性存焉。有子者欲其孝,有弟者欲其友,豈非人之恆情乎?為子而孝,為弟而友,又豈非人之恆性乎?以人之恆情責人之恆性,而不副所欲者恆有焉。有竭力於是,豈非難乎。天......

  • 《金史》卷九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大綱 移剌履張萬公蒲察通粘割斡特剌程輝劉瑋董師中王蔚馬惠迪馬琪楊伯通尼龐古鑑移剌履字履道,遼東丹王突欲七世孫也。父聿魯,早亡。聿魯之族兄興平軍節度使德元無子,以履為後。方五歲,晚卧廡下,見微雲往來天際,忽謂乳母曰:此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