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史》卷一百十一 列傳第四十九大綱 古裏甲石倫內族訛可撒合輦強伸烏林答胡土內族思烈紇石烈牙吾塔古裏甲石倫,隆安人。以武舉登第。為人剛悍,頗自用,所在與人不合。宣宗以其勇善戰,每任用之。貞祐二年,累遷副提控、太原府判官,與從宜都提控、振武軍節度使完顏......

  • 《金史》卷九十 列傳第二十八 趙元移剌道(本名按)高德基馬諷完顏兀不喝劉徽柔賈少衝(子益)移剌斡裏朵阿勒根彥忠張九思高衎楊邦基丁暐仁趙元,字善長,涿州范陽人。遼天慶八年登進士第,仕至尚書金部員外郎。遼亡,郭藥師為宋守燕,以元掌機宜文字。王師取燕......

  • 《金史》卷九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黃久約李晏李仲略李愈王賁許安仁樑襄路伯達黃久約,字彌大,東平須城人也。曾祖孝綽有隱德,號潛山先生。父勝,通判濟州。母劉氏,尚書右丞長言之妹,一夕夢鼠銜明珠,寤而久約生,歲實在子也。擢進士第,調鄆城主簿,三遷曹州軍事判官。......

  • 《金史》卷一百五 列傳第四十三 程寀任熊祥孔璠(子拯)範拱張用直劉樞王翛楊伯雄(兄伯淵)蕭貢温迪罕締達張翰任天寵程寀,字公弼,燕之析津人。祖冀,仕遼廣德軍節度使。冀凡六男,父子皆擢科第,士族號其家為程一舉。冀次子四穆,遼崇義軍節度使。寀,四穆之季子也......

  • 《金史》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古者太史掌敍邦國之世次,辨其姓氏,別其昭穆,尚失。金人初起完毅十二部,其後皆以部為氏,史臣記錄有稱宗室者,有稱完顏者。稱完顏者。稱完顏者亦有二焉,有同姓完顏,蓋疏族,若石土門、迪古乃是也;有異姓完顏,蓋部人,若歡都......

  • 《金史》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忠義一○胡沙補特虎僕忽得粘割韓奴曹珪温迪罕蒲睹訛裏也納蘭綽赤魏全鄯陽夾谷守中石抹元毅伯德梅和尚烏古孫兀屯高守約和速嘉安禮王維翰移剌古與涅宋扆烏古論榮祖烏古論仲温九住李演劉德基王毅王晦齊鷹揚術甲法心高......

  • 《金史》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大綱 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完顏合達,名瞻,字景山。少長兵間,習弓馬,能得人死力。貞祐初,以親衞軍送岐國公主,充護衞。三年,授臨潢府推官,權元帥右監軍。時臨潢避遷,與全、慶兩州之民共壁平州。合達隸其經略使烏林答乞住,乞住以便宜授軍中......

  • 《金史》卷一百一 列傳第三十九 承暉(本名福興)抹捻盡忠僕散端(本名七斤)耿端義李英孛術魯德裕烏古論慶壽承暉,字維明,本名福興。好學,淹貫經史。襲父益都尹鄭家塔割剌訛沒謀克。大定十五年,選充符寶祗候,遷筆硯直長,轉近侍局直長,調中都右警巡使。章宗為皇......

  • 《金史》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七十三大綱 ◎外國下○高麗高麗國王,王楷。其地鴨綠江以東,曷懶路以南,東南皆至於海。自遼時,歲時遣使修貢,事具《遼史》。唐初,靺鞨有粟末、黑水兩部,皆臣屬於高麗。唐滅高麗,粟末保東牟山漸強大,號渤海,姓大氏,有文物禮樂。至唐末稍衰,自後......

  • 《金史》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九大綱 ◎食貨三○錢幣錢幣。金初用遼、宋舊錢,天會末,雖劉豫阜昌元寶、阜昌重寶亦用之。海陵庶人貞元二年遷都之後,户部尚書蔡鬆年復鈔引法,遂制交鈔,與錢並用。正隆二年,歷四十餘歲,始議鼓鑄。冬十月,初禁銅越外界,懸罪賞格。括民間......

  • 《金史》卷二十六 志第七 ◎地理下○大名府路河東北路河東南路京兆府路鳳翔路鄜延路慶原路臨洮路大名府路,宋北京魏郡。府一,領刺郡三,縣二十,鎮二十二。貞祐二年十月置行尚書省。大名府,上,天雄軍。舊為散府,先置統軍司,天德二年罷,以其所轄民户分隸旁......

  • 《金史》卷七十九 列傳第十七 酈瓊李成孔彥舟徐文施宜生張中孚張中彥宇文虛中王倫酈瓊,字國寶,相州臨漳人。補州學生。宋宣和間,盜賊起,瓊乃更學擊刺挽強,試弓馬,隸宗澤軍,駐於磁州。未幾告歸,括集義軍七百人,復從澤,澤署瓊為七百人長。澤死,調戍滑州。時宗望......

  • 《金史》卷三十三 志第十四 ◎禮六○原廟太宗天會二年,立大聖皇帝廟於西京。熙宗天眷二年九月,又以上京慶元宮為太祖皇帝原廟。皇統七年,有司奏:慶元宮門舊日景暉,殿日辰居,似非廟中之名,今宜改殿名曰世德。是歲,東京御容殿成。世宗大定二年十二月,詔以會......

  • 《金史》附錄 進金史表大綱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領經筵事、提調太醫院廣惠司事臣阿魯圖言:竊惟漢高帝入關,任蕭何而收秦籍;唐太宗即祚,命魏徵以作《隋書》。蓋歷數歸真主之朝,而簡編載前代之事,國可滅史不可滅,......

  • 《金史》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紇石烈良弼完顏守道(本名習尼列)石琚唐括安禮移剌道(本名趙三子光祖)紇石烈良弼,本名婁室,回怕川人也。曾祖忽懶。祖忒不魯。父太宇,世襲蒲輦,徙宣寧。天會中,選諸路女直字學生送京師,良弼與納合椿年皆童丱,俱在選中。是時......

  • 《金史》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三大綱 ◎儀衞下○大駕鹵簿世宗大定三年,袷享,用黃麾仗三千人。分四節:第一節,無縣令、府牧,即用黃麾前三部,次前部鼓吹,次金吾牙門旗,次駕頭,次引駕龍墀隊,次天王、十二辰等旗。第二節,黃麾第四、第五部,次君王萬歲日月旗,次御馬,內增控馬......

  • 《金史》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大綱 鶻謀琶迪姑迭阿徒罕夾谷謝奴阿勒根沒都魯黃摑敵古本蒲察胡盞夾谷吾裏補王伯龍高彪温迪罕蒲裏特伯德特離補耶律懷義蕭王家奴田顥趙隇鶻謀琶,術吉水斜卯部人也。性忠直寬厚,重節義,勇於戰。父阿鶻土,贈金吾衞上將軍。穆宗時......

  • 《金史》卷一百二 列傳第四十 僕散安貞田琢完顏弼蒙古綱必蘭阿魯帶僕散安貞,本名阿海,以大臣子充奉御。父揆,尚韓國公主,鄭王永蹈同母妹也。永蹈誅,安貞罷歸,召為符寶祗候。復為奉御,尚邢國長公主,加駙馬都尉,襲胡王愛割蠻猛安。歷尚衣直長、御院通進、尚藥......

  • 《金史》卷八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大綱 蘇保衡翟永固魏子平孟浩(田珏附)樑肅移剌綎移剌子敬蘇保衡,字宗尹,雲中天成人。父京,遼進士,為西京留守。宗翰兵至西京,京出降。久之,京病篤,以保衡屬宗翰。京死,宗翰薦之於朝。賜進士出身,補太子洗馬,調解州軍事判官。左監軍撒......

  • 《金史》卷六十 表第二大綱 ◎交聘表上天下之勢,曷有常哉。金人日尋干戈,撫制諸郡,保其疆圉,以求逞志於遼也,豈一日哉。及太祖再乘勝,已即帝位,遼乃招之使降,是猶能蒸虎變,欲誰何而止之。厥後使者八九往反,終不能定約束,何者,取天下者不徇小節,成算既定矣,終不......

  • 《金史》卷二十三 志第四 ◎五行五行之精氣,在天為五緯,在地為五材,在人為五常及五事。五緯志諸《天文》,歷代皆然。其形質在地,性情在人,休咎各以其類,為感應於兩間者,歷代又有《五行志》焉。兩漢以來,儒者若夏侯勝之徒,專以《洪範五行》為學,作史者多采......

  • 《金史》卷九十三 列傳第三十一大綱 顯宗諸子章宗諸子衞紹王子宣宗三子獨吉思忠承裕僕散揆抹捻史乂搭宗浩顯宗孝懿皇后生章宗,昭聖皇后生宣宗,諸姬田氏生鄆王琮、瀛王瑰、霍王從彝,劉氏生瀛王從憲,王氏生温王玠。鄆王琮,本名承慶,母田氏,其後封裕陵充華。琮儀觀......

  • 《金史》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大綱 ◎百官一○三師三公尚書省六部都元帥府樞密院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撫司勸農使司司農司三司國史院翰林學士院審官院太常寺金自景祖始建官屬,統諸部以專征伐,嶷然自為一國。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故太祖以都勃極烈嗣位,太宗以諳版......

  • 《金史》卷八 本紀第八 ◎世宗下二十一年正月戊申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壬子,以夏國請,詔復綏德軍榷場,仍許就館市易。上聞山東、大名等路猛安謀克之民,驕縱奢侈,不事耕稼。詔遣閲實,計口授地,必令自耕,地有餘而力不贍者,方許招人租佃,仍禁農時飲酒......

  • 《金史》卷六十八 列傳第六大綱 歡都(子謀演)冶訶(子阿魯補)骨赧訛古乃蒲查歡都,完顏部人。祖石魯,與昭祖同時同部同名,交相得,誓曰:生則同川居,死則同谷葬。土人呼昭祖為勇石魯,呼石魯為賢石魯。初,烏薩紥部有美女名罷敵悔,青嶺東混同江蜀束水人掠而去,生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