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五代史》 卷一百八(汉书)列传五大纲 李崧,深州饶阳人。父舜卿,本州录事参军。崧幼而聪敏,十余岁为文,家人奇之。弱冠,本府署为参军。其父尝谓宗人李鏻曰:大丑生处,形奇气异,前途应不居徒劳之地,赖吾兄诲激之。大丑即崧之小字也。同光初,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兼领镇州......

  • 《旧五代史》 卷二十一(梁书)列传十一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初名从。以中涓从太祖,性端愿,未尝离左右。及太祖镇汴,树置戎伍,始得马五百匹,即以师古为偏将,援陈破蔡,累有战功。及朱珍以罪诛,遂用师古为都指挥使。乃渡淮,饷军于庐寿,攻滁州,破天长,下高邮,沿淮转战,所至克捷。......

  • 《旧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周书)列传十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也。父丰,本郡乐营使。峻幼慧黠善歌,梁贞明初,张筠镇相州,怜峻敏惠,遂畜之。及庄宗入魏州,筠弃镇南渡,以峻自随。时租庸使赵岩访筠于其第,筠召峻声歌以侑酒,岩悦,筠因以赠之,颇得亲爱。梁亡,赵氏族灭,峻流落无......

  • 《旧五代史》 卷九十九(汉书)高祖纪上大纲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氏,讳暠,本名知远,及即位改今讳。其先本沙陀部人也。四代祖讳湍,帝有天下,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文祖,陵曰懿陵;(《五代会要》:湍为东汉显宗第八子淮阳王昞之后。)高祖母陇西李氏,追谥明贞皇后。曾祖......

  • 《旧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二 世袭列传一大纲 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祖铎,父端。唐乾符中,镇州有博野军,宿卫京师,屯于奉天,文通时隶本军为市巡,累迁至队长。黄巢犯阙,博野军留于凤翔,时郑畋理兵于岐下,畋遣文通以本军败尚让之众于龙尾坡,以功为神策军指挥使。朱玫......

  • 《旧五代史》 卷十二(梁书)列传二大纲 ◎宗室广王全昱,太祖长兄,受禅后封。乾化元年,还睢阳,命内臣拜饯都外。王出宿至于偃师,仍诏其子衡王友谅侍从以归。庶人篡位,授宋州节度使。贞明二年,卒。(《五代会要》云:全昱,赠尚书令,谥德靖。《五代史阙文》:全昱,梁祖之兄也......

  • 《旧五代史》 卷十七(梁书)列传七 成汭,淮西人。少年任侠,乘醉杀人,为仇家所捕,因落发为僧,冒姓郭氏。(《新唐书》云:入蔡贼中,为贼帅假子,更姓名为郭禹。)亡匿久之,及贵,方复本姓。唐僖宗朝,为蔡州军校,领本郡兵戍荆南,帅以其凶暴,欲害之,遂弃本军奔于秭归。一夕,巨蛇......

  • 《旧五代史》 卷七十(唐书) 列传二十二 元行钦,本幽州刘守光之爱将。守光之夺父位也,令行钦攻大恩山,又令杀诸兄弟。天祐九年,周德威攻围山州,守光困蹙,令行钦于山北募兵,以应契丹。时明宗为将,攻行钦于山北,与之接战,矢及明宗马鞍,既而以势迫来降。明宗怜其有勇,奏隶为......

  • 《旧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九(周书)列传九大纲 常思,字克恭,太原人也。父仁岳,河东牙将,累赠太子太师。唐庄宗之为晋王也,广募胜兵,时思以趫悍应募,累从戎役,后为长直都校,历捧圣军使。晋初,迁六军都虞候。汉高祖出镇并门,奏以思从行,寻表为河东牢城都指挥使,以勤干见称。汉国初......

  •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志(案:《天文志序》原本阙佚,然其日食、星变诸门,事迹具存,较《欧阳史·司天考》为详备。今考《五代会要》所载星变、物异诸门,与《司天考》互有详略。盖五代典章散佚,各记所闻,未能画一也。参考诸书,当以是书为......

  • 《旧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大纲 王殷,瀛州人。曾祖昌裔,本州别驾。祖光,沧州教练使,因家焉。唐末,幽、沧大乱,殷父咸珪避地南迁,因投于魏军。殷自言生于魏州之开元寺,既长从军,渐为偏将。唐同光末,为华州马步军副指挥使,因家于华下。天成中,移授灵武都指挥使,久之......

  • 《旧五代史》 卷四十七(唐书) 末帝纪中 清泰二年春正月丙申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式。乙巳,中书门下奏:遇千春节,凡刑狱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今后请重系者即候次月,轻系者即节前奏覆决遣。从之。戊申,宗正寺奏:北京、应州、曹州诸陵,望差本州府长官朝拜。(《五......

  • 《旧五代史》 卷四十四(唐书) 明宗纪十大纲 长兴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式。是日雪盈尺。戊子,秦王从荣加守尚书令、兼侍中,依前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庚寅,以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刘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甲午,正衙命使册故福庆长公主孟氏为晋......

  • 《旧五代史》 卷四十四(唐书) 明宗纪十 长兴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式。是日雪盈尺。戊子,秦王从荣加守尚书令、兼侍中,依前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庚寅,以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刘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甲午,正衙命使册故福庆长公主孟氏为晋......

  • 《旧五代史》 卷五十二(唐书) 列传四大纲 李嗣昭,字益光,武皇母弟代州刺史克柔之假子也。小字进通,不知族姓所出。(《欧阳史》云:本姓韩氏,汾州大谷县民家子。)少事克柔,颇谨愿,虽形貌眇小,而精悍有胆略,沉毅不群。初嗜酒好乐,武皇微伸儆戒,乃终身不饮。少从征伐,精练军机......

  • 《旧五代史》 卷二(梁书)太祖纪二 光化元年正月,帝遣葛从周统诸将略地于山东,遂次于邢、洺。三月,昭宗以帝兼领天平军节度使,余如故。四月,沧州节度使卢廷彦为燕军所攻,弃城奔于魏,魏人送于汴。是月,帝以大军至钜鹿,屯于城下,败晋军万余众于青山口,俘马千余匹。丁......

  • 《旧五代史》 卷八十三(晋书) 少帝纪三大纲 开运元年秋七月辛未朔,帝御崇元殿,大赦天下,改天福九年为开运元年。河北诸州,曾经契丹蹂践处,与免今年秋税。诸军将士等第各赐优给。诸州率借钱帛,赦书到日,画时罢征,出一千贯已上者与免科徭,一万贯已上者与授本州上佐云。是日......

  • 《旧五代史》 卷八十九(晋书) 列传四 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也。父珙,事河南尹张全义为客将。维翰身短面广,殆非常人,既壮,每对鉴自叹曰: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由是慨然有公辅之望。(《三楚新录》:马希范入觐,途经淮上,时桑维翰旅游楚、泗间,知其来,遽谒之曰:仆闻楚之为......

  • 《旧五代史》 卷三十(唐书) 庄宗纪四大纲 同光元年冬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是日,皇后刘氏、皇子继岌归邺宫,帝送于离亭,歔欷而别。诏宣徽使李绍宏、宰相豆卢革、租庸使张宪、兴唐尹王正言同守邺城。壬申,帝御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郓州。是夜三鼓,渡汶。时王彦章守......

  • 《旧五代史》 卷三(梁书)太祖纪三大纲 开平元年正月丁亥,帝回自长芦,次于魏州。节度使罗绍威以帝回军,虑有不测之患,由是供亿甚至,因密以天人之望切陈之。帝虽拒而不纳,然心德之。壬寅,帝至自长芦。是日,有庆云覆于府署之上。甲辰,天子遣御史大夫薛贻矩来传禅代之意......

  • 《旧五代史》 卷七十一(唐书) 列传二十三大纲 马郁,其先范阳人。郁少警悟,有俊才智数,言辩纵横,下笔成文。乾宁末,为府刀笔小吏。李匡威为王镕所杀,镕书报其弟匡俦。匡俦遣使于镕,问谋乱本末,幕客为书,多不如旨。郁时直记室,即起草,为之条列事状,云可疑者十,词理俊赡,以此知名。......

  • 《旧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大纲 ◎乐志下周广顺元年,太祖初即大位,惟新庶政,时太常卿边蔚上疏请改舞名,其略云:前朝改祖孝孙所定十二和之名,文舞曰《治安之舞》,武舞曰《振德之舞》,今请改《治安》为《政和之舞》,《振德》为《善胜之舞》。前朝改贞观中二舞名......

  • 《旧五代史》 卷六(梁书)太祖纪六 开平四年十月乙亥,东京博王友文入觐,召之也。己卯,以新修天骥院开宴落成,内外并献马,而魏博进绢四万匹为驵价。壬午,以冬设禁军,幸兴安鞠场,召文武百官宴。幸开化,大阅军实。十一月丁亥朔,幸广王第作乐。辛卯,宴文武四品已上于宣......

  • 《旧五代史》 卷三十三(唐书) 庄宗纪七 同光三年秋七月丁酉,以久雨,诏河南府依法祈晴。滑州上言,黄河决。壬寅,皇太后崩于长寿宫,帝执丧于内,出遗令以示于外。癸卯,帝于长寿宫成服,百官于长寿宫幕次成服后,于殿前立班奉慰。乙巳,宰臣上表请听政,不允;表再上,敕旨宜废朝......

  • 《旧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五(周书)列传五大纲 赵晖,字重光,澶州人也。弱冠以骁果应募,始隶于庄宗帐前,与大梁兵经百余战,以功迁马直军使。同光中,从魏王破蜀,命晖分统所部,南戍蛮陬。明宗即位,征还,授禁军指挥使。晋有天下,参掌卫兵,从马全节围安陆,佐杜重威战宗城,皆有功,改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