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五代史》 卷九十四(晋书) 列传九大纲 苌从简,陈州人也。世以屠羊为业,力敌数人,善用槊。初事后唐庄宗为小校,每遇攻城,召人为梯头,从简多应募焉,庄宗为其勇,擢领帐前亲卫兼步军都指挥使。一日,庄宗领大军与梁军对阵,登高丘而坐,敌人有执大帜扬其武者,庄宗指之谓左右曰......

  • 《旧五代史》 卷六十一(唐书) 列传十三 安金全,代北人。世为边将,少骁果,便骑射。武皇时为骑将,屡从征讨。庄宗之救潞州及平河朔,皆有战功,累为刺史,以老病退居太原。天祐中,汴将王檀率师三万,乘庄宗在邺,来袭并州。时城无备兵,敌军奄至,监军张承业大恐,计无所出,阅诸司丁......

  • 《旧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大纲 ◎礼志下后唐长兴元年九月,太常礼院奏:来年四月孟夏,禘飨于太庙。谨按礼经,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已毁未毁之主,并合食于太祖之庙,逐庙功臣,配飨于太庙之庭。本朝宝应元年定礼,奉景皇帝为始封之祖。既庙号太祖,百代不......

  • 《旧五代史》 卷二十一(梁书)列传十一大纲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初名从。以中涓从太祖,性端愿,未尝离左右。及太祖镇汴,树置戎伍,始得马五百匹,即以师古为偏将,援陈破蔡,累有战功。及朱珍以罪诛,遂用师古为都指挥使。乃渡淮,饷军于庐寿,攻滁州,破天长,下高邮,沿淮转战,所至克捷。......

  • 《旧五代史》 卷六十(唐书) 列传十二大纲 李袭吉,自言左相林甫之后,父图,为洛阳令,因家焉。袭吉乾符末应进士举,遇乱,避地河中,依节度使李都,擢为盐铁判官。及王重荣代,不喜文士,时丧乱之后,衣冠多逃难汾、晋间。袭吉访旧至太原,武皇署为府掾,出宰榆社。光启初,武皇遇难上源......

  • 《旧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七 志九 ◎刑法志(案:《刑法志序》,原本阙佚。)梁太祖开平三年十一月,诏太常卿李燕、御史萧顷、中书舍人张兖、户部侍郎崔沂、大理卿王鄯、刑部郎中崔诰,共删定律令格式。四年十二月,宰臣薛贻矩奏:太常卿李燕等重刊定律令三十卷,式二......

  • 《旧五代史》 卷一百三十二 世袭列传一大纲 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祖铎,父端。唐乾符中,镇州有博野军,宿卫京师,屯于奉天,文通时隶本军为市巡,累迁至队长。黄巢犯阙,博野军留于凤翔,时郑畋理兵于岐下,畋遣文通以本军败尚让之众于龙尾坡,以功为神策军指挥使。朱玫......

  • 《旧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 志二 ◎历志古先哲王,受命而帝天下者,必先观象以垂法,治历以明时,使万物服其化风,四海同其正朔,然后能允釐下土,钦若上穹。故虞舜之绍唐尧,先齐七政;武王之得箕子,首叙九畴。皇极由是而允兴,人时以之而不忒。历代已降,何莫由斯。粤自......

  • 《旧五代史》 卷八十四(晋书) 少帝纪四大纲 开运二年夏五月丙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大赦天下。丁酉,以右卫上将军马万为左金吾上将军致仕。戊戌,陕州节度使宋彦筠移镇邓州,澶州节度使何建移镇河阳。以左神武统军潘环为澶州节度使,以宣徽北院使李彦韬遥领寿州节度使兼侍......

  • 《旧五代史》 卷四十四(唐书) 明宗纪十 长兴四年春正月戊寅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式。是日雪盈尺。戊子,秦王从荣加守尚书令、兼侍中,依前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庚寅,以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刘煦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甲午,正衙命使册故福庆长公主孟氏为晋......

  • 《旧五代史》 卷四十七(唐书) 末帝纪中 清泰二年春正月丙申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式。乙巳,中书门下奏:遇千春节,凡刑狱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今后请重系者即候次月,轻系者即节前奏覆决遣。从之。戊申,宗正寺奏:北京、应州、曹州诸陵,望差本州府长官朝拜。(《五......

  • 《旧五代史》 卷一百四十二 志四大纲 ◎礼志上(案:《礼志序》,原本阙佚。)梁开平元年夏四月,太祖初受禅,乃立四庙于西京,从近古之制也。唐同光二年六月,太常礼院奏:国家兴建之初,已于北都置庙,今克复天下,迁都洛阳,却复本朝宗庙。按礼无二庙之文,其北都宗庙请废。乃下......

  • 《旧五代史》 卷四十五(唐书) 闵帝纪大纲 闵帝,讳从厚,小字菩萨奴,明宗第三子也。母昭懿皇后夏氏,以天祐十一年岁在甲戌,十一月二十八日庚申,生帝于晋阳旧第。帝髫龀好读《春秋》,略通大义,貌类明宗,尤钟爱。天成元年,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二年四月,加检校太保、同......

  • 《旧五代史》 卷五十三(唐书) 列传五大纲 李存信,本姓张,父君政,回鹘部人也。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初为献祖亲信,从武皇入关平贼,始补军职,赐姓名。大顺中,累迁至马步都校,与李存孝击张浚军于平阳。......

  • 《旧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七(周书)世宗纪四大纲 显德四年春正月己丑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仪。诏天下见禁罪人,除大辟外,一切释放。壬寅,兵部尚书张昭上言:奉诏编修太祖实录及梁、唐二末主实录。伏以撰《汉书》者先为项籍,编《蜀记》首序刘璋,贵神器之传授有因,其历数之......

  • 旧五代史和凝传的阅读及答案大纲 和凝,字成绩,汶阳须昌人也。九代祖逢尧,唐高宗时为监察御史,自逢尧之下,仕皆不显。凝幼而聪敏,姿状秀拔,神采射人。少好学,书一览者成达其大义。年十七举明经,十九登进士第。滑帅贺瑰知其名,辟置幕下。凝善射。时瑰与唐庄宗相拒......

  • 《旧五代史》 卷一百(汉书)高祖纪下 天福十二年夏五月乙酉朔,契丹所署大丞相、政事令、东京留守、燕王赵延寿为永康乌裕所絷,既而乌裕召蕃汉臣僚于镇州牙署,矫其主遣诏,命乌裕嗣位,于是发哀成服。辛卯,诏取五月十三日车驾南幸。甲午,以判太原府事刘崇为北京留守......

  • 《旧五代史》 卷十六(梁书)列传六大纲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也。曾祖阮,祖遇贤,父简,累赠兵部尚书。从周少豁达,有智略,初入黄巢军,渐至军校。唐中和四年三月,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从周与霍存、张归霸昆弟相率来降。七月,从太祖屯兵于西华,破蔡贼王夏寨。太祖临阵......

  • 《旧五代史》 卷三十三(唐书) 庄宗纪七 同光三年秋七月丁酉,以久雨,诏河南府依法祈晴。滑州上言,黄河决。壬寅,皇太后崩于长寿宫,帝执丧于内,出遗令以示于外。癸卯,帝于长寿宫成服,百官于长寿宫幕次成服后,于殿前立班奉慰。乙巳,宰臣上表请听政,不允;表再上,敕旨宜废朝......

  • 《旧五代史》 卷一百一十二(周书)太祖纪三大纲 广顺元年冬十月己丑朔,宰臣王峻献唐张蕴古《大宝箴》、谢偃《惟皇诫德赋》二图。诏报曰:朕生长军戎,勤劳南北,虽用心於于《钤》、《匮》,且无暇于《诗》、《书》,世务时艰,粗经阅历,前言往行,未甚讨寻。卿有佐命立国之勋,居代天......

  • 《旧五代史》 卷九十九(汉书)高祖纪上大纲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氏,讳暠,本名知远,及即位改今讳。其先本沙陀部人也。四代祖讳湍,帝有天下,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文祖,陵曰懿陵;(《五代会要》:湍为东汉显宗第八子淮阳王昞之后。)高祖母陇西李氏,追谥明贞皇后。曾祖......

  • 《旧五代史》 卷八十九(晋书) 列传四 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也。父珙,事河南尹张全义为客将。维翰身短面广,殆非常人,既壮,每对鉴自叹曰:七尺之身,安如一尺之面!由是慨然有公辅之望。(《三楚新录》:马希范入觐,途经淮上,时桑维翰旅游楚、泗间,知其来,遽谒之曰:仆闻楚之为......

  • 《旧五代史》 卷六十四(唐书) 列传十六大纲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梁将霍存得之于村落间,年十四,从征讨。存怜其爽迈,养为己子。存,梁史有传。彦威未弱冠,为梁祖所知,擢在左右,渐升戎秩,亟立战功。尝中流矢,眇其一目。开平二年,自开封府押衙、右亲从指挥使、检校司空......

  • 《旧五代史》 卷八十(晋书) 高祖纪六 天福六年秋七月己未朔,帝御崇元殿视朝。庚申,升陈州为防御使额。辛酉,以前邓州节度使焦方为贝州节度使。壬戌,泾州奏,西凉府留后李文谦,今年二月四日闭宅门自焚,遣元入西凉府译语官与来人赍三部族蕃书进之。以三司使刘审交为......

  • 《旧五代史》 卷十三(梁书)列传三 朱瑄,宋州下邑人也。父庆,里之豪右,以攻剽贩盐为事,吏捕之伏法。瑄坐父罪以笞免。因入王敬武军为小校。唐中和二年,谏议大夫张浚征兵于青州,敬武遣将曹全晸率军赴之,以瑄隶焉。以战功累迁列校。贼败出关,全晸以本军还镇。会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