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關於小學五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21課《圓明園的毀滅》背景

關於小學五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21課《圓明園的毀滅》背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21課《圓明園的毀滅》背景,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小學五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21課《圓明園的毀滅》背景

主要寫: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爲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爲藉口,命令米啓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爲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燬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爲一片廢墟。

《圓明園的毀滅》背景

1、背景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新的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爲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略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爲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而又屢屢節外生枝,條件愈益苛刻,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面對侵略者的計謀,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委曲乞和,遲遲不定戰守之策。因而痛失戰機,致使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中國軍隊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名爲"北巡",實則置祖宗社稷於不顧,自逃性命。從而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對入侵者的堅決抗禦。

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英勇抗擊。但終因寡不敵衆,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2、簡介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裏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園林。1722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儲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年間,圓明園進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東面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年間,綺春園進行了修繕和拓建,成爲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年間,國力日衰,財力不足,道光皇帝寧願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圍獵,但仍對圓明三園有所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