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成長的話題經典素材

關於成長的話題經典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導語:人生就是碰釘子,碰一回釘子,長一分見識,增一分閱歷,這也是成長的過程,下面是關於成長的話題經典素材,一起來學習下吧:

關於成長的話題經典素材

 偉大的事業在等待着你

  (成長需要激勵)

克勞德·昂利·聖西門出身於貴族家庭,自幼生活優裕。但他從少年時起立下大志,決心用知識爲人類造福。15歲時便囑咐家人,每天凌晨用這樣的話喚醒自己:“克勞德,起來吧,偉大的事業在等待着你。”他用自己所確立的遠大目標激勵自己,幫助自己克服惰性,投身事業,終於成爲一名傑出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在人類思想史上留下自己探索的足跡。

 狂才錢鍾書

  (不同俗流的成長之路)

1929年,清華大學外語系招生時爆出一條新聞,一位數學考了15分、本應被退回的考生卻被破格錄取,這考生便是錢鍾書。他數學考試極差,可英文、國文卻是特優,英文還是滿分。主管老師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報告了校長羅家倫。羅校長親閱試卷後立即定奪:此爲奇才,破格錄取。一入清華,錢鍾書便開始開創一項又一項的“紀錄”:讀書數量第一,發表文章第一,考試成績第一,口出狂言第一……他讀書愛做眉批,於是清華圖書館的藏書上便到處有了“錢批”。

在清華,他還以專挑教授學者的錯而出名。1932年,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學教授周作人出版了專著《中國新文學的源流》。書一問世,頗得好評。然而,錢鍾書卻從中挑出了許多錯誤,且振筆直書,毫不顧及周的難堪。

司馬長風在《中國新文學史》中說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兩個“狂人”之一,錢鍾書的狂,狂在才氣,狂得汪洋恣肆,頗類古代莊生。他的堂弟曾說過,錢鍾書少年時就狂得驚人,從小就不願說讚揚別人的話,倒是批評、挖苦、調侃過不少人,說話既刻薄,又俏皮,這脾氣一直未改,這些被他批評的人中有的是他的同學友人,有的還是他的師長、前輩,像朱自清、周作人、馮友蘭、趙萬里、吳宓,甚至還包括他的父親錢基博在內。大學快畢業時,清華挽留他繼續攻讀西洋文學研究碩士學位,他說:“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充當錢某人的導師!”

錢鍾書有句名言:“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正因要免俗,要做真正的學問,他才顯現出了與他人迥然不同的性格與行爲。他是中外記者公認的當代中國名人中最難見的一位,不僅記者,對各界名流他也多敬而遠之。“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這就是錢鍾書對自己的評價。

 周杰倫的成長經歷

  (興趣伴人成長)

杰倫在小學的時候便流露出了對音樂特有的感覺和天賦,他很喜歡鋼琴,喜歡一個人安靜地聽音樂。

高中畢業後他在一個餐廳做服務生,仍然喜愛着他的音樂,雖然每月只有400元的工資,除了貼補家用還會拿出很大一部分去買卡帶,他還經常自己一個人靜靜地聽音樂,並嘗試着自己創作。有一次,他在餐廳裏談鋼琴,被老闆看到,就提升作了餐廳的鋼琴師。

是金子總會閃光的,吳宗憲發現了他,讓他到“愛爾發”音樂公司作音樂製做助理,所謂的這種助理,不過就是幫忙跑跑腿,但這在周杰倫看來可是他實現夢想的一個很好的開始。從此他堅定了走音樂創作這條路的決心,有工夫就向其他人請教。終於,吳宗憲把這個勤勤懇懇的小夥子提升爲音樂製作人,以後每天早上,他都把寫好的歌整齊地放在吳宗憲的辦公桌上。

在其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難,他給劉德華創作的歌,劉德華看都沒看便扔到一邊,爲張惠妹量身訂做的《雙節棍》也被放棄。當他偷偷地看到吳宗憲撕掉他的創作稿時,他默默地流下了眼淚。這時,吳宗憲給了他最後一次機會,讓他在10天之內寫好50首歌,在其中選出10首給他出專輯,這是決定他在音樂路上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10天之內完成任務,並順利地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Jay周》。他也從此名聲大噪,而這時他只有19歲!

 沈向洋被“逼”考研

  (好朋友幫助成長)

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身邊的朋友也很重要。微軟神童沈向洋說他當初幸虧有一個好朋友。“我大學4年,就踢了4年的足球,等於混了4年,雖然成績也不是很差。後來老師跟我說:‘沈向洋,你這麼小,又這麼聰明,怎麼能這麼混呢?你應該考研究生!’我回去想想,也對,於是就決定考研。可人是有惰性的。我有一個關係不錯的同學,他很瞭解我,就讓我跟他一起去上自習。可是我自習時坐不住,踢球踢慣了,總想往外跑,我那個同學就說:‘沈向洋,你哪兒也不準去,4個小時的自習時間,上廁所也不準去,就坐在這裏。’結果我考研考了全系第一。如果那時我碰到了幾個覺得自己前途暗淡沒有希望的朋友,喝喝酒抽抽菸,4年就混掉了。所以,人的很多觀念和做法是身邊的人影響帶動起來的。”沈向洋現在已經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院長了。

 里根自立

  (樂觀地成長,頑強地自立)

童年時期的里根家庭生活雖然貧寒,但他從來不會感到沮喪,豁達、樂觀的天性使他相信他是生活在最快樂的世界裏。正是基於這種樂觀的性格,他總是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去,如冒險、打球、游泳、演戲,等等。爲了完成學業,里根幫父母分憂,利用課餘時間去工地打小工,搬磚、推土、運水泥,常常一干就是10個小時,餓了就啃塊乾麪包,渴了就喝幾口自來水。就這樣,里根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僅解決了整個中學時期的學費,還積攢了400美元,爲進入大學做好了準備。

 億萬富翁的錢留給了誰

  (自力更生才能更好地成長)

據英國報紙報道,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公司遠程通信公司董事長約翰·馬隆,準備將他15億美元遺產的一多半捐給慈善事業。他認爲:“太多的財產會毀了孩子們,而不是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1997年,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宣佈,他不會給他剛出生的女兒珍妮弗留多少遺產,他的理由與馬隆相同。

美國第二大富翁沃倫·巴菲特對他3個子女的吝嗇是出了名的。他說,他死後,如果他們能得到他的一個子兒,那就算他們走運。他告誡孩子們說:“那種以爲只要投對孃胎便可一世衣食無憂的想法,損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觀念。”

英國房地產開發商彼得·德薩瓦里1997年宣佈,他死後,他的5個女兒不能分享他價值2400英鎊的房地產。

美國總統布什上任後,宣佈了減稅計劃,其中包括取消聯邦遺產稅。這對擁有美國大部分財富的最富有階層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但有趣的是,竟然有120名富翁聯名shang書,反對政府取消遺產稅。《華爾街日報》也曾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即使美國取消遺產稅,仍有50%的美國有錢人打算把自己至少一半的財產捐給社會,只留下一部分財產給子孫。在《紐約時報》上刊登廣告,呼籲政府不要取消遺產稅的富人中包括比爾·蓋茨的父親老威廉、巴菲特、索羅斯、金融巨頭洛克菲勒等。老威廉在請願書中寫道:取消遺產稅將使美國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的孩子不勞而獲,使富人永遠富有,窮人永遠貧窮,這將傷害窮人家庭。巴菲特也表示:“取消遺產稅是個大錯誤,是極其愚蠢的。取消遺產稅會造就一個貴族階級。”

 浪子回頭的格林尼亞

  (勇敢地面對成長中的錯誤)

維克多·格林尼亞出生在法國一個有名望的家庭,父親經營一家船舶製造廠,有着萬貫資財。由於家境優裕,父母溺愛和嬌生慣養,格林尼亞在青少年時代整天遊蕩,盛氣凌人。他沒有理想,沒有志向,根本不把學業放在心上,倒是整天夢想當上一位王公大人。由於他長相英俊,生活奢侈,很多年輕美貌的姑娘都非常愛慕他。

但是,在一次午宴上,一位剛從巴黎來的波多麗女伯爵竟然不客氣地對他說:“……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被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了視線!”這話如同針扎一般刺痛了他的心。他猛然醒悟了,開始悔恨過去,產生了羞愧和苦澀之感。從此他發奮學習,要追回過去浪費掉的時間。21歲時,他離開了曾使他墮落的家庭,留下了一封信,寫道:“請不要探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學習,我相信自己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就來的。”

他來到里昂,經過兩年刻苦學習,終於補上了過去所耽誤的全部課程,進入里昂大學插班就讀。

在大學學習期間,他的苦學的態度贏得了有機化學權威菲利普·巴爾的器重。在巴爾的指導下,他把老師所有著名的化學實驗重新做了一遍,並準確地糾正了巴爾的一些錯誤和疏忽之處。終於,在這些大量的平凡的實驗中格氏試劑誕生了。

格林尼亞一旦打開了科學的大門,他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涌了出來,僅從1901年至1905年,他就發表了200篇左右的論文。鑑於他的重大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1912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此時,他突然收到了波多麗女伯爵的賀信,信中只有寥寥一語:“我永遠敬愛你!”

 “朝三暮四”的拉馬克

  (不斷探索成長之路)

如果用“朝三暮四”這四個字來形容青少年時期拉馬克的興趣,真是太恰當了。拉馬克有好幾個哥哥都是軍人,他也很想當個軍人,將來做將軍。16歲時,他參加軍隊,由於作戰勇敢,被授予中尉的軍銜。不久因病退伍,他愛上氣象學,想當個氣象學家。後來,他在銀行裏找到了工作,想當個金融家。很快,拉馬克又愛上了音樂,成天拉小提琴,想成爲一個音樂家。再後來學了四年醫,可對醫學又沒多大興趣。在24歲的時候,他偶然遇上了一位良師——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盧梭,盧梭引導他進入生物科學,他終於矢志不渝地愛上了這門科學,以畢生精力貢獻於這門科學,成爲一位生物科學的巨匠。

 托爾斯泰的反省

  (成長需要反省)

列夫·托爾斯泰在青年時期,曾有一段放蕩生活,一些不良習慣,貪玩、賭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對自己表示十二分的不滿。他認爲,自己的放蕩行爲等於禽獸,真不是人。他又把錯誤的原因,詳細尋找出來,寫在日記本上,共有8點:1.缺乏剛毅力;2.自己欺騙自己;3.有少年輕浮之風;4.不謙遜;5.脾氣太躁;6.生活太放縱;7.模仿性太強;8.缺乏反省。這一次的反省,好像一個霹靂打在他的身上。他決心結束放蕩生活,改正不良習慣。於是跟他哥哥尼古拉來到高加索,在炮兵隊裏當一個下級軍官,並邁上文學創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