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選擇話題的經典素材大綱

關於選擇話題的經典素材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導語:人的生命是一個燦爛的過程,每個人都是世上的一個過客,要做怎樣的過客,那是每個人的選擇,下面是關於選擇話題的經典素材,一起來學習下吧:

關於選擇話題的經典素材

經典素材:

  蘇格拉底的死

  (爲了有意義的生而選擇死)

“未經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過”一語,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法庭上爲自己申辯時說的。

這句話道出了哲學的根本使命,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哲學家是一些把生命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們一生孜孜于思考,尋求和創造這種意義,如果要他們停止這種尋求,或者尋求而不可得,他們就活不下去。用蘇格拉底的話說就是“必須追求好的生活遠過於生活本身”。所以,當法庭以拋棄哲學爲條件赦他的罪時,他拒絕了。

他也許是哲學史上因爲思想而被定罪並且爲了思想而甘願被處死的最早也最著名的一位哲學家。

 過多選項的負效應

  (選項過多幹擾選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讓消費者選擇在6種果醬中挑一種,還是24種果醬中挑一種時,人們都願意有更多的選擇。可是,真正決定購買的時候,在6種果醬中選擇的人們作出的購買決定,是在24種果醬中選擇所作購買決定的10倍。

如果不是買果醬這樣的簡單消費,而是投資可以使人們獲得收益的事件呢?研究發現,這種情況下人們的表現並沒有好太多。過多的選擇使人們變得保守,不願意爲極可能獲得的收益冒點風險。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採取一種簡化策略,要麼隨便選一種,要麼什麼都不選。

比如,美國曾進行過一項關於退休基金選擇情況的研究。在美國,由於有政策的支持,選擇參與這樣的基金基本上都是有利可圖的,不參加就相當於把到手的錢白白扔掉。研究者考察了647個公司80萬名員工的退休基金選擇情況,結果發現,當公司提供選擇的退休基金只有兩種的時候,有75%的員工選擇了參與;而選擇有59種時,參加的比例就只有60%了。選擇多了。似乎人們在有益的事情上反而糊塗了。

看來,太多的選擇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魯迅棄醫從文

  (人生之路的選擇)

在中國人被誣爲“東亞病夫”的黑暗時代,魯迅抱着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衆,周圍卻擠滿了麻木不仁看同胞被害的人羣的情景後,內心受到極大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健壯也只能做毫無疑義的示衆材料或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爲不幸的”。因此毅然棄醫從文,獻身於喚醒沉睡的中國民衆的革命文藝運動。

 任小萍的經歷

  (沒有選擇的選擇)

現任北京外交學院副院長的任小萍女士說,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每一步都是組織上安排的,自己並沒有什麼自主權。但在每一個崗位上,她也有自己的選擇,那就是要比別人做得更好。

大學畢業後,她被分到英國大使館做接線員。做一個小小的接線員,是很多人覺着沒出息的工作,任小萍卻把這個普通工作做出了名堂。她把使館所有人的名字、電話、工作範圍甚至連他們的家屬名字都背得滾瓜爛熟。有些電話進來,有事不知道該找誰,她就會多問問,儘量幫他準確地找到人。慢慢地,使館人員有事要外出,並不是告訴他們的翻譯,而是給她打電話,告訴她會有誰來電話,請轉告什麼,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委託她通知,任小萍成爲全面負責的留言點、大祕書。

結果沒多久,她就因工作出色,被破格調去給英國某大報記者處做翻譯。該報的首席記者是個脾氣很大的老太太,把前任翻譯給趕跑了。剛開始也不要任小萍,看不上她的資歷,後來才勉強同意讓她試一試。一年後,老太太經常對別人說:“我的翻譯比你的好上十倍。”不久,工作出色的任小萍就被破例調到美國駐華聯絡處,她幹得又同樣出色,獲外交部嘉獎……

一個人在無法選擇工作時,至少他永遠有一樣可以選擇,就是好好幹還是得過且過。同一種工作崗位上,有的人勤懇敬業,付出的多,收穫也多,有的人整天想調好工作而不做好眼前的事。其實,這樣的選擇就決定了將來的被選擇。

 居里夫婦的選擇

  (選擇要有利於人類的利益)

1902年,波蘭的居里夫婦經過一年半的艱苦奮鬥,終於提煉出鐳,併發明瞭一種製造鐳的專門技術。鐳的用途,特別是鐳在醫療上的效用,使許多國家都計劃興辦制鐳業,但是,人們不瞭解制鐳的祕訣。1903年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居住在巴黎的居里夫婦,收到一封從美國紐約州的布發羅城發來的信件,美國的技師在信中向他們請教制鐳的方法。面對社會的需要,是立即申請制鐳技術的專利執照、獨佔發明權,一舉成爲金錢的擁有者;還是毫無代價地向世界公佈他們的研究成果,甘心做一名清貧的科學家。爲此,居里夫婦進行了五分鐘的談話。比埃爾·居里看完信,平靜地說:“我們須在兩種決定之中選擇一個。一種是毫無保留地敘述我們的研究成果。”居里夫人說:“是,當然如此。”比埃爾接着說:“或者我們可以自居鐳的所有者和‘發明家’……先取得這種技術的專利執照,並且確定我們在世界各處造鐳業上應有的權利。”居里夫人想了幾秒鐘,堅定地說:“我們不能這樣辦,這是違反科學精神的。”居里夫人又進一步重申:“物理學家總是把研究全部發表的。我們的發現不過偶然有商業上的用途,我們不能從中取利……”

於是,居里夫婦以真正科學家的人格,在貧窮和富有之間做出了永恆的選擇。

 古之良史

  (職責和生命的選擇)

春秋時,齊莊公與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後,便設計殺了莊公,立莊公的異母弟杵臼爲君,是爲景公。崔杼也自封爲相國,飛揚跋扈,專斷朝政。

但他對弒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別是擔心被史官記錄在史冊上,留下千古罵名。於是他下令將專管記載史事的太史找來,說道:“昏君已死,你就寫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說的意思寫,我一定厚待於你,如若不然,可別怪我不客氣!”說罷,崔杼拔劍在手,殺氣逼人。齊太史擡頭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簡,提筆而書。書罷,他將竹簡遞給崔杼。崔杼接過竹簡一看,上面赫然寫着“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弒其君”。崔杼大怒,揮劍殺了太史。

按當時的慣例,史官是世襲的。於是,崔杼又召來太史的二弟說道:“你哥哥竟然不聽我的命令,我已處決了他,今後由你來接任太史之職。你就寫莊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場。”他指着太史的屍體,惡狠狠地說。他滿心以爲太史的二弟會懾於他的yin威而從命的。可是隻見太史二弟冷靜地攤開竹簡,提筆寫道“ 某年某月某日,崔杼弒其君”。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劍殺了太史二弟。

接着他又將太史的三弟召來,兇狠地說:“你兩個哥哥都已經死了,難道你也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如果改變寫法,還能有一條活路。”但太史的三弟平靜地回答:“按照事實秉筆直書,是史家的天職。與其失職,還不如去死。”結果還是在竹簡上照直而書。崔杼被氣得七竅生煙,但最終怕惹起衆怒,只好放了太史的三弟。

齊國的'另一個史官南史氏聽說太史兄弟皆被殺害,抱着竹簡急匆匆趕來,要前仆後繼,接替太史兄弟將崔杼的罪狀記載史冊,見太史三弟已經據實記載,才返回去。於是史書上便留下了這樣的話:“周靈王二十四年,齊莊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弒齊莊公光於其府……”終於將崔杼的惡行真實地記錄下來,爲後世留下了確鑿可信的歷史資料。而齊太史兄弟不畏qiang暴,前仆後繼,秉筆直書的義舉也永載史冊,爲歷代所傳誦。

人生的真諦

  (人生只有一次選擇)

幾個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的真諦。

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果林邊,果樹上掛滿了果子。

“你們各順着一行果樹,從林子的這頭走到那頭,每人摘一枚自己認爲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許走回頭路,不許做第二次選擇。”蘇格拉底吩咐說。

學生們出發了。在穿過果林的整個過程中,他們都十分認真地進行着選擇。等他們到達果林的另一端時,老師已在那裏等着他們了。

“你們是否都選擇到自己滿意的果子了?”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麼啦?孩子們,你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蘇格拉底再次問。

“老師,讓我再選擇一次吧。”一個學生請求說,“我剛走進果林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大的果子。但是,我還想找一個更大更好的。當我走到林子的盡頭後,才發現第一次看見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個學生緊接着說:“我和師兄恰巧相反。我走進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認爲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後我發現,果林裏比我摘下的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師,請讓我們再選擇一次吧!”

蘇格拉底堅定地搖搖頭,“孩子們,沒有第二次選擇。人生就是如此。”

 伽利略棄醫搞數學

  (讓孩子學會獨立選擇)

伽利略幼年時其父親就發現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孩子,特別是數學能力顯得格外突出。但是,父親極力反對他學習數學,他認爲搞數學維持不了最基本的生活,只有學醫纔有出息,因而希望伽利略能夠成爲一名醫生。但是,17歲的伽利略在學醫時並沒有中斷研究數學的興趣,相反,這種興趣越來越濃厚了,從19歲開始,伽利略正式從事數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後來,伽利略提出了“自由落體定律”,同時,還發現了物體的慣性,擺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等。他在物理學和天文學領域創造了偉大的業績,因而被人們譽爲“近代自然科學之父”。

 選擇經典名言:

最大的悲哀是生活中缺少選擇的機會,人到老年所以遲暮,也在於他們已經無力選擇了。——周國平

越是主動的選擇,對選擇者來說就越不容易,因爲他要爲這選擇的後果負全部的責任。——王曉明

人們常常以爲拒絕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防衛,殊不知它更是一種主動的選擇。——畢淑敏

對人類事務的任何研究都必然帶有選擇性。——湯因比

一次冷靜的判斷勝過上千次倉促的討論。——伍·威爾遜

選擇幸福並不可恥,可是隻圖自己幸福卻是可恥。——加繆

如果需要在正確和錯誤的外表之間進行選擇的話,理性對此是無可挑選的。——蒙田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年輕的時候。——柳青

發展成長的最有力原則在於人的選擇。——艾略特

在選擇面前不作任何選擇,本身就是一種選擇。——諺語

生活往往只給我們在壞事中的選擇,而不是好事中的選擇。——佚名

社會給予每個人的選擇越多,人們做出選擇的難度就越大。因爲任何一項自主選擇同時又是一種自我限制——一種選擇會自動排除其他所有選擇。——佚名

你是你今天所做選擇的總和,而不是過去所做選擇之產物。——佚名

我們往往更多地爲自己所放棄的事而感到後悔,而不是爲自己所選擇的事而感到慶幸。

——佚名

選擇就意味着失去。因爲任何一種選擇,必須以放棄和推動某種事物爲前提,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選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