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關注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及圖片

關注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及圖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導語:下面分享一些關於食品安全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注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及圖片

  【食品安全手抄報資料:食品安全制度】

7月1日,《河北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小攤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條例》規定,小作坊、小餐飲實行登記證管理,小攤點實行備案卡管理。核發登記證、備案卡不收取任何費用。這意味着全省22萬戶食品“三小”(小作坊、小餐飲、小攤點)將擁有“身份證”,管理將有章可循,更加規範。

“一棒子打死”或許不是治理上的完美舉措,而給食品“三小”發放“身份證”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式。這樣不僅讓其有經營的合理權限,而且能讓其爲擁有“身份證”進行合理化經營。讓經營者自覺貼近社會規範化管理,就是一種正確的解決之道。而且,“身份證”的存在也能加強食品“三小”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要想符合經營資質就必須把好這道安全防線。

要知道“身份證”是一把“雙刃劍”,除了證明有經營資質的作用外,更具有法律約束力,一旦違規違法,除了“身份證”被收回,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接受法律的制裁。頒發“身份證”不是一勞永逸的治理方法,這只是對食品“三小”管理的基本舉措,還有更多的管理之舉有待探究,總之要牢牢把握好食品安全這個底線,以更好地管理和服務,爲大衆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食品安全手抄報資料:保障食品安全】

餐桌上的香腸、涼皮、皮凍竟來自臭氣熏天、蒼蠅遍佈的黑窩點;工業明膠、工業大粒鹽化身“佐料”。遼寧營口警方近日破獲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獲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個黑加工點。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有毒有害食品“暢銷”市場3年爲何無人察覺,“強打”之下食品犯罪爲何“冒頭”不斷?(7月26日 新華社)

有毒食品“暢銷”三年,這些有毒有害食品生產銷售、“黑窩點”臭氣熏天的背後是多個部門各司其職卻都有缺位,看似“多頭治理”,最後卻淪爲“沒頭治理”。也正是如此不約而同的“錯過”監管有效時期,就造成了這些“黑窩點”如同牛皮癬般多現,有毒有害食品大肆流向市場。

顯然,在食品犯罪“冒頭”不斷的背景下,“嚴查強打”是必要的,但“嚴查強打”總歸是階段性的事後之補救之舉,遠不及監管前移,防患未然,也只有做到“到邊到角”的現場監管,才能確保常年。

除了生產經營主體要流淌“道德血液”之外,執法部門要對食品安全保持“強打”和“常打”態勢,實現“常年管,管常年”下的監管前移,一刻也不放鬆;同時要強化督查問責力度。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