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跟崗研修日誌

跟崗研修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5W 次

導語:在跟崗學習的交流討論中,給我們以後的課堂教學和教研指明瞭一條新的陽光道,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跟崗研修日誌,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跟崗研修日誌

  跟崗研修日誌(1)

3月7日,我有幸以湖北省“國培計劃”第三批跟崗學員的身份,來到xx市xx區xx小學開始爲期一個月的跟崗研修。一個月來,我和其他五個來自湖北不同縣市的跟崗學員一起,自覺遵守培訓紀律,吃住在學校,跟着指導老師聽課,上課,課例研討,讀書,開展反思,參與集體活動,與水小師生朝夕相處,和諧共進。臨近結業,還意猶未盡!這裏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和留戀的地方。在這裏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師職業的崇高與幸福感!真希望能像她們一樣工作着,辛苦着,幸福着!

初識水小,印象並不那麼好。大xx熱鬧街道邊不起眼的校門,已顯陳舊尚不如農村學校氣派的教學樓,擁擠的校園,緊湊的空間,讓我這個來自農村的老師有一種壓抑感——論辦學環境和辦學條件還真不敢恭維。報到後學校領導的熱情介紹和周詳安排,那些不熟識的老師的真誠的笑臉,還有同學們的禮貌問候,讓我初步打消了種種顧慮。隨着校園環境的熟悉,活動的滲透,這種印象很快改變了。這裏環境整潔,師生和諧上進,校園文化凸現,處處透漏出一種濃厚的育人氛圍。一塊塊獎牌,昭示着水小光輝的辦學歷程和不菲的業績,讓我頓生一種膜拜之感。水小,我來了,一個來自農村基層的“骨幹”教師向你學習取經來了!

感受一: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獨特的校園文化

xx小學位於“九省通衢”的xxxx區,是漢江之濱的一所名校,因臨近xx最大的水廠---宗關水廠,與“水文化”有着不解之緣而得名。學校有着六十多年的辦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和諧相生的環境,令這裏人才輩出,被譽爲“教研員,名師,幹部的搖籃”,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一直以來名列區前茅,培養的學生深受家長和社會的稱讚。

水小於XX年率先提出了“水育文化”的概念,實施用“水育文化”治校的方略。其意在師生中弘揚“水”爲生命之源,文化之源,謀福萬物,滋補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上下的精神,推崇一切關於水的優秀品質,用優秀的中華水文化精髓來詮釋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發揮傳統文化育人的獨特功能,探索基礎教育與水育文化的關係,承擔水育文化育人的重任,摸索一條基礎教育利用水文化育人的新路。學校首先創建了“水育文化”的氛圍,校門上設計了活潑的七彩河流,進門設計了水幕牆,牆上“上善若水”四個強勁有力的大字赫然在目。讓所有從這裏走過的人都能對學校特色文化一目瞭然。教學樓形成了走廊文化,樓道文化,辦公室文化等。校園裏四層走廊分別以名水篇、水利篇、環保篇、勵志篇爲版塊,以卡通水寶寶爲主持人,帶領師生逐一瞭解國內外名水、著名水利工程、水環保知識、以水明志的成語故事、名言警句。四層樓道分別掛有本校學生、老師的書法作品,所有作品均爲與水有關的名人名篇。學校的每一處水龍頭旁,都有水寶寶的節水溫馨提示。學校班牌、部門標識均以七彩河流圖案和水寶寶卡通人物爲背景,老師辦公室、各班教室也以水育文化爲特色佈置。行政辦公室更是依據部門特點掛有水育文化名句。生動有趣的校園環境,營造出濃濃的“水育”文化氛圍,深深地吸引着師生們,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師生,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愛水、惜水、親水、品水,從而進一步上升爲愛崗,愛校,愛家,愛社會,和諧相處,愉快工作,快樂學習。

在此基礎上,學校確立了“尋精神生命之源,奠終生髮展之基”的辦學理念,確立了“水育文化”爲價值導向的學校主流文化。

“水育”文化建設的思路:以水論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以水導行。

“水育”文化核心價值:上善若水(挖掘一切關於水的優秀品質)。

“水育”文化具體目標:像水一樣奉獻、和諧;(滋養萬物;隨物賦形)

像水一樣公正、包容;(水滿即平;惡濁不讓)

像水一樣柔韌、勇敢;(剛柔並濟;赴淵無懼)

像水一樣靈動、至善;(順勢而變;澄清淨化)

學校探索總結出了“水育”文化教育模式:即構建了“環境文化薰陶、學科課程滲透、校本課程深化、常規管理落實、綜合實踐拓展”五位一體的水育德育實施體系和“和諧。靈動”的課堂教學體系。系統的特色文化構建豐富了學校的內涵,提升了學校的品味,讓每一個走近的人都能溴到“水文化”的氣息。

感受二:“和諧·靈動”的課堂

水小“和諧靈動”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理念是“以學定教,整體優化”,這裏所指的“和諧”,一是指生命論的和諧,即在課堂中生生、師生和諧相處,合作交流,教學相長;二是指系統論的和諧,即課堂教、學結構優化,課堂教學紮實高效。“靈動”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準確把握和教學目標瞭然於心的基礎上,最終達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當堂訓練"的目的。在水小,我前後聽了十多節課,無論是導師謝濤老師的數學課,還是黃原老師的品讀課,還是其他老師不同科目的課,無論是教研活動示範課,還是常態課,都處處流露出“和諧·靈動”的身影!即使沒有多媒體的渲染,沒有時髦手段的支撐,老師同樣構建出一堂堂精彩激昂,高效的課堂,讓人不得不打心底佩服。反思我們的課堂,鬆散,說教,耗時低效,平乏,的確到了非改革提升不可了!

感受三:豐富多樣的教研活動

在水小,感受很深的還有那裏豐富多樣,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動。課餘時間,同組的老師經常就某節或某個課題開展研討,一起研讀教材,研討教法,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等。在辦公室,你能每天自覺融入她們的角色,無形中提高自己。區校兩級教研協作體經常開展教研活動,跟崗的四個星期,我分別參加了在水小舉行的數學高效課堂研討和語文低段同課異構展示活動,還有區教研室組織在東方紅小學舉辦的四年級《三角形》說課研討。會上先由一個老師就《三角形》這一章作教材解讀,然後另一個老師就其中某一節內容說課,之後是所有與會老師廣泛討論交流,最後教研室專家點評解疑。兩週之後再就這一課集體聽課,研討,形成課例。這種教研形式我是第一次見到,真令我耳目一新——原來教研活動還可以這麼組織!之後我還參加了xx區中片在體育館小學組織的思品教學研討活動,第三個雙休又自費去黃石八中觀摩了全國“講學稿”課堂研討活動。活動是豐富的,感受是深刻的,收穫是實在的,真的覺得不虛此行。

感受四:別開生面的大課間,興趣小組

水小的大課間也很有特色。大課間30分鐘,所有學生整隊集合後,先由一個英語老師組織學生一起進行口語訓練,每天覆習前面的口語會話,教給新的口語,並且每週的.口語會話用黑板公佈,有了視覺和讀音兩方面的感知,學生基本能及時掌握,提高了學生口語水平。接下來是廣播體操,韻律操,兩操完成後分年級活動,有的跳短繩,有的跳長繩,有的接力,有的跨欄,有的跳竹竿舞。活動形式多樣,讓校園充滿了生機,鍛鍊了學生身體,孩子們在這裏愉快的成長。

學校的勞技也很有特色,“靜·繡坊”遠近聞名。食堂,走道,會議室,一副副美輪美奐的蘇繡作品,真讓你領略到藝術的魅力,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興趣,訓練了學生技能,還吸引了好多社會上的蘇繡愛好者來觀摩學習。

課餘時間學校還成立了各種興趣小組,籃球,葫蘆絲,二胡,電子琴等,還聘請社會上的老師來校上課,培養學生特長,促學生全面發展,效果十分明顯。

感受很多,沒能一一列舉。唯有變思想爲實際行動,用所思所感所悟去改變自己,帶動周圍,纔算不虛此行!

  跟崗研修日誌(2)

年超不惑,愈益困惑;反思自我,渴望超越。十分幸運,我成爲了了XX年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工程”初中名教師培訓對象,並在XX年10月8日至15日,參加了在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的第一階段的集中研修後,在12月3至7日,我們又走進了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象達中學進行跟崗學習,在12月20至22日,我又到了清遠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參加物理組的研修活動。

在番禺跟崗學習的日子裏,我嚴守紀律,從不掉隊半天,雖然很累,但也快樂:能零距離接觸名校,體現名校的教學、教研和管理。

其間,我們應南海桂城平洲二中陳進文校長的邀請,一起到了他的學校——南海平洲二中參觀學習。

我們參觀了南海桂城平洲二中的校園和學生晚修情況,深深感觸:設施設備完善,校園管理非常到位;他們的學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意識非常強。在晚修期間,每層樓只有一位老師值班,千多人的校園卻顯得特別安靜,沒有一點兒的噪聲。

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我們要注重他們的良好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一世。

在12月4日,劉慶和沈志亮先後上了《功》的公開課,兩人的公開課還算上得成功。劉慶同學的課前準備做得非常充足,連自己孩子小時候的玩具也從肇慶帶到番禺,作爲上課用的教具。在公開課後,我們對劉慶、沈志亮兩位老師的課進行了交流與點評。

在他們的公開課後,爲了後面幾天我們的公開課,我們仍然進行了集體備課,交流體會,發揮集體的智慧,爭取最後的勝利。

在學習交流中,我們認識到: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具學具,以低成本,隨手可得的物品作爲教具學具,對於資源缺乏的學校是一個有效實用的辦法;在教學中,我們要怎麼教,才能教得有效,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在XX年12月6日上午,我們聽了廣東物理名師班導師,番禺沙灣象達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吳玉萍老師的展示課——《槓桿》。

這節課的內容雖然比較多,吳玉萍老師從生活實例及古代金字塔建築擡大石條引出“槓桿”課題,通過讓學生拔釘子,撬圖丁,嘗試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引出“槓桿”的五個要素,並讓學生自己嘗試畫力臂。

在課堂中,吳老師還通過翹翹板——讓學生放上大小不同的蘋果來引出“槓桿平衡條件”,然後她通過一個自制的教具來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力f與力臂l”的關係,形象直觀,最後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槓桿平衡條件”。整節課老師與學生互動好,氣氛活躍,令我們大開眼界。

在跟崗學習的幾天裏,我們被吳玉萍老師的敬業樂業的精神所感動:在準備實驗時,吳老師從多方面,多角度考慮問題,既考慮了學生的接受程度,也考慮學生在實驗中會出現的種種問題等等。實驗中每一個細節,吳老師都要親自動手嘗試,不斷改進,直到滿意爲止。有一次,她爲了在第二天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實驗探究,一直在實驗室準備到晚上的十點多。

在XX年12月7日上午,我聽了廣東物理名師班陳進文的展示課——《槓桿》。他從生活實例引出“槓桿”課題,同樣嘗試讓學生通過拔釘子,撬圖丁,找出共同點,以引出“槓桿”的五個要素: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並還讓學生嘗試畫力臂……

陳進文同學的課也讓我們眼前一新,正直認識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意義。他的課剛開始,課堂氣氛便非常熱烈。

在陳進文的展示課之後,接着是我上的第二課時——《槓桿的應用》。我同樣也是採用情景引入教學,方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節課還要結合陳進文同學的第一課時上課的情況及學生的知識起點,要重新及時調整課堂結構,但由於時間的關係以及槓桿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較多,自己選取的例子全部是緊靠生活,自己一時難以取捨,因此造成讓學生動力手練習的機會變少,不利於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的突破。雖然這次上課不成功,但通過這次的鍛鍊,讓自己也學會了反思,學會了應變,也懂得了取捨的道理。

通過觀摩了吳玉萍老師和陳進文同學的展示課,我真正領會到採用情景引入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採用情景引入教學,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牽引和啓發學生的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使課堂教學收到更大的效益。

領略名師風範,碰撞智慧火花。這次番禺跟崗學習,讓我充分領略到專家與名師那份獨特的魅力——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嚴謹治學的態度。最幸運是遇到導師符東生老師,她學識淵博,熟悉各種的教材,她人品謙遜,她平易近人,能與學生“打成一片”。她每天都從廣州趕到番禺的學校,風雨不改。在她帶領下,我們七個來自不同地區的學員成爲一個親密和諧的學習大家庭。在跟崗學習的日子中,大家認真聽課,坦誠評課,互相切磋教學技藝,認真準備公開課,互相交流聽課心得、書寫教學反思,碰撞智慧火花。在緊張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建立了一種坦誠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走出職業倦怠,更新教育理念。本人從教22年,早已經失去了初爲人師的激情。通過這次番禺跟崗學習,特別是在12月5日上午,我們物理名教師班的同學到了華師附中番禺學校學習和進行了研討交流,拜訪了華師附中番禺學校校長張貴和和莫祖軍副校長。在與華師附中番禺學校校長張貴和和莫祖軍副校長的交談,讓我從中瞭解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現代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只有讀書,纔有進步和發展,才能成爲名副其實的名教師”。這是張貴和校長語重心長對我們說的一句話,不但爲我們指明瞭成長的前進方向,還讓我走出了職業的倦怠和迷茫。

張貴和校長是廣東省語文特級教師,他師德高尚,學識豐富,親切健談。從他的個人成長經歷和治校理念,我們無不佩服與崇敬。有幸參加了省名教師培養對象學習,我們要珍惜這難得的機會,要如張貴和校長一樣,多讀書,多交流,希望三年後也成爲一名特級教師。兩位校長是我們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克服種種困難,要積極思考,善於總結,善於積累。

在跟崗學習的交流討論中,符東生和吳玉萍老師也給我以後的課堂教學和教研指明瞭一條新的陽光道,讓我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當中。要與學生一起學習,才能真正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啓發學生的思維,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在教研中,我們要敢於打破常規,通過集體“摩課”,找出更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還要多讀書、多鑽研各版本的教材,多思考、多反思,尋找出更爲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我們自己教學教研能力和水平,做一個智慧型、研究型的老師。

跟崗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但我所得到的是無限的,相信今天的收穫,會在不久的明天編織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傾聽幼竹拔節聲”的豐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