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課文

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課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桂花雨課文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第三顆桂花雨課文,歡迎閱讀參考!

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課文

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課文1

五年級上冊第三顆桂花雨課文

中秋節前後,正是故鄉桂花盛開的季節。

小時候,我無論對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父親總是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梅花,那是木蘭.......但我除了記些名字外,並不喜歡。我喜歡的是桂花。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裏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故鄉靠海,八月是颱風季節。桂花開,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來臺風啊!”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回,嘴裏念着:“只要不來臺風,我就可以收幾大籮。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婆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果讓它開過了,落在泥土裏,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母親說:“還早呢,花開的時間太短,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上佈滿陰雲,就知道要來臺風了,趕緊叫大家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搖落以後,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裏,可以加在茶葉裏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我念中學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纔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回家時,總要撿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五年級上冊第三顆桂花雨課文知識點

一、生字組詞

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

蘭lán(玉蘭、蘭花、義結金蘭)

籮luó(籮筐、稻籮、兜籮)

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

糕gāo(蛋糕、糕點、年糕)

餅bǐng(糕餅、大餅、畫餅充飢)

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

纏chán(纏綿、纏身、胡攪蠻纏)

茶chá(茶葉、茶水、茶餘飯後)

撿jiǎn(撿柴、撿起、 撿破爛)

二、多音字

盛chéng (盛飯)shèng (盛開)

擔dān(擔心)dàn(重擔)

挑tiāo(挑選)tiǎo(挑戰)

三、近義詞

故鄉一家鄉 盛開一開放 欣賞一觀賞

姿態一姿勢 擔心一擔憂

四、反義詞

盛開一凋謝 仔細一馬虎 擔心一放心

完整一殘缺 新鮮一陳舊

五、理解詞語

指指點點:指出來使人知道;點明。

姿態:姿勢;樣兒。

纏着:纏繞、糾纏。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戀。

颱風:發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熱帶氣旋,是一種極強烈的風暴。

紛紛:(許多人或事物)接二連三地。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樣子。

香飄十里:形容香氣濃郁,傳得很遠,很香。

六、詞語搭配

桂花(盛開) (指指點點)地告訴

(佈滿)陰雲 (使勁)地搖 (紛紛)落下來

七、詞語擴展

AABB式詞語:指指點點 支支吾吾 嘮嘮叨叨 沸沸揚揚 躲躲閃閃 絮絮叨叨 推推搡搡 忙忙碌碌 星星點點 明明白白 斷斷續續 端端正正

八、句子解析

1.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裏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作者將桂花樹的樣子與梅樹進行對比,突出桂花樹沒有梅樹姿態優雅,再從“不開花” “開花”兩個方面來說明桂花的平淡無奇,然後筆鋒一轉,點出“我”喜愛桂花的原因———香氣迷人。

2.“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一個“浸”字寫出了桂花的香氣不是一縷,而是瀰漫在空氣中,人們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氣裏。“浸” 字將桂花香無處不在展示得淋漓盡致。這句話體現了作者喜愛桂花的感情。

3.“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此處的“浸”說明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僅可以聞,還可以吃,一年四季帶給全村人花香和甜蜜。桂花的香氣不受季節的限制永遠甜在人們的心裏。使村子裏的人的生活更加甜美。

4.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

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入了她的生命,成爲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

九、問題歸納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麼?

課文主要寫了“我”小時候愛桂花、搖桂花、收桂花和讀中學時賞桂花、帶桂花等事。

難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過家鄉院子裏的一棵桂花樹嗎?母親爲什麼這樣說呢?

2.什麼叫“桂花雨"?作者爲什麼要以《桂花雨》爲文章標題?

所謂"桂花雨”,就是在桂花盛開的時節,人們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那桂花紛紛落下就像下雨一樣。因爲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記憶中關於故鄉以及童年最美好、最迷人的一個印象,作者以《桂花雨》爲文章標題,借描寫桂花雨表達了對故鄉和童年時光的懷念之情。

十、課文主題

課文描寫了“我”兒時在家鄉幫大人搖桂花的美好回憶。表達了對兒時往事的無比懷念之情,抒發了對家鄉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十一、教材課後習題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美好的回憶。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桂花給“我”帶來了哪些美好的回憶。

桂花使“我”回憶起八月臺風季節,母親總擔心颱風會吹落桂花;桂花盛開時,香飄四溢;“我”抱着桂花樹搖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餅等。

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第一句話形象地寫出了桂花香的濃郁,流露出作者內心的喜悅之情。第二句話生動地描寫了兒時的“我”搖桂花的情景,表現了“我”歡樂與興奮的心情。

聯繫下面的“閱讀鏈接”,說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這句話的含義。

母親家鄉的生活離不開桂花,家鄉院子裏的那棵桂花樹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課文2

桂花雨

琦君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臺灣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纔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着圍牆,種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着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檐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加入圖片時候,我對無論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儘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樹那麼有姿態,笨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裏找細花,它不與繁花鬥豔。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麼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故鄉是近海縣份,八月正是颱風季節。母親稱之爲“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啊。”(就是颱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穀,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裏念着,“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裏,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溼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佈,雲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着抱住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嫋嫋,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裏,曬上好幾天太陽,曬乾了,收在鐵罐子裏,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壠,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纔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壠賞桂花。“賞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飽餐“桂花栗子羹”。因滿覺壠除桂花以外,還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軟軟的新剝栗子,和着西湖白蓮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爲栗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艾,就是因爲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回家時,總捧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

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桂花雨課文解析

一、走近桂花

桂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作爲最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名花,桂花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

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緻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佈於叢巖嶺間而稱“巖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桂花變得很多,一般把開黃白色或淡黃色花的稱銀桂;開黃色花的稱金桂;開橙色花的稱丹桂。其中八月桂香氣最烈,是桂花中的上品。此外還有花香較淡,但能多次連續開花的四季桂。

中國是桂花的故鄉。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耐寒,所以分佈很廣,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尤以成都、武漢、南京、桂林、杭州、蘇州等地栽培最多,湖北咸寧、廣西桂林更是盛產。

桂花樹高可達10米,樹冠球形,樹幹粗糙,葉大濃綠,四季常青,樹姿挺秀,可稱得上是重要的庭院觀賞花木,也可盆栽或插瓶觀賞。每到仲秋時節,桂花開放,花香濃郁,讓人心情舒暢。桂花的果實爲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桂花除了能供人觀賞外,還有多種用途:桂花具有鎮靜止痛、通氣健胃的作用。桂花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桂花食品主要是吃花瓣。桂花還能入茶、釀酒。桂花茶是我國特產,歷史悠久;桂花酒甜中帶香,嫩黃的酒色中帶着淡淡的翠綠,晶瑩剔透,讓人驚奇。

二、課文理解

1、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賞析]通過雙重否定句式“不說……沒有不……”,間接寫出桂花開得最茂盛時濃郁的香味;而一個“浸”字,更是將桂花香的無形卻無處不在展示得淋漓盡致。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賞析]作者的高喊,直接點出了桂花香,雖然沒有下面描寫桂花的多,但是透過桂花從枝頭落下來,落得滿頭滿身都是,真像下雨一般,可見桂花的多與香。

3、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賞析]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僅可以聞,還可以吃。一個“沉浸”,說明桂花讓全村人分享它的香,共享它的花。一年四季帶給全村人花香和甜蜜,讓人魂牽夢縈的桂花,在全村人心目中的確有着與衆不同的地位。

再來看看作者是如何寫搖花樂的。

4、“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

[賞析]作者沒有一下子描寫搖桂花,而是欲擒故縱,採用鋪墊的手法。“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這就爲下文“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佈,雲腳長毛,就趕緊吩咐人提前搖桂花”埋下了伏筆。

5、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桂花樹使勁搖。……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竹蓆上,曬上好幾天太陽。桂花曬乾了,收在鐵罐子裏,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滷,過年時做糕餅。

[賞析]作者搖桂花和搖桂花後的“鋪、抱、搖、揀、鋪、曬、收、泡、做”等一系列動詞,充分體現了搖桂花和吃桂花的無窮樂趣。

6、母親洗淨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父親點上檀香,爐煙嫋嫋,兩種香混合在一起。於是父親的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賞析]檀香與桂花的香混合在一起,讓人的心靈非常沉靜,就像進入了仙境一般。父親的詩雖不見得有多高明,但在作者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詩中的“甜”字直接點出了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帶給小作者心中的甜蜜,連做的夢都是甜的!可以說,桂花伴隨作者盡享美好的童年生活。父親的詩從側面反映出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溫馨氛圍和心靈祥和的美好境界。

7、以後我從外地回家時,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

[賞析]通過對比,顯示出家鄉金桂的香。其實,外地的桂花未必真的香不過舊宅院子裏的金桂,金桂的母親心中的地位是他鄉的桂花無法取代的。那搖花的快樂,那父親的詩歌,以及全村人的甜蜜,都融在金桂的香味之中了。母親心中那份金桂的甜蜜、尋份家庭甜甜的和睦情、那份濃得化不開的鄉情,是世間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見到桂花,聞到桂花的香味,引起的是母親的鄉愁,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艾,就是因爲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的極樂世界。

8、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身心奉獻給人類的精神也留在了作者的心裏,悄無聲息地融化在作者的血液之中了。

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課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析"浸"字的含義,通過想象朗讀體會搖落桂花的樂趣,聯繫上下文體會母親話語的情感。

3.逐層深入四解"桂花雨",透過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濃濃思鄉之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一、談話營造閱讀期待, 初解"桂花雨"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臺灣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讀課題--《桂花雨》。題目把桂花和雨這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麼?(這是課題給我們的第一感覺。)

2.那就讓我們先讀爲快,放開聲音用心地讀課文。讀完課文,想一想在你的腦海裏留下了什麼畫面?

讀完交流(預設:花香、搖花樂或者一份情。)

承:這是留在你腦海裏的……

二、入情朗讀體會"搖花樂"和"花雨美",再解"桂花雨"。

1.讀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原來課題寫下的是作者童年搖桂花時,搖落的一場桂花雨。同學們,課文中的哪一段向我們重現了當時情景?(定位第五段)

指讀(沒讀好正音,或再讀一個)引:讀着這樣的文字,聽着這樣的描述,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快樂……)師:這一段當中的哪些句子給你帶來這份快樂感覺?(指讀,定格句子)

師:就請你帶着快樂的感覺讀一讀。(嘗試情感朗讀,指讀)

2.教師創設情境,學生想像:(出示圖片,配樂。學生欣賞畫面後)請大家閉上眼睛,聽着老師的訴說:同學們,讓我們也置身在這樣的桂花樹下,你看滿樹的桂花競相開放,看着樹上星星點點的桂花。讓我們一起來搖桂花,我們使勁地搖着桂花樹,盡情地搖着桂花樹。搖啊搖啊--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對學生引導:桂花像什麼一樣落下來?落在哪裏? 引導後:難怪作者說: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

3.情感朗讀:來,就帶着這樣的一份感覺,再有滋有味地讀讀這幾句話。(自由讀)

4.引:用你的朗讀與大家一同分享搖花的快樂,分享這場桂花雨的美麗。

(先體驗朗讀,再配樂朗讀)

齊讀:(一場多麼神奇的桂花雨啊)讓我們一起分享搖花的快樂,分享這場美麗的桂花雨讓我們一起讀。

5.扣題:讀着這段話,(手點課題)《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場怎樣的雨啊?

(迷人的雨 快樂的'雨 香氣四溢的雨……)

三、品讀浸字,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同學們,當我們盡情地搖着桂花樹,搖出了一場美麗的桂花雨,搖出了一份快樂,也搖出了桂花迷人的花香。這迷人的花香也洋溢在文章的字裏行間處,快速瀏覽課文,劃出描寫家鄉桂花香的句子。

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師:同學們,讓我們用心地再讀讀這些句子,從這些文字處去感受,去呼吸那撲面而來的花香。

學生自由讀

師:同學們,讀着這幾句話,哪個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你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份濃濃的花香。把它圈出來。

2.着力點:由"浸"帶動解讀"全年"

(1)板書"浸"字:同學們,平時我們一般說浸在哪裏?(水裏)

小結:也就是說把東西整個兒浸沒在水裏,全方位地包圍在水中。

(2)爲什麼這裏可以說,是浸在桂花香裏呢?解讀花香,(花香很濃,到處都有。 花香也像空氣一樣將我們全方位地包圍。)

引:同學們,一個簡簡單單的浸字,竟然把花香寫得如此傳神,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引讀: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3)你看,作者說這一浸就整整浸了一年。讀到這兒,老師不禁想問桂花只是在中秋節前後盛開,怎能花香全年呢?聯繫課文的第六段來說一說。

學生解讀(曬、泡茶、過年時做糕餅)說開去。(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去了。)

的確,金秋時節,桂花盛開,滿樹生香,瀰漫四方,讓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但爲何春天、夏天、冬天也浸在桂花的香氣裏呢?

接:是啊,難怪琦君會說(引讀: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這正是"桂子花開香十里"(板書)

四、於母親的話中體悟一份濃濃的思鄉情懷,三解"桂花雨"

1.提出矛盾處,引發認知衝突

師:(剛纔有同學提到了還有一處也寫到了桂花的香。)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還有一處也寫到了桂花的香,找一找。(但不是家鄉的桂花)

定格: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纔是香飄十里。

師:讓我們與家鄉的桂花比較一下,兩句都用了香飄十里,讀讀這兩句話,你覺得哪句話描寫的桂花更香?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引導學生從文字上作比較。

2.補充滿覺隴資料(媒體配樂播放滿覺隴圖片):同學們,琦君說的這個地方,其實是杭州的新西湖十大景點之一的滿覺隴。

3.同學們,可就是這樣一個賞桂勝地,當我手捧着香飄十里的滿覺隴桂花給母親的時候,母親卻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連續指讀3-4個)爲什麼?母親爲什麼會這樣說?

引導:

(當生說到了一份情,追問:這是一份什麼情?引:到底母親想起了什麼事,才勾起了她這份悠悠的思鄉之情?)

(學生沒能說上來時,你看,母親聞着,欣賞着滿覺隴香飄十里的桂花,令母親想起了什麼?)

學生交流,老師點撥,學生讀文

學生提到搖花樂,讓學生再讀一讀。迴文:所以身居杭州的母親回想起與孩子們一起搖花的情景,不禁這樣說道:"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指讀)

學生談到第三段,讓我們細細地去讀讀這段話,哪些詞句給你不一樣的感覺?

分兩個層面(扣擊詞語,感悟背後的情懷 語言當中口味想想了誰?)

詞語層面:"擔心";"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回";"嘴裏念着"家鄉的桂花樹都是媽媽親手栽種,爲它澆水、施肥,家鄉的桂花樹傾注着媽媽的辛勞和愛護。(滿覺隴的桂花能與之相比嗎?)回讀母親的話。(指讀)

語言層面"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婆婆。"母親想到了誰?想到了曾經在故鄉鄰里之間的其樂融融的畫面,多麼溫馨的感覺。

可是身居杭州的母親看到滿覺隴的桂花有這種感覺嗎?

師:想到這些,難怪母親會說"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齊讀)

聽着母親的話,(定位,朗讀)"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齊讀)

師:課文讀到這裏,你說這陣陣桂花雨,那還是一場怎樣的雨?(回憶的雨,更是思鄉的雨)

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課文4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我先讓學生讀,從讀懂的地方入手,因勢利導,然後步步深入,漸入佳境。

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於“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後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後帶着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對於這些化纖來的孩子來說,上了一堂生動的體驗課。

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課文5

初讀《桂花雨》這篇文章,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聽說有實習生來聽課,我便選擇了這課。以前曾聽過此課,記憶比較深刻,便按着基本思路上了下來。下課後很多學生跑來,眉飛色舞地跟我說:“老師,上課時我彷彿都聞到了桂花的香氣。”聽完,我的心情也跟着輕舞飛揚了。時值兩年後的今天,我算是較爲徹底地明白了當初該教學設計的意圖,不知算不算後知後覺呢!

一、練筆中突破難點,追求“知識與能力齊飛”。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纏”理解作者的“搖花樂”後,讓生找出描寫“桂花香”的句子,緊抓“浸”字,學生把桂花的香氣讀得相當到位。接着便引出一個看似矛盾的疑問:“桂花只在八九月開放,爲什麼說“全年”呢?”,讓生去默讀課文,聯繫上下文來寫一寫這些句子

提示:桂花搖落以後,母親。

當有鄉親來家裏串門,父親。

過年時,胡家老爺爺、毛家老婆婆。

最後學生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從“浸”中不只是感受到桂花香,還感到濃濃的鄉情,使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明白了作者爲什麼如此懷念故鄉那桂花雨,還培養了語文能力。

二、略讀課內引外聯,課外拓展求寬

本次學校“百家講壇”活動金老師提到“略讀課,要內引外聯,課外拓展求寬”,我深表贊同。該課從伊始對琦君作品風格及作品的介紹、學完“搖花樂”片段後引入《桂花雨》原文的內容深化感受,到最後以《鄉愁》後記的話作爲總結,對學生品味作者那如絲般的思鄉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間接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滲透強化表達方法,進一步爲單元習作奠定基礎。

本單元一個教學重點是想想作者的思鄉感情是通過哪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要求學生掌握並運用該知識點。因此課伊始便讓學生瀏覽課文,思考文章分別了寫了什麼事、物和人來理清文章思路,板書設計如下,讓生一目瞭然。

事搖花樂。

思鄉情物桂花香。

人母親善。

想來,在教學備課中,教師多一份思考,給予學生的將可能是一大筆收穫,爭取做一位善思的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