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淺談語文教學新法的應用特點

淺談語文教學新法的應用特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語文教學改革中,教學新法迭出,且不少頗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對教學改革起了好的作用。但是這些新法有的過分注重教學形式的改變,有的對師生自身的素質要求偏高,致使普通班學生難以接受,一般教師難以操作,不能達到既減輕師生負擔又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新法的堅持與推廣便自然成爲泡影。筆者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一種真正有用且能爲廣大語文教師承認和接受的新法,除了在指導思想上能樹立起超越時代的教育觀念,在教學模式上能摒棄形式化,繁瑣化的束縛外,還要具有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培養新型人才這一實際需要的應用特點。

淺談語文教學新法的應用特點

一、按語文教學規律進行教學——聯

語文教學本身是一個大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個子系統,各個環節,各個教學要素彼此緊密聯繫,圍繞教育的共同目標發揮作用。傳統語文教學,卻把教學中的各子系統、各環節、各教學要素分割和孤立開來,不能發揮語文教學的總體效益,這是導致語文教學勞多獲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新的語文教學法應是系統語文觀、綜合語文觀、社會語文觀的體現,應是一個由多種子方法組成,多個方面緊密聯繫並保持動態穩定又發展變化的綜合教學法。這種教法不同於中學讀寫法,也不同於只在讀寫上大作文章的二元教學法。它衝出課堂小語文的禁錮,突破單一的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技能的老模式,構築了向老師學習、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加自我學習、自我訓練的多維新體系;它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繫,既縱向聯繫已經學過的知識點,知識鏈進行系統學習,又橫向聯繫課本、輔導資料及課外讀物比較學習,還聯繫家庭、社會急需的知識以及將來走向社會所需要的語文能力進行應用學習;它十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控制,即讓學生能根據周圍環境的某些變化來決定調節自己的學習內容、方法以及應用的能力,促使學生儘快實現由“我要學”要“我會學”的轉變。總之,新法的應用過程,始終遵循語文教學自身規律,重視一個“聯”字:①聯內容——讀寫與聽說、語言與思維、知識與能力、悟道與學文有機聯繫。②聯方法——多種子方法根據教學的實際靈活應用。③聯時空——不忽視學校語文的核心地位和家庭語文、社會語文的重要地位,大小課堂聯在一起。④聯力量——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關係密切,相互切磋,共同發展,也不排除其它語文力量。⑤聯學科——打破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界限,尋求聯結點,增強知識互補性。

二、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快

聽說讀寫等教學活動都表現爲一個過程,都是在一定的時間鏈條上進行的,沒有時間,就無法進行。對於中學生來說,時間是求知的階梯,是成才的資本,是達標的籌碼。而置身於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快速思維、快速閱讀、快速寫作、快速記錄、即席演講已成爲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因此語文教學的速度訓練已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目前的語文教學顯然創立了“快速閱讀”、“快速寫作”爲先導的新的教法,但這畢竟是少數教學改革者的單項訓練行爲,普遍的現象仍是“老牛拉破車”,節奏不快,效率不高,面對厚厚的語文課本與教參,不少教師望書興嘆,難以駕馭,課堂上講得滿滿的還不夠用,不得不拖堂或補課,作業作文只得安排在課外完成。由於其它學科的作業任務也很繁重,語文教學的質量往往失之於拖欠。

鑑此,新的語文教法必須重視學生快速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一要全面。不只是讀寫要快,聽說也要快,記憶也要快,思維結構、維度、層次、變量的確定更要快。二要效率。即並非爲“快”而快,不但要保證快速的“量”,尤其要注重快速的“質”。快速訓練前,要讓學生明確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指標和方法,訓練後要有科學的檢驗手段和步驟,這種教法,融快速聽、說、讀、寫、思於一體,互相促進,相得益彰,大大壓縮了教學課時,提高了訓練的密度與強度,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就會有長足的提高,從而達到學習主體對學習載體的有效控制。

三、“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活

語文教學應是最能激發學習興趣的學科。詩歌有豐富的意境,散文有優美的語言,小說有性格各異的人物,議論文有雄辯的論證,說明文有各種不同的.說明方法。語文課比起其他學科,能更引人入勝。可是,令人遺憾的是,不少教師在講課時忽視了語文課的特點,本來是一篇生動感人的文章,不引導學生從宏觀上理解把握,從微觀上欣賞品味,而是死搬教參,千篇一律地套用教學模式,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似乎受不到一點感染。這種陪坐學習,實際上是對學生的壓抑和折磨。

教學新法提倡“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它打破了舊的教學模式和課堂結構,大大調動了學生質疑答難的主動性,活躍了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概括起來說,主要“活”在以下四個方面:①內容活。每堂課的目標雖明確、突出,但教學內容不侷限於課文、教材、字詞、語法、修辭、段落、中心,作文的面面俱到,而是着眼全期、全年,按照知識系統排列,一堂課一箇中心“點”。因爲語文材料豐富,論說層次多,訓練量大,所以教學內容充裕而靈活。②教學活。重視教師與學生的聯繫,學生與學生的聯繫,課內與課外的聯繫,既不用傳統的“教師中心,唱獨腳戲”的高度“集中”,也不搞“教師不導,滿堂聒噪”的極端“民主”,教師始終積極誘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教材實際、學生實際、應用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變的教法,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③思維活。學生求知思維活躍與否,與內容、教法是否靈活息息相關,使用新教法後,課堂氣氛始終活躍,學生提疑答難主動,思維碰撞的機會增多。特別是活動課的廣泛開闢,“無意識”理論的巨石架起了通向創造靈感的橋樑,提高了學生選擇知覺對象和傳授信息的精度和速度。④課堂活。上面三“活”創設了活躍輕鬆的課堂。信息和信息反饋的自動控制,減少了教學中的能量和物質消耗,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沉悶局面。家庭語文和社會課文擴大了語文課堂的空間和容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進入了最佳狀態,在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中鞏固和發展着所學的知識。

四、追求教學過程的最佳效果——優

教學系統的構成有三個要素,即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生着種種相互聯繫,構成了各種各樣的關係。相互聯繫的組合方式不同,關係的性質就不一樣。在課堂中,教與學的組合方式大至有三種類型。

圖1的教與學組合方式,是典型的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教學效果最差;圖2的教與學的組合方式有所改進,調節了教學內容與方法,師生之間開展“雙邊”活動,教學效果較好;圖3的教與學的關係成了交錯網絡的溝通情景,不僅師生之間配合默契,學生之間也相互反饋,教學效果爲最佳。

教學新法重視優化兩條控制渠道,一是優化“主導”控制,即讓教師對學習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程序的控制處於最佳狀態;二是優化“主體”控制,即讓學生的自我控制同樣處於最佳狀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密切配合,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反饋,形成圖3所示的那種交錯溝通的網絡。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指定向,啓發,誘導,提要鉤玄,讓學生自主完成主要教學活動,以期達到“自能”、“自強”的目的。爲了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新教法大膽地把衆多語文“例子”交給學生。這樣做既能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自學能力,拓寬知識面,又能迫使教師廣博涉獵,深鑽細挖,給學生一些新的東西。新教法還主張學生自查工具書,自編練習題;主張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討論,進行口頭作文和課前演講;主張學生互批作文和作業;主張學生社會調查、遊覽山水、文學交友,創辦文學社團,積極參加多樣的有益的語文活動。這些措施,加強了教學過程中的信息交流,促進了學生的認識思維流程,使教學活動出現了可喜的良性循環。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師生負擔。教學時,由於學生的活動要多於教師的活動,加之課型結構合理、簡單、實用,容易掌握,便於操作,教師從備課到上課自然會大幅度減輕勞動強度,免除抄寫教案、唱獨腳戲的苦楚。由於學生的作文、練習都在課內完成,當堂批改(師生共批),不但教師沒有了批改之苦,而且學生再無語文作業過重的問題。總之,這種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減少無效勞動,獲得優質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