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周公誡子知識點整理及閱讀練習

周公誡子知識點整理及閱讀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周公誡子》

周公誡子知識點整理及閱讀練習

知識點滴

【通假字】

人衆兵強,守以畏者,勝。(“畏”通“威”,威嚴)

【古今異義】

1、聰明睿智

古義:明察事理

聰明:

今義:聽覺、視覺敏捷,指智力發達,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強

2、德行寬裕

古義:寬大,寬容

寬裕:

今義:寬綽富裕

【一詞多義】

名詞: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成王封伯禽於魯)

1、 封:

動詞:封閉,封合。(節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動詞:逃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2、 亡: 動詞:滅亡(亡其身者,桀、紂是也)

動詞:走失(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介詞:給,把(成王封伯禽於魯)

3、於:

介詞:對(吾於天下亦輕矣)

連詞:因爲(子無以魯國驕士)

4、以:

連詞:並且(守之以恭者)

形容詞:強大(人衆兵強)

5、強:

形容詞:強,好(博聞強記)

形容詞:聰明,智慧(聰明睿智)

6、智:

名詞:有學問(守之以淺者,智)

課文助讀

【作者簡介】

韓嬰:西漢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燕(治今北京市)人。治《詩經》,兼治《易》。文帝時任博士。景帝時爲常山王劉舜太傅。著有《韓詩內傳》和《韓詩外傳》。南宋以後,僅存〈外傳〉。

【背景探祕】

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又稱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因成王年幼,由他攝理政事。管叔、蔡叔等起而反對,散佈流言蜚語,紂子武庚乘機勾結管、蔡和東夷部族聯合叛周。他親率大軍再次東征,討平叛亂。又派召公營建東部維邑(今河南不洛陽),駐兵八師,對殷頑民加強監督,稱成周。旋全面實行封邦建國方針,先後建置七十一國,包括同姓五十五人(其中武王兄弟十五人),異姓十六人,作爲捍衛王室的屏藩。在封區範圍內普遍推行井田制,將土地統一規劃,鞏固和加強了奴隸制國家的經濟基礎。歸政成王后,他把主要精力用於制禮作樂,建立各項典章制度,使奴隸制獲得進一步的鞏固。一生注重禮賢下士,善待來者;並主張“明德慎罰”,即使對持殷人,也實行所謂“義刑義樂”。

【資料鏈接】

〈韓詩外傳〉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辨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繫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即不是註釋,也不是闡發。〈漢書藝文志〉第1708頁還著錄了其他幾部韓派〈詩經〉方面的著作,現在都已失傳,估計其性質與〈韓詩外傳〉類似。〈韓詩外傳〉是實際運用〈詩經〉的示範性著作。

〈韓詩外傳〉儘管名義上依附於〈詩經〉,但它使用的材料卻來自幾個哲學學派的著述並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來源。不過〈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過。道德說教爲其主要基調,但也有一些趣聞軼事,缺乏明顯的`道德意義。由於有24段缺乏引自〈詩經〉的起結論作用的詩句,這說明文本缺損。考慮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資料佔全書的三分之一還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經用〈詩經〉引文作結束,據此可知,〈韓詩外傳〉與其說是一部創作,還不如說是一部編作。〈韓詩外傳〉作爲一個源頭,可能啓發了爲了不同目的而編纂成的其他摘錄性的選集,如其他漢代著作〈說苑〉、〈新序〉、〈列女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