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渡淮橘成枳的詩詞典故

渡淮橘成枳的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典源出處《晏子春秋·內篇第六》:“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說苑·奉使》、《韓詩外傳》卷十亦載,文有不同。

渡淮橘成枳的詩詞典故

釋義用法齊國丞相晏子 (名嬰)出使楚國,楚國君臣想羞辱晏子,在酒宴中間,故意捆一個人來見楚王,說此人是齊人,犯了盜竊罪。楚王問晏子: 齊國人愛偷盜嗎?晏子回答: 我聽說橘長在淮水南邊則是橘,如果長在淮水北邊則成枳 (似橘,而果小味酸),這是水土不同造成的。現在齊人到了楚國就偷盜,大概也是楚國水土的`關係吧。後以此典指環境等外部條件可以改變人的情性。

用典形式

【徙橘】 唐·駱賓王:“轉蓬驚別緒,徙橘愴離憂。”

【渡江之橘】 唐·元稹:“渡江之橘逾汶貉,反時易性安能長?”

【易變南地橘】 宋·楊億:“易變肯隨南地橘,忘憂虛對北堂萱。”

【渡淮橘成枳】 清·查慎行:“渡 淮橘成枳,一變性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