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作業的反思

語文作業的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語文作業的反思1

作業反思調查發現,有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訓,給學生留下了不堪重負、沒完沒了的作業。他們認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所以現在僅僅是小學階段要掌握的那2500個漢字就足夠讓學生手忙腳亂了。一個漢字一定要寫上幾十遍嗎?這是一項極爲枯燥的作業,小學生因此就足以對語文課產生牴觸情緒了,再加上那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文,段落等,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說嚴重點,這甚至對孩子們是一種催殘。 對作業問題認真反思,我們認爲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語文作業的反思

首先,漢字有漢字的特點,也一定有其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其它語文知識也一樣。心理學界對記憶規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證實記憶是需要重複,但重複的數量是有規律的。超過這個量的規律就成爲過度記憶,對記憶是有負面影響的。我們的小學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廣泛實驗,研究一個合理的練習量和練習間隔。搞清楚想通過某一次課外作業就使學生終身不忘是有悖記憶規律的。如果這種研究得以進行和推廣,那麼再剔除掉那些無謂的作業負擔,減負就會按照教育規律真正落到實處。反過來,這一問題不解決,那麼桌面上的負擔減了,但這些負擔會轉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長再給補上這一"課"。靠行政手段去劃一地減負,必將走入另一個極端。如取消掉所有的家庭作業是否合理也需商榷。

第二,要研究作業與學生對語文課興趣的關係,要使作業既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學習興趣,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這不但有作業量的因素,也有作業方式的因素。這種研究極有價值,卓有成效,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第一線的我們精心研究。

語文作業的反思2

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於是有了對這些抄襲作業同學調查的念頭。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激不起他們的聽課的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就產生抄襲;

二是初中學生正處於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迷於玩電腦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爲了應付教師佈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複製;

三是由於各科的作業太多,學生爲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copy”。

如有時語文一個晚上佈置一篇作文;數學分發了一張提綱;英語除了一些書面作業要交外,還要背誦單詞,還有其他學科佈置的作業等,這些作業加起來,你說學生累不累?這也就難怪部分自覺性不高的同學要“copy”。調查完後,我突然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爲什麼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呢?爲什麼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複製”了。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遊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複製”作業了。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佈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佈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佈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製作、繪畫、上網蒐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複製”作業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會再出現部分學生“複製”作業了。

語文作業的反思3

開學了,把暑假裏的《親子套餐作業》收起來檢查,發現學生的作業質量差別很大。我們的暑假親子作業內容豐富,有:每日一小時鍛鍊卡、我愛閱讀記錄卡、社會實踐活動記錄卡、我愛書寫練字卡、暑假趣事習作卡、每週口算卡、假期見聞等。其中體育鍛煉和社會實踐還有精彩瞬間記錄,學生可以用貼照片、畫圖畫等方式記錄。

優秀的作業,不光書寫認真,每個項目都填寫齊全,後面還有家長的簽字,在練字卡上,對於寫的好的字用圓圈或者小花標示出來,還用相機記錄下孩子鍛鍊的瞬間,看到照片上孩子開心的笑臉,我彷彿能看到他們一家其樂融融的氣氛。這一類的作業,是家長和孩子在假期裏共同完成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視,孩子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裏。

第二類作業,是孩子完成得很認真,但是,作業上卻沒有家長留下的痕跡,家長簽字的欄目是空白的,孩子的練字卡上沒有一點兒鼓勵的標誌,精彩瞬間的欄目是空白的。我想,這一類的作業,家長可能僅僅是問一問、督促一下罷了,學好學壞全靠孩子自己。

第三類作業,是不忍卒睹的。作業大部分是空白,鍛鍊卡沒填,生活實踐卡沒填,閱讀卡沒填,暑假記事沒寫,唯一能做的,就是練字卡寫了字,潦潦草草的,不像在練字,反而像應付作業。家長簽字欄目也是一片空白。這一類作業,家長可能是問也不曾問過,隨便孩子想寫就寫一點兒,不想寫,就不寫吧。孩子是自由的,家長也是隨意的。

假期作業的完成質量,也許不能決定孩子在校的學習成績,但是,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家庭在孩子學習教育這一塊兒的態度。俗話說,態度決定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認真完成作業,該是孩子上學的態度,以後,認真做事,就會成爲其人生的態度。

語文作業的反思4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反饋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新的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與佈置作業,並保證作業質量與批改水平。

一、作業佈置的形式與要求

1、語文學科應以課內外閱讀、信息收集和摘抄等實踐性作業爲主,平均每生每天作業量不能超過30分鐘。

2、作文根據單元教學進度、學生閱讀情況佈置,每兩週寫一篇作文(節假日,期中、期末考試時間除外),要求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要有感而發。

3、學生練筆(包括摘抄、心得體會、隨筆等形式)每個年級可根據學生實際有所側重,每週不少於800字。

4、基礎訓練可根據學生學習實際適當地、有選擇地使用,課文預習要根據教學進度適當安排。

二、作業的批改要求

1、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作文互批,學生互批篇數每學期不少於總數的三分之二,要有等級、日期、總批,眉批等。教師須對作文全部略批,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寫作狀況,做必要的口頭點評;同時要有批閱痕跡,等級或日期等;

2、學生練筆(包括摘抄、心得體會、隨筆等形式)教師每兩週檢查一次,並對學生情況進行評價、指導,要有批改日期。

3、基礎訓練、課文預習等實踐性作業,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或學生實際隨堂或靈活檢查,並及時對學生情況進行評價、指導。

三、作業的檢查量化標準:(100分)

1、能按照規定完成作文篇數(滿分30分):期中考試前至少寫3篇,期末考試前總量不少於7篇。作文每少一次扣10分。

2、能按照規定完成課外練筆(滿分30分):學生練筆每週不少於800字,教師每兩週檢查一次,寫明檢查日期。每少一次扣10分。

3、作業要及時批閱(滿分20分):作業要有教師的批閱痕跡。無批閱的作業則無效,按照規定每少一次扣10分。

4、學生書寫要規範、認真、清楚(滿分10分):對於書寫不認真的作業,要適當扣分。

5、學生作業本的數量應與本班學生數等同(滿分10分):如有作業不齊現象,要適當扣分。

語文作業的反思5

作業是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教師可根據學生完成作業情況來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狀況,適時地提出要求,調整教學方法,作業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手段。因此,作業設計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爲重要。設計什麼樣的語文作業,怎樣設計語文作業也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研究的話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對作業設計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語文作業設計要緊扣教學內容和訓練重點,設計的作業內容包括基礎性練習、思維能力訓練、針對性延展等,設計作業時還要結合訓練重點合理安排作業內容。

二、語文作業的設計要與學生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必然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語文作業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體現出開放性、靈活性。語文作業設計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難度的作業,讓好、中、差的學生在不同層次的作業中得到不同的收穫。

四、語文作業設計要適當地延伸和拓展,使作業的形式和內容呈現出多元化,以此來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從而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

語文作業的反思6

本課作者賦予了“作業”新的意義和價值,那就是把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引導他們去觀察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在美麗的大自然裏受到美的薰陶和啓迪。“作業”看似簡單的一個詞兒,在故事中卻由於它的“特別”讓我們走進小姑娘小麗的心,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善良,充滿愛意的心,使我們自然而然地愛護身邊的花木。故事淺顯易懂,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相信讀完故事,通過交流孩子們下意識地會愛護身邊的花木,自覺地遵守相關規章制度。

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我注意到了發散學生們的思維,讓他們大膽去想象,去體會,去跟文中的人物找同感。比如,在孩子們交流到他們最喜歡小麗的作業時,我進一步引發他們思考爲什麼喜歡她的作業?我讓孩子們先交流討論,結果孩子們給出了精彩而動人的回答:“花朵也是有生命的,它那麼美麗芳香,應該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嫩綠的柳條有大樹媽媽,它應該和媽媽在一起”……我趁熱打鐵,問孩子們“如果老師也給你佈置這樣作業,你會怎麼做?”孩子們紛紛表示要跟小麗一樣把美麗的春天畫下來。之後再啓發學生想當時小麗畫玉蘭花那一刻心情怎麼樣,讓他們帶着這種心情再去讀,反覆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語文作業的反思7

記得我的指導老師郭老師曾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教育局安排新老教師結對的指導思想之一是‘高起點’,你怎麼理解‘高起點’?”見我語塞,郭老師補充道:“高起點,高境界。語文教學不是生硬的‘你教我學’,語文學習應該在學生有基本的理解和模糊感知的基礎上展開,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據此,我在做《特別的作業》的教案的時候,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爲課堂設計和實施的中心點。首先,爲了讓學生從自學的門檻上跨進來,我在課前就向學生布置了明確的預習要求,特別是生字障礙的掃除,我都放到了課前,家庭作業讓學生指讀課文,勾畫生字,早自習讓學生再讀課文,同桌互相抽認生字詞。這樣,課堂上學生有了充分的聽讀和自由讀的時間,也讓後面的環節更能有條不紊地開展。

接下來的課堂環節中,我以“說說你眼裏的春天”爲話題開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通過自讀、感悟、思考和環環相扣的問題,在互動中煥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我設計問題“如果你就是桃花、桑葉、柳枝,你會對摘你的小朋友說些什麼呢?”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許多有意思的答案,比如“別碰我,我怕疼”,“我會流血的,我會骨折的”等。接着,我以本單元主題詞“愛護”爲依據,設計了一個課堂拓展環節,將我拍的校園春景的照片粘貼於黑板,鼓勵學生用語言介紹自己“熟悉又陌生”的環境,在“發現美,感受美”中引申出“保護美,愛護美”的立意。

在做這樣的教學設計的時候,我不是沒有擔心的,最大的擔心是這種設計和我以前的課堂設計相比,突破較大,我能不能駕馭?我的學生能不能適應,“有沒有話說”?結果縱觀整堂課,熱熱鬧鬧,似乎每個學生都有所悟,都有話說。但這種“熱鬧”是經不起推敲的,是種“表面繁榮”。我給足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卻丟掉了一些組成課堂的最重要的東西。

(一)課文——“課文是有趣的,有意思的”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也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爲本堂課設計和實施的中心點。但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組織學生活動應該在充分發揮教材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縱觀整堂課,我只花了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在課文的誦讀和理解上就開始進行拓展,課文裏有價值的地方我並沒有挖掘夠。比如課文的難點,題眼“作業—→特別的`作業”,我基本沒有花時間在它的理解上。而是簡單地讓學生思考“爲什麼說小麗的作業最好?”,確實,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並不難,但是脫離了對課文的深入討論和思考,學生的思維並不能得到太多的鍛鍊。

(二)情感——“有所感,纔能有所發”

語文是一門交際工具,但它卻具有明顯的情感屬性。課堂上,要讓學生有所“發”,繼而有所表達,必須要先有所感。郭老師直接指出過我的課堂最大的缺陷就是太重視知識點的強化,而模糊了情感,沒能打動學生。比如本課的導入,我只做到激趣,卻沒能入境。究其原因,是我沒有用富有感染性的語言來充分發掘孩子們的先天性感知和理解能力,急於想讓學生“有所悟”,忘了先讓他們“有所感”。我也認爲這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常常用很多知識點和指令來生硬地打斷自己好不容易營造其起來的課堂教學情境,這也造成了我一直以來的諸如“情感的語文與識字的障礙”的困惑。對此,郭老師耐心地幫我分析,也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如,錘鍊朗讀技能,注意在朗讀中帶上語言環境色彩;教學中落腳全篇課文的情感主題詞;將需要認讀的生字出示在一個有意義支撐的最小語言環境等。這些方法操作性和針對性都很強,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積極運用,逐步改進。

(三)願望——“我的願望,學生學的願望,學生學習的空間”

學生有想懂的慾望纔是他們自主學習的最大動力,老師也只有學會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願望,才能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完整的一堂課除了顯性的課堂幾大環節外,還應包括隱性的三大要素——教師的願望,學生學的願望和學生學習的空間。在《特別的作業》教學中,我的教學願望是明確的,我也給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值得思考的是,學生學習的願望是不是真的被我激發了呢?還是隻是在被我牽着鼻子走?比如開課,我給了學生說話的空間,“說說你眼中的春天”,學生也說出了老師喜歡的漂亮答案,“春天山坡上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小鳥在片片白雲中飛翔”……但這些真的是學生自己的感受呢?還是學生另一種形式的背書?因爲這些答案明顯並不是建築在學生的已有感覺和生活感受上的,學生只是在“答題”,而不是談話和感知,學生又何來“樂學”呢?

總之,在《特別的作業》教學中,我在試着放手,給學生拓展訓練和展示認知的機會,但敢於放手不代表善於放手,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會在專家和老教師的指導和自己不斷的反思改進下,努力一點點地減少這些遺憾!

語文作業的反思8

批改作業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作業的批改,不僅僅是對學生的瞭解、評價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在批改數學作業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

  一、改變了作業的批改的地點

在辦公室裏,我經常看見同行埋首於批改作業中,而無暇於精心備課及教研。而我,不論是家庭作業還是課堂作業,都喜歡在教室裏批改,共原因有以下三點:

(1)可以縮短作業反饋評價的時間;(2)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學生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具體做法如下:

(1)對於家庭作業,一般是利用第二天的晨會時間,讓每一個學生把做好的作業翻開,放在桌子角上,自行早讀,教師巡迴批改。

(2)對於課堂作業,則在課內最後10至15分鐘,讓學生做作業,早做完的早批改。批改完後交與組長檢查、收齊。

實踐證明,在教室裏批改作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二、改革批改作業的符號

數學教師批改作業,一般來說,錯了的打“×”,對的打“√”我覺得那個紅色的“×”是學生永遠都無法訂正的“錯”,學生每天做作業,面對以前那個“錯”,會挫傷積極性。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於做錯的題,我採取的是“____”這個符合或乾脆不批改,而用口頭提示、及時指出的方式。

例如:學生計算

(1)239×5=1155 (2)367÷6=61

對於第(1)題,我用手指指着十位,對學生說:“要加上進位來的4!”

第(2)題,我則指着橫式問:“這道題有餘數嗎?”

由於教師指出錯誤的明確具體,學生訂正在準確無誤了,訂正時,學生可以擦除錯處,不留痕跡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再讓我批改一個“√”,並跟他打上一百分,這樣可以極大地保護潛能生的自尊,同時,也可以幫助他樹立信心,失敗了可以重新再來,生活每天對他都是新的!

  三、改進評價作業的方式

數學教師批改作業,習慣於對全對的作業,用“一百分”或“☆”予以鼓勵,對中等生一般不評,則寫上“更正”兩個字,我個人認爲,這樣的評語對優生來說,固然高興,但對於潛能生來說,就未必。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我們可以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一邊筆批,一邊有針對性地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語評。例如:對作業做得又好又快的學生,老師可以說:“你很認真!”“你真快!”抑或是一個簡單的“好!”也勝過那個無言的“☆”;對中等生,老師就可以鼓勵說:“如果你速度再加快一點,字寫得更好點,就太棒了!”對潛能生,老師可以邊摸摸他的頭,一邊激勵說:“嘿,不錯,有進步!”“把這道題更正了,就真的是一個進步大的學生了。”“教師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試問:有什麼書面評語能勝過老師面對面的親切語言親切的愛撫?!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讓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尤其是潛能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老師的愛,從而改善師生關係,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語文作業的反思9

我們所說的作業一直以來就是寫寫生字,抄抄句子,讀讀課文,做做習題······形式比較單一。我們要想實現學生能力的有效提升,更好的實行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從而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以提高,就要用心的去佈置作業,佈置有效的家庭作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踐性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既學會知識,同時也提高了能力,實現知識的有效的遷移。

對於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調查蒐集相關的資料,並且要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地調查,有計劃地蒐集資料,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入生活,去看,去問,去找,讓學生參與活動,增加親身體驗經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採集、處理和展示的能力。

如可以根據課文鏈接和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展開輕叩詩歌的大門、詩海拾貝、與詩同行等內容的蒐集,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開展合作交流、資源共享、去粗取精。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潛能被激發,他們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學習知識,在找,問,寫,記,說的過程中,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讓他們有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合作,同時還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我們何樂而不爲?

總之,家庭作業佈置要想有效,真正起作用,真正起到對所學知識的鞏固,需要我們用心,要多途徑,有層次性的去做好。

語文作業的反思10

學期過半,我們的教學進度如期完成,而且還稍有些提前,心裏是略感段考的時間是寬鬆的,有點小竊喜。臨近段考,我便放慢了教授新課的速度,加重了複習的比重。心想考試應該是沒有多大出入的。

當我改完試卷,我便發現了問題,現實永遠比想象要殘酷的多。我以前認爲一次考試的結果,包括了很多的因素,有老師的教,學生的學,還有複習時孩子的狀態,考試時孩子的臨場發揮,孩子的心理素質,可以說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可以調控的便是隻有兩點,老師的教,學生的學,其他的和我似乎關係都不大。從這次的段考成績中,我進行了徹頭徹尾地反思,我想到了很多,既有反思,也有總結。我首先想到了,我以前認爲考試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其實都是可以在我們的掌控之中的。俗話說,“手裏有糧,心裏不慌。”我們可以向學生提供糧食,除了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點,還要提供各式的“點心”,就是精心設計的作業。講究複習方法,完全可以把考試中的不確定因素變爲可掌控的確定因素,學生被訓練得到位了,心理素質提高了,應試的能力也提升了,我想孩子們的考試結果就是可以預測的了。

以前,我聽兩位黃校說過,平時上課要紮實這是其一,平時的作業和題型訓練也要達到精,全,老師要有出題的能力。我剛聽到這句話時,心想,題目是千變萬化的,怎麼可能掌控呢?怎麼可能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呢?也許數學可以,語文完全不行的。爲什麼她們的孩子可以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而我們的孩子卻總是出現反差很大的考試結果?這個問題在我失眠了幾個晚上,我有了結論,我們的差別在複習時,我們的方法不得當。只是在機械式地重複再重複。而我們現在的考試題目,機械式的重複相同內容的題目,佔分是相當少的,最多不過三十分。那剩下的七十分,去哪裏找呢?僅僅是靠孩子在考場裏單槍匹馬的單打獨鬥嗎?如果沒有精當的,典型題目的訓練,他們一碰到拐彎的題目,發散思維的題型,怎能不發懵?心裏又怎能不慌,腦袋能不一片空白?肚裏是倒不出什麼東西的。

我打算下個階段的教學要學習設計課後作業,不是僅僅做些重複的抄寫字詞的工作。這對學生來說,枯燥,乏味,更沒勁,根本提不起勁來,沒有興趣,也沒有學習的動力。

做些形近字,多音字區別練習,近義詞,反義詞的積累等等。把題型做深,做透。我想孩子再考試時,就有考試勝似做練習,感覺輕鬆,發揮就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