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草原》課文原文大綱

《草原》課文原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描寫草原的美麗風光,蒙古族人民熱情迎客的場面,主客飲酒聯歡的場面。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草原》課文原文,歡迎大家參考。

《草原》課文原文

《草原》原文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纔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了起來,也看到了馬羣,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擴展資料:

課文主要內容

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描寫草原的美麗風光,蒙古族人民熱情迎客的場面,主客飲酒聯歡的場面。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爲老舍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爲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爲舒舍予,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擴展資料: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這篇散文,字裏行間浸潤着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本文作爲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讚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並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瞭解的慾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隨着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瞭解西部的興趣。

擴展資料:

【教學目的要求】

一、通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講讀分析,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和薰陶,使學生了解蒙漢民族團結的深厚情意,培養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學過的讀寫訓練項目,加深對“展開豐富想象”、“抓人物特點”等訓練重點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加深對“展開豐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點”等訓練重點的認識,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本文所寫的內容離學生生活較遠,有的句子含義也較深,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具準備】

幻燈片、錄音磁帶。

第一課時(預習指導課)

一、介紹.寫作背景和草原風土人情。

向學生提供有關反映草原風光和草原民俗的圖片和讀物。其目的是:①爲突破難點,理解課文作準備。②培養學生使用參考書的能力。

二、範讀課文。

三、自學字詞,重點理解下面詞語:

回味、灑脫、迂迴、襟飄帶舞、拘束、羞澀、會心

四、出示預習提綱

內容如下(教師巡視指導):

1.自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認真讀課文,按“寫景”、“敘事”給課文分兩部分。並按課後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

3.結合上下文,試着理解課後2題中的句子,爲下節課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五、課上交流。

學生交流預習情況,自由發言。

1.說說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什麼疑難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2.經過努力,還有什麼問題沒有解決。

第二課時(講讀課)

一、抓住.總結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清脈絡,把握整體。

(一)板書課題。

(二)教師啓發,引讀,並板書.總結句。

(三)按照“寫景”、“敘事”的.寫作方法給課文分成兩大部分。

二、在預習的基礎上,圍繞.總結句,逐段讀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讓學生把預習所得充分表達出來,使學生享受到自學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自學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老師給以恰當的引導點撥,使學生的認識得以完善、深化,達到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

學習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一)指名朗讀第一段,要求學生按照寫草原景色和.寫作者感受把全段分成兩層。

(二)圍繞“天涯碧草”這一特點,設計如下思考題,引導學生逐層讀議。

1.草原的天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作者看後產生了什麼樣的心情?

2.天底下草原的景色給作者總的印象是什麼?找出有關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找出具體寫“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句子,談談這種景色怎麼美麗?

出示草原的風光圖片,指導學生看圖欣賞。使學生頭腦中建立的形象更加完善,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和正確理解語言的能力。同時,通過教師形象的描繪,把學生帶到草原如詩如畫的境界中,爲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受作了鋪墊。

(三)在這種境界中,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感受?你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題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這個難度體現在不能直接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而要進行獨立思考,思考的依據又離不開課文的詞句。這樣,學生要讀懂這句話就要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過程,不但要讀,還要聯繫上下文想、說。體現了“語言—思維—語言”的學習過程。

(四)創設情境,豐富想象。

學生邊聽樂曲伴奏下的有感情朗讀,邊看圖,邊想象,使學生頭腦中浮現出富於詩情的畫面。

(五)小結寫法。 (抓住景物特點,展開豐富想象,運用恰當比喻。)

學習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點,雖然難理解的句子較少,但草原人民特有的風土人情學生較生疏,所以教學時應從整體入手,先理清文脈,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把草原人民特有的歡迎客人的方式作爲理解重點,從而使學生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作者是怎樣寫出人物特點的。

(一)理清脈絡。(據課後提示,概括第二部分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讀議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給第二自然段分成兩層,並說出層意。

2.讀議第一層,作者又進一步寫出了草原的什麼特點?(遼闊、寂靜)

3.學習第二層。

(1)出示文中插圖的幻燈片,圖文對照,說說草原人民是怎樣迎客的?表現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重點理解比喻句,抓住表現“遠迎、急切、盛裝、人多”的詞語,學生談理解,教師適當點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草原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

(2)作者是怎樣寫出草原人民“熱情好客”的特點? (通過寫草原人民特有的迎客方式來表現的。)

(三)按要求自學三、四、五自然段。

1.自學提示:

①默讀課文。

②“相見”、“款待”、“聯歡”的場面是怎樣的?

③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思想感情。

2.交流自學所得。

“相見”一段重點理解“也不知是誰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民族團結互助”。

“款待”一段重點理解“誰都有禮貌……不拘束”;“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會心微笑”。

(四)回到結句,總觀全文,深化整體。

教師利用板書和學生一起,從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和.寫作特點以及本課重點訓練項目三個面.總結全文。

第三課時(練習課)(略)

自評:

《草原》這一課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出發,我力圖做到“加強預習,長文短講,強化訓練,大量閱讀”。

把課前預習、課外閱讀納入每一篇課文的教學之中,把預習作爲講讀的基礎,把講讀作爲預習的深入,把課外閱讀作爲講讀的延伸。盡力使之有機結合。在一般情況下,我都這樣安排課時:第一課時預習指導課;第二課時讀議課;第三課時練習和課外閱讀課。

預習指導課是在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較強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不再把諸如查字典解決生字詞、分段、概括段意等做爲預習重點,而是把這些做爲一種習慣來要求。預習課是把下一節講讀課中要解決的重點、難點交給學生。讀議課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長文短講。這節課仍以學生爲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