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醉翁亭記課文賞析

醉翁亭記課文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曆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一向支持韓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對保守的呂夷簡、夏竦之流。韓範諸人早在慶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後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一個親戚中有人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醉翁亭記課文賞析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一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卻是政治昏暗,奸邪當道,一些有志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睛睜地看着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長,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憂慮和痛苦。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這兩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現在他的作品裏的。

《醉翁亭記》寫得格調清麗,富有詩情畫意。這篇散文寫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重點是寫亭;第二部分,重點是寫遊。而貫穿全篇的卻是一個樂字。爲了領悟這醉翁之意,就讓我們來共同觀賞一下醉翁亭的山水之美吧。

文章一開頭是環滁皆山也這一句經過千錘百煉的句子,筆墨少而含量大,一下子把羣山環抱的滁州的壯麗山景展示在你的眼前,聯綿不斷,巍峨壯觀。當你正爲宏偉的羣山陶醉時,作者又提醒你注意西南諸峯,那裏樹林和山谷尤其美好。當你正被西南諸峯吸引時,他又告訴你,再往遠看,那樹木繁茂,幽深而秀麗的,就是琅琊山。這樣,從羣山到諸峯到琅琊,由遠而近,盡收眼底。再進山走六七里路,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一條山泉從兩座山峯之間奔瀉而出,這就是釀泉。這裏作者把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糅合在一起,靜的山景和動的釀泉,相映成趣。當你還來不及飲一口甘冽的清泉水,又峯迴路轉,忽見有一亭子,緊靠在泉邊,四角翹起,猶如鳥兒展翅欲飛,這就是醉翁亭。於是,一幅羣山巍巍,山泉潺潺,飛亭展翅,山、泉、亭相互輝映的秀麗山水圖,生動形象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接着,作者探根尋源,指明建亭的就是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就是太守。太守自稱醉翁,所以也就叫此亭爲醉翁亭。爲什麼身爲太守的歐陽修常同客人來這裏喝酒呢?爲什麼喝得不多就醉了呢?爲什麼歐陽修到滁州當地方官的時候正是壯年,卻自稱是翁呢?不言而喻,這裏面蘊含着他遭受貶謫,才能不得施展,理想不得實現,不得已而只好借酒澆愁的鬱悶和悲苦!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欣賞山水之樂,雖樂中寓悲,但畢竟可以譴愁,這就爲第二部分寫遊之樂奠定了基礎。

醉翁亭的山水是美的,醉翁亭的山間景物,由於朝暮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幻,顯得更加美麗可愛。清晨旭日東昇,霞光璀璨,霧消露散,青山蒼翠,清新寧靜;傍晚夕陽西下,暮靄雲集,山岩洞穴,昏暗幽靜,令人陶醉。春天,野花競開,幽香撲鼻;夏天,秀木繁茂,濃廕庇日;秋天,風霜高潔;冬天,水落石出。四季變幻,奇景疊山。欣賞醉翁亭的山景,樂趣是無窮無盡的。

觀賞醉翁亭變幻的山景,固然其樂無窮,但在醉翁亭觀看人們行遊,並在那裏宴飲,更是別有一番樂趣。揹着東西的,邊走邊唱;走累了的,在樹下休息,怡然自得。人們前呼後應,老人小孩,往來不絕。這裏有靜有動,有聲有態,描繪了一幅生動的滁人遊樂圖。接着又寫到肥魚泉酒、山餚野蔬的太守宴,以及夾雜在衆人一片歡樂之中的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的太守醉態。在極寫歡樂中,把太守複雜的心境,也微妙地表達出來了。

最後作者從禽鳥之樂,賓客之樂及太守之樂的不同內容和感情的對比中,推論出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了,能與民同樂;醒了,能寫《醉翁亭記》一文的,就是太守歐陽修。筆墨簡練含蓄,寓意深遠。

《醉翁亭記》確是一篇風格清新、搖曳生姿、優美動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對滁州優美山水風景的謳歌,對建設和平安定、與民同樂的理想社會的努力和嚮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悶,這對宋仁宗時代的昏暗政治,無疑在客觀上是一種揭露,這些自然都閃爍着思想光芒。尤其是這篇文章的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優美,句式整齊而有變化,全文重複運用者也的句式,並且連用二十一個也字,增強文章特有的韻律。這些方面,都是可資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