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9篇)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9篇)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4、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積累中華經典詩文。

5、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難點: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方法與手段:

學生自讀自悟、討論理解;教師運用課件點撥、引導學生感悟。使用教材的構想:引導學生在讀中進入情境,展開想象,體會人物情感。通過聯繫上下文、揣摩人物內心,感悟知音境界。欣賞樂曲、配樂誦讀,感悟藝術魅力。

教學流程:

一、古琴古韻解題意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出示xx琴(篆書琴),學生根據字形說說(猜猜)這是什麼字。

2、(出示古琴圖片)師敘述:這是一架古琴。琴上面那七根會發音的線就是弦。再看“琴”字的上面有兩個“王”字,如果把這兩個“王”字連起來,就像絲絲琴絃了。古人造這個字的時候就是用象形的辦法,把琴絃標註出來了。可見,弦對琴來說是多麼重要,它是琴之魂。

3、(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4、師啓疑:伯牙,這個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著名的樂師,竟然不再彈琴了,這究竟是爲了什麼?相信通過學習,你一定能走進伯牙的內心,體會到那動人的情。設計意圖:抓住“琴”字的字形特點,幫助學生理解“弦”的字義,進而理解課題“絕弦”的意思。這樣以課題爲切入點,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題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還有助於學生明晰文章題目和文章內容的聯繫。

二、同文同法品韻味

1、回顧學法

(1)請學生回顧五年級學習《楊氏之子》時採用的方法。

(2)根據學生回答,師概括:讀(讀正確、流利,注意停頓恰當),解(藉助註釋、工具書、插圖等方法理解文中詞句的含義),悟(抓住關鍵語句,聯繫相關資料等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整體讀文自由練讀xx指名讀(隨機點評)xx同桌互讀xx齊讀

3、初知大意

(1)學生默讀,動筆標註。

(2)小組交流互助。設計意圖:“習得方法”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利於鞏固舊知,掌握新知。通過四個層次的朗讀,逐步引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三、讀思品悟知知音

1、抓住中心,瞭解知音。

(1)朗讀、理解“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裏的“善”是“擅長、善於”的意思。

(2)課文中有具體的描述,大家找一找。(生默讀,畫出句子。)

(3)交流彙報。(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朗讀出讚歎的語氣,進一步體會“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2、展開想象,體會知音。

師:善鼓的伯牙,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出哪些動人的場景呢?(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xx,鍾子期曰:“善哉,xxxx!”志在xx,鍾子期曰:“善哉,xxxx!”)學生以排比的句式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

3、語句對比,讀懂知音。

A、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B、伯牙所鼓,鍾子期必得之。設計意圖:抓住“所念”“必得之”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通過想象、誦讀、體驗,把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內化融爲一體。運用句式對比的方法,學生進一步體會伯牙靠琴聲抒發自己的情懷,子期不僅聽懂了琴聲,更是讀懂了心聲,進而對“知音”的理解向深處更邁進了一步。

四、一喜一悲悟“絕弦”

1、資料引入,遇知音之喜。

(1)師講述故事: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繪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是淋漓盡致。但是,他沒有想到,就是這麼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以後,連連搖頭說:“彈得太嘈雜了,換首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曲《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早已喝得酩酊大醉,有些甚至在琴聲中昏昏睡着了。

(2)學生聽後,體會伯牙當時的心情。

(3)當遇到子期時,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朗讀前四句,感悟知音相遇的快樂與激動。)

2、創設情境,失知音之悲。

(1)(播放悲傷的古琴樂曲)師簡介:據記載,這次相遇,伯牙、子期灑淚惜別,相約第二年再相會。第二年,當伯牙帶着滿心的歡樂與激動攜琴趕來會見子期時,得到的卻是子期因病而死的噩耗。學生朗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3)師: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所以xx學生接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師: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所以xx學生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師介紹:伯牙不堪承受痛失知音的痛苦,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破琴絕弦”表達自己的感受。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故事,收錄在《警世通言》這本書中。

4、(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視頻)再次齊讀全文。設計意圖:通過故事的引入、音樂效果的烘托,使學生充分了解遇知音前後迥然不同的心境,感悟知音的境界,文言文的魅力。

五、課後延伸惜友情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名言和相關故事。

設計意圖:進一步感悟知音xx心靈相通的美妙境界,感悟祖國文化的魅力。

當堂訓練與達標檢測:讀一讀,說說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爲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爲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啓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1、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

展示:

一琴一鶴 人琴俱亡 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調

琴棋書畫 焚琴煮鶴 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

(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2、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

(預設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3、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4、板書課題:牙絕弦

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從小遊戲入手,引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後激情導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麼區別。

2、先讓學生試着讀一讀,談談體會。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5、教師範讀,相機指導讀發。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範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

(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

(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4、預設交流1:

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藝術離我們並不遙遠,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它是一首動聽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圖畫,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藝品……它讓我們的耳朵聽到最優美的旋律,讓我們的眼睛看到最亮麗的色彩,讓我們的心靈受到美的薰陶和啓迪。《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採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並行,改變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絕弦》一文充滿着濃濃的語文味,所以需要靈活多變而又紮紮實實的朗讀指導,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讀、思、議、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課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澱語感,領悟語言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時效,體會文言文的無窮魅力。

教學策略及教法: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徵,在教學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自學爲主,重點指導朗讀,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爲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在感受伯牙與鍾子期的純真友誼的環節,我重點抓住“絕弦”、“知音”,緊扣文本,並插入兩人相識相知的小故事。最後還是通過配樂深情朗讀體會“破琴絕弦”的悲痛,一是再次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二是再次感受兩人深厚的友誼。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節奏美和韻味美。背誦課文。

2、能借助註釋、插圖、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瞭解文言文大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3、抓住對人物的描寫,結合課外補充資料,感受覓得知音的暢快和失去知音的痛苦;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4、抓住子期對音樂的想象,感受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學習作者通過生動的文字將音樂藝術具體化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資料收集,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剛纔那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麼?知道這是什麼音樂嗎?(《高山流水》)大家知道嗎?《高山流水》背後有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25 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還記得我們五年級的時候學過哪篇文言文嗎?(《楊氏之子》)大家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音樂的美,並順理成章引出課題。)

二、解題。

請同學們再讀課題,注意節奏。(伯牙/絕弦)知道伯牙是誰嗎?(板書:伯牙)(相傳爲春秋時代人,琴技高超,是著名的音樂家)絕弦是什麼意思?(絕:斷絕)你們是怎麼知道的?(註釋)所以說,學習古詩文,我們都可以藉助註釋幫助我們理解課文。現在讓你再讀課題,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悲傷)齊讀課題。設疑:伯牙爲什麼絕弦?請大家打開語文書137頁,在課文中找出答案。

三、初讀課文,理解“絕弦”。

1、出示課文,有節奏自讀課文。

25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設計意圖:初步感知課文,並掌握文言文的朗讀節奏。)

2、齊讀課文,伯牙爲什麼絕弦?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齊讀句子,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出示)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爲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了琴絃,終生不再彈琴。

(2)當時伯牙的心情怎樣?(痛失知音、摔琴,極度哀傷)我們都說知音難尋,現在子期死了,我們能通過朗讀,將伯牙的心情讀出來嗎?齊讀句子。指名讀,齊讀。

3、你知道子期是誰嗎?(板書:鍾子期)他與伯牙是什麼關係?(板書:知音)什麼是知音?(知己,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爲什麼說他們是知音?請在文中找出來。

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板書:善鼓 善聽 所念,必得之)齊讀句子,讀出知音的關係。

(設計意圖:以“絕弦”引入,初步體會伯牙“痛失知音”的心情,有助學生理解什麼是“知音”。)

四、再讀課文,理解“知音”。

1、過渡:俗語說得好,“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對伯牙來講,得到子期這一位知己,一定十分愉快、滿足。因爲雖然讚賞他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懂他的只有子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對知音歡聚的情形,請大家看插圖,你看到了什麼?

2、理解句子: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出示)

(1)這裏的“善”是什麼意思?(出示:擅長、善於)

(2)從哪裏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3、理解“知音”。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齊讀句子,讀出一個善鼓,一個善聽。

(2)換位體驗:如果你是鍾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通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讚歎?請結合註釋理解。

出示: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寬廣的江河,鍾子期讚歎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的第一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爲專題來組合課文的。《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生特點】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通過多讀、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至於課文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重點難點】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在於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操練

1.背誦《三字經》“人之初——千而萬”

2.(教師在黑板左板書)

峨峨泰山洋洋江河

指名朗讀,說這兩個四字詞語有什麼特點。

(AABC式;前面的疊詞形容後面的景物)

同學們能不能也說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

(生說,教師板書)如:

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藹藹雲霧裊裊炊煙依依楊柳青青草色……

齊聲朗讀。

一、激情導入,揭題解題

1.同學們,人們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貴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教師在黑板中板書:“知音”),講述的就是兩千多前春秋時期的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絕弦”。(教師在黑板中上板書課題,生食指書空。)

2.齊讀課題。

教師加節奏,再讀,注意節奏。

“絕”是什麼意思?(斷絕)面對這個“絕”字,你有什麼疑問?

(爲什麼要“絕”?什麼時候“絕”?……)

是呀,伯牙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應該是他的生命,可是他爲什麼要把自己的琴絃弄斷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一)讀通課文

1.請同學們大聲地讀課文,讀2—3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名學生讀課文。讀後評價並相機正音,如有必要,個別難句如“伯牙謂世再無知音”可帶讀(視情況而定)。

3.教師範讀課文。

4.說說老師在哪些地方停頓?試着用“/”標記。(教師在黑板右板書“/”)

(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

5.學着老師的樣子,按照正確的停頓,自己再練讀一遍。

練讀後再指名讀,教師評價。

全班齊讀,教師評價。

(二)讀懂課文

1.“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同學們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課文中有一些難字、不常見字,你又是怎麼理解它們的呢?

(學生舉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右板書:看註釋、查字典、自己琢磨……)

教師小結: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你們看,這位同學,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2.追問:那課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嗎?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於欣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如癡如醉,擊掌稱快道:“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瞭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3.再讀全文。

理解了課文的意思,我們再來讀課文,相信大家一定讀得更好!

三、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一)品讀課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同學們,剛纔老師說了,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圍繞“知音”,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嗎?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萬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絕。

板書:子期欣喜萬分伯牙悲痛欲絕

2.默讀全文。思考:茫茫人海,爲什麼伯牙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

派生問題思考:伯牙作爲全國聞名的大琴師,難道沒有人稱讚過他?別人是怎麼誇獎他的?(想象說話)

3.鍾子期又是怎樣稱讚的呢?

教師引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正因爲鍾子期聽懂了自己的琴聲,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視爲——“知音”!

4.想象說話。

請同學們想象:伯牙的琴聲還會描繪哪些自然景物?鍾子期又是如何稱讚的?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 !”

教師引讀: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

指名回答:(3人)伯牙鼓琴,志在,鍾子期曰:“ !”

不管伯牙琴聲中表達了什麼,鍾子期都能感受得到並由衷地稱讚。用課文裏的句子說,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一個所念,一個必得,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視爲——“知音”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當時的心境,那就是——喜!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欣喜萬分。

5.“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豈一個喜字了得!來,讓我們伴着《高山流水》的樂曲,輪讀課文的1—4句,讀出伯牙得遇知音時的欣喜若狂。

(二)品讀課文第二部分。(最後一句)

1.配樂,教師講述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識,相見甚歡,並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見。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趕到漢陽江邊,久等不見子期。於是,彈起《高山流水》,仍不見子期。伯牙到處尋覓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說:“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囑咐‘請把我葬在江邊,此生不能聽到伯牙操琴,讓我九泉之下聆聽他的琴聲!’”知音死了,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伯牙悲痛萬分,久久佇立在子期墓前,長歌一曲後,把琴摔個粉碎,至死不再彈琴。

2.請讀最後一句。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弦絕琴,終身不復鼓。

3.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當時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當時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絕!

4.知音已死,豈一個悲字了得!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再對誰彈,滿面春風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請再讀最後一句。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弦絕琴,終身不復鼓。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悲痛欲絕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瑤琴,並寫下一首短歌,來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這一段曠世友情,請聽: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入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學生齊讀。

2.“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好一個“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同學們,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斷了自己的前程;斷了自己的心絃;斷了自己的希望……)

3.對話伯牙。你是怎麼看待伯牙這一舉動的,怎樣評價俞、鍾二人這一段友誼的?

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詞,雖然當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經失傳,但是後人爲了紀念他們重新譜的也一樣精彩。讓我們伴着這首曲子,在傳唱這個故事中結束這堂課吧(配樂、學生齊背課文)!

五、課外作業,鞏固運用

必做: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選做(從以下題中,選擇一道完成):

一星級:聽一聽樂曲《高山流水》。

三星級:讀一讀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一書中有關“伯牙絕弦”的故事。

五星級:將課文《伯牙絕弦》改寫成一個400字左右的故事。

附:板書

25伯牙/絕/弦

喜知音悲

子期伯牙

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六年級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這篇課文說它不難吧?的確不難,全文只有77個字,5句話;說它很難吧?它又很難,因爲這77個字裏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這77個字的背後又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內涵呀!本文雖然是文言文,但相對淺顯在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註釋進行理解,因此我認爲理解文意不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把重點放在了理解“知音”上。理解伯牙摔琴之舉及其次舉背後隱喻的含義——子期死,伯牙爲何摔琴,因爲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故破琴絕弦。閱讀這個文本,把重點放在文言感語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會上。通過誦讀、體念、對話、聯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故事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嚮往這份美好。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文言文應該怎麼做。這一環節我覺得不能少。然後從課文題目入手,理解課題含義,拋下懸念是什麼原因讓一代彈琴高手痛下這樣的決心呢?

其次,在讀誦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兩個問題,一是你讀懂了什麼?二是你從哪裏看出伯牙和子期互爲知音的一句話。讓學生找“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通過反覆誦讀,理解意思,引導學生理解知音,一個善聽一個善彈,這就是知音。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伯牙他會缺少讚美嗎?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呢?

三是引導學生品味知音之情,這是難點。在設計這一教學環節中,在備課時我花費的時間最多,也是最用心的一個環節,怎樣讓學生理解伯牙與子期互爲知音,情投意合,我設計了幾個情景教學:

(一)是伯牙聽不到子期的讚美和聽到了子期的讚美心情分別是怎樣的?讓學生品味出伯牙遇到知音後狂喜的.心情;

(二)是如果你是子期聽到伯牙彈琴你是怎樣讚美的?讓學生體會子期和伯牙心靈相通,是一對情感共鳴的知己。

(三)是師生扮演伯牙和子期的一段對話遊戲伯牙(師扮演讀),子期(學生扮演讀)老師與學生對話,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反覆誦讀,在讀中品味這種知音歡聚的融合與快樂。伯牙琴技高超,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流水,你如何讚美?指導學生練習讀鍾子期讚歎的句子。在讀中感悟互爲知音的喜悅,較好的昇華了“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一中心。

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高山流水,那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訓練學生以排比的句式仿造課文說句子,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着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中讓學生明白知音就是世界上最懂你、知你的那個人。

在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着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有感情朗讀,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爲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伯牙那份知音難求的情懷,我還蒐集到了子期死後,伯牙寫給子期的一首輓歌,在一曲《高山流水》樂曲中,師朗讀這首短歌,再次昇華本課的重難點,在教學尾聲時,通過欣賞《高山流水》樂曲,讓典雅流暢的琴聲浸潤學生的心靈。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師切切實實地做到走進文本,理解文本,才能帶領學生在文本中自由的穿越,自由的飛揚,這纔是靈動的課堂。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不敢說這節課我有什麼閃光點,但讓我感到很遺憾的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有些內容會給人以種走馬觀花的感覺,有些詞語和句子的處理有點淺顯,有的甚至一帶而過,今後我會在自己的課堂中好好反思,努力把遺憾降到最低。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2.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理解文章內容,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質疑“絕弦”

1、出示課題:伯牙絕弦

2、瞭解伯牙,解釋“絕”是什麼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嗎?

3、現在你腦中冒出的問題是什麼?(既然伯牙是著名的琴師,應該愛琴如同

自己的生命,卻爲何斷絕琴絃呢?)

二、反覆讀課文,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以自己的節奏大聲地讀課文,至少讀兩遍,碰到難讀地方的多讀幾遍。

2、指名讀課文,評價:讀文言文我們要讀出停頓與節奏,才能讓人感受到古文的節奏美與韻律美。有困難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頓來練練。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

絕弦,終身∕不復鼓。

4練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讀得很好。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讀懂課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文言文的中有些字詞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參考書中的注

釋或者詞語手冊再去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讀懂了?

2、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1)善是什麼意思?文中還有兩個善字,你能猜出什麼意思嗎?

3、從課文哪裏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說說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聽了感嘆地說:“真妙啊!就像寬廣的江河在我心裏流過。”)

(2)你從這句話中還能讀出什麼?

理解他們的心意相通。

從哪裏可以看出伯牙的彈奏水平很高?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如何理解?

伯牙心裏想到高山,琴聲就表達出高山,心裏想到流水,琴聲就表達出流水。

伯牙在動情地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子期在欣賞着陶醉着,子期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

(5)帶着這種感受讀讀。

(6)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表現高山流水,還會表達什麼呢?

教師小結:伯牙的琴聲中有自己高遠志向的表白,有內心懷才不遇的鬱悶,有對親人綿綿不絕的思念,更有對大自然美麗風景的讚美。

(7)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通過伯牙的琴聲,鍾子期感受到徐徐的清風,於是就怎樣讚歎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雨雪,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鍾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

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琴聲中每一份情感都能得到鍾子期的心領神會,每一首曲子都能得到鍾子

期恰如其分的評價,面對如此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又會是怎樣的心情,他會對

鍾子期說什麼?

這樣情投意合,這樣的心意相通,他們真是——知音呀!

2、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四、感受知音離世之悲,感悟絕弦

1、知音相聚,是如此的和諧、美好、歡樂,短暫的相聚過後,兩人分別。相

約在明年春暖花開之際,再度相聚,伯牙苦苦等待,日夜盼望,盼來的卻是子

期去世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伯牙的心情是怎樣的?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齊讀,伯牙怎麼說?(謂世再無知音)

2、、伯牙怎麼就會認爲世上再無知音了呢?要知道,伯牙可是當時楚國一流

的琴師呀!(琴聲最美妙,也沒有人懂得真正欣賞。伯牙又要回到無人理解,

無人傾訴的痛苦中,於是就:齊讀: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乃”是什麼意思?

(2)伯牙斷絕了琴絃,斷的僅僅是琴絃嗎?還斷絕了什麼?

(3)當你理解了伯牙的心情,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伯牙來到子期墓前,破琴絕弦並寫下了一首短歌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

出示詩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三尺瑤琴爲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3、此時此刻,我們都被伯牙的深情感動了,你想對伯牙說什麼?是想安慰他、讚美他、還是鼓勵他勸慰他呢?請寫下來。

6、子期一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留下這一段悽婉動人的破琴絕弦的故事。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情,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讓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護友情。

課前熱身:這節課我要和我們六(1)班的同學給各位領導老師獻上一節精彩的課堂,同學們有沒有信心?————有,好,有點我們六(1)班的味道。那麼我們首先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的到來。(掌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積累了不少古詩,下面老師就考考大家

填空:,天涯若比鄰。

相識滿天下, .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覓知音難上難。

誰能起來把它們補充完整啊?(分別抽學生)

補充完整後學生齊讀》

師:那麼誰能告訴老師以上這幾句古詩都是描寫什麼的呢?生: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師:自古以來純真的友誼被人們所歌頌、所頌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伯牙絕弦就是描寫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師:板書:伯牙絕弦,(出示課件)

二、理解課題

師:誰來讀一讀這個課題?(指名學生讀課題。)生:伯牙絕弦。(師適時評價、糾正。再全班齊讀)

師:誰能說說這個題目中絕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師引導)

三、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勾畫出來,把自己認爲難度較大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讀懂

生:自由讀

師:哪個同學起來讀一遍

生1:讀,生2:讀。

師:做出鼓勵性的評價。(聲音哄亮,讀得很有感情,讀出古文的味道)古文和現代文不同,讀古文的時候要注意節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出示課件)現在老師也想讀一讀怎麼樣啊師:範讀

師:請同學起來讀。

生1,生2.(適當評價,適當給以掌聲,讀古文不但要注意節奏和停頓,還要注意讀出感情)

師:同學們齊讀一遍

四、總結全文

師:正是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繹出這悽美動人的“伯牙絕弦”。這真是讓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

師:同學們,今天學習了這個故事,以後遇到很知心的人,我們就可以叫他是我們的————什麼?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已然成爲中華文化中關於“知音”最爲生動、最爲震撼的註解之一。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鍾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後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爲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而後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鬱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順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藝術美感──那種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風骨,直達“大音希聲”、“大璞不雕”、“大美無言”的境界,滿足了我們對於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於故事內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肺的審美體驗。詩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在這裏,伯牙子期又該經過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象;其次,繼續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代語彙去補充;再有,依託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教學準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的閱讀基礎,因爲在五年級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生》等等,而且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詞句更容易理解。當然就課文的內涵和意蘊來講,文章所講述的“知音文化”更爲豐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現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一)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質疑導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紮紮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句子意思,滲透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並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1)讀着這個峨峨兮,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泰山?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2)江河在古文裏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

些詩句?

(二)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志”,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

(1)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2)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4)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後藉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爲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一)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縱情朗讀。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一)提領一頓。

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着它!

(二)熟讀成誦。

藉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並誦讀全文。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能運用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初步讀懂故事內容。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重、難點】

重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難點:理解“知音”的真正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本文古今字義差別不大,較容易理解,雖然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學過《楊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閱讀基礎,但對文言文的閱讀體驗還是較少。因此,我佈置學生在課前準備了課文的預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讀解題——未見其文先生情

1、課前靜息,音樂傳情。

播放古曲《高山流水》,緊扣本單元的主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魅力,爲新課學習創設情境。

2、簡介人物,讀題揭題。

(1)齊讀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簡介主人公,瞭解故事背景。(板書:伯牙子期)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揭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文,爭取讀準讀通。

出示導學提示,學生藉助注音與註釋自由讀課文。

2、難句指導,要求讀出節奏。

聚焦難讀的句子,紮紮實實讀好課文。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停頓。

(2)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配樂熟讀,練習讀出韻味。

師:讀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讀古文和我們讀現代文不一樣,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講究節奏,讀到入情處還會搖頭晃腦,下面我們就來找找古人讀書的感覺。

出示課件,多種形式合作朗讀:

(1)師生對讀兩次。

(2)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讀一次。

三、研讀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研讀感悟,初識琴聲之妙。

(1)師:讓我們回到那個八月十五的晚上,漢陽江邊,皓月當空,琴聲陣陣,伯牙和子期一個鼓,一個聽,當伯牙心裏想到高山,鍾子期不由得讚歎道——當伯牙心裏想到流水,鍾子期聽得如癡如醉,再一次發出由衷地讚歎——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導讀好感嘆的語氣。

(2)相機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善”的不同含義,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2、角色體驗,領悟心靈相通。

(1)創設情境,拓展想象,師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頭語言訓練。

出示“伯牙所念,志在XX,鍾子期曰:“善哉,兮若!”的句式引導學生說話。

(2)引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理解“念”和“志”的意思,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4)聚焦“鍾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體會“知音”的內涵,在此滲透“泰山”、“江河”的含義,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5)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板書:所念必得)

(6)學生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間的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心有靈犀)

3、課堂練筆,感受相遇之喜。

(1)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2)學生練筆:假如你就是伯牙,如今得遇鍾子期這樣懂你的朋友,此時的你會有怎樣的感慨?請用“伯牙得遇鍾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的句式寫下來。

(3)指名反饋,師簡要點評。(板書:知音)

4、借用原話,重溫知音典故。

(1)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2)師:從此以後,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徵,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四、品讀明理——破琴絕弦祭知音

1、創設情境,感受失知音之悲。

(1)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指名朗讀這三個字,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出示句子,師範讀:“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彷彿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帶着自己的體驗讀好這句話。

2、吟誦短歌,體會失知音之痛。

(1)出示短歌,師生吟誦:古書中記載,聞知朋友死訊,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寫下這樣一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藉助短歌中的詩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形象讀出悲痛。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之所念,無人能得,(擦去板書:所念必得)“摔斷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男生一起讀——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又要回到沒有知音的孤獨中去,(擦去板書:知音)“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女生一起讀——

師:如今,子期不再,留琴何用?就讓我破琴絕弦,也絕了我所有的期待所有的願望吧!一起讀——

師:這真是破琴絕弦肝腸斷,人間無處覓知音!

五、誦讀傳神——一詠三嘆懷知音

1、餘音繚繞,提領一頓。

師:正是這喜得知音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伯牙絕弦》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唱和吟誦着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後面的“資料袋”,瞭解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

2、回味經典,背誦全文。

藉助“資料袋”,充分靈活地運用教材資源,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一詠三嘆誦讀全文。

六、拓展延伸——莫愁前路無知音

(1)課堂小結,昇華認識。

師:同學們,學習了《伯牙絕弦》這個故事,如果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知音。(再次板書:知音)

師:從此,你和伯牙、子期不再陌生,儘管你們相隔千年,儘管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要懷抱着願望,在生活中苦苦尋覓着自己的——知音!

師:孩子們,你一定會在成長之路上遇到自己的知音,當幸福降臨時,希望大家懂得珍惜!

(2)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①收集體現知音好友的詩文和名言警句;

②試着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伯牙絕弦》優秀的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正確、通順、有節奏的朗讀課文,滲透古文朗讀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利用插圖、註釋等方法理解文中詞句的意思,瞭解課文大意。

3、通過朗讀感悟、情感體驗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知音深情。

教學過程:

導:(板書: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先看看黑板上的四字詞語有什麼特點,同學們能不能也說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生說)如果說一些以景物爲主的這樣的詞語。(生說並板書4個:白雪皚皚 清風徐徐 波光粼粼 楊柳依依 草色青青等)

一、初讀課文

同學們,咱平時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貴啊!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講述的就是兩千多前春秋時期的一個關於知音的故事。

1.練讀。請同學們自由讀三遍課文,第一遍讀準兩個生字的讀音及讀好一個易讀錯的字。第二、三遍將古文讀通順,注意停頓。

2.指名讀。第一個:注意聽,每個字都讀正確了嗎?第二個:注意聽,他在句子中是怎麼停頓的?並練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

3.練讀。讀出古文的味道來。什麼是古文的味道呢,舉例平淡的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自由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4.指名讀。

5.齊讀。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課文讀了幾遍了,這篇古文的大概意思是什麼?仔細看書上的插圖和註解,自己先來學習學習。靜靜的默讀,自己學習。

2、檢查:老師問兩個問題,看看同學們自學得怎樣了。

第一個:伯牙和鍾子期分別有什麼特點?

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問:這兩人分別有什麼特點?(伯牙喜歡鼓琴,而鍾子期喜歡聽琴。)

1.從哪裏看出來是“喜歡”——(善)

2.善字僅僅是喜歡的意思嗎?還會是什麼意思?

3.擅長。(一個是鼓琴的高手,一個是聽琴的高手)指名讀,讀出他們的特點來。

4.鼓字是什麼意思,(彈)從哪裏知道的?(註釋能幫我們很多忙啊!)

5.再讀,讀出他們的特點,(突出善字,並注意停頓。)

第二個:伯牙想彈什麼,鍾子期都聽出來了嗎?(想彈高山,想彈流水,都聽出來了。板書:高山流水)

三、句子學習、情感體驗

同學們,伯牙鼓琴,鍾子期聽琴,多麼詩意動人的畫面啊,我們也一同前往感受一下這個場面。投影:插圖及高山流水的音樂。

1.同學們,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伯牙,一個怎麼的鐘子斯?(彈得認真入情,聽得如癡如醉)

2.投影——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此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的面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麼的畫面?(巍峨高大的泰山)——讀出峨峨的感覺

3.鍾子期爲什麼不以華山或別的什麼山來感嘆,而選擇的是泰山呢?(五嶽之尊、皇上祭天的地方,巍峨而神聖)——指名讀。

4.如癡如醉的鐘子期聽到伯牙這美妙的琴聲,會發出怎樣的感嘆——指名讀。(激動的、癡迷的、沉醉的、、、、)

5.善哉,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怎麼感嘆?(好啊,棒啊,妙啊,強啊、、、、、、)

6.再讀

7.還有另一個感嘆詞是——兮。一個句子中一同時出現兩個感嘆詞,此時的鐘子期看來是真的聽得如癡如醉了,指名讀——

同學們,伯牙表達高山的琴聲令鍾子期如癡如醉,伯牙表達流水的琴聲,鍾子期又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呢?投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讀

2.此時展現在鍾子期面前的又是怎樣的畫面?( )

3.再讀。

句式練習:同學們,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啊。如果伯牙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志在白雲,鍾子期曰——悠悠兮若白雲、、、、、、

這正是投影——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同學們,你對這句話,現在有何感想?——念字的理解,必字的朗讀。

四、補充

同學們,學到這,我們覺得伯牙鍾子期能如此心靈相通,那麼他們可能是什麼關係呢?(學生猜:朋友、知己等)真是這樣的關係嗎?輕聲快讀——投影:伯牙是春秋時期有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聽他彈琴的,雖然大都是宮中的達官顯貴,可卻沒有人真正聽得懂他的琴聲,伯牙甚感孤獨。一日外出途中,他在高山流水間彈奏了起來,以抒發內心的苦悶。不想,一個砍柴的樵夫——鍾子期,駐足靜聽,並聽出了伯牙琴聲中想要表達的意思。(配流水樂曲聲)

板書:(高山流水)巧相遇

只可惜他們兩人相處時間甚短,意猶未盡。於是相約第二年的春天再於此地相會。

投影:插圖及《傷離別》曲。悠遠悲傷。敘述:第二年,伯牙興致勃勃地趕來此地與鍾子期相會,再續前緣。不想,天有不測風雲,等待伯牙的並不是鍾子期的人,而是鍾子期冰冷的墓碑。

同學們,伯牙於茫茫人海中巧遇知音,何等的榮幸。可是此時,當他跪在子期冰冷的墓碑前,昔日的知音已化作一堆黃土。此時的伯牙做了什麼?

投影: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做了什麼?(板:破琴絕弦)這樣做意味着什麼?

2.爲什麼這樣做?(板:謝知音)

五、結尾

後人根據這個悽美的知音故事,改編成了一曲優美的樂曲——播放《高山流水》

讓我們在這美妙的琴聲中,再讀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