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1

㈠、導入

語文園地是小朋友學習語文的樂園,讓我們開開心心地走進去,去玩一玩、學一學吧。

㈡、我的發現:運用反義詞認字

1、投影出示“我的發現”及六組反義詞。誰來讀題的要求?

2、小朋友來比比看,誰的眼睛尖、腦子靈,你小聲地讀一讀,看看能發現什麼,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

3、出示詞語:高、胖、明、忙、美、新,跟老師對對口令,行嗎?

4、可是,小朋友認識這幾個詞的反義詞嗎?趕快認識它們吧。

5、我們來跟反義詞一起玩吧。領學生做找朋友遊戲。

6、我還想到一種玩法:我能用一對意思相反的詞語說話,比如:“小林的個子很高,小松的.個子很矮”,你能這樣做嗎?

7、小結:真能幹,我們又認識了一些生字。是怎麼認識的?你喜歡用這種方法識字嗎?

8、補充其它的反義詞:“真”、“笑”、“早”、“香”、“遠”、“飽”、“厚”

㈢、我的發現:讀由“打”字帶出的詞語感知:“打”有多個意思

1、出示詞語“打”,做一個動作表示它的意思。

2、“打”字是個喜歡交朋友的字,瞧,它的朋友真不少,一下子就來了這麼多。

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帶有“打”字的詞語。

⑵、再來做一做詞語中“打”字的動作,你發現了什麼?

3、在這些詞語中,“打”字可以換成一個另外的什麼詞?

4、“打”字還可以跟那些詞語做朋友呢?

㈣、日積月累:讀讀背背字母表

1、出示聲母表,韻母表,整體認讀音節,這是你們的老朋友,你們還認識嗎?

2、出示漢語拼音字母表,這又是什麼呢?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語文P80~8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三年級上冊)

【學習目標】

1、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2、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3、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4、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5、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課前準備】

1、綜合性學習指導:

第一次指導:根據學生蒐集資料的情況,確定音樂戲曲、古代名人、古代建築、書法繪畫、民族風情、神話傳說、民間工藝、傳統文化等幾方面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學習夥伴,自己制定活動計劃以及時間安排,做到分工明確,心中有數,並按計劃開展活動。

第二次指導:分組進行指導,詢問活動開展情況,給予恰當指導,主要是教給學生整理資料的方法。如,有的內容過多、過雜、過繁、偏離,指導挑選;怎樣把蒐集到的內容分門別類;用什麼形式體現,如用卡片、圖表。

第三次指導:提醒學生對自己前一段的活動做一下小結,併爲交流展示做準備。然後引導學生思考用什麼方式展示活動的成果。

2、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二課時 (口語交際 展示臺)

一、賽前總動員

(黑板上寫上活動的主題:“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擂臺賽。)

在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着畫面來感受感受吧!

(課件進入主頁面,任意點擊“編織、臉譜、剪紙、泥人、篆刻、端午節、元宵節”等選擇欣賞,課件將自動播放,結束時點擊“返回”鍵回到主頁面。)

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老師佈置大家圍繞“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同學們蒐集了許多資料。這兩節課我們要舉行“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擂臺賽。請同學們將近期瞭解到的祖國傳統文化向大家作個彙報。

(點擊“比賽規則”和“評獎方法”,課件出示:

1、“擂臺賽規則”:

⑴ 每小組選一名“代言人”,“代言人”先要全面瞭解小組內各位同學蒐集到的不同的傳統文化,再加以歸納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⑵ “代言人”在介紹的過程中要接受班內“評委”們的提問。

2、“評獎辦法”:

“評委”根據發言情況以及蒐集資料的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選。

3、“評委成員”:全班同學。)

二、賽前準備

1、組內交流,讓全組同學充分了解各自蒐集的資料,在小組內將自己的資料整理整理,再商量一下用什麼方式向大家介紹。

2、組內評選:推出“代言人”。

3、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傳統文化。

三、擂臺大賽

1、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示出來。

2、小組之間互相觀摩。

“代言人”向別的小組的同學介紹本組蒐集的資料的時候,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 “評委”可以提問。

3、每位“評委”要記住各小組蒐集資料的情況,爲評選作準備。

四、評選頒獎

1、所有“評委”根據發言情況以及蒐集資料的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選。

師:看來每組同學都是有備而來呀,這場擂臺賽到底誰勝誰負,哪個小組的活動又開展得最好呢?我們一起來評一評吧!

2、爲獲獎小組頒獎。

五、作業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傳統文化講給家裏的人聽。

第三課時(習作)

一、講活動

1、回憶近期開展的“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這一活動:

中華傳統文化真是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呀!一時半會兒是說不完的。我們在活動過程中,蒐集了那麼多資料,有文字,有圖片,也有實物,我們還看到、聽到了許多許多。那,哪些是你最想告訴大家的呢?

2、小組交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項說給小組裏的同學聽,請他們提意見。

3、全班交流:

⑴ 指名同學把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項介紹給大家。把最想告訴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內容說出來。既可以介紹自己瞭解到的傳統文化,也可以介紹開展活動時發生的事情。

⑵ 介紹同一傳統文化的同學可以相互補充,說說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介紹開展活動時發生的事情的和談學習體會的要想一想打算按什麼順序寫,想清楚怎麼寫才能讓別人讀明白。

二、寫活動

請同學們把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可以記錄活動過程的,可以介紹自己學到的有關知識的,還可以談學習體會的,整理一下,寫成一篇習作。

三、修改習作

1、小組內互閱習作,提出修改意見。各自根據同學提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

2、教師選取優秀習作加以評價,發現帶共性的問題適當指導。

四、交流習作

1、把自己寫的習作介紹給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2、班內交流習作,選出寫得好的,裝訂成一本習作集。

第四課時

一、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園地”要舉行一次闖關比賽,並給同學發來了邀請信。

(點擊課件,出現邀請函,:同學們,“語文園地”要舉行一次闖關比賽,請聰明勇敢的同學參加。這次比賽共設三關,闖關成功的同學都能獲得一顆“智慧星”,三關都能闖過者被評爲 “聰明娃”。 )

二、活動過程

1、第一關 我的發現:

⑴ 回憶舊知,明其特點。

課件出示:“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請學生說說這句話中意思相反的詞。

⑵ 出示詞語:

遠近聞名 黑白相間 輕重倒置

捨近求遠 頭重腳輕 積少成多

異口同聲 左鄰右舍 裏應外合

① 引導學生認讀詞語。

② 比一比,看一看,詞語中的帶點字,你能發現什麼?

⑶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

① 這些是字在同一個詞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請學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點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如“大同小異、因小失大、小題大做、左右爲難、左膀右臂、前因後果、前仰後合”等。

② 學生讀讀記記這些詞語。

⑷ 獎賞:闖過第一關的獲得一顆“智慧星”。

⑸ 激勵過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喲。再接再厲,開始闖第二關吧。

2、第二關──過目不忘(讀讀背背):

⑴ 觀察下面的圖片,都是什麼?(郵票)你發現這些郵票有什麼特點?(動物)

⑵ 這些動物很有意思,你能觀察出來嗎?對,他們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屬相是什麼嗎?

⑶ 你知道屬相是怎麼來的嗎?

教師講解屬相來歷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們說:“我們要選十二種動物作爲人的生肖,一年一種動物。”天下的動物有多少呀?怎麼個選法呢?這樣吧,定好一個日子,這一天,動物們來報名,就選先到的十二種動物爲十二生肖。

貓和老鼠是鄰居,又是好朋友,它們都想去報名。貓說:“咱們得一早起來去報名,可是我愛睡懶覺,怎麼辦呢?”老鼠說:“彆着急,彆着急,你儘管睡你的大覺,我一醒來,就去叫你,咱們一塊兒去。”貓聽了很高興,說:“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謝謝你了。”

到了報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來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貓的事給忘了。就自己去報名了。

結果,老鼠被選上了。貓呢?貓因爲睡懶覺,起牀太遲了,等它趕到時,十二種動物已被選定了。

貓沒有被選上,就生老鼠的氣,怪老鼠沒有叫它,從這以後,貓見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現在還是這樣。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嗎?

它們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怎麼讓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這裏也有個故事。

報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纔剛剛跟上牛。老鼠心裏想:路還遠着呢,我快跑不動了,這可怎麼辦?它腦子一動,想出個主意來,就對牛說:“牛哥哥,牛哥哥,我來給你唱個歌。”牛說:“好啊,你唱吧──咦,你怎麼不唱呀?”老鼠說:“我在唱哩,你怎麼沒聽見?哦,我的嗓們太細了,你沒聽見。這樣吧,讓我騎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來,你就聽見了。”牛說:“行羅,行羅!”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讓牛馱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搖頭晃腦的,真的唱起歌來:

牛哥哥,牛哥哥,過小河,爬山坡,駕,駕,快點兒羅!

牛一聽,樂了,撒開四條腿使勁跑,跑到報名的地方一看,誰也沒來,高興得昂昂地叫起來:“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還沒吧話說完,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躥,躥到牛前面去了。結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裏,小小的老鼠給排在最前面了。

後來,人們就按他們到的順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順序,並用它來給每一年命名。

⑷ 讀一讀,看誰能記下來:

① 學生讀詞語,注意按一定的順序。

② 學生試背十二生肖。

⑸ 獎賞:闖過第二關的獲得一顆“智慧星”。

3、第三關 讀讀認認:

⑴ 學生自讀並觀察生字特點。

⑵ 學生說說發現的特點。(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構成的,字音也與熟字相同或相近。)

⑶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⑷ 同座互相檢查對生字的認讀情況。可選用字詞遊戲、字謎、競賽等方式進行。

⑸ 全班交流。

三、總結全課

評出星星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3

一、習作分析

《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這兩篇習作都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的,分爲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並且在這些習作例文中,都具有批註。這些批註是爲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掌握寫事情的寫作方法。

《我家的杏熟了》

事情的起因:鄰居家的小淘淘嘴饞偷摘“我”家杏子,從樹上摔下來。

事情的經過:奶奶拿了棍子打了許多杏子,分給小淘淘和他的夥伴們,並囑咐“我”要分果子給鄉親們吃。

事情的結果:我聽了奶奶的話,每年杏子熟了的時候,都分給鄉親們吃。

文章主旨:通過描寫“我”和奶奶對待“偷”杏兒的孩子們的不同態度,以及“我”對小夥伴的態度的轉變,表現了奶奶純樸、善良的品質,揭示了“學會分享,就會感受到快樂”的道理。

《小木船》

事情的起因:因爲“我”和陳明是一年級同班同學,所以“我”和陳明成爲了好朋友。

事情的經過:“我”不小心將陳明的小木船弄壞了,陳明氣急之下也將我的小木船弄壞了,我們的友誼破裂了。

事情的結果:陳明在離別之際,送了“我”一隻小木船留作紀念,“我”和陳明的友誼又恢復如初。

文章主旨:《小木船》這篇例文圍繞小木船,寫了“我”和同學陳明的友誼形成、破裂和恢復的過程。告訴我們朋友之間不應當爲小事斤斤計較,只有互相諒解,才能建立起更加真摯的友誼。

二、習作重點

1.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課文是怎麼把奶奶“分杏”這件事寫清楚的?

提示:課文先通過動作描寫,寫奶奶拿竹竿挑熟了的杏兒往下打,然後再寫奶奶將杏兒分給小夥伴們吃,最後告訴“我”要把杏兒分享給鄉親們嚐鮮,果子大家吃,纔會更香甜。

2.“我”和陳明的矛盾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課文只用“轉眼幾個月過去了”一句話加以交代,你覺得課文有沒有把事情寫清楚?和同學交流。

提示:這篇課文中,“我”和陳明友誼破裂的過程與“我們”和好的過程是重點部分,作者將這兩部分的內容講述的很詳細、很清楚。“我”和陳明矛盾持續期是對故事主線影響較小的次要內容,可以一筆帶過,交代一句即可。這樣就做到了有詳有略,詳略得當。所以我覺得課文把事情寫清楚了。

詳略得當:故事的主要情節要詳細,次要情節是略寫。

三、習作:生活萬花筒

1.寫法指導

第一步:審題

本次習作是一篇記敘文,要求寫一件令自己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第二步:立意

根據所選事例表達出自己的某種情感,或說明某一道理。

第三步:思維導圖

第四步:寫作的基本思路

寫之前可以先列一個提綱,寫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注意要做到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第五步:提綱

2.範文展示

3.互相評價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 以“保護文物”爲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文物保護意識。

2 學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遊詞,提高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

3 領悟並在習作中運用“比照”的寫法。

4 背誦積累古詩《望嶽》,提高記憶力,感受泰山美景。

課前準備

與中國的“世界遺傳”有關的音像圖文資料,蒐集有關文物保護的資料,蒐集泰山風景圖片資料。

第一課時

寬帶網

明確任務

指名讀,說一說本次資料蒐集的範圍。

交流方法

1 方法展示臺

你是採用什麼方法蒐集資料的?遇到困難是怎麼克服的?

教師隨機板書:

隨時摘抄、剪貼、或複印;

查閱或購買書籍、雜誌、碟片;

查找相關古詩;

登錄網站查找;

調查訪問親朋好友;

觀看有關的電視節目。

2 資料展示會

展示蒐集的圖片、文字資料,簡要談談蒐集的過程。

3 老師的`建議:

(1) 建立資料袋,分類收藏;

(2) 組成合作小組進行收集與整理;

(3) 要糾正一些不當作法。

課後實踐

進一步蒐集相關資料,爲專題展示活動準備,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激情引入,揭示話題

1 長城,是華夏兒女的驕傲!然而,她卻正在遭受毀滅性的破壞。出示相關報道。

2 你有什麼感受?

板書:口語交際――保護文物

展開討論,提出建議

1 4-6人爲一組,圍繞保護長城的問題展開討論,提出建議。一人主持,一人記錄,人人發言,充分討論。教師巡迴傾聽,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2 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發言,並組織評議。教師適當板書要點,引導把建議相同或相似的歸爲一類。

3 自由發言:由保護長城開始,交流各人瞭解的其他文物古蹟被破壞的情況,說說怎樣加以保護。

創設情景,模擬交際

交際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點撥、組織評議等方式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具體。

課堂小結,表揚激勵

第三、四課時

習作

創設情景,

1 有一批外國遊客專門到中國遊覽“中國的世界遺產”,我們要成立“導遊團”評選十佳導遊,大家願意嗎?

2要求:

(1) 熟悉景點風光,瞭解有關故事,明確注意事項;

(2) 寫出並熟悉導遊詞。

交流資料

1 你想介紹哪一處“中國的世界遺產”重點介紹什麼?

2 說說你最有特色的內容;

閱讀範文,借鑑寫法

教師出示一篇導遊詞,讓學生自主發現如何寫,再默讀教材中的揭示語,進一步明確寫法與要求。

自主完成習作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2、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3、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4、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5、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通過調查研究、蒐集材料、整理成冊等方式,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激發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難點:

將本單元蒐集到的資料、圖片等進行篩選,整理出想要告訴大家的內容,理成一篇習作。

教學準備:

1、活動前蒐集相關資料、圖片或實物等。

2、PPT課件。

教學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一、導入活動。

同學們,通過學習第17課,我們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他們都曾爲我國創造過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但這只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們仍可以處處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些傳統文化,感受她們無與倫比的魅力吧!

二、確定專題。

1、出示第17課課後“綜合性學習”一段話,請同學們讀一讀。

2、教師:同學們想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哪些內容呢?(將學生提出的專題進行歸類。如,將陶瓷、剪紙、布藝、泥塑等歸爲民間工藝;將戲劇、國畫、書法等歸爲民族藝術。)

3、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組成專題小組。

三、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彙報交流。先請各小組負責人說明各自小組研究的專題。

2、成果展示。以學習小組爲單位把蒐集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其他小組成員邊聽邊思考,有問題的可以及時提出。

3、教師對展示予以點撥、引導,提示學生可以研究的其他方向。

4、教師總結本次活動的情況,以鼓勵爲主,根據專題小組的不同表現頒發各類小獎章。如:“最佳表演獎”“最新創意獎”“同心協力獎”等。並讓學生將自己蒐集的專題資料整理成冊。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剛剛都看到了,聽到了,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是多麼的豐富多彩!除了我們今天所瞭解的這些外,我們還可以去嘗試製陶,體會製陶的樂趣;去收看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欣賞京劇的魅力,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學唱幾曲等等。用“燦爛輝煌、源遠流長”來形容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一點也不爲過。

祖國的傳統文化多麼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啊,願同學們能在這座寶庫裏,繼續探索,愉快地遨遊!

第二課時(習作最想說的話)

一、導入新課。

回憶上節課開展的“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這一活動。從中選擇自己最想告訴大家的內容,理一理,寫成一篇習作。

二、指導習作。

1、思路點撥。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有動人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如精衛填海、十二生肖傳說;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中國結、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中秋節賞月、元宵節鬧花燈

把自己最想告訴大家的,理一理,用敘述、描寫、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寫下來。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你最喜愛、最想介紹給大家的材料,只有這樣,寫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吸引讀者。

(2)選擇的如果是文字資料,你不能將它照搬到作文本上,而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首先可簡要介紹一下資料的來歷,以及文字資料的主要內容。然後重點談談資料中吸引人的地方和你的收穫。最後還可以寫寫你的感想和願望。

(3)選擇的如果是圖片資料或小物件,你可以先簡要介紹它的來歷。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它的形狀、顏色、結構。觀察的順序有多種,如:從整體到部分,從外到裏,從左到右等。在觀察時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有趣的、令人喜愛的地方可詳寫。寫時,可以加進合理的想象,也可以加上有趣的傳聞、典故,使語言生動有趣,打動人心。

2、試寫初稿,進行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巡迴指導,並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學生完成初稿,進行自我修改。

3)組內互讀互改。

3、再次修改,謄抄習作。

第三課時(作文講評)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同學們都將自己最想說的話整理成文了,其中有不少優秀的作品。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品讀佳作,學學別人習作的長處吧!

二、朗讀展示優秀習作。

1、教師範讀佳作。

2、學生認真聽,邊聽邊思考佳作好在哪裏。

書法令我陶醉

書法讓我陶醉,因爲它是中國特有的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朵久盛不衰的奇葩。

我是從七歲開始學習書法的。經過一年多的學習,我不僅在寫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還懂得了許多道理:練習書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堅持勤學苦練,持之以恆,這樣才能練好書法。不僅如此,我還明白了寫好書法還能體現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假如一個字的一個筆畫不到位,那整個字的結構就會受到影響。

經過一年多的練習,我的.字越寫越好,和剛開始相比,簡直是“判若兩人”。每天放學後,我便在爸爸的指導下進行練字。毛筆字有了飛躍性的進步,隨之而來的,我的鋼筆字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每次聽到老師在班上誇獎我的字漂亮時,我心中就像吃了蜜一樣甜,過去的苦真是沒有白吃啊!“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還真應了這句話。

我想,寫好書法是發揚祖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小培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認真學習傳統文化,並將之繼續發揚傳承下去。

習作評析:小作者不僅給我們清晰地介紹了他學習書法的全過程,而且把他在練習書法中所獲得的真切體驗也寫了出來,表達了他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文章條理清晰,情感真摯。

3、指名學生說說此習作好在哪裏。

4、教師適時總結出以下優點:

(1)該篇習作緊扣題目,中心明確。

(2)全文條理清晰,情感描摹得當。

(3)行文流暢,用語準確。

三、修改討論,張貼展覽。

1、小組內互閱習作,提出修改意見。各自根據同學提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

2、教師選取優秀習作加以評價,發現帶共性的問題適當指導。

3、將修改後的習作在學習園地裏張貼展覽。

第四課時(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臺)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讀詞語。

2、出示詞語:

遠近聞名

黑白相間

輕重倒置捨近求遠

頭重腳輕

積少成多異口同聲

左鄰右舍

裏應外合

3、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加點字,並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

(1)引導學生認讀詞語。

(2)引導學生留心加點的字的意思及在詞語中的位置,發現這些詞語的構成特點。

4、引導學生積累詞語。

(1)鼓勵學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點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2)學生讀讀記記這些詞語。

二、日積月累。

(一)讀讀背背。

1、觀察與認讀。

(1)學生觀察圖片:這是什麼?(郵票)上面畫的又是什麼?

(2)學生認讀圖片下面的詞語,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不瞭解的字查字典弄清意思。

2、瞭解十二生肖。

(1)讓學生懂得郵票上畫的是十二生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

(2)交流一些有關十二生肖的傳說。

(3)交流生活中與十二生肖有聯繫的地方,如,人的屬相、年份。

(4)學生說說自己屬什麼。

3、讀讀與背背。

(1)學生讀詞語,注意按一定的順序。

(2)學生試背十二生肖。

(二)讀讀認認。

1、學生自讀並觀察生字特點。

2、學生說說發現的特點。(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構成的,字音也與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4、同座互相檢查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三、展示臺。

1、學生看展示臺上內容,說說還可以展示什麼。

2、學生商議展示方式。

3、自主或合作進行展示的準備工作,班長與組長負責進行分工,教師參與準備。(注意不同傳統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4、學生自主進行展示、交流。(鼓勵學生邊展示邊介紹。)

(1)書本圖片展示:詩、詞、國畫等。

(2)演唱表演展示:戲曲、武術、評書、相聲等。

(3)話題展示:“趣談中國傳統節日”、“中國神話傳說”等。

(4)趣味展示:現場品評中國特色小吃。

(5)製作展示:製作剪紙、風箏等。

5、教師總結,表揚表現突出的小組或個人。

教學反思:

這幾節課我通過語文園地的各項訓練,教育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積累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性,感受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的生動有趣,加深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習創造性複述故事、續編故事,讓故事情節更加生動。

2、體會相同意思的不同詞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

3、學習擴寫段落。

4、積累古詩詞。

教學重點:

1、學習創造性複述故事、續編故事,讓故事情節更加生動。

2、體會相同意思的不同詞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

3、積累古詩詞

教學難點:

學習擴寫段落。

教具準備:

課件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完了這一單元,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語文園地,去汲取裏面的營養吧。

板書:語文園地三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興趣,激發他們一探究竟的慾望。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交流平臺(出示課件2)

同學們,你給別人講過故事嗎?你講故事的時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內容?是不是對故事進行了創編?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樣創編故事。

板書:創編故事

(1)師:同學們,你知道怎樣創編故事嗎?你知道創編故事的要求嗎?現在,老師就跟大家談一談。(出示課件3)

A、可以換一種人稱講。根據講述的需要,我們可以改變原文的人稱。

B、可以對故事“添油加醋”,爲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這樣會讓故事更加生動。

C、可以大膽想象,續編故事。這樣會使情節更加完整。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故事的方法,指導他們的習作,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2)請同學們根據前面的要點,把課文中的例子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在自學的基礎上把握詞語、段落的特點,提高他們對詞語運用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2、詞句段運用

(1)讀一讀,體會左右兩組詞語在表達效果上有什麼不同。(出示課件4)

A、大聲朗讀詞語。

B、尋找左邊詞語和右邊詞語的差別。

C、體會表達效果。

生總結、彙報

(出示課件5)

左邊的詞語是俗語,比較口語化;右邊的是成語,較爲簡潔。在表達效果上,口語化的語言更貼近生活,顯得更爲生動。

板書:口語化的語言更生動

成語較爲簡練

如:一毛不拔鐵公雞

膽小怕事顧慮太多杞人憂天

拿不定主意舉棋不定

(2)仿照例子,把牛郎織女初次見面的情節說得更具體。(出示課件6)

A、讀44頁兩段文字,比較二者的不同。

師:我們讀文中給出的例子,發現原文比較簡潔,而改寫的文章較爲生動。這是因爲在改寫過程中,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把狼和小羊的對話描寫得非常詳細。但是小羊的結局並沒有改變,這說明改寫的同時也要忠於原文。

B、師總結:我們在寫牛郎織女初次見面的時候,也要加入合理的想象,把他們的語言、動作描寫得詳細一些。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把握詩歌的意思,從而達到對詩歌的理解。】

3、日積月累

學習《乞巧》這首詩。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度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1)指導朗讀這首詩。

(2)簡介作者。

(出示課件7)

林傑(831-847):字智周,唐代詩人,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六。《全唐詩》存其詩兩首。《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

(3)板書:說說詩句的意思。

(出示課件8)

七夕晚上,望着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着“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4)學生讀讀背背。

(5)測試學生背誦。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明白了俗語和成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明白了怎樣進行創編故事,還學習了古詩。希望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板書內容:

板書設計

創編故事

語文園地三口語化的語言更生動成語較爲簡練

說說詩句的意思

教學反思:

1、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詞語、句子的重點,讓學生在品味詞語的基礎上,體會俗語和成語的表達效果;在“故事創編”這個環節上,我引導學生髮現原文與新作的不同,從而讓他們明白創編故事的要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我在“日積月累”的授課中,摒棄了以往的以“教師講解”爲主的舊模式,鼓勵孩子們自己學習,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同時,讓孩子們多讀,達到當堂成誦。效果較好。

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對《乞巧》這首詩的背景介紹得不夠詳細,致使同學們對我國這個傳統的節日瞭解得不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盡力做到講解詳細,讓同學們獲得更多的知識。

備課素材

古詩相關資料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這首詩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乞巧:中國古時風俗,是七夕節最普遍的風俗。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爲“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民間各地乞巧的傳統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麪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反義詞,認識“矮、瘦”等六個生字,加強語言積累,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2、能背誦26個英文字母,培養學習課外知識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大寫字母的學習

三:課前準備:拼音大小字母卡片

四:教學流程: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讀課文上的詞

要求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正確

2、同桌互相讀一讀,做做小老師

3、出示生字

矮瘦暗醜閒舊

(1)請小老師上臺領讀(2)請小老師說說你有什麼地方要提醒同學嗎?(如:“瘦、醜”是翹舌音)

4、師生合作讀

師讀“高”生讀“矮”

5、男女同學合作讀

6、說說你的發現:你發現這些詞有什麼特點嗎?

7、擴展運用,

(1)你能說說其他反義詞嗎?

(2)說句練習,如長頸鹿高,猴子矮。

小結:在平時生活中,從人們的說話中可以認識許多字。

(二)、我會讀。

1、過河遊戲。板畫:小河

教師提出過河要求:

讀出這個詞語就是等於能踩着這塊石頭過河

出示詞語

打水打傘打電話打魚打球打個問號

2、自己練讀,同桌互讀。

3、齊讀

4、指名過河,同桌兩人接力過河。

5、評出最佳合作獎。

6、這些詞語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每個詞語裏都有一個“打”)

7、請同學給每個詞語中的“打”換個字。

(三)、讀讀背背。

1、談話激趣。

2、出示26個字母(小寫)。你認識它們嗎?

3、請學生讀

4、告訴學生這些拼音字母每一個都有一個讀音一樣的大寫字母

小寫字母旁邊出現對應的大寫字母

(1)自由讀(2)指名讀(3)同桌互讀(4)男女生比賽讀。

5、認識大寫字母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寫字母完全一樣?

(2)看一看,有哪些大小寫字母相近?

(3)記一記,哪些大小寫字母差別大?

6、指導學生背誦字母表。唱唱字母歌。

7、背誦比賽。

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激發學生喜愛雙手和大腦。

2、鼓勵學生課外識字,培養學生識字能力。二:教學重點:

三:課前準備:學生自己的課外識字本四:教學流程:

(一)、我會讀。

1、謎語導入,“十個小夥伴,分成兩個班,大家齊努力,共同把事幹。”

“站在最上面,用它來思考,眼睛看不見,智慧在裏面。”

2、初讀兒歌。

(1)自讀兒歌,圈出讀不好、不會讀的字問問周圍同學。

(2)組內讀,交流遇到的困難,再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讀,評議。

3、讀了兒歌,你知道這兩件寶是什麼了吧?

爲什麼說它們是兩件寶呢?

4、指導朗讀。有了這兩件寶,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大家喜歡我們的.手和腦嗎?

5、再讀兒歌,要求讀得有感情。

6、朗讀比賽。

(二)、展示臺。

1、分小組交流:在其他書上認識的漢字。

2、把自己認識,而語文書上還沒教的字剪或寫下來,做成生字擂臺,考考同學。

3、學生離開位置去看別人的擂臺

4、說說通過剛纔的看、聽、學,你又學會了哪些生字?

第三課時一:教學目標:

1、學會猜謎的方法,能把自己猜謎的過程用規範的語言說出來。

2、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二:教學重點:學會與人交往

三:課前準備:每位學生準備收集一到二則謎語寫在紙條(彩色)上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

1、今天是“元宵節燈謎晚會”(放輕音樂)

2、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謎語紙條。

(二):提出要求:

1、說一說,說說你收集的或自編的謎語。

2、猜一猜,看誰最先猜出謎語。

3、講一講,你是怎樣猜出謎底的。

(三):組織猜謎

1、指名學生上臺展示你的謎語(實物投影儀)

請兩位同學上臺

生1:說說你出的謎語是什麼?

生2說出自己的謎語。

生1說出謎底

生2確認對錯(猜對了,生2問:你是怎麼猜出的?)

(四):互動交際:

1、請同學在“燈謎晚會”裏自由“遊覽”與人交換猜謎(要求模仿剛纔生

1、生2的交際過程)

2、交流成果,說說你猜出了幾個謎語?是怎麼猜出的?

3、指名上臺把他們交際的經過再演示一遍,其他同學做小評委。

(五):課外延伸:

請同學把燈謎貼在教室的展示臺裏

1、下課繼續猜謎

2、這些謎語中有許多生字,看看你在猜謎中又認識了幾個生字。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運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鞏固識字,積累詞語。

2、辨認六組形近字,並正確書寫。

3、瞭解“嗎、呢、吧”的用法,練習用他們說疑問句,發展語言。

4、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兒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養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辨認六組形近字,並正確書寫,瞭解“嗎、呢、吧”的用法,練習用他們說疑問句,發展語言。

【教學準備】

蘋果貼樹,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鞏固識字,積累詞語。辨認六組形近字,並正確書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玩遊戲?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到語文田地去玩幾個有趣的遊戲。

二、遊戲一:摘蘋果(我會認)

1、出示蘋果樹貼圖,樹上貼有三種蘋果:紅蘋果、黃蘋果、青蘋果,三種蘋果背面分別貼着帶有言字旁、單人旁、口字旁的字,共22個。

激趣:多漂亮的一棵蘋果樹!誰能準確地叫出蘋果背面的字朋友的名字,摘到的蘋果就送給他。蘋果背面的字朋友就藏在語文園地五的“我會認”中。小朋友們趕快讀一讀、記一記,等一會兒比比哪個小組摘的蘋果多。

2、學生自由練讀、識記,(忘了可以查查生字表)

3、四人小組互讀,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

4、做遊戲。

在蘋果樹的一側貼出分別寫着言字旁、單人旁、口字旁的三個大蘋果貼圖,(紅、黃、青三種顏色)介紹遊戲規則:摘下一個蘋果後,先領大家準確地叫出背面的字朋友的名字,然後把字卡揭下來,貼到相應的大蘋果後面,讀準了,貼對了,就能得到這個蘋果。

做遊戲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互相正音。

5、歸類識記:

找出三組字各自的字形特點。

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6、變序抽檢。

教師變序抽取三組生字卡,學生開火車認讀。

7、擴展訓練:這棵樹還會長出哪些蘋果?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帶有這三個偏旁的字,鼓勵在生活中識字。

三、遊戲二:吃水果(我會讀)

1、大屏幕出示縱向排列的草莓、葡萄、橘子、西瓜、香蕉等五種水果圖案,五種圖案中隱含着12個詞語的五種不同排列方式,鼠標點擊一個圖案,該圖案後面即出示一組詞語。

介紹遊戲方法:想吃哪種水果,就要又快又準確地讀出水果後面的詞語,都讀對就能得到一張水果貼圖。

2、同桌練讀,小組練讀。

3、做遊戲,教師適時正音。(指名選讀,小組選讀,男女生分別選讀)

四、遊戲三:幫字朋友找“兄弟”(比比寫寫)

1、出示12張生字卡,指名讀、開火車讀。

2、遊戲:在這12個字中,有六對兄弟,小朋友能不能找出它們?

請6名學生分別上臺找一找,把找到的擺在一起。

四人小組討論:爲什麼說它們是“兄弟”?它們哪兒長得像,還有哪兒長得不像?

全班交流。

3、擴展訓練:在你認識的字朋友中,還有這樣的“兄弟”嗎?

4、書寫指導

教師用黑板上的田字格示範書寫“馬、鳥、四、兩”。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要求書寫正確,把字寫勻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解“嗎、呢、吧”的用法,練習用他們說疑問句,發展語言。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兒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養語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玩了三個有趣的遊戲,把這些字朋友、詞朋友記得更牢了。來,跟它們再打打招呼。(變序抽取“我會認”、“我會讀”、“比比寫寫”的字卡、詞語卡,學生開火車讀)

這節課,我們再一起到語文園地參加兩項比賽。

二、讀句說句比賽(讀讀說說)

1、指導讀句子。

出示三句話,教師範讀。

指名讀。

2、找找這三句話的'共同點。

讀了這三句話,你發現了什麼?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讀讀、問問。

3、說句子比賽。

小組合作,用“嗎、呢、吧”分別說句子。

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比賽。比賽方法:各組選擇三個句子參賽,每個組員都要有說的機會,由小組長自主安排,可以一人說一句,也可以兩人一起說一句。

評議,選出本項比賽的冠軍小組。(用得準確,說出問句的語氣)

說得不理想的學生再試一次。

三、朗讀比賽(我會讀)

1、教師範讀《天上的小白羊》,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

2、交流感受:聽着老師朗讀,你好像看見了什麼?

3、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圈出不會讀、讀不好的字相和沒學過的字。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難,互幫互學。

5、指導朗讀。

各組提出自己小組還沒有解決的困難,請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幫忙。

教師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準“站、躺、涼、肥、才”五個字及多音字“着”,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像,讀出與白雲交談的語氣。

6、朗讀比賽:

小組合作練習朗讀。

第一輪比賽:各組派一名代表參加。

第二輪比賽:小組集體參加。

評選朗讀比賽的個人冠軍和小組冠軍。

7、擴展訓練。

討論: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成羣的小白羊,有時又像什麼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和平時的觀察,試着改編這首兒歌,如:《天上的小白兔》、《天上的大白鵝》……

全班交流。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9

習作要求:

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爲了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國的“世界遺產”,我們來寫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遊詞。先確定自己要介紹的景點。可以講景點風光,也可以講與景點有關的故事、傳說,還要提示參觀遊覽的注意事項。寫好以後,可以根據所寫的導遊詞,模擬導遊進行講解。

課前準備:

1、學生蒐集、整理有關我國“世界遺產”的資料;

2、教師撰寫範文《頤和園導遊詞》,準備錄像短片。

教學目標:

1、學習導遊詞的格式和寫法,會寫導遊詞。

2、培養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體會“世界遺產”的魅力,感受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教學重點:導遊詞的格式及寫法。

教學難點:將資料中的語言,轉化爲導遊詞中的實用性語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瞭解“導遊詞”,理解習作要求。

1、播放課件錄像——北京頤和園導遊員迎接遊客時的情景。

導遊: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你們到北京頤和園來遊玩,我是頤和園旅遊公司的導遊,大家可以稱我爲“小廖”,非常榮幸能爲大家提供服務,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讓您度過愉快的一天,也能讓您真正感受到頤和園這座皇家園林的魅力。

2、師:錄像短片中的小廖是幹什麼的?

生:導遊員。

師: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導遊員越來越多,已經成爲一個非常重要的職業。導遊員引導遊客遊覽時的講解詞,稱爲“導遊詞”。(板書:導遊詞)剛剛同學們聽到的那幾句話,就是導遊詞的開場白,也稱“開篇語”。(板書:開篇語)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導遊詞”的寫法。(板書:學寫)

誰來讀一讀這次習作的要求?

設計意圖:現在,出外旅遊是一件很普通、時尚的事情,但很多學生對“導遊員” “導遊詞”只是初步的認識、瞭解。導課一開始,我就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多媒體錄像給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直觀地瞭解和回憶了旅遊的真實情境,對導遊詞的開篇語有了初步的認識。

3、演示文稿:《語文園地五》習作要求。

指名讀,說一說本次習作有哪些要求。

4、出示習作要求,教師講解:

(1)確定自己要介紹的景點。

師:從資料袋中,我們知道了我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世界遺產”的景觀,在第五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已經有所瞭解。可以從中選擇一處,作爲自己介紹的對象。

(2)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向大家介紹。

師:一個景點,可以介紹的東西很多,要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還可以說一說這個景點的傳說及相關的故事。)

(3)提示參觀遊覽的注意事項。

師:要適時提醒遊客遊覽時的注意事項,或提出“當文明遊客”的要求。

設計意圖:在習作開始之前,先讓學生明確這次的寫作要求,幫助學生審清、理解題意很重要,加之教師的講解,重點一目瞭然,有利於學生自我審題習慣的培養,導遊詞的寫作綱要基本呈現。

二、閱讀範文,學習寫法。

1、出示範文《頤和園導遊詞》(附後)

師:導遊詞的題目,一般都是景點的名稱,這樣可以使人一目瞭然。按照本次習作的要求,同學們可以選取景點中最有特色的`內容寫,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題目也可以是:“×××導遊詞”“××風光簡介”“××的傳說”等。

2、學生自行閱讀,思考:

(1)導遊詞有哪些內容?

(2)導遊詞在語言上、寫作順序上有什麼特點?

3、交流討論,教師指導寫作方法:

(1)導遊詞的具體內容,一般有開篇語、景點簡介、選取景點分述、結尾四個部分。

開篇語 ,是導遊員在陪同遊客參觀、遊覽前,向大家表示問候、歡迎和自我介紹的話,如錄像中小李講的那幾句,既簡短、親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景點簡介,是對遊覽景點的一個總的介紹,寫出這個景點所處的位置,建築面積,現在的景色和它在歷史上的地位。(例文第2自然段)

選取景點分述部分是導遊詞的重點,要按遊覽順序,移步換景,對所選景觀逐一進行生動、具體、形象的解說,使遊客盡情飽覽景點風光之餘,領略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與風韻,留下美好回憶。(例文3———6自然段)

結尾,在遊覽結束後,應對遊覽的內容作一小結,並向遊客表示感謝和告別。(例文的最後一段)

(適時板書:開篇語、景點簡介、選取景點分述、結尾)

(2)導遊詞的特點:內容真實,語言生動、具體、形象,按遊覽順序敘述,適時對遊客提出注意事項。

爲了使導遊詞更加真實、生動、有條理,同學們應先收集有關這個景點的資料。因爲是向遊客作介紹,所以引用的數據、資料必須真實,不能道聽途說。當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傳說、笑話,可以另當別論。(板書:寫作內容真實、語言生動、具體、形象,地點轉換有順序、適時提示安全、文明)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首次接觸到導遊詞,所以給出一篇符合本次習作要求的範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閱讀與方法相聯繫,直觀、形象地學到了導遊詞的協作方法,對寫作步驟瞭如指掌,並將寫法靈活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三、運用寫法,口頭編寫《秦兵馬俑導遊詞》。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3篇描寫名勝古蹟的文章,頤和園我們剛纔看到了,現在,根據課文內容和課前收集的資料,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我們口頭編寫一篇《秦兵馬俑導遊詞》,該怎樣寫?

學生小組討論,研究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

集體彙報、討論。

教師分別請每個小組出一名代表,就“開篇語”“ 景點簡介”“ 選取景點分述”“結尾”部分進行口頭作文。教師評點,適時組織全班學生討論該怎樣寫。

設計意圖:這次口頭編寫任務,充分發揮了小組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動性,組員在本組交流、學習中可以充分表達,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通過集體彙報和教師的即興評改,學生可以進一步感悟到導遊詞的寫作方法,同時也可以找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學習別人的表達方法。另外,《秦兵馬俑》是本單元的略讀課文,學生對其語言已較爲感興趣,選它作爲訓練內容,有利於本次習作難點的突破。

四、教師小結口頭編寫中的問題,佈置本次習作。

師:導遊詞是遊覽時的講解詞,是爲口頭表達而寫的,因此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風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點名稱的由來,風景背後的神話、傳說、故事等等,卻鮮爲人知。因此,在導遊詞中加入這些內容,也能增加旅遊的神祕感。

除了《秦兵馬俑》,你還想介紹哪些景點呢?

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適時給予選材方面的指導。

師:同學們,拿起筆,寫下你獨具魅力的導遊詞吧,相信這些自然文化景觀定會因爲你的解說,更加異彩紛呈,妙趣橫生。

設計意圖:教師的小結針對學生口頭練習中的問題進行,是對習作的進一步指導,強化了學生的認識,由於口頭表達的基礎,學生會感到寫導遊詞不是一件難事,興趣濃厚,下筆如有神。在共性的基礎上,突出個性化的指導,有利於“特色內容”的選擇,教師當堂簡單、適當的點撥,輕鬆地幫助學生選好了習作材料。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1、口語交際:

保護文物:

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高文物保護意識,樹立“保護文物,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小處做起”的觀念。

2、習作:

自選內容、自由表達、自主習作:

寫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遊詞。把說和寫充分結合起來,寫好後安排模擬導遊講解,給學生創設表達的機會。在習作活動中,體會“世界遺產”的魅力,感受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3、我的發現:

讀一讀2個例句和小林、小東的對話,引導學生髮現一種表達的方法:

描寫事物時,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會使事物變得十分具體、形象,使讀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寫事物的特徵。在思考、交流中使學生體會到這樣寫的好處,並能有意識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4、日積月累:

熟讀並背誦4個風景名勝區的有名對聯,交流自己對這幾副對聯的大體理解,感受風景名勝的優美。

5、寬帶網:

課外蒐集與中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圖片、詩詞、楹聯或故事、傳說,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世界遺產”的魅力,培養學生蒐集資料並與同學分享信息的習慣。

學習目標

1、以“保護文物”爲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文物保護意識。

2、學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遊詞,提高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

3、領悟並在習作中運用“比照”的寫法。

4、背誦積累對聯,提高記憶力,感受泰山美景。

教學策略

引導爲主,少講多練,以練說帶練寫。

教學重、難點

1、學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遊詞,提高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

2、領悟並在習作中運用“比照”的寫法。

課前準備

準備與中國的“世界遺傳”有關的音像圖文資料,蒐集有關文物保護的資料。

教學時間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我的發現”

1、讀“我的發現”:

⑴ 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

⑵ 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

2、瞭解句子的特點和作用:

句子的後半部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會使事物變得十分具體、形象,使讀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寫事物的特徵。

3、另外找出相似的.句子寫、讀。

4、舉一處景物仿寫。

二、積累對聯

1、讀對聯。

2、找出欣賞的句子講講對它的理解,例:

一徑竹陰雲滿地 半簾花影月籠紗 (寫出雲漫月濃的境界)

一徑對半簾 竹陰對花影 雲滿地對月籠紗

3、讀、記、吟。

4、另舉幾例對聯。

三、瞭解寬帶網的知識

1、明確任務:

指名讀,說一說本次資料蒐集的範圍。

2、交流方法:

⑴ 方法展示臺:

你是採用什麼方法蒐集資料的?遇到困難是怎麼克服的?

教師隨機板書:

隨時摘抄、剪貼、或複印;

查閱或購買書籍、雜誌、碟片;

查找相關古詩;

登錄網站查找;

調查訪問親朋好友;

觀看有關的電視節目。

⑵ 資料展示會:

展示蒐集的圖片、文字資料,簡要談談蒐集的過程。

⑶ 老師的建議:《語文園地五》

① 建立資料袋,分類收藏。

② 組成合作小組進行收集與整理。

③ 要糾正一些不當作法。

四、課後實踐

進一步蒐集相關資料,爲專題展示活動準備。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一、****引入,揭示話題

1、長城,是華夏兒女的驕傲!然而,她卻正在遭受毀滅性的破壞。

出示相關報道。

2、你有什麼感受?

板書:

口語交際──保護文物

二、展開討論,提出建議

1、4~6人爲一組,圍繞保護長城的問題展開討論,提出建議。一人主持,一人記錄,人人發言,充分討論。教師巡迴傾聽,引導學生打開思路。

2、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發言,並組織評議。教師適當板書要點,引導把建議相同或相似的歸爲一類。

3、自由發言:

由保護長城開始,交流各人瞭解的其他文物古蹟被破壞的情況,說說怎樣加以保護。

三、創設情景,模擬交際

交際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點撥、組織評議等方式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具體。

四、課堂小結,表揚激勵

第三、四課時

習作

一、創設情景

1、有一批外國遊客專門到中國遊覽“中國的世界遺產”,我們要成立“導遊團”評選十佳導遊,大家願意嗎?

2、要求:

⑴ 熟悉景點風光,瞭解有關故事,明確注意事項。

⑵ 寫出並熟悉導遊詞。

二、交流資料

1、你想介紹哪一處“中國的世界遺產”重點介紹什麼?

2、說說你最有特色的內容。

三、閱讀範文,借鑑寫法

教師出示一篇導遊詞,讓學生自主發現如何寫,再默讀教材中的揭示語,進一步明確寫法與要求。

四、自主完成習作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習從偏旁認字。

2、積累詞語,讀背兒歌。

3、進行口語交際。

4、展示積累的詞語。

5、通過認、讀、記、說、做完成學習。

6、學會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重難點、關鍵

1、學習形聲字。

2、積累詞語,讀背兒歌。

課時劃分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幾個學過的字:

輪 路 期

2、讀一讀,說說它們與什麼有關。

3、再出幾個未學的字。

鐵 裙 疼

4、說說它們與什麼有關。

5、今天我們就根據偏旁來學習新字。

二、出示我的發現的內容

出示:

1、鋼 銅 鐵 釘

(1)找它們的特點。

(2)再寫幾個字旁的字。

(3)讀、認、組詞。

2、再出示:被裙褲襖

(1)讀一讀,講講特點。

(2)再寫幾個與旁有關的字。

(3)讀、認、組詞。

3、再出示:病疼痛瘋

(1)讀一讀,講講特點。

(2)寫幾個與旁有關的.字。

(3)讀、認、組詞。

三、出示生字卡片測讀。

一、拓展認其它偏旁的字。

二、小結。

四、作業:

讀熟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幾樣實物

2、填空:

一( )蛋糕 一( )掃把 一( )紅領巾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填上恰當的詞。

二、出示我會填的內容

一隻( ) 一個( ) 一把( )

一塊( ) 一條( ) 一盤( )

三、要求填空

(小鳥) (人) ( )

一隻(小雞) 一個(故事) 一把( )

(狐狸) (書包) ( )

( ) ( ) ( )

一塊( ) 一條( ) 一盤( )

( ) ( ) ( )

四、拓展練習

( ) ( ) ( )

一枝( ) 一粒( ) 一位( )

( ) ( ) ( )

( ) ( ) ( )

一座( ) 一排( ) 一棵( )

( ) ( ) ( )

五、小黑板出示我會讀的內容

1、讀詞。

2、認詞。

3、講講大致意思。

六、學習讀讀背背的內容

1、自由讀兒歌。

2、個別讀、集體讀。

3、講講詩中故事

七、作業

熟讀我會認的詞語。

第三課時

一、導入

1、合作是什麼意思?

2、現在要看一段有關合作的錄象,看看講講他們是怎樣合作的。

3、看錄象。

二、口語交際

1、個別講錄象內容。

2、教師歸納。

3、組成小組講講自己與別人合作的事。

4、推選一個人上臺講。

5、評比。

三、小結

合作會讓你的的力量增加一倍,大家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合作。

四、作業

與人合作做一件事和物。

第四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舉行才藝表演,看看誰展示的詞語豐富。

二、展示臺

1、展示詞語。

(1)出示卡片:有關團結的詞語。

(2)要求組成小組講,看哪一組講的多。

(3)彙報。

(4)評比。

2、展示諺語。

(1)出示卡片:收集諺語。

(2)組成小組講,看哪一組講的多。

(3)展示。

(4)評比。

三、小結

多積累詞語會讓我們出口成章,令我們的語言生動起來,大家積累詞語。

四、作業

讀一讀今天上課講的詞語。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221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二上語文園地五,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瞭解標點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學習用換偏旁的方法識字,在搭配詞語、讀“節氣歌”中鞏固識字,積累詞語,並瞭解二十四個節氣。

3、感知動物的奇妙,能把自己瞭解的動物講給同學聽,並能把說的內容寫出來。

4、通過課內外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養成細心觀察、瞭解自然的習慣。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讓三個同學扮演句號、感嘆號、問號,介紹三種標點符號的形狀特點,再各說一句話,表示自己扮演的標點應表達的語氣。

感嘆號:同學們,我是感嘆號。(手指頭飾)這就是我的形狀,小棒槌下加個點兒。我的感情最強烈,文章裏誰也沒有我重要!

問號:(一副沉思狀)我的形狀像只小耳朵,大家叫我小問號。當你寫了一個小小的問題,我馬上跟在句子的尾巴上。要是沒有我來發問,怎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句號:我是小圓圈--句號。當你寫完一句話,就得把我放在句子末尾的右下角。只有我纔是文章的主角。沒有了我,話就是說個沒完沒了。

2、自讀句子,體會句子的不同語氣。

3、組內讀句子,比比誰讀得好。

4、說出發現。說說每組兩個句子的`意思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5、遊戲強化。每組派兩個人蔘加比賽,倆人背對背,師指句子,一人讀,另一個人寫出標點,大家用掌聲鼓勵獲勝小組。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a.輕聲讀讀8組形近字和生字帶出的詞語。

b.小組交流識記10個生字的方法。

c.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介紹識字方法。

d.變序抽取字卡,以競賽的形式認讀、擴詞。

2、我會連。

a.明確。

b.動手連一連。

c.同桌交換,互相訂正。補充練習:

追趕 羽毛

攪拌 羊羣

抖動 水泥

晴朗的 饅頭

香甜的 財富

寶貴的 天空

3、讀讀背背。

a.看課件或文字補充材料,瞭解二十四個節氣。

b.讀節氣歌和二十四個節氣。

c.藉助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了解“節氣歌”的意思。

d.背誦“節氣歌”。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小兒歌,認識8個漢字,體會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2、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漢字偏旁與字義之間的聯繫,提高歸類識字的能力。

3、辨析兩組同音字,能在具體的語境中正確使用同音字。

4、進一步鞏固用音序法查字法查字典的知識,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5、正確朗讀並背誦四則歇後語,大致瞭解其意思,初步體會歇後語這種語言形式的特點。

6、閱讀故事《狐狸和烏鴉》,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進一步鞏固形聲字的構字規律,練習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正確使用同音字,初步瞭解歇後語這種語言形式。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小兒歌,認識8個漢字,進一步體會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2、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漢字偏旁與字義之間的聯繫,提高歸類識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關聯舊知,激趣導入

1、出示《識字3》的內容,生自主朗讀,說說在這一課中“青”字加上偏旁組成了哪些新字。

2、師激趣:其實在漢字中,像“青”這樣特別愛交朋友的漢字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再來認識一位(板書:包,指名生認讀)。

3、師質疑:“包”加上不同的偏旁,又能變成哪些新的漢字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趣味識字”吧!

二、學習“趣味識字”

1、生自主閱讀小兒歌,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生朗讀小兒歌,正音識字。

(1)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相機出示詞語卡片:吃飯、能幹、吃飽、茶水、泡茶、輕輕、抱着、鞭炮。

(2)指名生認讀,相機正音強調:“能”既是鼻音,又是後鼻音;“茶”是翹舌音;“輕”是後鼻音。正音後再次抽讀卡片,鞏固學生認讀。

(3)生再次練習朗讀小兒歌,將兒歌讀通讀順,讀出節奏。

3、鞏固識字。

(1)單獨出示兒歌中出現的八個生字,指名生認讀,口頭組詞,加強理解。

(2)引導學生觀察字形,教師識記方法。在此過程中,師適當指導:“飽、泡、炮”這三個字都是“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構成的;“飯、茶”也可以通過藉助偏旁來理解字義識記字形;“輕”與“經”比較記憶。

(3)師再次隨機出示卡片,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等方式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4、發現規律。

(1)師引導學生找出兒歌中由“包”字加偏旁組成的六個漢字,交流這六個漢字是由“包”加上什麼偏旁組成的。

(2)指名生交流,師出示六個漢字:飽、泡、跑、抱、袍、炮。指名生說說這六個漢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師適當小結:相同點是六個漢字中都有“包”字,而且讀音與“包”相似;不同點是偏旁不同,意思也不一樣。

(3)鼓勵學生結合兒歌內容說說這六個漢字的偏旁與漢字的意思有什麼關係。

(4)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適當小結:“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組成了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的讀音與“包”相似,而不同的偏旁表示了漢字不同的意思。像“飽、泡、跑、抱、袍、炮”這樣的漢字叫做形近字,與我們在《識字3》中學習的由“青”字組成的一組漢字一樣,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漢字中的大部分字都是形聲字。

三、學習“我的發現”

1、師過渡:同樣的漢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很多新的漢字,同樣,同一個偏旁加上不同的漢字也可以組成新的漢字。中國的漢字就是這麼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吧!

2、生自主認讀“我的發現”中的三行漢字,讀準字音,並與同位輕聲交流自己的發現。

3、指名生分行朗讀漢字,並說說自己有什麼發現:第一行漢字都是口字旁,第二行漢字都是提手旁,第三行漢字都是足字旁。

4、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每一行漢字在字義上有什麼相同之處,指名生交流,師適當小結:第一行四個口字旁的漢字所表示的意思都與嘴巴的動作有關;第二行提手旁的漢字表示的都是手部的動作;而第三行足字旁的漢字是與腳部動作有關。

5、拓展鞏固。

(1)鼓勵學生想想還有哪些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漢字,看看這些漢字的意思是不是與偏旁有這樣的關係。

(2)指名生交流,師適當板書:喊、喂;打、抱;路、躍。師教讀,並適當講解意思。

(3)師出示三點水旁、木字旁,鼓勵學生寫出幾個帶有這樣偏旁的漢字,進一步體會帶有相同偏旁的漢字所表示的意思與這個偏旁有關。

6、師小結:我們在學習漢字的時候,可以通過關注漢字的偏旁來理解這一類漢字的意思,這樣識字更有趣,也更有效果。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很多的漢字朋友,而且發現了漢字的字形和字義之間的有趣聯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識字中,也能關注到這一點,進一步提高自己認識漢字、理解漢字的能力。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辨析兩組同音字,能在具體的語境中正確使用同音字。

2、進一步鞏固學習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3、正確朗讀並背誦四則歇後語,大致瞭解其意思,初步體會歇後語這種語言形式。

教學過程

一、出示漢字,談話導入

1、師出示幾組同音字:香—鄉;青—清;再—在;夕—西,指名生認讀,說說這幾組漢字有什麼特點。

2、生交流,師小結:每一組的兩個漢字讀音相同,意思卻不一樣,這樣的字叫做同音字。

3、師談話:漢字中的同音字有很多,雖然它們的讀音相同,但是在用法上卻不一樣,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區別它們。

二、辨析同音字

1、生自主朗讀“選一選,填一填”中的句子,嘗試將正確的漢字填在括號中,再讀一讀。

2、指名生朗讀句子,並交流自己所填的漢字是什麼,爲什麼填這個漢字。

3、根據生的交流情況師明確:

“青”指的是一種顏色,“清”是三點水旁,一般用來表示水很乾淨,所以第一句話應該這樣填;“遠處有(青)山,近處有(清)泉。”

“再”一般表示再見、再一次的意思,“在”表示“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等”,所以第二句話的括號中應該填:“放學了,大家(在)教室門口和老師說(再)見。”

4、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鞏固“青—清;再—在”這兩組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1)師出示相關練習:

qīng:()色、()水、()蛙、()潔

zài:()會、()哪裏、()也不會了、我()早晨讀書。

(2)生根據同音字的不同意思自主進行填空,並說明原因。

5、拓展練習。

(1)師出示另外兩組同音字:香—鄉;夕—西。指名生認讀。

(2)鼓勵學生分別用“香”“鄉”組詞,體會二者意思的區別,師小結:“香”指的是味道;“鄉”指的是家鄉、故鄉。

(3)鼓勵學生分別用“夕”“西”組詞,體會二者意思的區別,師小結:“夕”指的是傍晚、夕陽;“西”指的是一個方向。

6、師小結:辨析同音字,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詞語和句子,根據漢字的意思來正確區分。

三、鞏固音序查字法

1、出示“語文園地三”中學習的《音序查字法口訣》,生齊讀,並指名生說說音序查字法的幾個步驟。

2、在生交流的基礎上師帶領學生複習:第一步:找漢字音節的第一個大寫字母;第二步:在字母欄下找到相關音節,看看它在第幾面;第三步:翻到字典正文的這一面,依次尋找,就能找到這個漢字。

3、根據以上方法,生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裏查到“溪、解、準、樓、伯”五個字,師巡視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4、指名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查到這幾個字的,在交流中進一步鞏固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驟。

四、學習“日積月累”

1、生自主朗讀這四則歇後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短語。

2、指名生分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師適當正音。

3、正音後再次讓學生練習朗讀,師提醒學生每行短語的中間部位要注意停頓。

4、師舉例引導學生體會歇後語的表現形式:

(1)出示第一則歇後語,指名生朗讀,指名生交流這個短語中出現了什麼物品(小蔥、豆腐),它們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叫“小蔥拌豆腐”。

(2)師出示“小蔥拌豆腐”的圖片,生結合圖片和生活體驗說說這兩種物品放在一起是什麼顏色(有綠色和白色)。

(3)生再次朗讀第一則歇後語,師引導學生體會前後兩部分有什麼關係。

5、按照剛纔的學習方法,生自主朗讀並比較每則歇後語前後兩部分之間的關係。

6、指名生朗讀剩下的三則歇後語,並說說自己的理解,師適當講解並小結:這幾則短語,前半部分講的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現象,後半部分則是一種比喻的意思,整句聯繫起來十分生動有趣。像這樣的語言形式就叫做歇後語。

7、大致理解這四則歇後語的意思。

師描述一種情況,鼓勵生說一說用哪一條歇後語比較適合。(如:一位同學期中考試沒有考好,當他拿着試卷回家的時候,心裏十分緊張,擔心爸爸媽媽會批評他,這個時候他的心情就可以用“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來形容。)

8、通過師生對讀、自由朗讀、聯繫意思等方法指導學生熟讀並背誦四則歇後語。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漢語表現形式十分豐富,歇後語就是其中非常有趣的一種,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在今後的語文學習中,我們會經常接觸到歇後語,希望同學們能記住它們,並且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它們。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故事《狐狸和烏鴉》,分角色朗讀對話。

2、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明白狐狸是怎麼騙到烏鴉口中的'肉的。

3、通過閱讀,讓學生明白愛聽好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4、初步瞭解《伊索寓言》這本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狐狸和烏鴉的圖片,指名生說說這兩種動物的瞭解。

2、師相機小結:在人們的心目中,狐狸是狡猾的,一肚子的壞主意;而烏鴉呢,渾身長着黑色的羽毛,叫聲也很難聽。這兩種動物遇到一起,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3、師板書故事標題:狐狸和烏鴉。指名生朗讀題目。

二、初讀故事,瞭解故事大意

1、師播放故事的錄音,引導學生認真傾聽。

2、生藉助拼音自主朗讀故事,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相機正音,指導學生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在朗讀中引導學生學生或說說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第1自然段:狐狸看到烏鴉嘴裏叼着一片肉。

第2自然段:狐狸主動向烏鴉打招呼,烏鴉沒有理睬。

第3自然段:狐狸問候烏鴉的孩子,烏鴉還是沒有回答。

第4自然段:狐狸誇烏鴉的羽毛漂亮,嗓音動聽。

第5自然段:烏鴉得意地唱起了歌,結果肉從嘴中掉了下來。

第6自然段:狐狸叼起肉跑掉了。

4、生再次輕聲朗讀課文,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在交流的過程中,師適當引導學生把故事的內容說清楚,說完整。(狐狸想騙烏鴉嘴裏的肉,就主動向烏鴉打招呼、問候烏鴉的孩子、誇烏鴉的羽毛和嗓音,結果烏鴉上當受騙,嘴裏的肉被狐狸騙去了。)

三、再讀故事,理解被騙原因

1、師過渡:狐狸是怎樣一步一步騙到烏鴉嘴裏的肉呢?請同學們再認真讀一讀故事,看看狐狸都用了哪些方法?烏鴉的反應又如何?

2、生自主閱讀故事,邊讀邊與同位輕聲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穫。

3、指名生交流,師在以下地方重點指導:

狐狸的表現:

(1)第2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眼珠一轉”體會狐狸在動腦筋,想辦法與烏鴉套近乎;抓住“親愛的”“您”這兩個稱呼體會狐狸對烏鴉的尊敬。

(2)第3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賠着笑臉”體會狐狸爲了達到騙到肉的目的,不在乎烏鴉的不理睬,通過問候孩子來向烏鴉示好。

(3)第4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搖搖尾巴”這個動作體會狐狸繼續討好烏鴉的心理。

(4)師質疑:狐狸是真的喜歡烏鴉,纔會主動與烏鴉打招呼、問候烏鴉的孩子、誇讚烏鴉的嗎?引導學生在剛纔閱讀交流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狐狸是爲了騙到烏鴉嘴裏的肉,才主動與烏鴉打招呼套近乎、問候烏鴉的孩子、說假話來拍烏鴉馬屁的。

(5)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狐狸的話,結合狐狸的動作和表情讀出狐狸的虛僞和討好的語氣。

烏鴉的表現:

(1)指名生交流烏鴉的變化:沒有回答—看了一眼還是沒有回答—非常得意,唱了起來。

(2)引導學生思考烏鴉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結合狐狸的表現和語言,引導學生體會烏鴉在狐狸一步一步的討好下,逐漸放鬆了警惕,把狐狸的假話當成了真話,最終上當受騙。

4、鼓勵學生探究烏鴉上當受騙的真正原因,指名生交流,師適當小結:愛聽好話和假話,喜歡別人奉承,就會讓別人抓住你的弱點,從而上當受騙。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閱讀了《狐狸和烏鴉》這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伊索寓言》這本書(師多媒體出示《伊索寓言》這本書),在這本書裏,還有很多很多既有趣又深含哲理的小故事,希望同學們課後可以讀一讀。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14

習作要求:

長城、索橋、秦兵馬俑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爲了讓更多的人瞭解我國的遺蹟,我們來寫寫介紹遺蹟的導遊詞。先確定自己要介紹的景點。可以講景點風光,也可以講與景點有關的故事、傳說,還要提示參觀遊覽的注意事項。寫好以後,可以根據所寫的導遊詞,模擬導遊進行講解。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有關我國遺蹟的資料;蒐集熟悉的遺蹟導遊詞。

教學目的:

1.學習導遊詞的格式和寫法,會寫導遊詞。

2.培養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體會世界遺產的魅力,感受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教學重點:導遊詞的格式及寫法。

教學難點:將資料中的語言,轉化爲導遊詞中的實用性語言。

教學過程:

一、模擬情境,瞭解導遊詞,理解習作要求。

1、導遊:各位廣東來的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首都北京,我姓張,大家叫我小張就可以了。非常高興今天能夠陪同各位一起遊覽從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現在就讓我們沿着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遊覽,請大家跟我走。

2.談話:剛纔我模擬情景中的小張是幹什麼的?

師: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導遊員越來越多,已經成爲一個非常重要的職業。導遊員引導遊客遊覽時的講解詞,稱爲導遊詞。(板書:導遊詞)剛剛同學們聽到的那幾句話,就是導遊詞的開場白,也稱前言。(板書:前言)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導遊詞的寫法。(板書:學寫)

誰來讀一讀這次習作的要求?

3.演示文稿:《語文園地五》習作要求。

指名讀,認真聽,說一說本次習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師講解習作要求:

(1)確定自己要介紹的遺蹟。

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已經對我國的一些遺蹟有所瞭解。可以從中選擇一處,作爲自己介紹的對象。

(2)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向大家介紹。

師:一個景點,可以介紹的東西很多,要選取最有特色的內容。

(3)提示參觀遊覽的注意事項。

師:可以適時提醒遊覽時的注意事項,或提出當文明遊客的要求。

設計意圖:習作前明確寫作要求很重要,是對學生良好審題習慣的培養。教師對每一條要求進行適當的解釋,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寫作要求,瞭解撰寫導遊詞的基本方法。

二、範文引路,學習寫法。

1.出示範文《秦始皇陵兵馬俑導遊詞》(附後)

師:導遊詞的題目,一般都是景點的名稱,這樣可以使人一目瞭然。按照本次習作的要求,同學們可以選取景點中最有特色的內容寫,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題目也可以是:×××導遊詞××風光簡介××的傳說等。

2.學生自行閱讀,思考:

(1)導遊詞有哪些內容?

(2)導遊詞在語言上、寫作順序上有什麼特點?

3.交流討論,教師指導寫作方法:

(1)導遊詞的`具體內容,一般有前言、總述、分述、結尾四個部分。

前言,是導遊員在陪同遊客參觀、遊覽前,向大家表示問候、歡迎和自我介紹的話,如模擬情景中小張講的那幾句,既簡短、親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總述,是對遊覽景點的一個總的介紹。(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導遊詞的重點,要按遊覽順序,對所選景觀逐一進行生動、具體的解說,使遊客盡情飽覽景點風光,領略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與風韻,留下美好回憶。(例文47自然段)

結尾,在遊覽結束後,應對遊覽的內容作一小結,並向遊客表示感謝和告別。(例文的最後一段)

(適時板書:前言、總述、分述、結尾)

2)導遊詞的特點:內容真實,語言生動,按遊覽順序敘述,適時對遊客提出注意事項。

爲了使導遊詞更加真實、生動、有條理,同學們應收集有關這個景點的資料。因爲是向遊客作介紹,所以引用的數據、資料必須真實,不能道聽途說、添枝加葉。當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傳說、笑話,可以另當別論。(板書:內容真實、語言生動、言之有序、適時提示)

設計意圖:導遊詞是應用文的一種,是學生首次接觸,給出一篇符合本次習作要求,格式較爲標準的範文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可以從閱讀中直接感悟寫法,並將寫法靈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三、運用寫法,口頭編寫《鐵索橋導遊詞》。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4篇描寫名勝古蹟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鐵索橋,根據課文內容和課前收集的資料,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編寫一篇《鐵索橋導遊詞》,該怎樣寫?

學生小組討論,研究有關鐵索橋的資料。

集體彙報、討論。

教師分別請每個小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總述分述結尾部分進行口頭作文。教師評點,適時組織全班學生討論該怎樣寫。

設計意圖:口頭編寫同一篇導遊詞,可以體現較強的訓練功能。第一可使學生在小組交流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第二通過集體彙報和教師的即興評改,可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導遊詞的寫作方法;第三,通過同一內容的不同彙報,可使學生找出自己的差距,從同伴那裏學習多角度表達。另外,鐵索橋是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學生對其語言已較爲熟悉,選它作爲訓練內容,有利於本次習作難點的突破。

四、教師小結口頭編寫中的問題,佈置本次習作。

師:導遊詞是遊覽時的講解詞,是爲口頭表達而寫的,因此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風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點名稱的由來,風景背後的神話、傳說、故事等等,卻鮮爲人知。因此,在導遊詞中加入這些內容,也能增加旅遊的神祕感。

你打算介紹哪一處世界遺蹟,介紹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內容呢?

指名學生說一說,教師適時給予選材方面的指導。

師:同學們,拿起筆,寫下你獨具魅力的導遊詞,並用你生動的講解,向人們展示祖國優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吧。相信這些自然文化景觀定會因爲你的解說,更加綻放異彩,妙趣橫生。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15

課前準備:

1:整理本組課文收集的相關資料。

2:蒐集關於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裏得到無限的延伸,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通過這組課文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對生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直接可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準備

1:默讀提示,瞭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投影出示:a:說說自己瞭解到的生命現象。

b:講講自己知道的熱愛生命的故事。

c:談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得到的啓發。

3:回憶本組學習的幾篇課文,瀏覽蒐集的資料,閱讀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麼說。

5:自己輕聲練習講述。

三:暢所欲言。

1:自己選擇夥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評、指正。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2: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教師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評議、辯論。

四:總結評價

1:自我評價:自己在這節課中發言是否踊躍,表達是否清晰,態度是否大方,思維是否踊躍,與同學的交流、合作是否積極等。

2:學生評價:你認爲這節課誰的表現最佳,爲什麼?

3:教師評價:總結本節課學生突出的優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第二、三課時習作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師認爲大家的發言都很有見地。把你們所談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爲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根據同學們的發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吧。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畫出要求。

2:投影出示習作要求:

a:內容具體

b:寫出真實感受

c:題名自定

三:試寫初稿,反覆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好文章是寫出來的!請同學完成初稿後,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3: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4:按照小組提出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1:每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中的成功之處。

五:譽寫作文,製作牆報。

1: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直到滿意後再抄寫在作文本上。

2:整理習作和資料,辦一期以“熱愛生命”爲專題的板報。

第四課時我的發現成語故事日積月累

一:複習導入

1:讀詞語卡中的詞語。[2:聽寫其中的詞語。

二:我的發現

1:同學們,學習完本組課文後,你發現一些句子有較深的含義麼?下面請同學們先來看看小林和小東都發現了什麼。

2:學生交流小林和小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探究理解句子較深含義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方法。如:仔細想、聯繫時代背景,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瀏覽本組課文,你還能發現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的深層含義或言外之意。

成語故事

1:自己讀故事,感受句子的含義,畫出不懂之處。

2: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故事的理解,互相質疑解難。

3:全班交流,說一說這個成語故事蘊含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的體會。

4: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日積月累

1:出示日積月累的句子,先指導學生讀正確,然後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或認識,之後請學生快速背誦。

2:教師補充出示一些名言,請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丁玲

B: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纔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車爾尼雪夫斯基

d: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麼。

——————————————愛因斯坦

e: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又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愛因斯坦

3:請學生展示自己蒐集的關於熱愛生命的名言,共同進行賞評。

教學目標:

1:繼續深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和熱愛。

2: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語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3:發現並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積累關於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語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