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集錦15篇)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集錦15篇)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

展示積累

選擇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誦給同桌聽。

賞讀“可愛”,晶“情”動“情”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從哪些方面感受到“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又是從哪些描寫體會到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的?

2、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a、觀察插圖,體會小花貓的可愛。

b.將課前收集的有關老舍先生酷愛花草的資料與他“放任”小花貓淘氣的描寫進行對比, 以加深感受。

c、聯繫語境理解“開闢…‘生氣勃勃”。

3、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把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總體梳理,迴歸全文

1、小組討論:老舍先生筆下這隻既古怪又可愛的花貓,爲什麼能在我們的腦海裏留下難以抹去的'印象?

2、各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梳理:

(觀察細緻入微、描寫真實具體、將貓視爲朋友、字裏行間處處留情)

3、朗讀全文,加深體會。

自主選擇,積累詞彙

1、用喜歡的符號圈劃出自己最欣賞的詞語、句子,有感情地多讀幾遍,再摘抄在“採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閱讀鏈接,拓展延伸

1、讀一讀課後“閱讀鏈接”中的兩段話,想一想:同樣是關於貓的描寫,這兩段話與老舍先生的《貓》一文,在觀察與表達的角度上分別有什麼不同?

(提示:第二段話與課文《貓》相似,側重於用擬人的手法側面描寫貓的生活習性,並於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第一段話則從正面直接描寫貓的外形特點。)

2、小組交流。

3、課後留心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幫它拍攝一張相片或畫一張畫像,然後爲相片或畫像配一段旁白。

板書設計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會寫“頸、鄭”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厲聲、京劇、倘若、侍候、脾氣、供養、鄰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4、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準備白鵝掛圖或白鵝活動情景VCD,“淨角出場’'VCD。

2、收集有關“鵝”的故事和古詩。

第一課

導入揭題

1、出示白鵝活動資料(VCD或圖):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仔細看看它是誰?你喜歡它嗎?

2、你熟悉鵝嗎?看到鵝你會想到些什麼?

a、出示駱賓王的《鵝》,齊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b.王羲之寫“鵝”的故事。

過渡:七歲的駱賓王寫鵝,妙趣橫生,大師豐子愷筆下的鵝又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初讀感知

1、出示導讀:

a.自由讀文,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b.你喜歡大師豐子愷筆下的鵝嗎?爲什麼?請在相關文字旁寫上喜歡鵝的原因。

c、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請在相關文字邊上打上“?”。

2、學生自由讀文,完成“導讀”要求。

3、檢查生字詞。(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讀錯的字)

4、交流。(可以用說理由、感情朗讀、表演等形式)

a、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部分。

b.小結:同學們談得真好,讀出了自己的喜愛之情,把作者筆下的這隻白鵝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c、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5、質疑。

a、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梳理、板書。

b、選取有價值的問題作爲教學的重點。如: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鵝有哪些特點?作者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

細讀解疑

1、自由讀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可採用以下三步,幫助學生理解過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討論:鵝的高傲表現在哪裏?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啓下,突出“下”o)

c、讀寫結合訓練。

題目《我的`爸爸》

內容:a、在生活上,爸爸無微不至地關心我、照顧我。

b.在學習上,爸爸對我的要求十分嚴格。

要求:請根據本篇作文的兩個重點內容,給這篇作文寫一個起“承上啓下”作用的過渡段。

4、小結。

a、承上啓下。

b.點明鵝的特點。

c、告訴我們白鵝的高傲表現在“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個方面。

總結

咱們班的同學學習的本領真強,通過自己讀書、討論,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我們不僅簡單瞭解了豐子愷筆下具有高傲特點的白鵝,而且學習了“承上啓下”的寫法,這種過渡方式使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在今後的作文中希望同學們能加以應用。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誦讀欣賞中選擇了三首唐詩,都是與景色與關,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來抒發個人的情懷,表達各自的豪情壯志。

教學設想

通過多讀來領會詩歌的意境,通過對意象的把握來理解詩歌感情。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望嶽》

一、導入。

大家都知道五嶽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視頻及圖片,請同學們自由發言。簡單點評後轉入杜甫的《望嶽》)

二、板書課題,指名簡介作者。

我們學過很多杜甫的詩篇,下面我首先請一位同學將杜甫介紹一下。屏幕展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人稱詩聖;其詩被喻爲“詩史”;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三、品讀詩歌

(一)朗讀詩歌

1、配樂詩朗誦《望嶽》(出示視頻和音頻材料)。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奏。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古箏曲)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4、教師範讀,學生輕吟。

(二)解題

問:詩題叫《望嶽》,可見作者並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爲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嶽遠望之景,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望”字成了全詩的線索。在望嶽的過程中表現了作者驚歎、讚美、陶醉、豪邁之情。

(三)逐句理解詩歌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麼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麼不同?(加“夫”則驚奇、讚歎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爲故齊地,之南爲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繫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呢?(據註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爲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後爲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註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嶽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雲”;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嚮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衆山小”,這說明了什麼?(這是詩人神遊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四)再次品讀詩歌,理解景色的特點,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1、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詩歌

學生在配樂下自由朗讀詩歌,同桌之間相互交流,看誰讀的最有詩意。

2、作者爲什麼產生如此的情感呢?他驚歎什麼,又讚美什麼?爲什麼這麼說?

因景而生情,這是客觀因素;有沒有作者的主觀因素在裏面呢?當時詩人二十幾歲,這也是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裏行間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詩中哪兩句最能體現?這兩句詩中還蘊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難,敢於攀登高峯,就能俯視萬物。

四、總結。

杜甫一生極爲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髮生以後,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後三年裏竟至以舟爲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於這動盪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後,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麼?

學生自由發言。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導入。

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如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爲名篇。

二、感受詩歌

詩人是騎馬遊西湖,所以詩裏提到了“遊蹤”,但詩裏寫遊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着作細緻交代的,要仔細想想纔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後說說詩人的遊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爲什麼說“雲腳低”?(“雲腳”,指下垂的雲,水位上升,湖面上的雲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雲“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雲“露腳斜飛溼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麼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爲“處處”。)爲什麼“爭暖樹”。(餘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築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爲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麼?(花草)爲什麼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寫淺草有什麼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後兩句是怎麼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後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三、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遊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陰裏”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着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第三課時《登飛來峯》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爲什麼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麼看的?

二、朗讀《登飛來峯》

1、教師範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並背誦。

三、在教師的點撥下品味全詩。重點品味蘊含在詩中的哲理。

1、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點撥要點:

首句點明瞭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雲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爲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來的?

點撥: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達的。即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③由學生談談對這兩句蘊含深刻的詩的理解。

四、質疑活動

1、《登飛來峯》前兩句,後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麼?

2、“不畏浮雲遮望眼”中的“浮雲”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麼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3、詩人借登飛來峯觀賞景色,闡明瞭一個怎麼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要點提示: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雲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深層含義,有成就大事業的胸懷,才能不畏懼讒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

五、討論活動,邊討論邊板書

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③④抒發情懷——躊躇滿志

六、小結: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於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抱負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板書設計

望嶽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峯

杜甫白居易王安石

遠望湖水

望近望早早鶯早春美好景色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凝望春花、草對早春的喜愛之情③④抒發情懷——躊躇滿志

想象綠楊

誦讀欣賞教案

編寫人:竹西中學鈕諝源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誦讀欣賞中選擇了三首唐詩,都是與景色與關,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來抒發個人的情懷,表達各自的豪情壯志。

教學設想

提點學生注重情景交融,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讓學生通過景色的描寫來把握作者的感情思想。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望嶽

一、導入

運用圖片展示法,電腦上展示東嶽泰山的照片,讓學生談談自己觀看的感受。或者是請到過泰山的學生談談自己旅遊的感受。由學生的感受引入課題杜甫的《望嶽》。

二、學生讀詩歌,確定全詩的着眼點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看看作者是怎麼描寫泰山的

2、請同學朗讀詩歌,其他同學點評他的停頓有沒有,有沒有讀出泰山的氣勢。

3、聽範讀,在聽的過程中確定詩歌的着眼點在哪裏。

明確:着眼點是題目“望嶽”中的望字,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泰山進行“望”,從而描寫泰山的雄偉。

三、瞭解詩歌內容

1、學生藉助工具書,自己疏通詩句,瞭解詩意。

2、全班交流回答,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句意。

四、品讀詩歌

1、詩人描寫泰山雄偉的目的在哪?結合創作背景談談你的認識。

杜甫是在科舉不第遊歷時,見到泰山,並寫下此詩。全詩沒有一點落第後的頹廢消極,而是熱情讚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頂峯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2、再次齊讀詩歌,不僅讀出詩歌的氣勢,更要讀出作者的曠達胸懷。

3、感受詩人的寫作藝術

這首詩歷來被譽爲歌詠泰山的絕唱,談談這首詩除了氣勢外還有什麼地方歲吸引你,指出來並說明理由。

1)、煉字。鍾--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虛實相生

4、學生課堂上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導入

初一的時候我們學習過《早春呈水部八十八員外》,這首描寫早春景色的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景的,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二、瞭解詩人,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白居易於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三、讀詩歌,明詩意

1、學生相互朗讀詩歌,讀出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2、教師分句,講述詩歌的大體意思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這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雲腳低”寫遠望白雲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雲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築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於衷的喜悅。

3)“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遊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遊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纔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遊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遊春的舒感。

4)“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這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裏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遊春非常盡興。

3、品味作者感情

整首詩雖然是寫景,但卻也融進了作者濃濃的感情在內,表現了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四、拓展延伸

與《早春》對比閱讀,看看詩人的選意象的不同點,共同點,學生課上自由交流,課後與老師討論。

第三課時登飛來峯

一、導入

我們祖國的名山是數不勝數的,每個省市幾乎都有一座名山,前面我們感受到了杜甫眼中的泰山,今天讓我們再來領略另一座山的風采。那就是黃山上的飛來峯。

二、讀詩歌,解詩意

1、聽老師範讀,學生注意停頓

2、學生朗讀詩歌,爭取詩歌

3、請同學朗誦詩歌,其餘同學在聽的過程中腦海中想象飛來峯的奇景

4、電腦上展示圖片,看看與你感受到的景象是否相同

5、老師講解詩歌大意。

三、品讀詩歌的哲理

這首詩除了寫景之外,更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詩,尤其是詩歌最後兩句,在議論中闡述哲理。你從這裏都讀出了哪些哲理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四、總結

這是一首登高覽勝之作。後兩句議論結合寫景,顯得非常自然。以“浮雲”爲喻,反襯詩人對當時保守勢力的蔑視;“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層”的獨特感受。

板書設計

望嶽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峯

景——雄偉寫法:情景交融景充滿生機

情——曠達議躊躇滿志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4

一、教材解讀

(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

《秋天》以秋天的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點,描繪出秋天的特徵。課文貼近學生生活,通過讀文、生活體驗和觀察圖片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麗。

(二)語文教學內容及策略

1. 識字、寫字板塊

(1)識字

字音方面:重點是藉助拼音讀準“一”的不同讀音。可以通過觀察發現“一”字有三種不同讀音,藉助拼音讀準詞語。

讀準輕聲。通過觀察發現詞語的最後一個字都是輕聲,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跟讀來讀準音。

字形方面:

獨體字的字形識記:

“飛”可以利用字理識字的方法來識記。

“片、個”都是量詞,可以通過說一說“一片( )、一個( )”。

“了、大”可以對比“子、人”來識記。

“氣”可以採用組詞的方法識記。

合體字字形識記:

“秋”可以聯繫楓葉、禾苗圖片形象記憶。

“樹、葉、會”可以在學會新偏旁的基礎上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

字義:重點是理解“樹”和“木”有關,根據偏旁表義的特點初步瞭解偏旁和字義的關係。

認識新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瞭解木字做偏旁時,四筆捺變點。

(2)寫字

本課4個生字,在鞏固撇、捺寫法的基礎上重點寫好橫撇。“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聯繫,引導學生整體觀察,加以區別。正確規範地寫好漢字。

2. 閱讀理解板塊

(1)表達特點分析

①文本特點分析

《秋天》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抓住了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點,描寫了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能借助圖片和生活經驗感受秋天的美麗。

②語言特點分析

課文語言生動,朗朗上口,適合低年級孩子朗讀。文中用到兩個“那麼”着力刻畫出天高雲淡的秋景,可以通過看插圖和聯繫生活實際來感受秋天的美景。在充分的朗讀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節奏和韻味。

③課後習題分析

◆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背誦課文。

要求是: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在反覆朗讀中感受變調帶來的音韻美。在熟讀的基礎上,結合對課文的內容理解、生活體驗、再現圖片、抓關鍵詞等方式引導學生背誦。

◆數一數,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要求是:課後第二題要求學生數數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自然段是文章表達意思的基本單位,它有明顯的標誌:每個自然段的前面空兩個空格。根據這個特點,可以通過本課課文和拼音單元所學的兒歌做對比觀察不同,然後再數本課有多少個自然段。

3. 積累、表達板塊

(1)積累部分

文中“片、個”都是量詞,可以歸類積累“一片( )、一個( )”。

(2)表達部分

拓展表達練習:結合插圖和生活觀察說說“秋天來了,什麼怎麼了”訓練學生模仿課文語言說句子。

4. 綜合學習板塊

通過親子閱讀《秋天的童話》進一步瞭解秋天。

二、單元整體架構

三、板書設計

四、教學評價(教學過程中展現評價)

五、資源鏈接

1. 北燕南飛的小知識

教學過程

單元整體架構

參見上方

初讀課文,正音識字

1. 結合課題識字。

(1)出示三張圖片(課件):黃葉飄零、大雁南飛、稻穀豐收。看到這些能讓你想到哪個季節?(預設:秋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秋天有關的課文。板書:秋天

(2)齊讀課題,結合字形特點識記“秋”。(課件出示圖片:綠色的禾苗和;火紅的楓葉和火字)結合圖片描述秋天到了,田裏的禾苗成熟了,熱情的楓葉紅似火,你們瞧“禾”遇上了“火”就變成了“秋”(課件演示禾字和火字慢慢靠近組成秋字)。試着給秋找朋友,組詞。(預設:秋天、秋風)

(3)聯繫生活:秋天到了,你身邊的哪些景物發生了變化?讓我們一同走進書中的秋天。

2. 讀文正音。

(1)藉助拼音自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

(2)教師範讀正音。

(3)指名讀正音。

3. 集中識字。

出示帶拼音詞語(課件)小老師帶讀。

秋(qiū)天 天氣(qì) 樹(shù)葉(yè ) 一片(piàn)片 大(dà)雁 往南飛(fēi)

4. 重點正音,讀準“一”的不同讀音和輕聲。

(1)出示詞語(課件):你發現了什麼?(預設:我發現都有“一”字但讀音不一樣)藉助拼音 讀準字音。指名讀,齊讀。

一(yí)片片 一(yì)羣

一(yí)會兒 排成個“一”(yī)字

(2)出示詞語(課件):這些詞語你能讀準嗎?指名讀,齊讀。

一個(ɡè) 一人 一隻(zhī) 第(dì ) 一

(3)出示輕聲詞語(課件):範讀、指名讀。

涼了(le) 黃了(le) 來了(le) 葉子(zi)

(4)出示句子(課件):長句子注意讀出停頓,先原句呈現,再加節奏線呈現。

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一羣大雁往南飛,一會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一羣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過渡:看來生字寶寶難不住你們,現在還有個更難的任務,誰願意來挑戰。

【設計意圖】

能夠讀準字音尤其是“一”的不同讀音和輕聲,落實課程標準中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教師的範讀能夠起到點撥的作用,小老師的帶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區分段落,隨文識字

1.認識自然段。

出示拼音單元學過的兒歌和本課課文(課件)對比發現什麼?(預設:發現兩首小兒歌前面都是對齊的,課文中的不是。)

一篇課文中,每段話的前面空兩格就叫一個自然段。數一數,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標序號①②③。展評,糾錯。

過渡:今天我們的收穫真不少,能夠讀準字音,還認識了自然段,現在我們來一起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吧。

2.隨文識字,滲透識字方法。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課件),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②出示“氣”(課件)。“氣”是生字,誰能給它找朋友,組詞?(預設:天氣、氣球)老師也給它找了幾個朋友我們一起讀一讀。出示:生氣、空氣、力氣(課件)。

③出示“樹”(課件)。“樹”是生字而且“樹”字中還有一個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偏旁,一起來認識一下它。 出示“木”和“木字旁”(課件)。這是“木”字,這是木做偏旁的樣子,你發現什麼?(預設:我發現木做偏旁變瘦了,而且捺變成了點。)出示詞語和圖片柳樹、桃樹、楊樹(課件)。你又發現什麼?(預設:我發現這些字都有木字旁,這些都是樹。)那你猜一猜,木字旁的字和什麼有關呢?(預設:與樹有關。)是呀,木字旁的多與樹木有關。

④出示“葉”(課件):這個字裏有你以前學過的字嗎?(預設:有口和十。)(課件動畫演示“口”和“十”兩個字慢慢靠近組合成了“葉”)我們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口”+“十”就是“葉”字。學習新偏旁:口字旁。

⑤出示“片”的甲骨文

(課件),猜猜它是誰?(預設:是片字。)在古代“片”指被劈開的木片。出示“一片葉子”及一片葉子圖和“一片片葉子”及一片片葉子圖(課件),比較不同,體會“一片片”表示葉子很多。還能說?(預設:一片雪花)

⑥齊讀第一自然段,鞏固生字。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第二自然段(課件),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②出示“飛”字理圖(課件),猜猜這是什麼字?(預設:飛)

③出示“會”(課件)。這個字由我們熟悉的兩個字組成。學習新偏旁:人字頭。

④我們將“會”字的雲去掉加一豎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個”字。出示“個”(課件),你能這樣說嗎?(課件出示一個( )和蘋果圖)(預設:一個蘋果)你還能這樣再說說嗎?(預設:一個桃、一個梨)

⑤齊讀第二自然段。

3.識字檢測,落實評價。

(1)鞏固識字活動:小小樹葉帶回家。

出示寫好詞語的樹葉卡片,讀對了,就可以把樹葉帶回家。

(2)夥伴互相檢測。

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測,全部正確的在藍線格旁畫一個笑臉。

過渡:這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寶寶,那現在把生字寶寶送回課文中你還認識他們嗎?

4.整體朗讀,鞏固生字。

通過隨文識字及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實課標中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在語境識字的過程中滲透不同的識字方法,加強字形、字義與字音之間的聯繫,既識字又學文。

觀察漢字,指導書寫

1.認識橫撇。

2.學寫“了、子”。

(1)通過觀察,比較異同。(課件出示 “了”和“子”)(預設:他們都有彎鉤和新筆畫橫撇,“子”比“了”多一橫。)

(2)小老師講解:(從整體觀察字形、筆順筆畫和佔格三方面講解。)

“了”的彎勾壓在豎中線。

“子”的彎勾壓在豎中線,橫從橫中線起筆。

(3)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4)描紅、臨寫。

(5)評價反饋(從正確、端正、整潔三方面評價),再練寫一個字。

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生字,落實課程標準中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小老師的講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複檢字詞,整體回顧

1.閃視詞語:天氣 樹葉 一片片 大雁 往南飛 一會 一個(課件)

2.出示生字:樹 葉 會(課件)指名讀。這三個字裏藏着昨天咱們認識的三個新偏旁,分別是什麼?(預設: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

3.我們把這些詞語寶寶送回課文中,小聲讀讀課文,邊讀邊回憶課文寫了秋天來了,什麼發生了變化?在課文中圈出來。

(預設:天氣、樹葉、天空、大雁)誰能把這些詞語貼到對應的自然段的'位置嗎?

走進課文,瞭解秋天的特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中是怎麼說天氣和樹葉的變化的?(預設:天氣涼了,樹葉黃了。)

(2)天氣涼了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呢?(預設:不是特別熱也不是特別冷,是比較舒服的感覺。)那天氣涼了你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預設:會穿長袖。)

(3)不僅我們會感覺到變化,就連小樹也會感覺到不同而發生變化呢。我們來看一看。(課件出示夏天的柳樹和秋天的柳樹圖片)

誰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變化?(夏天柳樹的葉子綠綠的,秋天柳樹的葉子變黃了。)是呀,秋天來了,樹葉黃了,這時候一陣秋風吹過,你看。(課件出示落葉紛飛的動圖)

你能用書上的句子說說你看到的景象嗎?(預設: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指導朗讀: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不是一片、兩片,那是好多好多片葉子,誰再來讀讀?

(4)秋天來了,有的樹葉會變成黃色,有的樹葉還會變成紅色,站在高處往下望。(課件出示圖片)

你看到了什麼?(預設:我看到了樹葉有的變黃,有的變紅。)能不能用一個詞來說說你看到的秋天是什麼樣的?(預設:美麗、漂亮。)你喜歡這美麗的秋天嗎?(預設:喜歡。)那你能試試帶着這種喜歡的心情讀讀第一自然段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邊聽邊思考,天空是什麼樣子,大雁又有什麼變化呢?(預設:天空那麼藍,那麼高;大雁往南飛。)

(2)出示第一句(課件),指名讀。誰能試着給“那麼”換個詞語?(預設:非常、很。)你們想看一看那麼高那麼藍的天空嗎?出示圖片(課件)。

那麼高,那麼藍的天空是秋天獨有的景象。你能試着通過朗讀讀出秋天那麼高,那麼藍的特點嗎?指名讀。

天空那麼藍,那麼高。

(3)大雁有什麼變化呢?出示第二句(課件),齊讀。誰知道爲什麼到了秋天大雁會往南飛嗎?(預設:因爲天氣冷。)指名讀,範讀,指名讀。試着讀出雁羣一會兒……一會兒的變化。

補充資料和圖片:(課件)

大雁往南方飛是飛去過冬,南方屬於熱帶氣候,比北方暖,食物也會比北方充足所以大雁到了秋冬季節就會往南飛。在長途旅行中,雁羣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們一邊飛着,還不斷髮出“嘎嘎”的叫聲。大雁的這種叫聲和隊形起到相互照顧的作用。

3.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課文讀到這裏,秋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很美。)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預設:喜歡秋天,因爲秋天很美。)那我們藉助圖片來一起讀一讀1、2自然段,試着讀出你的感受。(課件)是呀,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多麼美麗的秋天呀,讓我們不禁感嘆,老師引讀啊!(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生接讀秋天來了!

啊!秋天來了!

兩個感嘆號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秋天的讚歎,誰再來讀一讀。

結合生活體驗,模仿課文說一說

1.秋天不僅天氣、樹葉、天空和大雁會有變化,你還知道秋天來了,什麼會有變化嗎?(預設小草會變黃,蘋果會成熟)那你能這樣說一說嗎?出示:秋天來了,。同桌說一說再指名說。

藉助板書和圖片背誦課文

1.看看課文變成這樣子了,你還能讀下來嗎?(課件)

出示: 天氣( ),樹葉( ),一片片葉子( )。

天空那麼( ),那麼( )。一羣大雁( ),一會兒( ),一會( )。

啊!( )!

2.我們看着圖片來試着背一背。(課件)

3.老師要加大難度,看着板書來試着背一背。

觀察圖片和聯繫生活了解秋天特徵,感受秋天的美麗,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落實了人文目標和語文要素目標。

1.學寫“人、大”

①通過觀察,比較異同。(課件出示“人”和“大”)(預設:大比人多一橫)

②小老師講解:(從整體觀察字形、筆順筆畫和佔格三方面講解)

“人”的撇要從豎中線起筆。

“大”的橫在橫中線上面一點點起筆,豎撇從豎中線起筆,捺在橫中線下起筆。

③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④描紅、臨寫。

⑤評價反饋(從正確、端正、整潔三方面評價),再練寫一個。

綜合學習

1.通過親子閱讀《秋天的童話》進一步瞭解秋天。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5

一、單元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

2、欣賞散文優美、雋永的語言,感受江山的美麗多嬌,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培養愛我中華,熱愛世界的情感。

3、瞭解課文移步換景、融情於景的方法,學會寫參觀遊覽的文章。

4、學會如何向遊人介紹當地的景物。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4課時

《小石潭記》2課時 《記承天寺夜遊》1課時

《阿里山紀行》2課時 《美麗的西雙版納》2課時

《藍藍的威尼斯》1課時 寫作3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 專題交流或語文活動2課時

三、教學設想:

本單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發展語感,加深對寫景抒情類文章的體會和理解,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小石潭記》(一)

學習目標: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的意思,能熟練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初步讀順、瞭解課文

收集有關柳宗元的詩詞、文章、生平介紹,有關《小石潭記》的圖片資料等。

課堂學習:

第一塊:交流對柳宗元的瞭解: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視頻材料。欣賞並說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請同學們回憶以前學過的柳宗元的文章學生思考回答。

3請同學們根據課前準備,比一比誰對柳宗元的瞭解最多。學生髮言,交流圖片資料。

第二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佈置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先自由朗讀課文,然後集體朗讀,再由個人朗讀。

2佈置要求: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再讀課文,嘗試用自己的話翻譯,劃出工具書無法解決的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交流學習成果,共同討論解決疑難詞句。

4啓發學生歸納文章主要描繪了哪些景物。朗讀課文。歸納、交流。

5課文是按遊覽順序來寫的,引導學生說說本文的寫作思路。思考交流。

課後作業:背誦並默寫課文。

第2課時《小石潭記》(二)

學習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並能說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課前準備:收集本地風景名勝的楹聯,並通過查找資料瞭解楹聯的背景和內涵。

課堂學習:

第一塊:引導聯想,體會並能說出作者的情感。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在黑板上寫一首詩《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然後提問作者是誰集體回答。

2聯繫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貶永州之後孤寂悲涼的心境,再提問,讀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感覺?作者的心境如何?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感? 思考交流。

3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樣心境的語句。讀課文,尋找,交流。

4質疑: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小組討論後交流。

第二塊:品位探究文章語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讀課文。

2請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談一談喜歡的理由。各抒己見。

3引導學生歸納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思考歸納。

4引導體會寓情於景,以景抒情的表現手法。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讀。

5組織有感情地朗讀。個別朗讀。互評。

第三塊:拓寬延伸: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創設活動情景:爲開發小石潭的旅遊資源,要在小石潭邊建造一座涼亭,請給亭子命名,並題寫一幅對聯。(導入)明確要求。

2利用課前收集的本地風景名勝的楹聯作寫對聯的指導。交流,點評。

3爲開發小石潭的旅遊資源,要在小石潭邊建造一座涼亭,請給亭子命名,並題寫一幅對聯。獨立思考。

小組討論。

4組織全班交流,評選最佳楹聯。交流,評選。

第三課時:《記承天寺夜遊》

學習目標: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的意思,能熟練地朗讀課文。

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課前準備:收集蘇軾的資料,瞭解寫作背景。

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初步讀順、瞭解課文內容。

收集一些古人寫月的詩句。

課堂學習:

第一塊:音樂導入,引導“詠月”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展示多媒體課件,播放音樂。啓發聯想:月亮,以其皎潔的光輝,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詩人的靈感和詞人的遐想啊,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大門,走入月光下,一起來吟詠“寫月”的詩句。學生吟詠課前準備好的詩詞。

2總結:一縷月光能抒發人的情懷,或壯烈或纏綿。當人有心事時,把心託給明月,何嘗不是人生一種情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品味宋代大學問家的美文《記承天寺夜遊》進入新課學習。

第二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佈置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先自由朗讀課文,然後集體朗讀,再由個人朗讀。

2佈置要求: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再讀課文,嘗試用自己的話翻譯,劃出工具書無法解決的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交流學習成果,共同討論解決疑難詞句。

4提問:作者寫此文時心情怎樣?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獨立思考,交流。

5組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體驗作者的心情。

第三塊:品味賞析,深入理解。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閒中生愁,對愁又能以超然的態度對待,這就是蘇東坡,人生仕途不順,難免心中不快,但卻表現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曠達與磊落,問:文中哪一句描寫最能體現這一心境?獨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橫,蓋竹柏影也。”

2引導聯想:這短短三句話,是寫月光的高度傳神之筆,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筆調描繪出這月下美景。學生書面描繪,交流,評點。

3品味賞析:說說這月下之景有何特點,給人以什麼感受,是如何傳神地表現作者當時的心境的。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4組織有感情地朗讀投入地朗讀

課後學習:熟練背誦課文。

本文篇幅很短,卻表達了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貶期間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貶期間,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之中,寫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請同學們課後查一下,看看這期間作者還寫了哪些優美詩句,把你喜歡的詩句整理下來。

第四課時:《阿里山紀行》(一)

學習目標: 反覆讀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

品味文章富於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課前學習: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資料,瞭解阿里山的風土人情、秀麗風光。可以是圖片,文字,還可以是歌曲。(分組活動)

課堂學習:

第一塊:交流關於阿里山的資料,導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欣賞歌曲《高山青》,請學生向大家介紹你所瞭解的阿里山。每組派代表發言。結合蒐集到的資料進行解說。如實物投影展示圖片等。時間:每人2—3分鐘。

2導入:阿里山的風光真是迷人,聽了兩位同學的介紹,我們還是意猶未盡,那就讓我們跟着吳功正再去遊覽一番吧。

第二塊:品味語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你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可以反覆朗讀,體會它好在哪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寫的好的地方並做批註。獨立思考。

2指導:從多個角度去賞析從各個角度進行賞析。

如詞語用的精當、修辭、節奏感等

3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討論。

4佈置任務:課後將好的詞語或句子摘抄在讀書筆記本上

第三塊:欣賞歌曲,朗讀優美語段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播放歌曲《高山青》欣賞,哼唱

2組織朗讀優美語段個別朗讀,互評

第五課時:《阿里山紀行》(二)

學習目標:理清文章內容,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課前學習:自學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

課堂學習:

第一塊:組織“我做導遊”活動,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法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阿里山的風光秀美如畫,你能讀出課文中描繪了哪些風景圖嗎?自讀課文,同桌或者前後桌討論完成。

2組織“我做導遊”活動,帶領大家領略阿里山的秀麗風光。

要求:理清遊覽線路,說出每個景點的特徵,可以適當運用文中的語句,但不能照搬。獨立思考:再讀課文,劃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理清遊覽線路。抓住關鍵詞句概括景點特徵。

3組織小組討論組內共同探討

4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評價

5引導學生歸納移步換景的寫作特點歸納、小結

第二塊:拓展延伸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帶領大家遊覽我們美麗的校園。

要求:理清遊覽線路,說出每個景點的特徵。 獨立思考

同桌共同探討

2組織交流,評選最佳導遊。交流,評選

第三塊:學生小結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 組織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情況作小結小結。談感受、收穫。

第六課時:《美麗的西雙版納》(一)

學習目標:瞭解西雙版納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培養自學的能力。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利用多媒體展示西雙版納的圖片,導語:西雙版納是美麗而神祕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它的獨特韻味。欣賞西雙版納優美的風景。

2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些美麗的景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讀課文,思考。

3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評價

第二塊:自學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指導:對文章的賞析,可以從寫作手法、運用修辭、詞語運用、語言特點等方面進行,也可以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回顧,交流

2組織活動;假如由你來當老師,你覺得要讓大家知道些什麼?獨立思考:結合參考書、指導的內容,自己對文章進行分析,做讀書筆記。

3組織小組對疑難問題交流討論交流、討論,加深理解

第七課時:《美麗的西雙版納》(二)和口語交際

學習目標:把握本文通過對照手法表現豐富的思想感情的寫法。

培養質疑解疑的能力。

課前學習:蒐集更多的資料瞭解西雙版納。

課堂學習:

第一塊:交流自學成果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組織學生交流上節課的自學成果交流

2引導點評,點評,

第二塊:質疑解疑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對本課的內容還有什麼疑問?質疑解疑

2組織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對同學進行評價。

第三塊:課堂小練筆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請你做一名導遊,就你所瞭解的西雙版納設計一段詳細的導遊解說詞。結合課文和蒐集到的資料構思寫作。

2組織交流,點評,總結交流,點評

第八課時:《藍藍的威尼斯》(一)

學習目標:瞭解威尼斯的風光和文化藝術。

欣賞生動形象、瑰麗絢爛的語言和貼切新鮮的比喻。

課前學習:查找資料瞭解威尼斯。

課堂學習:

第一塊 :情境導入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談談你心目中的威尼斯。介紹自己所瞭解的威尼斯,

展示圖片、故事傳說等。

2導入:作家馬信德筆下的威尼斯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着他一起去感受威尼斯的迷人魅力吧。自由閱讀課文

第二塊;整體感知,解決疑難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思考:課文向我們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風光?你最喜歡哪些?爲什麼?自由讀課文,思考

2組織交流交流

3你對本文還有什麼獨特的感悟和發現?

(結合探究練習三、四)就課文疑惑提問,解答。

第三塊:賞析語言和精彩的比喻。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威尼斯是迷人的,而作家的語言更是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將威尼斯的美麗展現得淋漓盡致。請大家再讀課文,賞析文章的優美語句。自由讀課文,思考,劃出優美的語句,做批註。

2組織交流、小結交流

3指導完成探究練習一思考,練習,交流

第四塊:拓展延伸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任選校園一景爲對象,運用比喻寫一段話。思考,仿寫。

2組織交流評價交流,互相點評

第九、十、十一課時:寫作、修改文章

本單元課文是寫景散文,語言相當優美,在課文學習之後,運用所學知識寫參觀遊覽的文章,既是一次寫作訓練,更是對課文學習的一次複習和鞏固,還可以提煉他們的語言。仔細的觀察,合理的順序,生動的語言是寫好參觀遊覽文章的基本要求。

課前準備:參觀遊覽常州名勝:艤舟亭、紅梅公園、恐龍園等。

第九、第十課時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綜觀這一單元的文章,都是寫景散文,你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之處嗎?思考。

2寫參觀遊覽的文章有哪些要求?自讀《寫參觀遊覽的文章》,歸納注意點

3寫作訓練寫作。

4組織修改,着重修改標點符號。自讀《修改作文》短文,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十一課時:作文評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出示評改標準和要求組內交流,互改

2學生推薦作文,師生互動評改

3指導學生評分

第十二、十三課時:專題交流和語文活動(安排在平時的教學中)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A 組織學生收集關於柳宗元的資料並交流

B組織學生蒐集關於阿里山的資料並在課堂上簡短交流。

C 查找資料瞭解威尼斯。

D 蒐集更多的資料瞭解西雙版納。A.收集有關柳宗元的詩詞、文章、生平介紹,有關《小石潭記》的圖片資料等。

B 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資料,瞭解阿里山的風土人情、秀麗風光。可以是圖片,文字,還可以是歌曲。(分組活動)

D 蒐集資料,可以是圖片,傳說,當地風土人情等

2收集本地風景名勝的楹聯,並通過查找資料瞭解楹聯的背景和內涵。利用網絡、圖書館,查找資料

3爲開發小石潭的旅遊資源,要在小石潭邊建造一座涼亭,請給亭子命名,並題寫一幅對聯。獨立思考,創作對聯。

4活動:假如你是導遊,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帶領大家遊覽我們美麗的校園。

要求:理清遊覽線路,說出每個景點的特徵。思考,討論,交流,點評

5請你做一名導遊,就你所瞭解的西雙版納設計一段詳細的導遊解說詞結合課文和蒐集到的資料構思寫作。

6參觀遊覽常州名勝:艤舟亭、紅梅公園、恐龍園等。利用星期日參觀遊覽常州名勝。

7組織學生寫單元學習小結

提出要求。結合本單元的學習,談談自己的收穫:分析得與失,對自我正確反思和分析。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6

複習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鵝的高傲,更體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中。”

齊讀。

2、引入:上節課咱們通過學習,知道了作者從“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方面表現白鵝高傲的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咱們今天還是用讀書、討論的方法來解決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

自學探究

你覺得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在感受較深的詞句邊上寫旁註,並嘗試讀出自己的體會。

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體會。全斑交流。

2、理解“叫聲”

a、出示:“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聯繫上下文及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三個詞的理解。

(聲音嚴肅、大聲斥責、大聲叫喊吵鬧、放開喉嚨大叫)

b.聯繫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樣的情景?(讓人害怕)

作者說鵝的'叫聲不亞於狗的狂吠,爲什麼要這樣寫?

(突出白鵝看守門戶的本領;突出對白鵝的喜愛。)

c、小結:從字面上看,作者好像並不喜歡白鵝,實際上恰恰是對它“看守門戶”的本領的讚美。

d.有感情朗讀。

e、你們喜歡這樣的描寫嗎?文中還有多處這樣的描寫,你能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嗎?

3、理解“步態”

a、(VCD播放京劇中淨角出場的情景):同學們仔細看這段影片,這是京劇中淨角出場的情景,看後談談你的體會。(交流中結合理解“步調從容、大模大樣”)

b.朗讀第四自然段,加深體會。

c、小結:作者發現了鵝與鴨的步態的些許差別,並準確地描寫出鵝的步態特點,寫得這麼貼切,他平常該多仔細觀察啊1

d.你在讀文中,還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能不能舉例說說呢?

4、理解“吃相”。

a、聯繫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鵝“三板一眼、一絲不苟”的吃相。讀出自己的體會。

b.想象“狗偷吃、鵝咬狗”的情景,並讀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鵝”的情景。

5、小結:作者仔細觀察,細緻描繪,有詳有略,這種寫作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課堂練習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找出來,並抄一抄,讀一讀。

2、四人小組內交流。

拓展活動

簡介豐子愷,推薦豐子愷作品。

板書設計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複韻母aieiui和它們的四聲,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

2、能夠認讀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會拼讀本課的複韻母音節,會讀拼音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會3個複韻母aieiui和它們的四聲,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

2、能夠認讀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會拼讀本課的複韻母音節,會讀拼音詞。

難點:能夠認讀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會拼讀本課的複韻母音節,會讀拼音詞。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掛圖 拼音小黑板 拼音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學會3個複韻母aieiui和它們的四聲,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

課時重難點:準確讀出複韻母aieiui和它們的四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把兩個單韻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嗎?這樣的字母叫複韻母。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複韻母。

板書:aieiui

問:這裏的複韻母都是由幾個字母合成的?

講:像這樣由兩個或三個字母組成的韻母就叫複韻母。

二、看圖學習語境歌,引出aieiui

1、圖上畫的什麼時候,誰在幹什麼?

教學語境歌:扎籬笆,圍樹苗,一棵矮來一棵高。éiéiéi,小羊羔,快快過來吃青草。

2、這兩棵小樹苗怎樣?引出高矮的“矮”。

小女孩在幹什麼?引出圍籬笆的“圍”。

小男孩在幹什麼呢?嘴裏會發出什麼聲音?引出“éi”。

3、只要把高矮的“矮”,嘴裏會發出的聲音“éi”,圍籬笆的“圍”,都讀成第一聲就是我們要學的aieiui。

三、看圖學習字母ai

講:圖上的兩棵樹苗一棵高,一棵矮,“矮”就是字母ai的音,ai要先發a的音,開口度大,聲音響亮,然後迅速向i滑動,i的發音輕短,合起來一口氣讀成ai。

教師範讀:ai。

學生學讀ai。

ai有四個聲調:āiáiǎiài。

(集體讀字母和四聲,個人讀,分行讀)

記憶āi的形。

四、看圖學習字母ei

1.圖上的小孩子在餵羊羔,他嘴裏會發出什麼聲音呢?

講:ei發音的方法和ai一樣,要先發e的音,e讀重一點,i讀輕短一點,模糊一點,就成了ei的音

教師範讀:ei。

學生學讀:ei。

ei有四個聲調:ēiéiěièi。

(運用多種方法練習讀。)

2.怎樣記字母的形呢?

可以根據發音來記形。

五、看圖學習字母ui

問:1.圖上的小女孩在幹什麼?

講:圍籬笆的“圍”發第一聲就是ui的音,要先發u的音迅速向i滑動就是ui的音。

學生練習讀準ui的音。

板書四聲進行練習。

2.怎樣來記ui的形呢?

六、鞏固練習

看板書採用多種形式讀準音

課中休息:

兒歌:複韻母,真有趣,兩個字母在一起,

口形變化要注意,合成一音要牢記。

七、講標調方法

aieiui都是由兩個單韻母合成的,那麼標調的`時候應當寫在誰的頭上呢?

老師教你們一首兒歌,這首兒歌就告訴我們怎樣標調。

兒歌:有a不放過,沒a找oe,

iu並列在一起,注意標在後一個。

八、指導書寫:

兩個字母靠的近一些,佔格的方法和以前學的一樣。

九、作業

練讀aieiui的四聲。

連寫aieiui。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快速認讀聲母aieiui組成的音節,會準確拼讀本課的複韻母音節詞。

2、會發現我們身邊有許多藏着aieiui的音節。

3、試着用拼音詞講故事。

課時重難點:

能正確快速認讀聲母aieiui組成的音節,會準確拼讀本課的複韻母音節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作好鋪墊。

1、師:小朋友,我們拼音王國裏呀又多了3個複韻母朋友,你看他們來了:多媒體出示aieiui,誰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生:aieiui

2、師:已經認識他們了!那他們的兄弟姐妹認識嗎?你看他們也來了:多媒體出示:aiaiaiaieieieiei uiuiuiui

師:誰來讀ai的兄姐妹

生:āi ái ǎi ài

師:ei的兄弟姐妹呢?

生:ēi éi ěi èi

師:ui的兄姐妹也想讓你們喊喊,誰來?

生:uīuí uǐ uì

師:齊讀:

3、師:如果他們的隊伍排亂了,你們能認出他們來嗎?

出示打亂的aieiui的四聲誰能認出他們來呢?

師:那我們來開火車!

師:我們一起來叫叫他們的名字!

師小結:小朋友,你們真是了不起,不按順序也可以認出他們來!爲了獎勵大家,老師要講一個故事給你們聽,想聽嗎? 那就腳放平――腰挺直!

二、故事導入,激發興趣,探究新知。

㈠聽一聽

師:有一天呀,烏龜和白兔碰到了一起,小白兔嫌烏龜爬得慢,烏龜不服氣,於是他們之間進行了一次比賽。你們看,他們正在比賽呢?多媒體出示:龜兔賽跑圖,小朋友們,他們各自都在幹什麼呀!

㈡說一說:

生:烏龜在拼命地爬 小白兔在睡覺

師:哦,烏龜在爬,白兔在睡覺。

多媒體相應出示:wū guīpá báitùshuì

㈢找一找

師:小朋友們,你們找找看,我們學過的複韻母藏在什麼地方?看誰的火眼金睛能把他們找出來。

生:藏在烏龜的guī中 生:白兔的bái中 師:還有呢? 生:睡覺的shuì中

師:對,就藏在這兒。(邊說邊操作,紅色閃爍u??iu?)

㈣拼一拼

1、師:你們真棒,一下子就找出來了!是呀,我們平常說的每一句話,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由我們學的拼音字母組成的! 拼音王國裏多了這3個複韻母,聲母們都來歡迎他們,都想和他交朋友。

你們看:ai找到了朋友。出示:bpkh ai

2、師:ai找到了哪幾個好朋友,誰來說說他們的名字

生:bpkh

3、師:聲母b和ai交朋友,拼讀的時候怎麼拼呢?先聽老師拼?b-aibaibai 誰告訴我,老師是怎樣拼的?

生:聲母要輕一點。 生:韻母要響一點,拼得時候要快一點。

師:是呀,聲母輕短 生:韻母響, 師:兩音相連 生:猛一撞。

師:說的好!我們一起來拼一下: 生:baibaibai

4、師:那其餘幾個怎麼拼呢?自己先試試。 師:誰先來: 生:paipaipai

5、師:跟聲母kh交朋友,誰來拼? 生:kaipaipai 生:haihaihai 師:好,誰來領大家一起讀:(一位學生領大家一起讀)

6、師:ai交了朋友,ei也想要交朋友呀!他的朋友誰來喊。

出示:mw ei

7、師:怎麼讀好他們呢?我們男女生來比賽好嗎?先自己試一試。 師:這個誰來讀:男生來,派一個代表先來讀! 生:meimeimei 師:男生齊讀。 師:這個女生來讀,也先派一名代表! 生:weiweiwei 師:女生齊讀! 師:不分勝負:那交換後再讀!(女生先讀,再男生讀)。

8、師:aiei都有了朋友,ui當然也要有朋友啊!誰能來讀好它?

先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學生練讀) 師:呆會兒我們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開得順,要不要準備一下。(學生積極的準備) 師:準備的怎麼樣了?再請同學互相讀給同桌聽,同桌之間也要交好朋友。(同桌互讀) 師:火車哪兒開? 師:哪兩列火車並列一起來開!

三、聯繫生活,拼讀音節,自主探索。

1、師:小朋友們,老師又要帶大家出發了,去認識三樣新事物,想去嗎?那就(師:一二三生:坐端正)

2、師:你們認識他們嗎?多媒體出示:白菜梅花書櫃 生:一棵白菜,一枝梅花,一個木櫃(注意學生用的量詞)

師:這是我們常吃的白菜出示:白菜báicài bái是由什麼組成的呀? 生:bái是由聲母b和韻母ái組成的。 師:誰來把它拼出來:生:báibáibái師:一起來拼? 師:cài是由什麼組成的? 師:誰來拼?生:càicài 師:誰能把這個音節連起來拼一下: 生:báicài師:說的真好,獎給你一個大拇哥! 師:我們一齊讀!

3、師:那這兩個音節詞誰來拼讀,先自己試一試。 師:誰來讀第一個? 生:shuguì師:第二個誰來讀? 生:méihuā 師:huā是三拼音,讀時要注意:聲輕介快,韻母響。 師:齊讀。 師:男同學讀梅花,女同學讀書櫃。 師:調過來讀

四、迴歸生活,給物標音。

1、師:小朋友真聰明,爲了獎勵大家,老師跟大家來做個遊戲!猜一猜,誰能猜出我做的是什麼動作?(師做“飛”、“拍”、“睡”的動作)

2、師:老師在幹什麼?(老師做飛的動作) 生:老師在飛。 師:對,這就是小鳥飛的音節,誰來拼?你能帶大家讀一讀嗎? 生:feifeifei 師:你帶領大家讀得真好,老師把這個好看的圖片送給你,課間遊戲時你帶同學一邊飛一邊拼讀,好嗎? 生:好的。(學生非常高興地坐下了)

3、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周圍也有好多藏着aieiui這3個音節的詞語,我們來找一找好嗎? 生:好的。 師:(老師指着黑板問)這是什麼? 生:黑板。 師:黑板是什麼顏色的? 生:黑色的。 師:開動小腦筋,想想這裏藏着誰? 生:“黑”裏藏着ei。 師:真聰明,誰來讀這個音節! 生:heihei 師:我們把它貼在黑板上標出來。

師:牆壁是什麼顏色的?這裏藏着什麼? 生:“bái”裏藏着ái。 師:這是我們小朋友用的水杯,這裏藏着什麼? 生:這裏藏着ēi。 師:還有嗎? 生:這裏還藏着?i。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音節,然後把他們貼上去。生拼讀音節)

4、師:小朋友們,其實生活中還有好多地方可以用我們學的音節去標出來,請小朋友在課後找出來告訴老師,看誰找得最多。

五、運用音節,自主講話

1、師:小朋友們,剛纔老師講了龜兔賽跑的故事,但是,龜兔賽跑結果怎樣呢?要請小朋友自己來講!你們行嗎? 那在講故事之前,先要把這些音節讀熟。出示:龜兔賽跑圖 誰來讀。 生:wuguipabaitushui師:讀得真棒,這裏有個整體認讀音節wu都讀好了,應直接讀,不能拼,我們一起讀。(生齊讀)

2、師:那誰來根據漢語拼音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先自己試試。 生:有一天,烏龜…… 師:講得真好!如果把故事中的白兔和烏龜的話講的更生動些,故事肯定會更好聽。請小朋友們回去作充分的準備,下節課我們進行故事比賽。

3、老師這裏還有一句關於龜兔賽跑句子呢,能讀出來嗎?

小白兔,白又白,要和烏龜來比賽,你猜猜,誰厲害?

六、總結

今天我們讀了聲母與aieiui相拼的音節,小朋友們學的很認真,大家要好好學拼音,學好了拼音我們就能說好普通話,能自己讀懂故事書了。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將靜態的圖畫展現成有聲有色的電影。

2、當堂完成習作【一片段】(照片描寫)。

3、結合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激起學生對和平的關注和嚮往。

教學重點:

觀察畫面,合理想象,描寫照片

教學難點:

將畫面由靜到動,將畫面內容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聲圖導入 醞釀情感

同學們,《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戰爭與和平而展開的。首先,老師想跟大家一起來欣賞一組跟戰爭有關的畫面。(播放近年來局部戰爭戰後傷亡的圖片,配以背景音樂)問:看到這些,你想說什麼?(播放師對戰爭的感慨)

從學生的回答引出“兒童”:是啊,戰爭給兒童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回顧中國的歷史,侵略者的鐵蹄曾使這片神州大地蒙羞,使得多少中國百姓骨肉分離,流離失所,使得多少天真的孩子成了可憐的孤兒。

二、觀察想象 變靜爲動

1、出示圖,初步感知(構成分析):請大家將注意力集中在這張照片上。你看到什麼? (圍繞主要人物,思考人物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了什麼事?)

2、再看照片講述照片背景(原因分析)

①這張照片的上的場景爲什麼會發生?照片中的孩子在這兒之前會在哪裏,做些什麼,看到什麼……

②根據學生的發言,師穿插講述:這是1937年8月28日,記者在上海南火車站拍下來的真實情景。當時,日本侵略軍先後調集了幾十萬大軍進攻上海,同時出動上百架飛機反覆對上海進行毀滅性轟炸。當天下午兩點鐘,日機瘋狂轟炸上海南火車站。上海原有南北兩個車站,北站處於戰區,交通完全斷絕,南站就成了陸路交通的.唯一出口。當時上海及其附近的難民蜂擁而至,爭相出逃,一時間南站擁擠不堪。

3、繼續觀察照片,引導細緻分析(過程分析):

①在瞭解了照片背景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周圍的環境怎麼樣?照片中的孩子外貌是怎樣的?神態、動作、衣着、動作、神態、語言、心理呢?他可能在想什麼?喊什麼?

4、看來,看圖作文,不僅僅只是羅列畫面的事物,我們還得將看到的人或物按照一定的順序經過我們的語言加工,運用我們的想象,將靜態的畫面展現成一段有聲有色的電影,寫成令人身臨其境的文章,那纔是看圖作文。

5、其實,我們還可以對照片未來的圖景進行想像。(結果分析)畫面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情況?這個孩子命運如何?等等

7、文章題目:畫家畫龍,有一筆很關鍵,那就是畫眼睛,這就是畫龍點睛。作文的點睛之筆就是在於題目。根據我們剛纔探討的內容,我們能給它起一個什麼樣的題目呢?

6、自主寫作 推薦點評

①同學們通過想象之後,畫面就變得生動起來啦。下面就請大家拿起筆,把自己置身於上海火車南站,按一定的順序寫寫這個孩子吧。

②學生互評,推薦佳作,師生點評。

三、總結方法

讓我們再次回憶剛剛學到的寫看圖作文的方法吧。我們以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對畫面進行構成、原因、過程、結果的分析,並在觀察過程中加入合理的推測、想象,最終把圖畫展現成一段有聲有色的電影,這就是看圖作文。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積累詞語;理解兩篇文章的讀書觀點,提高對讀書目的、方法、作用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理清思路,理解觀點;分析兩篇文章的論證方式、方法,揣摩體會語言風格;初步學習駁論文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讀書的興趣,積極引領學生讀書,引導學生探討正確的讀書觀。

【重點難點】

一、重點:學習體會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學習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

二、難點:學習體會本文十分簡練的論述語言。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思維;巧設問題,對話討論。

【課前準備】

作者資料,課件,學生做好預習,圈點勾畫注。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談讀書》

一、導入新課

1、導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生一大要事,亦爲人生一大樂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兩篇談論讀書的文章。

2、出示課題。

二、檢查字詞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2、解釋詞語。

三、學習《談讀書》

(一)師生交流導入:“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交流作家資料

交流後出示: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劍橋大學畢業。

後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爲勳爵。1626年冬由於在野外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樹在哲學方面。認爲“知識就是力量”。因此馬克思稱他爲“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隨筆》是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還寫了法律著作、歷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遊記《新大西島》等。

(三)交流讀書名言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麼內容?

(五)口味句段

1、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2、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

3、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需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取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

4、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六)學習論證方法,體味表達效果

揣摩文中的這幾段文字,說說它們的觀點是什麼,又是怎樣闡述這些觀點的。

1、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到“皆有特藥可醫”。

3、從“讀書補天然之不足”到“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4、從“書亦可請人代讀”到“味同嚼蠟矣”。

(七)體驗反思

對於作者的讀書觀,你如何評價?請談談你的認識和感受。

(八)拓展延伸

名人讀書語錄和讀書方法舉例。

(九)作業:品讀積累。

第二課時《不求甚解》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讀書,有千般樂趣,有萬種讀法。這裏,向大家推薦一種全新的讀書方法--不求甚解。

2、簡介作者。

二、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三、速讀,整體感知,把握要點

1、教師介紹駁論文知識。

2、文章的靶子是哪句?

探究學習

1、作者是怎樣批駁別人的觀點?

第二段: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

第四段:說明因爲“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

第五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

第六段: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態度讀書的。

第七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

第八段:說明陸象山語錄的意思。

第九段: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

2、文章舉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些名言?

第五段舉了普列漢諾夫的例子。他自以爲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

第六段舉了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讀書是“觀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於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瞭解問題更全面。

第八段:引用陸象山語錄。“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

遷移:

1、你愛讀書嗎?能談談你讀書的方法嗎?

2、自擬讀書格言。

四、理清本文論證思路

五、文本探究

1、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

2、討論:

①“好讀書”和“不求甚解”有什麼關係?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爲什麼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

③本文主要討論了什麼問題,用了什麼樣論證方式?

六、拓展延伸

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①“見風使舵”新解

②“班門弄斧”辯

③“濫竿充數”辯

七、課文總結

八、結束語。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0

三維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理清課文層次結構,體會科普說明文描寫和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2.注意說明文文體的特點,還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點。

二、過程和方法

1.巧妙生動的說明文寫作方法。

2.注意將科學與生活聯繫起來,增加科普文學習的樂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勤於探索、勇於鑽研的科學精神。

2.領悟文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重點體會科普說明文描寫和說明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難點巧妙生動的說明文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手段討論法、點撥法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內容個性設計

一、談話引入,建構話題

黑板上書寫“遊戲”。同學們,兒時你玩的遊戲有哪些呢?你從中收穫了什麼呢?大家喜歡遊戲嗎?爲什麼那麼喜歡遊戲呢?(學生齊聲回答)

看來,遊戲讓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快樂,那麼,動物呢?他們會遊戲嗎,它們的童年又是怎樣度過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動物的王國,去探尋動物遊戲的祕密。

二、介紹文體特徵及科普文的閱讀方法

學生回憶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說明順序:時間空間邏輯

說明文結構:總分式並列式遞進式

科普說明文:介紹科學領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語言準確、全面。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注重激發人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培養人們的科學探索精神。

閱讀步驟

1.略讀課文,整體把握:

瞭解信息:從語句,語段中找出事物的特徵;明確說明順序,簡析課文結構。

2.品讀課文,深入感知:

篩選、概括信息:分析文章重點內容,從文章中概括,提煉出事物的特徵,掌握說明文所介紹的知識。分析說明方法,體會語言特徵等。

3.深入探究、拓展視野

運用、組合信息:探究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感受科學思維,培養我們追求真理的思想。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科學研究的思維過程一般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看本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怎樣一個問題,從文本中找出。

【明確】動物爲什麼遊戲。

2.通過閱讀,看看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呢?圍繞下列問題理清文章結構。

①文章開頭列舉了哪些動物遊戲的事例?

②科學家認爲,動物的遊戲有幾種類型?

③科學家對動物遊戲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

④文章最後對動物遊戲之謎是什麼下了結論嗎?

學生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①文章先寫了動物的各種遊戲行爲,然後再寫各種假說,最後再總結。

②文章按照總-分-總,先說動物遊戲,再說動物爲什麼遊戲,最後得出結論。

3.簡析結構

課文遵循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結構。課文的結構形式是“總—分—總”,先總結歸納,然後分項述說,最後再總結歸納;在內容上,先提出動物的各種遊戲行爲,引發讀者的思考:動物爲什麼要進行遊戲?然後分述各種假說,提供給讀者對比思考,最後總結。

科學思維過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形式:總→分→總

演習說

內容:動物爲什麼遊戲自娛說還有待更深入研究

學習說

鍛鍊說

4.那麼這些內容遵循什麼順序?邏輯順序。

四、品讀文章,深入探究

1.在回答動物爲什麼遊戲之前,作者向我們展示了動物遊戲的方式,請同學們結合我們身邊的動物找出動物遊戲的幾種方式。

【明確】動物遊戲的方式有單獨遊戲、戰鬥遊戲、操縱遊戲。

2.文章的題目就是《動物遊戲之謎》,主要內容就應該是解說“謎”在哪裏。所以,文章列舉了各種假說。那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找出關鍵句,篩選出“假說”的根據和結論。

第一小組:演習說根據:黑猩猩掌中戲水的遊戲

結論:遊戲是生活的演習

第二小組:自娛說根據:河馬玩浮葉渡鴉滑雪梯

結論:通過自得其樂的遊戲,使動物的緊張

生活得到調劑和補償,心理上保持平衡,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撫和自我保護。

第三小組:學習說根據:黑猩猩玩棍子,動物捉迷藏和追逐遊

結論:遊戲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行爲。

第四小組:鍛鍊說根據:羱羊奔跑跳躍、北極熊夏季進行的遊戲。

結論:動物通過遊戲來鍛鍊自己的身體和生存能力。

3.你同意或不同意哪種學說呢?爲什麼?你有自己的觀點嗎?

①我同意自娛說,因爲,遊戲本來就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動物也應該有一種自己的娛樂方式來放鬆自己。

②生物的思維方式較簡單,他們遊戲就象吃東西一樣純屬一種本能,所以我提出本能說。

③認爲應該是“鍛鍊說”和“學習說”的結合,因爲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就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所以動物們爲了生存當然要鍛鍊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領。

4.學們各持己見,很難有統一的結論,所以文章說真是一個謎,既然是研究動物遊戲之謎,爲什麼說仍然是一個謎呢?課文爲什麼沒有確定的結論?

①生物的遊戲行爲是很複雜的,不同的動物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同時人類對動物的研究還不夠,所以仍是一個謎。

②科學就應該注重實事求是,假說永遠是假說,不能貿然下結論。

③就應該提出各種各樣的看法,來引起爭鳴,真理總是越辨越明。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看法都很寶貴,對啊,科學要實事求是同時注重爭鳴,希望同學們也參與到爭鳴中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拓展視野,合作討論

作者說“動物在遊戲行爲中”,表現出超出估計的“智力潛能、自我剋制能力、創造性、想像力、狡猾、計謀、豐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例證嗎?

智力潛能:動物們的遊戲,“與人類兒童的遊戲行爲有着相似特徵”,這說明動物在遊戲中蘊含着智慧。具體如給黑猩猩棍子,它會用棍子做各種遊戲,等等。

自我剋制能力:戰鬥遊戲,“看似激烈,其實極有分寸,它們配合默契,絕不會引起傷害。”“動物嚴格地自我控制,使遊戲不會發展成真的戰鬥。”

創造性和想像力:北極熊玩棍子或石頭;野象“踢”草球等。

狡猾、計謀:葉猴在樹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鬧。

豐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動物羣體的遊戲活動,必定有各種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證遊戲的組織、進行。如北極渡鴉排隊滑雪,沒有溝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動物遊戲中必然包含以上所說的各種能力,是綜合性的能力,並不是說一種遊戲只包含一種能力。

六、挖掘內涵,引發思考

①人類是如何看待動物的這些遊戲行爲的?

【明確】'遊戲'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爲:1、娛樂活動,如捉迷藏、猜燈謎。某些非正式比賽項目的體育活動如康樂球等也叫遊戲。2、玩耍,幾個孩子正在大樹底下游戲。

傲慢地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曾認爲,只有人類纔是有智慧的生命體,而其他動物不過是受制於條件反射、具有生理反應的簡單生命。只有人類纔會思考、纔會有超出生理反應以外的各種行爲。現在動物學家注意到動物具有遊戲的天性,雖然還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承認動物在遊戲,承認動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潛能、創造性和多樣的交流方式,承認動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體,這本身就是認識上的進步。這種進步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在生命倫理和生態環境等多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人類將因此重新定義動物,重新審視和動物的關係,進而重新認識自己。

②如何對待與我們同處在一片藍天下的生靈?

【明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③請同學們擬寫“保護動物”公益廣告詞,要求:1.印象深刻,2.新穎別緻,3.簡潔明瞭。

例示:①“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②“動物和人類共有一個家”③“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④“爲了子孫後代留下藍天碧水綠地”⑤“動物也有靈魂”

七、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動物,審視自己,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類獨有的,動物一樣是地球的主人。“讓我們和動物和諧相處,共同邁向美好的明天。”

八、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寫一篇短文談談我們應該怎樣與身邊的動物和諧相處?

教後記:

三維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瞭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宇宙的基礎知識。

二、過程和方法

1.引導學生藉助文中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瞭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2.擴展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文化素養。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

重點1.瞭解解說詞的特點,品味語言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難點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教學方法、手段自讀學習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內容個性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恆星嗎?

你知道最遠的星星離我們有多遠嗎?

你知道恆星爲什麼會散發出不同的光芒嗎?

你知道彗星爲什麼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觀使人類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奧祕等待我們人類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讓我們隨卡爾薩根一起去領略宇宙的魅力。(激發疑惑導入課文,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瞭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藉助文中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瞭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三、作者及解說詞特點簡介

卡爾薩根(Carl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爲“大衆天文學家”和“公衆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里策獎,電視系列節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結》《宇宙》《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解說詞的'文體特點: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鍵,即使是拓展性內容,也不能遊離解說的主題。如課文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麼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髮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

四、理清思路,整體感知

1.師:作者卡爾薩根如同一位導遊,帶我們在廣袤的宇宙中遨遊。邊讀課文邊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宇宙的?

從說明順序上看,採取的是空間順序:

宇宙星系(星系羣、子星系)恆星太陽系行星

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於: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爲純客觀的說明對象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瞭解之後,再深入局部瞭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表現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對這個宇宙的瞭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2.理清思路,概括要點。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奧祕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點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恆星及特點

第四部分(14-17)我們的星系及地球

(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走進文本,通過理清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

五、合作探究,突破難點

1.【提問】課文題目《宇宙的邊疆》,宇宙是無窮的,文題是否矛盾?

【明確】目前所探測到的最遠的世界是總星系,總星系的半徑爲100億光年,也是目前我們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億光年以外還可能有數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團,它的邊緣在哪裏,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題的以宇宙的邊疆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範圍,文題不矛盾。

2.【提問】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爲什麼作者的解說,不沿着人類認識發展的軌跡進行呢?

【明確】當然,按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歷程來介紹,也未嘗不可。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恆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於知識的梳理;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後局部便於把握,而先局部後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調。

3.【提問】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有什麼作用?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說明?

【明確】課文補充了許多相關知識,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說理和抒情爲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可見天體是多麼寶貴”等。

【明確】作爲電視片的解說詞,不僅要讓觀衆瞭解宇宙的客觀構成和相關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觀衆,激發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涵。

4.【提問】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宇宙遼闊無垠,神祕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爲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於對宇宙的瞭解程度。

5.【提問】作者對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埃”;人類關心的大多數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進發出宇宙般的偉大。

6.舉例說明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⒈列數字。一束光在一年之內穿過10萬億公里(相當於6萬億英里)的空間,這個長度單位——光在一年裏所通過的距離——稱爲1光年。

⒉下定義。星系是由氣體、塵埃和恆星羣(上千億個恆星)組成的,每個恆星對某人來說都可能是一個太陽。

⒊打比方、作比較。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恆星即使在兩個旋臂之間,也像流水一樣漂浮在我們的四周——氣勢磅礴的自身發光的星球,有些雖然象肥皂泡一樣脆弱,卻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萬個太陽或1萬億個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卻比鉛大100萬億倍。

六、品讀語句,體味特點

本文屬科普小品,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從品味語句中體會其語言特色。

1.海水纔剛剛淹沒我們的腳趾,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溼我們的踝節。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們召喚。……我們還鄉心切。

(人類現有的知識大部分是從地球的陸地上來的,人類對大海的探索初具規模,但也僅僅是開始。海洋做爲可利用資源還有許多仍待人類的開發、利用。“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溼我們的踝節”,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並且闡述了人與海洋的密切關係:海洋是生命的誕生之地。)

2.有些恆星穩重端莊地轉動着,有些恆星狂熱地旋轉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圓形。

(有的恆星旋轉平穩均衡,有些恆星是因快速旋轉而變了形。作者以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彷彿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恆星的性情:有的穩重沉靜,有的急切躁動。讀來生動有趣,妙趣橫生。)

3.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於懷疑,又要富於想象。想象經常能夠把我們帶領到嶄新的世界,沒有想象,我們就處處碰壁。懷疑可以使我們擺脫幻想,還可以檢驗我們的推測。

(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是需要懷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學的翅膀,敢於想象,並不斷地探索驗證,所謂“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懷疑否定舊知,產生新知。作者以簡潔的語言闡述了想象和懷疑看似矛盾的兩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輔相成,和諧統一。作者不囿於介紹宇宙知識,還發表自己的見解。)

4.我認爲宇宙裏很可能到處都充滿着生命,只是我們人類尚未發現而已。我們的探索纔剛剛開始。

(雖然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豐碩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這也僅僅是一個起步。更何況宇宙間可能到處存在着生命,而我們依據目前的科技,仍沒有發現怎樣才能探測他們的存在,這將是人類宇宙探索史上歷史性的一步。作者語言嚴謹,“可能”表達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剛剛”用詞準確,有尺度,足見人類宇宙探索之長路漫漫。)

(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揣摩作品的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技巧,體味語言特點,培養審美能力。)

七、拓展延伸,培養情感

學習了《宇宙的邊疆》你有哪些感觸和思考,同學互相交流。參考:

(1)宇宙對於我們似乎是個很遙遠的概念,學習了本文,我們進一步知道我們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們所見的奇異的天象和宇宙發生的壯觀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處的奧祕和奇觀還有待人類去探索發現。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宇宙無涯,探索亦無境。

(2)人類是幸運的,因爲我們擁有地球,我們棲居在目前所發現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並在這裏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人類在一邊創造着地球美景,一邊留下越來越多的環境災難,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加劇。一系列環境和生態危機全面爆發,正使人類面臨空前的挑戰。人類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愛家園,保護家園,刻不容緩。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類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蹟,我們是宇宙中的幸運兒。熱愛生命,熱愛家園。

(結合課文,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家園的情感及必要的憂患意識。)

八、佈置作業

作者領我們遨遊宇宙之後說:“人類返回家園的長途旅行已經開始。”那麼,請你做解說員,向大家介紹一下地球的情況。

教後記:

三維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瞭解科學、認識科學。

2.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爲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二、過程和方法

讓學生概括教育家的教育歷程,把握文章基本內容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會科學精神。

重點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爲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難點“教育歷程”所表現的思想內涵,在材料處理上的特點

教學方法、手段自讀學習法、問題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內容個性設計

一、導入新課

成爲一位科學家是無數有志青年的夢想,對物理的探究更是許多年輕的學子孜孜以求的,我們來看一下加來道雄的成長道路,或許能得到一些啓發。(板書)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瞭解科學、認識科學

2.引導學生以“教育歷程”爲重點,探討其中表現的思想內涵。

三、走近作者

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後任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愛因斯坦》(與特雷納合著)《量子場論》《超弦導論》。

四、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清結構

文章的題目是“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因此,敘述的順序主要是歷時性的。但是,作者開頭就說“童年的兩件趣事……走上成爲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而“童年的兩件趣事”作爲文章的主要內容,又是共時性的敘述。這樣的結構安排,使文章既脈絡清楚,又重點突出。結構如圖:

童年青年(成年)

鯉魚世界的幻想(想像)

實驗(理論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故事(理論)

2.概括基本內容

①人人都對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愛的形式尋求自然的“謎底”,但是大多數人一般直接探尋自然本身,而作者卻由人的觀察角度,反思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並且保持了這樣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對高維空間理論探究的基礎。

②作者少年時接觸到愛因斯坦的“未竟事業”,激發了他的探究興趣。另外,“我決定要對這一祕密刨根問底”,也表現了他有毅力有恆心的性格,這是成爲科學家的基本素質。

③高中時代,自己動手建設實驗室,驗證愛因斯坦理論,探究反物質。作者進行這樣艱苦枯燥的工作,體現了他對科學的熱愛,以及踏實的性格,顯露出一個科學工作者的潛能。

由①②到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教育歷程”和“教育內容”。

五、質疑探究,解讀課文

1.【提問】本文在材料處理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本文佈局謀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在整體上,作者並沒有從童年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按時間順序敘事,而是通過童年的兩件趣事和高中時建立實驗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長爲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並不旁及其他成長的經驗;在局部上,如高中階段,作者看了許多統一場理論方面的書,並常常去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圖書館,相關的理論書籍是怎樣啓發、引導他研究的,這裏肯定有許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筆帶過,重點放在製造“自己的原子對撞機”上,其中具體的數據敘述得很詳盡,讓人體會到作者嚴謹、踏實的性格,以及內在的成爲物理學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質。

2.【提問】本文體現了怎樣的科學精神?

【明確】本文三個主要部分,並不是簡單地敘述成長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學精神內涵,可以從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對成爲優秀科學家最爲重要。

(1)想像力:科學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帶來創造力。作者正是從對鯉魚世界的想像中,認識到人類觀察空間的侷限性,間接感悟到高維空間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創造,體現了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2)樂趣:科學不應該是枯燥的,而是應該充滿樂趣的。探尋自然的奧祕,對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來說,是和自然做的近似於捉迷藏的“遊戲”,也是人生的“境界”。“遊戲”使他們樂此不疲,充滿激情,不受外界的誘惑和干擾;而“境界”使他們不顧功利,不畏強權,只求真理。

(3)實驗精神:丁肇中說過:“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科學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樂趣,那只是成爲科學家的最基礎的因素,不去踏踏實實地做實驗,就不能得到基本數據,假說就不能確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礎工作,不可能達到真理的彼岸。作者從事的高維空間理論,雖然還停留在紙面上,但是科學家們已經在做許多基礎的實驗工作,努力使理論得到證明。即使如科學家霍金靠睿智的頭腦創建黑洞理論,也要有數學和天體物理學的實驗基礎,也不是空想出來的。

3.【提問】“鯉魚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是怎樣的?

【明確】主要有以下幾點:

(1)“水池之外看不見的世界沒有科學意義。”

(2)“它們爲睡蓮自己能夠運動而困惑不解”——它們以神祕的“力”來掩蓋自己的無知。

(3)“鯉魚科學家”的“消失”和“重現”——它們認爲是“奇蹟”,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鯉魚科學”的“傳奇故事”,真實地證明另一個世界的存在,而它們卻認爲“胡說八道”,荒謬絕倫,違背它們的“自然規律”。

4.【提問】作者想通過“鯉魚科學家”對世界的認識說明什麼?

【明確】說明“自以爲是”的人類和“鯉魚科學家”有相似之處。(1)人類“一生就在我們自己的‘池子’裏度過”,只要“超出我們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們就“拒絕承認”。

(2)“科學家發明像力這樣一些概念……”,是因爲他們只願意承認“那些看得見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

(3)“不能在實驗室裏便利地驗證”的理論,他們就加以“鄙視”,表現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執。

5.【提問】課文中閱讀多維空間歷險故事和統一場理論書籍兩小段內容,對“教育歷程”的敘述有什麼作用?

【明確】課文的重點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實驗室,這三個事例已經把“教育歷程”完整地勾畫出來。而夾雜在其中的兩個小事例,主要起補充和銜接的作用。歷險故事加深作者對高維空間的想像,激發興趣;而閱讀統一場理論書籍,既表現高中階段作者求知的熱情,也銜接起由理論到實驗的探究過程。

6.【提問】作者說“我決定要對這一問題刨根問底,縱然爲此而必須成爲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在作者心中“理論物理學家”應該是怎樣的人?

【明確】理論物理學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實驗條件的限制,自己的學說很難得到實驗的證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這樣的人必須耐得住寂寞,必須有奉獻精神。“在所不辭”意味着“理論物理學家”道路的艱辛。

7.【提問】作者建立實驗室的事例,對我們現實生活有怎樣的意義?

【明確】科學是建立在基礎實驗之上的,科學理論要經過實驗的檢驗才能得到論證。實驗不是簡單的操作,要有理論指導,要有實驗的設計,要有策劃組織能力,要有耐力和恆心等等,實驗考驗的是實驗者的綜合能力。而我們當前存在的問題是,重視理論,輕視基礎實驗,表現爲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對教育而言,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很普遍。這些都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重視實驗給我們現實生活的啓迪。

六、佈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教後記:

棟棟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1

一、單元教學目標:

1、能帶着美好的情懷、豐富的想象和聯想,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課文,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2、能品賞散文精彩生動的語言,加以點評與積累,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

3、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力求走進作家的心靈世界。

4、能培養細緻觀察的能力,學會抓住景物特徵狀物抒情的寫法。

5、能以“多彩四季”爲背景,確定各種主題並展開相應的探究活動。

6、能積極參與說話活動,使語言具有針對性,有吸引力,打動別人。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3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春》 2課時

《三峽》 1課時

《濟南的冬天》 2課時

《夏》 1課時

寫作 3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專題交流或語文活動 1課時

單元專題小結 1課時

三、教學設計:

本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描寫大自然的。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悅。這些作品不但描繪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蘊涵着作者真摯而又濃烈的情感。色彩明麗、詩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頌歌;《濟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樹美,雪美……一切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三峽》篇幅雖短,卻充溢着對大自然的歎服和讚美之情;《夏》用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讚美作者心目中黃金的夏季。《古代詩歌四首》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寫、獨特的思想感情,讓我們與詩人同喜共悲,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學習這個單元要指導學生欣賞美的景物,體會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語言;培養他們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以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學生爲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本單元的詩文文質兼美,是絕佳的朗讀材料,要在朗讀中體味感情。

本單元的寫作目標是要求學生帶着對大自然的愛與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觀察,去感受,把觀察到的景物和內心的感受寫出來,具體、生動,就會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確定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第一塊:明確單元專題含義: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後反思

1、導語:明確任務聽講

2、佈置活動:讓學生閱讀單元提示閱讀、做好批註。教後反思

3、佈置活動:談談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爲什麼?準備3—5分鐘,然後口頭作文,注意要說出真實而獨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討論,結合閱讀提示,談談自己對四季的理解。

第二塊:瞭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後反思

1、導入:讓學生瀏覽目錄、課文(還可以延伸到發展性評價手冊)明確任務

2、巡視、指導瀏覽目錄、課文

3、佈置討論:本單元的內容結合你的興趣、愛好及你的理解確定一個專題內容作爲本單元的探究問題。(如探究中外文學作品“春夏秋冬”所蘊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討論、組建學習小組

第三塊:確定單元活動方案: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後反思

佈置學生商定單元的活動主題及計劃(活動要有廣泛性和趣味性要結合單元專題,如從四季中選取感興趣的專題,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編制一期 “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語”等爲主題的壁報或網頁、組織一次散文朗誦會等。)討論、交流

第四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後反思

出示評價內容:

1、你對大自然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嗎?

2、你有自己的專題嗎?

3、本節課你發言了嗎?(組內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優美、詩化的語言並做了一定的摘抄嗎?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2

【內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爲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繫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和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⑵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標:

⑴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⑵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3、德育目標:

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繫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關於教法】

爲此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謂化石,親切自然,字裏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並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於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考慮、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教學設想】

預計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投影展示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展示古生物圖片,完成知識目標二。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認識詩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聯想想象,描畫化石所出現出來的奇幻圖畫。

第二課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詩歌的內容。

查找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的短文,提倡用詩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爲例,說一下具體的課堂實施。

【教學程序】

一、提前安排好預習

1、劃出自身認爲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會讀會寫。

2、熟悉課文。

二、精心設計導語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或看到介紹古生物的畫冊,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是生命信息的演繹,敘說着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三、投影儀展示準備的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檢查掌握情況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詩歌朗讀

教師範讀詩歌,學生注意領會。然後指學生朗讀。

(注意維護學生的熱情,多發現朗讀時的優點,給予鼓勵。至於他們的缺乏,課外私下推薦。)

提出問題:找出詩中哪兩節結構相近?它們在內容上,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五、分組討論

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通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遊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採用分組討論,提出要求: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集中表達本組意見,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帶頭鼓掌,爲他們的表示。)

六、總結

科學家研究保管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漫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維護地球上接近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着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爲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首尾圓合1~2節:問句引發想像

收放自如3~6節: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迴應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語言建構與運用:探討不同媒介的語言特徵,能夠運用多種媒介展開有效的表達交流。

2、思維發展與提升:理解、辨析媒介信息,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理性思維水平。

3、審美鑑賞與創造:學會辨別是非、善惡,能夠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

4、文化傳承與理解:關注網絡信息和網絡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理解、辨析媒介信息,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高理性思維水平。

教學難點:

學會辨別是非、善惡,能夠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

課時:

2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認識多媒介,辨識信息

一、認識多媒介

1、閱讀陳力丹《傳播媒介變遷的社會影響》一文(教材P75-76),思考:面對傳播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明確:當我們享用傳播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也應該保持警覺與思考,不能癡迷於電視、網絡而成爲科技的奴隸,不能被自己所創造的東西所異化,還應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

2、閱讀李宇明《不同媒介的語言特徵與網絡語言的發展》一文(教材p72-74),思考:網路時代的語言交際有什麼特徵?

明確:要注意兩點,其一是語言交際的“技術性”越來越強;一是分出了虛擬和現實兩個空間的語言生活。

3、課下活動建議:

(1)圍繞近期發生的某個新聞事件,開展一次有關“身邊人獲取信息的習慣”的調查,並對調查結果展開分析,歸納、不同媒介的傳播特點。注意要抓住與調查目標相關度較高的設問要點,如:平時獲取新聞的途徑、得知這一新聞事件的最初渠道、這一事件中最感興趣的新聞點、想深入瞭解事件時的首選媒介:調查時應考慮被調查者職業、年齡等的代表性,以獲得較爲全面的調查數據。

(2)寫一則校報的招聘啓事,需要通過不同的傳播媒介發佈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學的關注和響應。選擇幾種你熟悉的傳播媒介,根據其傳播特點對招聘啓事進行改寫,如調整內容、語言、呈現形式等,並說說這樣改寫的理由。

二、辨識媒介信息

1、閱讀《呂氏春秋-察傳》一文,並思考問題。

夫傳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爲黑,黑爲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聞而審,則爲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楚莊王聞孫叔敖於沈尹筮(shì),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吳王聞越王勾踐於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於張武,不審也,故國亡身死也。

凡聞言必熟論,其於人必驗之以理。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轉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爲樂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聖人爲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似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此聖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爲所聞,則得之矣。

(選自《呂氏春秋-察傳》)

小組討論: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文中所說虛假信息傳播的例子?在班裏與大家分享。

明確:“察傳”即對傳言進行審查,以定其是非。《察傳》一文論述要慎重審察傳言,因爲“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所以“聞言必熟論”,“是非之經,不可不分。”如何才能弄清傳言的是非?文章提出“驗之以理”,“緣物以情及人之情以爲所聞”,才能真正瞭解實情。現實生活中的例子:20xx年“海南香蕉含有類似SARS病毒”的傳言令海南蕉農損失8.22億元;20xx年聽信日本核污染影響到食用鹽,大量市民瘋狂搶購食用鹽,造成社會恐慌......等等,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第二課時善用多媒介

一、微寫作練習

有人說,如今“人人面前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新聞發言人”。請從下面《論語》選文中選擇一句,根據對所選句子的理解談談你對“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話語權”這一現象的看法。要求:正確理解所選句子的意思,自圓其說,條理清楚。

①巧言令色,鮮矣仁。

②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③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④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⑤衆惡之,必察焉;衆好之,必察焉。

⑥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示例】“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道路中聽到的事隨意地散佈出去是不道德的'做法。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話語權,是對權利的尊重;然而權力與義務同行,我們享受話語權同時也需認識到其所伴隨的義務與責任。網絡興起已有十餘載,網絡暴力已不再是陌生詞彙,但這不意味着作爲網民可以躲藏在千萬數據之後肆意妄爲。於平臺,更多網站逐步實現實名制,加強了人們對言語內容的重視;於個人,我們應從源頭抓起,杜絕“道聽而塗說”,嚴格過濾虛假、有害信息沒有義務的履行也就沒有權利的賦予,對言語負責,合理參與纔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體現。

二、多媒體運用實踐

學校近期擬舉辦次戲劇節,你所在的年級準備參加這話動。小組合作,爲班級的節日寫個跨媒介宣傳推廣方案。

流程及提示:

1.確定宣傳主題、目標受衆和媒介種類。每小組選擇一種媒介,集中力量宣傳,允分發揮這種媒介在宣傳功能上的優勢,例如校報、校廣播臺、校電視臺具有權成性,而一些自媒體平臺則傳播迅速,吸引力強。

2.設計宣傳方案,擬寫宣傳語,確定圖片、音視頻材料的使用策略等。要根據所選媒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例如在校電視臺播放宣傳短片,要設計短片畫面內容,撰寫畫外音文稿;進行網絡直播,要選擇恰當的直播場地,撰寫直播內容的腳本;使用網絡公衆號,則要擬寫有吸引力的標題和可讀性較強的文章,選擇與之相匹配的圖片或視頻。

3.根據受衆情況和媒介特點,選擇最佳發佈時間。因爲是校園活動,主要受衆是老師和同學,所以如使用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可以選擇課間、午休時發佈信息;如使用網絡推廣,則應選擇晚上或週末發佈信息。此外,還要注意把握宣傳的頻率,頻率過高,容易使受衆厭煩;頻率過低,又達不到宣傳效果。

4.多媒介的運用可以充分自主化、個性化,但同時我們要有媒介使用的自律性,不做“標題黨”,不誇大宣傳,更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結合意象品味詩歌意境,感受詩歌表達的豐富情感。

2.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瞭解本詩復沓疊唱的手法,感受其聲韻美,並領會其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3.體會詩歌中表達的對故土、祖國深切的眷戀之情,並理解其作爲人類美好情感的共通之處。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賞析詩歌採用復沓疊唱結構技巧的妙處。

思維發展與提升:理解詩歌的意象特點,分析意象在主旨表達方面的作用。

審美鑑賞與創造:分析詩中稱呼轉變的作用,體會詩歌在抒情方面的藝術技巧。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迷娘思鄉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賞析詩歌採用復沓蠡唱結構技巧的妙處。

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象特點。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詩歌是人類最古老的發明,也是最珍貴的瑰寶。它是語言的精華,是智慧的結晶,是美的靈光,也是我們純粹的精神家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外國詩歌,歌德的《迷娘(之一)》,讓我們一起在詩歌的世界裏翱翔。

二、寫作背景

歌德從一個反叛作家變成了一個封建小朝廷的官吏和宮廷文人,但是,他的內心充滿矛盾,爲了行政工作他不得不在許多方面對外妥協,對己剋制,在他在也無法忍受這種令人窒息的環境時,《迷娘(之一)》就是在這種境況下寫出的。1786年他來到早已嚮往的意大利,在意大利,他遊遍各個城市和西西里島,宏偉的大自然、豐富的文化遺產、純樸的民間生活,都使他心曠神怡。

三、作者介紹

歌德(1749-1832),德國著名詩人,歐洲啓蒙運動後期最偉大的作家。他曾短時當過律師,但主要志趣在文學創作方面,是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中堅。歌德不僅善繪畫,對自然科學也有廣泛研究。其創作囊括抒情詩、無韻體自由詩、組詩、長篇敘事詩、牧童詩、歷史詩,歷史劇、悲劇、詩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教育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詩歌、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最著名的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和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

四、題目解讀

“迷娘”,《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的小說人物。

五、層次結構

本文共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節,表現了故國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節,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節,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國的沿途風景。藉助不同場景的描述,表現了迷娘對故國的熱愛與思念。

六、全文分析

1.第一節中“你知道嗎,那檸檬花開的地方”是什麼地方?詩歌選取哪些意象來描寫“那檸檬花開的地方”的美好的?請結合詩歌做簡要分析。

明確:

“那檸檬花開的地方”指迷孃的祖國意大利。詩歌在描寫意大利景色時,選取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徵的意象,比如用檸檬花、藍天、和風、靜立的桃金娘、高展的月桂等來描寫意大利,並把對故國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抒發了濃郁的思鄉情感。詩歌就是這樣通過具體感人的意象來描繪迷娘故國意大利的美麗風光,抒發迷娘對故國的依戀、思念之情的。

2.詩歌中哪些意象具有象徵意義?其對詩歌主旨的表達具有怎樣的作用?

明確:

桃金娘和月桂。桃金娘爲維納斯的神樹,而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象徵着愛情與美;月桂爲阿波羅的神樹,阿波羅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光明、預言、音樂和醫藥之神,消災解難之神,具有太陽神的屬性,象徵着光明和美好。

桃金娘和月桂與其他意象一起營造出美動人的畫面,承載了主人公對故鄉的熱烈情感,同時也使詩歌的`主旨拓展延伸到對美好世界的追求這一更高的層面,起到昇華和深化主旨的作用。

3.本文三個詩節描寫的意象衆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點,那麼共同特點是什麼?

明確:

共同特點:都與故鄉有密切的關係,都表現出故鄉的美好和魅力。

首節選擇的意象有檸檬花、橙子、藍天、和風、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鮮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徵,描繪出一幅優美動人的自然風光圖景;第二節所寫的圓柱、廳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羅馬和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建築的鮮明特徵,宏偉而壯美;第三節則以迷霧、巖洞龍種、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現阿爾卑斯山的險峻之美和神祕色彩。這三幅圖景從不同角度表現了迷孃的故鄉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無窮魅力,構建起了一個迷離而又優美、令人神往的藝術世界,抒發了迷娘對美好故鄉濃郁的思念之情。

4.《迷娘(之一)》藉助各種意象就是爲了塑造一個人物形象——邁斯特,爲什麼詩中會有“愛人”“恩人”“父親”三個不同的稱呼?

明確:

這首詩以對知心人傾訴的形式完成。傾訴的人是迷娘,而被傾訴的對象分別是這三個稱呼者,事實上,這三個被傾訴的人實際上是同一個人——邁斯特。迷娘在心中深深地愛着他,可她知道這是無法實現的,於是就由“愛人”轉而稱呼他爲“恩人”,進而稱呼他爲“父親”。這三種稱呼在詩中的轉換,表達了迷娘對邁斯特懷有的那種複雜、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從感情上看是一種遞進關係!這種熾熱的愛被昇華爲一種美好的對父親的愛,又和思鄉之情扭結在一起,讓兩種感情都得到了昇華和強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5.這首詩在結構上的特點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明確:

這首詩運用了復沓疊唱的藝術結構技巧。每一節第一句開頭和第五句都採用了反覆的手法,加強了詢問力量,加深了想念的程度;每一節的最後兩句也採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構句式,只在個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一兩個字,不僅使詩歌的思想內涵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更加熱切和複雜,而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

6.對於《迷娘》這首詩的抒情主人公,有人認爲是迷娘,有人認爲是作者本人。你認爲呢?結合“寫作背景”及相關“資料鏈接”,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

觀點一:迷娘。

①詩歌標題爲“迷娘(之一)”。

②從《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中的迷娘來看,迷孃的故鄉在意大利,而詩中的意象多具有意大利的典型特徵。

③從詩中的稱呼“愛人”“恩人”“父親”的轉換來看,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符合迷娘愛上邁斯特,感恩、依戀邁斯特的特點。

④詩中的意大利建築,宏偉壯美,應是迷娘幼時居住之所,與迷娘是一個貴族與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這一身份符合。

⑤《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中的迷娘被誘拐到德國,過着飢寒交迫、顛沛流離的生活,渴望有心愛的人相伴,回到故鄉意大利開始一種美好的生活,這與詩歌的情境一致。

觀點二:作者本人。

①詩歌《迷娘》創作於《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之前,詩中的迷娘並非小說中的迷娘,而應該是詩人自己藉以抒情的化身。

②意大利是文化氛圍濃厚的國度,厭倦魏瑪公國小朝廷的庸俗公務的歌德渴望到意大利汲取創作靈感,接受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的滋養。在創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經兩次從瑞士的山上眺望過山南的意大利,並在創作此詩三年後前往意大利居住。詩中的美好景象是詩人對意大利的想象。

③《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是一部成長小說,主人公邁斯特是個滿懷理想、充滿朝氣的熱血青年,他不滿現實的平庸和混沌污濁,追求人性完善和崇高的美好世界。而對美好世界充滿渴望與嚮往,正是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深層主題。

七、中心思想

《迷娘》以最委婉優美的形式,表達了歷經坎坷的迷娘對故鄉的思念,對美好世界的追求,以及她執着、深摯、哀婉而美好的心聲。詩篇明裏是寫迷娘對故國的思念,內裏也表達了詩人自己對意大利的熱愛和嚮往。

八、寫作特點

1、運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

詩歌共三節,每一節都由正歌和副歌組成。正歌分別描寫了意大利的美好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迷娘返回故國途中所見的景物。副歌則抒發了強烈的故國之思。正歌所描寫的景物是副歌所抒發情感的基礎,正歌和副歌相互配合,寓情於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發推向極致。

2、運用重章疊唱的表達技巧。

詩歌三節正歌部分的第一句和第五句都採用了反覆的手法,加強了詢問的力度,加深了思念的程度;副歌部分採用了基本相同的結構和句式,只在個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一兩個字,不僅使詩歌的思想內容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更加熱切和複雜,而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

3、意象鮮明,意境優美。

詩歌選取的意象帶有鮮明的意大利景物的特色,而且同是意大利景物,三節詩歌所選的意象的特點是不同的:第一節的景物高潔、寧靜,第二節的景物莊嚴、肅穆,第三節的景物神祕、古樸。同時,詩歌中,意象和迷孃的情感完美融合,構成了優美的意境,畫面有盡而情意無窮,令人陶醉。

九、補充資料

瞭解“意象”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比較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

佈置作業

《迷娘》這首詩的三節正歌第一句開頭和第五行都採用了詩句反覆的手法,加強了詢問力量,增加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採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構句式,只在個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一兩個字,不僅使詩歌的思想內涵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更加熱切和複雜,而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請你運用反覆的手法,描摹一種事物。150字左右。

課後訓練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月下

[俄]費特

我和你一道漫步,

在月亮的清輝裏。

我的心快醉了,

在神祕的沉默裏。

池塘像一塊閃亮的明鏡,

小草在嗚咽不息,

磨坊、小河和遠處都已沉浸

在月亮的清輝裏。

能夠悲傷?能夠不活着?

在這迷人的世界。

我們靜靜地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