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課標要求

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通過實驗理解力的分解並用力的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分力的概念,清楚分解是合成的逆運算。

(2)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作圖並計算。

(3)掌握根據力的效果進行分解的方法和正交分解法。

(4)能應用力的分解分析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

(2)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與生產實踐的意識和勇氣。

  教學設計的思想:

加強師生互動,以學生爲中心老師做好引導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注重提高學生實踐、觀察、分析、思考物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2:掌握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進行力的分解。

  教學難點

力分解時如何判斷力的作用效果及確定兩分力的方向。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展示臺、投影儀、細繩套、橡皮筋若干等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班級找兩名力氣比較大的同學上臺進行拔河比賽,再成鮮明對比地請一位個子小的女同學上臺交給她一個艱鉅的任務。即要求她一個人拉動兩個人。教師指導讓小個子女同學在繩子中間用力一拉,兩位大力士都被拉動了。一名弱小女子能拉動兩名大力士。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學生滿臉驚訝與好奇之中)

教師:同學們想知道爲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嗎?待認真學完這節課後你們就可以自

己揭開這個謎了。

  二、新課展開:

[複習回顧]: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則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 ,這個力稱爲這幾個力的 ,另幾個力稱爲這個力的

[演示實驗] 將鉤碼掛在橡皮筋的中點,將橡皮筋的兩端A、B慢慢靠攏,再將A、

B兩端慢慢分開。

教師:觀察此過程中橡皮筋的長度,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橡皮筋的長度在變。靠攏時長度變小,分開時長度慢慢變長。

教師:橡皮筋的長度變化說明橡皮筋的拉力大小,這兩個橡皮筋的拉力可以等效

於一個合力,則這兩個橡皮筋的拉力叫分力,在橡皮筋慢慢靠攏和分開的

過程中,這兩個分力變了嗎?這兩個分力的合力變了嗎?

學生:合力相同,但分力不變。

教師引入: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力的分解是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法則。

(幻燈片展示演示實驗中力的分解。)

總結:有相同對角線的平行四邊形有無數個,也就是說同一個力可以分解爲無數對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教師:那麼在實際應用中,是否可以隨意分解一個力呢?

學生:應該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