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端午糉》教學設計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端午糉》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教學設計意圖: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端午糉》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學設計旨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教學目標

1、認識“端 糉 節 總 米 間 分 豆 肉 帶 知 據 念”等13個生字,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3.初步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

2、正確理解第二自然段課文內容,明白製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紹糉子時的順序。

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學寫“午”字

1.導語:老師出示糉子的圖片,問:同學們這是什麼?(糉子)問糉子是什麼節日吃的?(端午節)。端午節是在哪一天呢?(農曆五月初五)。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我們會吃糉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糉子的課文。

2.板書課題:端午糉。(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3.師:這個課題的三個字都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麼不同?糉的偏旁是米字旁,因爲糉子是用糯米做的。齊讀偏旁。

午字是我們要今天要會寫的,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寫午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1)觀察“午”字字形,注意書寫時懸針豎不出頭。

(2)學生說筆順,老師示範書寫。

(3)學生描紅書寫,在本子上寫兩個。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標上自然段序號。

(2)學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學情,及時糾正字音。

2.分段朗讀課文。

導語:同學們讀的真認真,想不想大聲讀給同學聽?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讀一讀課文,每一個同學讀一個自然段,我要請幾個小朋友?

提出要求:請四個小朋友來讀。其他同學眼睛看書、仔細聽,一會來做小評委。

3.老師範讀課文

師:聽了同學們的精彩點評,老師也想讀一讀課文了,請同學們認真聽一聽老師是怎麼把長句子讀通順、讀流利的。

三、分段朗讀,隨文識字。

1.教師指名分句朗讀,師生評議。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隨機理解詞語“總會”的意思。

用“一……總會……”說一句話。

(2)逐句出示第二自然段裏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描寫糉子樣子的偏正短語,藉助圖片瞭解箬竹葉、糯米。指名領讀。

出示第一句,指名朗讀描寫糉子樣子的句子,指導點評。

指導學生把長句子畫出停頓,學生自讀練習,再指名讀。

出示第二句,標好停頓符號,指名讀。

做一做“掀開”的動作,理解詞語。

加上動作再指名讀句子。

出示描寫糉子味道的句子:指名讀句子。出示詞語“剝開”、“又黏又甜”讀準字音、做一做“剝開”的動作。說一說ABAC式詞語。再指名讀句子。

(3)逐句出示第三自然段裏的句子:

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讀一讀。理解“花樣”。

直接出示第三句畫出停頓,指名讀一讀。理解“美滋滋”,體會吃糉子時的`心情。積累ABB式詞語。介紹象形字“帶”。

(4)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讀句子。介紹愛國詩人屈原。瞭解吃糉子的習俗。

(5)把喜歡的句子讀給同學聽。

2.讀詞、識字。

師:同學們課文讀得很認真,但是這篇課文有很多難讀的詞語,讓老師來看看你是不是會讀了。

(1)開火車讀詞語:端午節、糉子、總會、箬竹葉、糯米、中間、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鮮肉、紅豆、美滋滋、真是、帶回去、知道、據說、紀念。

(2)讀生字。

師:瞧,糉子寶寶出來和大家見面了,糉子寶寶說叫對了它的名字,它就會和你回家了,我們來叫叫它的名字吧。開火車讀字。

四、練習書寫

1.教師指導學習生字——節。

(1)觀察生字結構,教師在黑板上範寫,學生練寫。

(2)引導學生說一說了解了哪些中國傳統節日。

預設:中秋節、重陽節、春節……

(3)通過對節日的闡述,給“節”字進行擴詞訓練。

2.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米。

(1)導學:學生根據漢字“米”的字形演變過程,猜一猜是哪個字?理解字義

(2)指導學生書寫“米”字。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指導回顧:這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認識了哪些生字寶寶?

2.作業佈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與父母一起查找關於屈原的故事,講給同學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