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皮巧根橋》語文教學反思2篇

《皮巧根橋》語文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皮巧根橋》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皮巧根橋》語文教學反思2篇

《皮巧根橋》語文教學反思1

《皮巧根橋》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出版社四年級上第五單元最後一篇略讀課文,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抓住重點語句深入理解,體會他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參照多本參考書的前提下我確定了以下幾個目標:認識“陡、峭、朽”3個生字;理解“陡峭、湍急”等詞語意思;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皮巧根的良好品質;懂得即使力量有限,也能用愛心做一些有益於人們的事。通過課堂學生的表現以及個人的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1、整個課堂能夠立足文本,對文本的分析還比較透徹,在對皮巧根架橋不容易的過程,學生能夠理解的很好,這樣就方便爲下文做出鋪墊;對文本詳略的設計也比較得當。適當發揮學生的想象進行理解文本。

2、關注了學生內心的獨特感受,爲了更好的讓學生體會架橋的重要性及急水河的危險,這部分設計了讓學生自由想象除了書中列舉的兩個危險外還有什麼危險,學生根據自己的獨特想象和思維進行回答,教師都給予了點評與指導。在體驗橋給大家帶來的方便時也是進行學生自由想象,有的同學能模仿過橋人的`語氣來讀課文,這點非常好。

3、進行適當的拓展,一篇簡單的文章,不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課文上,而是應該讓學生有其他的收穫或是對文章中心的體會更加深刻,爲此我將道德模範人物進行引入,這讓能讓學生感受到有愛心的人到處都是,藉此來加深對皮巧根也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的理解。對於最後小練筆的設計是對文章的一箇中整體總結。

存在問題之處:

1、在學生與教師配讀的部分,學生和教師的配合不是很默契,顯得有些脫節和牽強,這藥加深平時對學生的訓練,在不用教師語言提示的情況下就能與教師進行很好的配合。

2、在學生自由想象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有些同學還是沒有體會到老師的意圖,教師的提示語也不是很到位,即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依然沒有多大的改觀,所以對於皮巧根橋能給人們帶來的便利理解的還是不到位。

3、對於文章的導入設計的不夠細緻,沒有多大的價值,應該加以深思,導入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凸顯本課文,應該將其作用盡可能的發揮,不要疏忽任意一個環節。

4、整篇文章的處理似乎顯得先急後稍微緩和些,這或許和我自身的語速有關,但是會給聽課的人一種慌忙的感覺,而且每個環節都顯得沒有落到實處,這也是最大的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改正。

5、多給學生思考的問題,教師少說話。這裏的少說話是指少說提示語及沒用的話,新教師容易話多,容易不信任學生,容易急於讓學生回答問題,但這往往適得其反,多給學生些思考的時間或許他能回答的更好,多信任些學生,或許他能讓你看到奇蹟。

《皮巧根橋》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皮巧根用“愛心”爲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爲什麼大家一直叫這麻橋爲“皮巧根橋”。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引導點撥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澤征爾的判斷》,下面請同學做導學案上的溫故互查。

1、教師談話啓發。同學們見過什麼橋?(生答:見過木製的小橋、堅固的石橋、混凝土橋、立交橋……)

2、今天學的這篇課文也是與橋有關的,課題是《皮巧根橋》。(板書課題)這是一座什麼橋呢?人們爲什麼把它叫“皮巧根橋”呢?

二、閱讀感悟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畫出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

2、解決導學案上設問導讀。

三、自學檢測(解決導學案“自學檢測”)

四、合作交流

細讀課文,四人小組合作,解決課件“閱讀提示”提出的問題。

1、剛纔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我們進一步讀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是進一步閱讀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根據課後的“閱讀提示”提出的問題,去閱讀,去交流解決,深刻地感悟課文。請同學們讀一讀“閱讀提示”,看看“閱讀提示”給同學們提出了哪些學習任務。(看課件)

(1)皮巧根皮巧根爲什麼要架橋?

(2)是怎樣架橋的?

(3)爲什麼人們有了新橋,還是那樣喜歡叫“皮巧根橋”?

2、學生交流。圍繞“閱讀提示”默讀課文,自主學習

五、展示點撥

(1)皮巧根爲什麼要架橋?(生答:因爲上學路遠,跳過急水河比較近,可是要跳過急水河還有人掉進河裏,發生危險,在河上架橋會很方便。)

①指名讀一讀課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讀了這些自然段的內容,你體會到了什麼?(生答:課文中寫第一個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個孩子想做打魚英雄,第三個孩子想第一個飛到月球上去,他們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實際。)

(2)皮巧根是怎麼做的?你畫了些什麼句子。

①指名學生,讀一讀自己畫出來的句子。

學生讀句子,教師課件出示:

A、他讓爺爺幫他把斧子磨快,然後就動手砍柳樹。

B、現在得把柳樹枝全砍掉。

C、大樹正好架在了河的兩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頭兩邊加上欄杆。

②教師根據學生讀出的句子,概括板書:磨斧子——砍柳樹——樹架在河岸上——砍樹枝——加欄杆。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象在造橋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3)爲什麼後來有了新橋,人們還是尋樣喜歡叫“皮巧根橋?”

①學生讀14—15自然段

②指名彙報(爲了表示對皮巧根的無限感激。)

六、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生答:我感受到了皮巧根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他用愛心爲人們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橋,受到人們的愛戴與敬仰,他真了不起,我應該向他學習

七、鞏固練習(做導學案上的鞏固練習)

八、拓展延伸,鼓勵練筆

在生活中,像這樣有愛心的人還有很多,你能以“愛心”爲題,通過一件事來體現人物的良好品質——愛心嗎?(做導學案上拓展延伸)

《皮巧根橋》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寫了皮巧根在爺爺的幫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樹,在一條小河上架起一座木橋,爲過河的人們提供了便利,受到人們的愛戴和敬仰的事情。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文章結構簡單,語言樸實,字裏行問蘊含着真誠的“愛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不作講解分析,只是作點撥引導,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討論交流,理解感悟,受到教育和啓發:爲人獻出自己的愛心。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在於學生接受了多少現成的.知識,而在於學生是怎樣地獲取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自主學習、理解語言文字,並領悟到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這是教學的基本目的。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幾個問題串起課文,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思想。我們班的學生足夠聰明,幾個問題不但完全沒有難住他們,而且激發了他們閱讀、思考的興趣與積極性。這樣,經過孩子們自己的閱讀與思考,他們真切的感受到了課文中主人公皮巧根的優秀品質,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同時,又掌握了好的有實效的學習方法,真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