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0篇)

  語文的教學反思1

一轉眼,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已近兩月時間,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成功,也有不足;有收穫,也有失落。現自我反思如下。

  一、成功方面

1、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課堂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使很多同學都有了較大的進步。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3、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嚮導,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與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

4、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的學習規律,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不足之處

1、在語文教學中,還需要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

2、還需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

3、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面還不夠到位,部分學生學習方法還比較死板。

4、學生的閱讀面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的方法,培養課外閱讀的能力。

5、在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訓練方面探究不夠,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習作水平。

6、對學困生的指導和幫助還不夠。

  語文的教學反思2

鼓勵學生閱讀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是古今中外有識之士的共識。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運用質疑問難的方法,不僅能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單元的單元教學目標之一是:繼續學習質疑問難的方法,在閱讀課文中,對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句子提出問題。無論針對課題、重點語句還是全文進行質疑問難,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提問,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問題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問題不在多,而在於精。

在教學《祕密》一文時,我就運用了質疑問難的方法進行教學,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課文的最後一節寫了作者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這是文章的難點,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對萊伊恩的評價,並讓學生提出問題,試圖從學生的問題着手,從他們的內心需求出發,共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閱讀,提出了很多問題:什麼是“恪守”?“自己的原則”是什麼原則?遇到什麼阻力?爲什麼說他作爲一個人無疑是最偉大的?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進行交流討論。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師問生答式面面俱到的分析,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更提高了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語文的教學反思3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思想的學科,這門學科應用廣泛而又極具影響力。學好這門學科其實挺難。對於小學階段,聽說讀寫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年級學生,我們要培養他們的各種好習慣,從基礎抓起。

拼音是重點,一年級孩子要藉助拼音來認識漢字。如果沒有正確的拼出拼音,那麼會影響孩子對漢字的識別。相較於拼出拼音來講,給生字注音似乎要更難一些。有的孩子能夠順勢拼讀出這個字的音,但要想寫出來,就會出現千奇百怪的錯誤。聲調是一個錯誤點,輕聲是一個錯誤點,相似字母是一個錯誤點,總之,有時他們寫出來的拼音真是五花八門,讓我們也匪夷所思。

同音字的區分,對於現在來講,他們認字程度沒有那麼強,有時會出現組詞上的錯誤。只要是同音,就能組出別的詞語。有時會把這個字安到另外一個詞上,這種情況教師加以強調並區分,但後期複習過程效果不佳,他們沒有深刻的記憶。

形近字的混淆。這學期學習同學的“同”字和問題的“問”字。這兩個字多數同學都分不清楚,聽寫起來錯誤連連。還有“有"和“又”這兩個字沒有什麼聯繫啊,但他們還是能混淆着寫,這說明他們對這個字沒有建立起概念。需要今後在字形,字義上多下功夫。

除了寫字以外,這個階段還要重點練習讀。每天晚上孩子都要在家晚讀,無論多少,長短,都要嘗試着讀一讀,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潛移默化地增強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語文的教學反思4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語文教學需要改進,在聽講的幾周裏,我認爲鉅鹿實驗中學的語文教學存在幾處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更新教育觀念,神話課堂教學。

當前的語文教學我們應該擺脫舊思想,習慣勢力等影響,注重45分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們要養成學生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才能讓學生獲得語文素養。

  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爲主動。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注重語文知識的傳授,學生是被動的狀態,沒有發揮學生主體性。要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首先應該改變這種情況,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積極參加到課堂之中,纔會有效提高學生素養。

  三、有做筆記的習慣。

學生要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對於精彩的句子信息進行抄寫背誦整理,長期積累,就會在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有認真完成作業梳理積累的習慣。

做作業時,教師要求學生應先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然後纔會做作業。要求學生不過於依賴教輔書,告誡學生不要放棄思考。

總之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和實踐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要領,繼續保持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語文素養纔會得以提高,語文教學纔會越來越好。

  語文的教學反思5

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趣味,讀得津津有味。

經過讀,讓學生自我來理解課文資料,如讓學生談談“你爲什麼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落實五好目標中的“朗讀好”。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裏,經過不一樣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能很好地幫忙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一道填空文段讓學生口頭回答,同時也落實學生的“口才好”,更能夠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一堂課下來,感覺自我對課堂的幾個地方把握不好。一: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是向高年段過度的時期。但對於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二:對學生的理解,還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線還是按教師的設想去落實,是否又有情感灌輸之嫌呢?我在課堂上並不夠大氣,有時候拘泥於小空間。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調控,教師的教學機智待加強!三:讀的方面,在生生互動、點評做的不夠好。期望在以後的課堂改善!

  語文的教學反思6

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爲了不雷同,我對每段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賞美文的方法“讓孩子說說哪些景色寫得好,爲什麼?”,雷雨中則用“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考考大家?”,雷雨後用畫畫的形式展示自我對課文的理解。讓自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學第二段,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每位學生都想提出有難度的問題考倒同學,在問題的反饋上來看,學生確實是作了思考,提出的問題跟自我備課時想得一樣,並且有些好的同學提出了“字詞推敲”的問題,如:“往窗外望去”爲什麼不寫成“往窗外看去”?有什麼不一樣?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當多嘗試這樣的教學。

上完這篇課文後我感覺學生對“雷雨中”一部分的掌握情景最好。首尾部分的詞語用得很生動但由於我總是擔心學生說不好表達不清在引導體會時過多地去細緻描述反而對學生的思維構成了限制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雖然我注意到對學生語感的訓練但對好詞好句的積累沒有落到實處。另外這篇短文的資料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趣味性並不是很足如果抓住雷雨前後小動物的表現插入擬人化的語言、心理描述訓練我想在激起童趣的同時又能加強對詞句的形象理解可能效果更好些。

  語文的教學反思7

我很喜歡這篇課文,文字優美,用詞大氣,尤其是讀起來氣勢磅礴,蕩氣迴腸。文章寫得如此之美,我們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來感受這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之美呢?在教學中我認爲運用“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教法比較恰當。

教學時,我按照初讀——研讀——熟讀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景觀之奇。但我發現學生對課文描述的景象比較陌生,一是由於對課文詞語的陌生,二是由於對場面的陌生。於是我思考是直接給他們先看錄相後講,還是講完後再看錄相呢?爲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我決定先講再看錄相。

在講析中,對詞語的理解上我運用了比較法,如“悶雷滾動”對“山崩地裂”,“風平浪靜”對“白浪翻滾”,讓學生說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還運用了畫畫法進行比較,如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讓學生在畫筆下感受錢塘江大潮氣勢的不一樣。在比較中同學們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大膽說出了,畫出了自我心中的錢塘江大潮。最終我再放錄像,學生親眼目睹了真正的錢塘江大潮,進一步驗證了自我的感受,對課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完這節課,我體會到多媒體課件有時是能夠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有時運用過早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我們運用多媒體課件也應因課施教。

  語文的教學反思8

立足基本點初中說明文寫作教學是以培養記敘能力爲基礎的寫作教學新階段。說明文的寫作必須具備科學性、客觀性的特點。這是寫說明文的兩個基本點和根本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切忌對學生泛泛要求,要以記敘爲基礎,用分解法突出抓好兩個基本點。

其一,文體特點要突出“說清楚。”首先着眼於說明文的科學性,強調寫清事物的外部特徵和內部結構,方法應不限於平實解說。初中教材中的《蜘蛛》、《晉祠》等課文,大半是生動的描述。《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既說明了建築結構,又介紹了革命史蹟,通篇表現出濃重的記敘性。起始階段應把這種說明文類型作爲文體要求的起點。因爲對事物的情趣與感受是學生寫作的主要誘因。若只強調平實介紹,無益於用記敘基礎實現“說清楚”的目標。

其二,基本題材要緊扣“熟知的事物”。初中說明文集中體現出一個基本題材——建築物。尤其是第三冊集中安排了一個建築類說明文單元。這是因建築物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係最密切。起始訓練應把建築物作爲基本題材之一,由簡到繁集中命題,以求依題成格,觸類旁通。作文題材除了要注重課文依據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學生熟知的事物。如《怎樣淹漬西紅柿》、《怎樣寫閱讀筆記》等,可先讓學生實踐,使訓練活動成爲育人的一個步驟,這樣,寫起來既是介紹學生所熟知的事物,又可使學以致用。

  語文的教學反思9

《秋遊》描寫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樂心情。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明瞭,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通過讓學生讀,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本進行對話,產生共鳴。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爲幫助學生體驗秋天的美麗,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藍藍的”,是 “一望無邊”的,白雲一直在變幻,田野裏色彩斑闌,到處充滿了果實成熟的美。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 “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讓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找一名同學進行比賽,培養語感。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採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

  語文的教學反思10

《詠雪》是《〈世說新語〉兩則》中的一則,講述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韞表現出了詠雪之才。那這一篇文章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以及學習古人的智慧。

爲了完成教學重點,我要求學生藉助於課文註釋以及工具書,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基本上能夠獨立、自主地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其中,對“兒女”、“差”、“未若”、“因”這些文言字詞的掌握情況不太好,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注重每一堂課的積累與運用。

在瞭解文章大概內容的基礎上,再整體感知。我設計的問題是“同學們,你們更欣賞誰對雪景的描繪?爲什麼?”。旨在指導學生品析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維侷限於參考書時所給的賞析內容,不能充分展開想象,自己動腦筋去思考“白雪紛紛”是怎麼樣的一幅情景!這與學生平日裏是否用心觀察以及用心去品味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靜下來,聆聽心聲,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件瑣事。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相關的訓練,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語文,重在積累、重在細細品味。它象一杯茶,只有正濃,才能散發出悠遠的清香。若是你能夠在某個日落的下午,映着餘輝,慢慢品嚐,用心去感悟,定能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