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大綱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1

也許是出於我的喜好,喜歡富於濃郁感情和唯美意境的文學、藝術作品,喜歡感受它們並體驗它們。於是,不論什麼課、什麼教學內容,總也要從中滲透對學生體驗性的訓練,希望他們擁有一雙敏銳的雙眼和一顆善感的心靈。

在教學古童謠《一去二三裏》的過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機會,與學生共體驗。當學生能對詞語進行解釋並理解之後,我讓他們認真看插圖,並要求學生:“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在圖中的什麼地方體現?”這是相當簡單的問題,學生個個能講。趁他們講得正歡時,我馬上把思維角度一轉,說:“原來,這篇文章就是一幅畫呀!這畫美嗎?美在哪裏?”因爲有過美術欣賞的基礎,學生的回答體現了一定的美術功底。清清說:“色彩很美,有綠的樹,紅的花,五顏六色的!”聽到這裏,還有人補充道:“五彩繽紛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大樹和小草小花。”許可說:“擺得很好看,有的亭子高,有的亭子矮,房子也是這兒一家,那兒一家,還到處開滿了鮮花!”還有的學生甚至講到了如果圖中再畫幾座小橋,天空畫上飛翔的小鳥就更美了。我小結道:“啊!如此美麗的畫,你喜歡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喜歡!”從學生的回答來看,我成功地引導他們站在畫外人的角度欣賞了童謠所描繪的美麗地方,實現了感官上的初步體驗。這一客觀存在的形象概念,爲下一環節抽象的想象體驗做下了鋪墊。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看到的畫面意思讀出相應的句子,這樣畫與詩充分聯繫起來,在朗朗的讀書聲中體會意境美。然後教學生書寫生字一二三,因爲是第一次寫字,我着重和學生進一步認識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稱及位置,寫字姿勢、橫的寫法及位置,並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姿勢。

這節課傳授知識較多,方法設計還不夠完美、紀律等方面也不是很理想,以後還應多加反思和學習。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2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後,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裏》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採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儘早、儘快、儘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採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薰陶。體現兒童學習漢字的規律,本課是一首意境優美的古詩,課文內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接觸甚至已經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裏”這兩個漢字。

由於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儘可能讓學生多識字,儘早地進行閱讀。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與原教材相比,識字量明顯加大。爲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識字慾望。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假如識字教學只是單純爲識字而進行教學,會使識字教學變成枯燥無味的苦差使,讓學生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一個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們約好要到郊外去旅遊,從而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縮短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距離,並激發起他們的學習慾望與熱情。讓學生儘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2、在語言發展中識字。

新課程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生字,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利用本課的插圖,請學生看圖說話,結合學生的說話內容,隨機教學字,這樣使學生的識字教學與語言的學習同步。即發展了語言又認識了生字。

  3、活動中學習鞏固識字。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弱,學習以無意注意爲主,他們天性好動,活動則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學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活動及時複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十個數字生字。通過有趣的遊戲激發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採用新字複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記得牢固、紮實。

  存在的不足之處:

鞏固生字應創設一定的語境,激發學生的識字慾望。我在本課時的生字鞏固中,教學設計得比較呆板。侷限於本堂課的“語言場”,只是請學生認一認本課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先請學生認一認帶拼音的生字,接着拼音朋友回家了你還能認識它們嗎?繼而分小組比賽認讀,開小火車認讀。從形式上來看是比較多的,但與其它語境的聯繫就沒有了。所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更加註重在不同的語境中鞏固識字,並在識字中不斷強化語境。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3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嫋嫋,住着幾戶人家。山裏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爲學生的學習提供輕鬆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利用插圖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說話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在此鋪墊上再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最後學習生字。

課後聽了大家的研討以後,我作如下反思:《一去二三裏》是一年級小學生學完拼音後接觸到的第一篇識字課文,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教學上,而在理解詩意和感受詩情上略作點撥就可,不必花這麼多時間。其實我也意識到識字教學的重要,在學了古詩後,通過看圖圈生字,讀生字卡片,比較生字識記“八”和“九”,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讀兒歌識字等方式來幫助孩子識字,激發識字興趣。但是如果能把識字教學滲透在古詩教學中,效果肯定會更佳。並且我對學生的學情瞭解不夠,這首詩比較簡單,一部分孩子早會讀,甚至會背了,所以讀詩時顯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沒去注意文字,從而,錯過了如此好的識字機會。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及時地指正孩子們的錯誤習慣,真是後悔。還有,拼音剛學完,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做些有效的銜接、滲透。針對以上反思,我又重新設計了一份簡案如下:

一、複習導入

到今天爲止我們已經學完了拼音,下面老師考你看誰能把下面幾個音節讀的又快又準確:

1.出示小黑板。

zhi chi si yi wu

jia taièrzuo hua

yancun ting

2.談話導入: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板書課題: 一去二三裏 讀題。“一”的正音。

二、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像。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麼?他們在說什麼?

2.介紹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畫,齊讀課題。“一去二三裏”重點讀“去”和“裏”。強調“一”的讀音。

3.理解“裏”。

三、藉助拼音,自讀課文。

1.讓學生邊拼,邊讀,從文中圈出生字。

2.出示生字,教學生字。

yíqùèrsān lǐsì

一去二 三 裏四

wǔliǜqībā jiǚ shí

五六 七八 九十

藉助拼音識字,重點指導,上聲讀音,和“四”與“十”平翹舌的講法。

抽讀生字卡片,比較“八——入”,結合生活實際識字,在教室裏找找數字。藉助課文插圖識字。

3、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自由讀,指名讀,賽讀,齊讀課文。

四、拓展練習,鞏固生字

1.讀一讀,連一連。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2、讀兒歌《謎語》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4

【教學設想】

《一去二三裏》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識字1”。本課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將從一到十表示數目的10個漢字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恬靜的山村風景畫。這首小詩描繪景物錯落有致, 10個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自然和諧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兒童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識字的興趣。

識字、寫字、誦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結合識字教學的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我確定了第一課時的2個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圖文結合,大體瞭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

3、初步認識田字格,學會寫“一”。在本課的教學中應力求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置身於具體的語言環境之中,通過自己的研讀、教師的導讀、同伴的評讀來讀準字音,理解詞義,讀好詩句。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爲此在寫字前應讓學生認識田字格,瞭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初步掌握運筆方法,並讓他們通過仔細觀察、動手嘗試以及教師的示範指導來寫好第一個漢字一。因此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一、以情激趣,導入新課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如導入新課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好奇來做文章,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把學生引入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讓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學習。

二、自主研讀,自讀自悟

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不斷地在自讀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有人說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在誦讀古詩時,可讓學生在試試、學學、比比等活動中,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誦讀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的樂趣。在研讀時,引導學生進入如詩如畫的小山村,說說看到了什麼景物,進行美讀。這樣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複習鞏固,指導寫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生字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設置引人入勝的遊戲情境,如,燕子姐姐的禮物、生字果、小企鵝等,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來認字。本課時先寫一個“一”,讓學生初步認識田字格,充分地說橫筆的寫法,分散寫字的難點,使學生在玩中學習寫字,鞏固生字。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有感情朗讀詩歌。

2、圖文結合,大體瞭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優美和生活的快樂。

3、初步認識田字格,學會寫“一”。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生字果。

【教學過程】

一、 以情激趣,導入新課

1、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手指娃娃”,好久不見,想我了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漂亮的禮物,是什麼呢?(出示生字果)草莓,高興嗎?草莓果上的拼音我們肯定知道讀是嗎?自己拼一拼、開火車讀。

2、這裏面有十個數字娃娃,我們把它們叫出來見一下面好嗎?指名讀。這十個數字娃娃和兩個生字娃娃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內容。

二、自主研讀,自讀自悟

1、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⑴ 手指娃娃:今天我要請小朋友到我家去作客,我的家在一座小山村裏,離這兒不遠。我們出發吧。(出示圖片。)

⑵ 指導看圖說圖意:

① 你來到了什麼地方?你是怎麼知道的?

② 這是離我們不遠的一個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達,(出示圖)首先看遠處有哪些景物?(房屋\嫋嫋的炊煙) [你能說得更好嗎?]

③ 再看房屋背後的小山上有什麼?(亭子)亭子也叫亭臺,一起說一遍“亭臺”。

④ 我們再往近處看,近處有那些景物?花兒多嗎?能數得清嗎?(藍藍的天空\開得正豔的桃花\無憂無慮,快樂飛舞的小鳥)

在一座美麗的小山村裏,住着幾戶人家,山裏有幾座亭臺,樹上、路邊盛開着盛開着各種鮮花。

⑶ 手指娃娃的家鄉美嗎?古時候有位詩人也覺得這裏很美,就把這裏的美景寫成了一首詩。(師範讀古詩)你們想讀一讀嗎?

⑷ 請小朋友打開書,咱們一起來做兩件事兒,看誰的小耳朵聽得最清楚:先做第一件事兒,請你找出生字果上的這十二個漢字娃娃,用圓圈圈出來,大聲地讀一讀。

⑸ 會讀了嗎?誰能讀給手指娃娃聽呀?

⑹ 指名讀,評議正音:

(有兩個數字寶寶的名字不太容易區分,稍不注意就會喊錯,你知道它們是誰嗎?(四和十)請找出四和十,你能區分嗎?還有哪個字是平舌呢?哪個是特別韻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來讀一讀。“一”的本音讀“yī”,但在詞語或句子中會變音,有時讀二聲,如“一塊地”、“一片海”;有時讀四聲,如“一棵樹”、“一朵花”。本課讀二聲。)

齊讀。

⑺ 遮上拼音,打亂次序,你還認得它嗎?

2、第二件事兒,請小朋友藉助拼音大聲讀一讀這首詩,不過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讀,做得到嗎?看誰練習得最認真,開始。讀好了,讀給你的同桌聽:

⑴ 請四個小朋友一人讀一句。

⑵ 他們讀得真好,我們一起試試吧。一組讀一句。

⑶ 讓我們大家一起讀一讀吧。(讀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那美麗的小山村。

⑷ 分組賽讀。

⑸ 小朋友讀得那麼好,老師彷彿看到了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着幾戶人家,山裏有幾座亭臺,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讓我們再一起誇一誇手指娃娃的家鄉,能背的可以背誦,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棒了!

三、複習鞏固,指導寫字

1、小朋友學得這麼熱鬧,引來了村裏的一羣小企鵝,胖乎乎的,真可愛!哇,這麼多,我們一起數一數。(1~10)他們好象在找什麼呀?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球嗎?

2、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小企鵝找到了自己的球我們一起給小企鵝報一下數好嗎?

3、哇!瞧,他們可高興了,球賽快開始了,讓我們和小企鵝一起做準備動作吧。(課中休息:音樂)

4、手指娃娃送來的生字果子,誰能讀得又準確又響亮,並能給這些生字找一個朋友,就把果子送給他!(搶讀生字)

帶讀

5、手指娃娃的禮物送完了,現在我們也給她準備點禮物,好嗎?送什麼好呢?就寫個:“一”字吧!看!這是什麼格子?出示“田字格”跟着老師讀:“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幫忙。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一的筆畫是橫,指導寫“一”:一字只有一畫,從左到右起筆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左右的長度相等。書空,書上寫兩個。

四、總結全課

1、今天,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認識了十二個漢字娃娃,學會了一首非常好聽的古詩,還參觀了手指娃娃的家鄉,喜歡嗎?現在,我們要離開了,可是,那美麗的景色還深深留在我們的腦海裏,讓我們再一次朗誦古詩,表達我們喜愛之情,好嗎?

2、手指娃娃可滿意了,她希望同學們課後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用上了這一課的生字,下節課交流。再見!

【教學反思】

三個組教學片斷集中展示了充滿活力、開放的課程環境,使我深刻地體驗到:教師在課改的舞臺上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是決定新課程實驗成敗的前提。新課程所倡導的民主、開放、合作、探索的課堂生活方式,正是走進學生心靈、宏揚學生個性的金鑰匙。

一、以生爲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在本案例中,教師始終站在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平等對話。如:以“趣味對讀”中,教師以商討的語氣提出“你想怎樣對讀呢”,在聽到學生獨特的想法,教師馬上予以支持,並提出“你們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在這裏,教師亦師亦友,只在課堂中引路,把“怎樣走路”的權利還給學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續編課文”中,教師融入學生中,“別忘了,有問題找老師,老師也是你們的小組成員哦”,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學們共同思考、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的和諧互動,充分體現了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這正是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的人文基礎。

二、營造富有情趣的課堂氣氛,滿足學生個性心理的需求,構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爲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滿足了兒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兒童真正成爲主人,投入學習。在案例中,教師在開課之時,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並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言;而後老師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並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對一地朗讀。“讀我所愛讀,快樂無比”;最後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情趣,“咱們也來當一回作家,續寫課文,學着課文的樣子,自己寫兒歌”,學生興致盎然,並迅速在小組內討論起來。在寬鬆的氣氛中,學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着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三、教師要捧着一顆愛心,帶着一顆童心,讓所有的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新課程改革處處體現着以人爲本的人文思想,我們的課堂應該像春天一樣,讓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樣燦爛地綻放。在本案例中,教師所引領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是基於全體學生,教師不是導演,勝似導演,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充滿着童趣,充滿着人文關懷;學生不是演員,勝似演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了每一個教學環節。

如果每個教師都捧着一顆愛心,帶着一顆童心,喚起兒童個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在語文的大課堂裏幸福成長。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5

在學生學完拼音後,緊接着是學習識字。學生在剛剛學會在四線格里寫一些拼音符號後,又來在田字格里學寫漢字的筆畫,這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難點。爲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着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第一課時特意把田字格編成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讓學生記住寫漢字的規則後再來教學生認識筆畫:橫—。並且讓學生在筆畫上注拼音,以便記住筆畫的名稱。然後再來教學生寫漢字:一、二、三。寫的時候,教師示範,讓學生邊數這個字有幾畫邊跟着老師書空,最後教學生做筆畫和漢字卡片。每次做卡片教師就把自己的卡片出示給學生做樣子。例如:筆畫橫:heng既要注音又要寫筆畫,後面學習的漢字在做卡片時,同樣這樣做,而且要把這個字有幾畫寫下來,這樣讓學生在學習漢字時,把漢字的筆畫偏旁書寫順序都規範化,以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我發現學生都很認真,而且掌握的較好,這個對學生在完成練習冊作業有很大的幫助。

儘管才上了一課的漢字教學,但是我發現,在教學中,只要教師多想辦法,多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多給學生做學習的示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對每課的學習有很認真。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6

所有的老師都知道,一年級的孩子由於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課中總要抽出兩三分鐘時間來做做操放鬆放鬆,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後面的學習。在一學期的實踐中我發現,課中操不僅僅是做操,它完全可以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在活動中鞏固所學內容。只要設計巧妙,效果會非常好。

現就我所授課談談幾種課中操的設計方式。

  一、動口多的課,讓學生動動手。

拼音教學,一堂課幾乎都是讀,內容難免有些枯燥,孩子稚嫩的嗓子也有些累,如果還是設計唱歌、跳舞來休息,無疑是雪上加霜。於是我設計了幾套動手的操。

1、讓學生準備好紙,課中用手撕出新學的拼音字母。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

2、自編了一套動手課中操。點點頭,搖搖頭,轉轉頭;抓抓手,搖搖手,擺擺手;伸伸腰,彎彎腰,彎彎腰

  二、配合教學內容,設計有趣的遊戲。

例如,我教《一去二三裏》一課學習完一到十的生字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遊戲:學生把兩手攤開放在桌上準備好,我用生字卡片出示哪個字,學生趕緊作出那個數字的手勢。這樣既鞏固了生字的學習,又鍛鍊了學生的協調能力。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

課中操的設計可以多種多樣,設計得好,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心的老師一定有更多有趣的設計。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7

在教學古童謠《一去二三裏》的過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機會,與學生共體驗。當學生能對詞語進行解釋並理解之後,我出示教學掛圖,並要求學生:“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在圖中的什麼地方體現?”這是相當簡單的問題,學生個個能講。趁他們講得正歡時,我馬上把思維角度一轉,說:“原來,這篇文章就是一幅畫呀!這畫美嗎?美在哪裏?”因爲有過美術欣賞的基礎,學生的回答體現了一定的美術功底。清清說:“色彩很美,有綠的樹,紅的花,五顏六色的!”聽到這裏,還有人補充道:“五彩繽紛的!”陸明偉說:“造型很多,亭子的屋尖是翹翹的,小山的背彎彎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大樹和小草小花。”許可說:“擺得很好看,有的亭子高,有的亭子矮,房子也是這兒一家,那兒一家,還到處開滿了鮮花!”還有的學生甚至講到了如果圖中再畫幾座小橋,天空畫上飛翔的小鳥就更美了。我小結道:“啊!如此美麗的畫,你喜歡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喜歡!”從學生的回答來看,我成功地引導他們站在畫外人的角度欣賞了童謠所描繪的美麗地方,實現了感官上的初步體驗。這一客觀存在的形象概念,爲下一環節抽象的想象體驗做下了鋪墊。

現在學生的思維都侷限在了這幅畫上,緊接着我就要帶領他們走進這幅畫,走進這個世外桃源。於是我再次扭轉思維,教室裏迴旋起輕柔的小提琴曲,我用極富感染力的聲音娓娓道來:“閉上眼睛你能想象這樣一個地方嗎?就在不遠處,冒着炊煙的幾戶人家錯落地掩映於綠樹紅花之中,讓人感覺到了一股溫暖涌入心頭,真想快快走到人家去。一路上擡頭望去,小巧玲瓏的亭子零星分佈在眼前的山上山下,要是從那兒向遠處看去,該有多麼美妙的景色啊!要是坐在那兒品上一杯茶,乘上一會兒涼,心裏該有多麼愜意啊!當我們走進村莊,到處開滿鮮豔芬芳的花朵,彷彿置身於花的海洋,輕輕地聞一聞吧!”聽到此,學生們情不自禁地嗅了一下鼻子。然後,我關掉音樂,提示大家張開眼睛,問:“現在你最想說一句什麼話?”

大家爭先恐後地告訴我,王子明說:“老師,我都不想走了!”毛毛說:“我還看到了山和水在一起,水像風兒一樣輕輕地流動,大樹就像綠影子!真是太美了!”曉增說:“我想去最高的那個亭子上向下看看美麗的景色!”……“我真想去這個美麗的地方呀!”這是許豔發自內心的聲音。第一次聽到學生說這樣美的句子,表達能力也似乎提高了不少。看來,這一環節,我又通過營造優美的語言氛圍,成功地引領學生走進想象的世界,體驗了其中的意境美。

體驗《一去二三裏》,從畫外入畫中,由形象到抽象,我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得到了美的體驗。並且,我也看到,良好的體驗能帶來精彩的表現。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8

新課標一年級上冊《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漢語拼音之後,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裏》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採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儘早、儘快、儘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採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薰陶。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飲煙嫋嫋,住着幾戶人家。山裏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本課還配上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預設,顯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一步步地進行教學,有些程式化。四十分鐘的課,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講完,這堂課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課堂顯得生命力不夠強,太過封閉了。

新課程要求我們開放課堂。開放從過程角度來講,人是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於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了人的自由發展。在進行《一去二三裏》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通過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節時,聽到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着他那急着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雲白白的,很美麗。”聽着他的話,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常能看到的藍天白雲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他“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麼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雲一樣,真美,你說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有的說:“籃球場後面有一片樹林。”她把前面學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着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以不可以再說一次啊!”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後面有一片樹林,那裏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裏面。”

學生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後面,他們就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還說到了他們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麼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因爲這個環節的時間的延長,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但是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並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這堂課根據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教師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9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境: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着幾戶人家。山裏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也掌握一到十的數字的寫法。

本課配上了兩幅插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

在進行《一去二三裏》的教學中,有一個環節值得反思,我這樣設計的:讓學生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節時,張真禎說:“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說!”看着她那急着想說話的樣子,我就讓她說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雲白白的,很美麗。”聽着她奶聲奶氣的話,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常能看到的藍天白雲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她“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麼一說,就像看到了藍天白雲一樣,真美,你說得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她,也刷刷地舉起了小小的手,魯燦同學說:“籃球場後面有一片樹林。”她把前面學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着腦袋笑了一下說:“老師,我可以不可以再說一次啊!”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說了,“籃球場後面有一片樹林,那裏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裏面。”真不愧爲我班語文成績很棒的孩子!學生們越說越起勁,說到後面,他們就說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還說到了他們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說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麼仔細,說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由於同學們說得轟轟烈烈,我不忍心打斷他們,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但是我認爲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未完成並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素質。我忽然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預設,實在太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一步步地進行教學,過於程式化。四十分鐘的課,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講完,這堂課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課堂不是太過封閉了呢?新課程不是要求我們開放課堂嗎?

我不敢肯定這節需要延時的課,一節從表面看忽視了學生讀和寫的課,是開放的課堂,但我知道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於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展。這堂課我根據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自認爲效果不錯。

教小學一年級,雖然我是第一次,教學方法也不太懂,今天邁出了第一步,以後我會繼續這樣。因爲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程式。以前只聽說了這些理論,應用起來並沒懂。今天算作初步嘗試吧!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造,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生命力吧!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一

 【設計思路】

指導思想

從文本出發,以學生爲主體,服務全體學生,在平等、合作、探討中國共產黨同進步。在看、聽、說、讀、練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把握母語學習規律,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文道結合,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課程內容的推進、練習設計的提高都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讓不同層面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教材簡析

《一去二三裏》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識字1”。本課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將從一到十表示數目的10個漢字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美麗、恬靜的山村風景畫。這首小詩描繪景物錯落有致,10個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自然和諧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兒童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識字的興趣。學情分析

本課是學生進入漢字世界的起始篇目。學生剛剛結束拼音的學習,剛好能夠利用拼音識字學文,學有用武之地,美麗的畫面、優美的文字激起了他們的學習慾望,釋放了他們的好勝潛質,因此學生是興奮的、踊躍的。所以,利用情境、結合拼音識字、誦讀是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創設一種和諧、平等、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變“逐字逐句地說文解詞”爲“以情激情,情中導學的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步人詩境。低年級古詩誦讀的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發興趣,把學生引人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突破學生思維從形象到抽象過渡時情景與思維脫節的難題。

2自讀自悟,瞭解詩意。讓學生不斷地在自主朗讀、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詩意。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加深對古詩的瞭解,享受審美的樂趣。

【預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裏)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觀察圖畫,圖文結合,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在情境中讀讀、認認、說說。

情感與態度: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熱愛祖國文字,受到語文素養的薰陶。

【教學重點】

結合情境隨文識字,讀通古詩是本課時重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古詩,感受童謠意境,積累語言是本課時難點。

【學前準備】

教師:課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學生:預習課文。

【預設流程】

一、複習拼音,揭示課題

1、出示數字拼音卡片,認讀,複習拼音拼讀。

指名拼讀,點評,讀對了將卡片獎給學生。

2、走進漢字世界,說明漢字的作用。

3、板書課題:一去二三裏。講解“裏”的知識。

4、指名讀課題,齊讀。

二、指導看圖,初識課文

1、出示圖畫,按一定順序觀察。

2、指導看圖(從右到左,從遠到近)說說圖上畫的有什麼?

隨機出示圖片認識亭臺。認識花、煙村。

3、小結圖畫內容。

三、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我們宋代詩人邵康節看到這幅圖就寫了一首詩《一去二三裏》,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2、出示要求,然後讀書。圈畫生字詞。

3、學生自由讀詩。

4、師範讀,生認真聽,特別注意不會讀的字

四、學習生字,理解詩文

1、出示12個生字,請學生一邊圈畫一邊試着讀一讀。

2、出示圖片,圈得對不對。

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重點指導“三、四”聲母都是平舌音,“十”聲母是翹舌音,對比讀,讀準“四”和“十”。

3、單獨出示數字生字,認一認,說說你的發現。

4、去掉拼音,出示籃球運動員的圖片。看運動員身上的這些數字是什麼?認識籃球隊員身上的生字,按順序讀,倒着讀,學各種聲音讀。

5、遊戲一:學生把兩手攤開放在桌子上,出示那個數字,學生趕緊做出該數字的手勢。

6、遊戲二:看圖填數字,把一到十的數字發給學生,老師出示圖片,說:“我的朋友在哪裏?”學生拿着數字上臺,說:“你的朋友這這裏。”全班一起讀圖片下的詞組“一頭牛”……

五、步步推進,背誦古詩

1、出示圖片,把生字寶寶送回到古詩中。大聲朗讀。

出示帶拼音的古詩,指名讀,男女生比賽。

2、出示去拼音的古詩,懷着美美的心情讀一讀。

3、引導背誦:填空背——接下句背——背全詩——指名背。

4、小結。

六、欣賞《對數歌》,拓展提高

【板書設計】:

一去二三裏

一去二三裏四

五六七八九十

【教學反思】: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爲學生的學習提供輕鬆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一是通過插圖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學生自由表達的習慣。二是利用遊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學得輕鬆、用得愉悅。三是充分利用課件識字、多種形式記住生字的音、行,通過運用,體會學生字的價值。

2、注意了知識的層次性,由淺入深,教學的展開順勢而爲,拓展生成水到渠成。

3、注意了組織教學,教學活動收放自如,因此課堂自始至終和諧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