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心理健康的教學反思大綱

心理健康的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的教學反思

心理健康的教學反思1

關注每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是每一所學校、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我校一直以來都比較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孫校長的帶領下,心理健康教育正向立體的動態的校園模式發展。在學生生活、學習和每一個角落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我校的心理健康是立體的,動態的,覆蓋整個校園空間。如:“才藝秀”平臺。它是學生課餘時間增長見識、調整心態的教育陣地。內容多樣:有學生作品、手抄報、家長、教師與學生的感恩書信;剪紙藝術,學生美術作品展,德育知識宣傳,它已成爲師生都關心的一道“心育風景線”。“人文平臺”。樓道、樓梯間、校牆、“文明道”,設立勸學的“礪志”廊,“禮儀道”,“讀書角”等:“在合作中學習,因而發展自我”從而觸發學生的種種嚮往。在班內有校訓、校風、學風、班主任寄語等。“參預平臺、家校平臺和網絡平臺的開設”。爲促進學生走向社會、學會做人、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感,組織學生進行社區服務活動。家校攜手,共育英才定期開家長會議。利用網絡平臺和校長信箱、《飛翔》專刊、《心晴》專刊、“心理百科”,不僅有利於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廣泛開展,而且便於家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提升了教師,家長共同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宣傳了家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進經驗。

心理健康的教學反思2

高一學生處於艾裏克森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中的“自我同一性”階段,他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諸如“我是誰?”“我要向何處去?”“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些關於人類自我認識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解決的好,他的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就會很和諧,個體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如果解決的不好,將會影響他的人格發展和社會性發展。

針對我們學校高一學生的具體特點,我設計了“第二起跑線”這個課程,期望通過遊戲活動、畫生命線設計自己的未來、案例分析的方式,能讓學生肯定過去並且及時找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將目標具體化,確定行動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最後激發其社會理想,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本堂課程40分鐘,分爲引入話題、聯繫自我確立長期目標、確立短期目標、總結深化4個環節完成。引入話題用時5分鐘,確立長期目標用15分鐘,確立短期目標用15分鐘,總結深化用5分鐘。

首先,我在課前瞭解到學生的發展階段和基本情況,根據相關的心理學理論和以往的教學經驗確定了教學目標;

第二,在課程的進行過程中,我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思考。發現教學內容比較符合學生的心裏特點,學生對於畫出自己的未來的方式感到很新鮮,在畫自己生命線的過程中很認真,分享也很快樂。

在確定具體目標的時候,學生有些猶豫,因爲涉及到每天的生活,他們就會比較矛盾,想要上進和想要放鬆之間很難調整。這是在下一堂課中需要集中解決的問題。

第三,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這堂課還有待改進。40分鐘的課程用的很緊張,學生的分享很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分享的少勢必造成思考的少,思考少對於自身的體會就會減弱。

第四,在教學互動中,這堂課的效果比較好,我以自己的情況做例子,學生比較感興趣,也感到了和教師的平等性。

第五,這堂課除了時間安排有待改進外,還有一點需要改進的是,減少教師引導,增多學生的自我表達。

本堂課適合高一普通班學生。他們對於自己的`定位比較模糊,如果在學業成績比較好的班級使用這堂課效果估計會減弱,因爲實驗班的學生計劃性很強,他們對於自己已經有了很好的規劃。

另外,教學目標的確定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不能只考慮這一年齡段學生的普遍情況,因爲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會有自己的特點。

心理健康的教學反思3

青春期的女生成長髮育加快,生理結構開始成熟,自身發生了各種變化,但是她們對對於性還是是懵懂的,因爲這個時候的他們雖然是處於性成熟的時期,但是性心理卻還是沒有完全成熟,這樣的她們也許就會在不經意間放鬆自己,導致人生的錯誤,因此必須要對女生的性心理成熟進行真確引導。

這節課採用案例法,在學生討論、角色帶入中,讓初中女生明白自身變化,學會自尊、自愛,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教師在開始的時候引導到位,學生比較開放自我,大家積極投入到了後面的活動中,不足之處在於後面輔導手段比較單一,多是討論。可以加入以心理劇的形式呈現案例,以表演的形式給出自己想法。

我想,這樣的課之所以受學生歡迎,主要是我站在了學生的角度,直通孩子們的心靈,讓說教變得真實,讓道理貼近她們的生活。學校要做女生青春期教育、媽媽要跟女兒做溝通講道理,應該注意講話的角度和方法。13歲的孩子認爲:你講的都沒有錯,但是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討人厭!對於叛逆期的孩子,只有讀懂孩子的成長密碼,才能真正與他們溝通。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與《自尊、自愛、自護 》相配套的,我有一個《牽手花季——解讀初中女生的成長密碼》主題,裏面會進一步涉及到女生教育的諸多話題。

心理健康的教學反思4

回首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歷程,可以說是學習相伴,潛心研究,大膽實踐,勤於反思,努力調整。雖然有艱難獨行時的困惑,但也有着樂此不疲的真切感受。

本學期的心理健康課,依據寒假時編寫的心理校本教材開課。六個年級,八大主題均按計劃完成任務。每一節課均注重活動和體驗,課上運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如常規訓練活動、遊戲、心理短劇、心靈故事、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行爲訓練、心理測試、聲像資料等等。如:三年的《遊戲中的智慧》一課,讓學生親自參與摸寶遊戲,體會“規則”“方法”的重要;二年的《合作中成長》一課,從平日的值日生工作入手,直至學習、競賽等活動,讓學生深刻體驗到合作之花最美;六年級的《過目不忘你可以》一課,帶領學生在圖形記憶活動中體驗過目不忘記的重要及記憶的好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運用,取得好的學習效果;五年級的《我心中理想的他(她)》屬於青春期教育專題,從開始的學生鬨笑、不自然,到後來的平常淡定表現中,每個孩子對找到了屬於自己受歡迎形象……根據每一個主題的需要,我都會選擇議生動有趣,又極富啓發意義的心靈故事,或者是聲像材料,因勢利導,對學生的認知進行正強化,注重學生間的分享,淡化講授,努力打造以體驗式學習爲主的生命課堂,真正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成長。

有時我也會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特別是五六年級的學生甚至會主動要求 “老師你呢?你以前是怎麼樣的?給我們說說啊!”當然我會慎重地把握自我開放的尺度,儘量起到錦上添花之效果。

讓我成長更快的就參加吉林市心理健康教育“同課異構”活動,主題是“學會與父母更好地溝通”,在進修學校王鐵英主任的指導下,從備課到試講,再到錄課,一次次的打磨,使我的心理課更有“心理味”了。目標的定位是發展性的,比如:感受、探索、體會、增強、學習等,只是追求學生有收穫,有成長就行,而且努力地看到每一個孩子個體的差異。課上,注重學生的感受,巧妙地把握生成,當場演當場交流感受,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思想火花的碰撞。特別是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學生通過對比更能加深認識,從而形成正向的思維與價值觀。即:“能正視自己不行,也是我能行”的認識。

我參加了“四葉草”心理工作室的繪畫班學習,三個月中潛心研究“繪畫投射技術”,“OH”卡牌的投射理念,讓自己先行體驗其中的奧妙,瞭解未知的自己。並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諮詢中,提升了諮詢的技能與諮詢的效果。本學期運用“繪畫投射”諮詢的師生近三十次,帶給師生們更多的是愉悅,我也從中體驗到了諮詢的真正價值。

作專職心理教師已經一整年了,那套起初絞盡腦汁創編的心理校本教案,平日裏有着不少修改之處。計劃在這個暑假裏,把它根據平日使用修改意見進行一次全面的整理,有備於來學期的合理有效使用。

我的簡單願望————每一節心理課,都不讓學生失望。

心理健康的教學反思5

心理教育課不同於一般文化課,它的授課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等都與一般的文化課有很大的區別,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反思。而且涉及的知識領域是十分廣泛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以整合,靈活運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課體現其科學性。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源於實踐,用於實踐,經過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摸索、總結、思考、調整,我逐漸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1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在第一堂課裏以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爲內容。從夢到星座,從“肢體語言”到“從衆”,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後要涉及的內容。這堂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爲以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爲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3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教學反思《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反思》。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在課堂上,我經常會給同學們同齡人的“故事”。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過作爲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衝突,在衝突中宣泄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經過實踐沉澱下來的幾點看法和做法。當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要真正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更多、更強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