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課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部編版課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講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爲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課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借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部編版課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篇一:部編版課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課文講述了大禹十三年堅持治理洪水,開通河道,治水成功,爲民造福的故事。本節課的教學,我竭力想緊扣語文要素:以藉助關鍵詞句,瞭解課文內容展開教學。

教學中,通過課件圖片,理解詞語沖毀、氾濫、淹沒,通過圖文結合、多形式的朗讀來體會洪水的大,體會老百姓的生活困苦,從而明確大禹治水的意義與迫切。學習“驅趕、恢復”等詞語時,我鼓勵學生觀察字形、結合語境、大膽猜測,再嘗試通過聯繫上文、聯繫下文、查字典、藉助近義詞、拆分詞語再合併等方法讓孩子瞭解詞語的意思,掌握理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層次地訓練,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

在領悟人文主題方面,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去朗讀故事,學習四處奔走時,讓孩子展開想象,大禹都到過哪些地方?學生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把抽象的詞語和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理解詞語,力求促使學生積極走向文本,真正體會到禹治水的艱辛與不易,感知他一心爲民的精神。接着,通過抓住“十三年”、“三次”、“一次”這組數字,學習大禹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讓禹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加立體、豐滿、高大起來。最後通過引導學生先提取具體信息,再展開想象,指導學生藉助提示講述故事。以期讓孩子初步形成一個課內外緊密結合的閱讀體系,掌握讀書的策略和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篇二:部編版課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這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課文講述了大禹十三年堅持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開通河道,治水成功,爲民造福的故事。全文語言精練,結構清晰。我們知道,部編版教材是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閱讀單元,這篇課文所在的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偉人”,意圖讓學生了解古代先賢的豐功偉績;隨單元安排的語文學習要素是藉助詞句,瞭解課文內容。因而在教學中,既要引領學生感受先賢心繫百姓的奉獻精神和疏導治水的智慧,也要藉助詞句,瞭解課文內容,練習講述故事。“藉助詞句,瞭解課文內容”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在前面的第一單元和孩子們正在學的第三單元中老師已經初步有所訓練,本篇課文中出現的“小泡泡”,提示用“聯繫下文”的方法瞭解詞語的意思;課後習題又建議採用“先根據生字構字特點及語境猜一猜,再查字典去驗證”的方法瞭解詞語的意思。

基於此,我本節課的教學首先竭力想緊扣語文要素:以藉助關鍵詞句,瞭解課文內容展開教學。對詞語的學習我想不僅引導孩子能夠理解,更希望能幫助孩子掌握理解的方法。本課的“氾濫”、“災難”、“擋水”、“到處奔走”、“疏導”、“安居樂業”等是關鍵詞,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遇到這些詞語,我鼓勵學生觀察字形、結合語境、大膽猜測,再嘗試通過聯繫上文、聯繫下文、查字典、藉助近義詞、拆分詞語再合併等方法讓孩子瞭解詞語的意思,掌握理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層次地訓練,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

其次,在領悟人文主題方面,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去朗讀故事、講述故事,例如:抓住“十三年”、“三次”、“一次”這組數字以及“到處奔走”等詞,引導學生先提取具體信息,再展開想象,接着通過朗讀表現課文內容,最後指導學生藉助提示講述故事。在語言實踐中逐步體會大禹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朗讀教學中,我適當發揮教師範讀的作用,儘量想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朗讀練習,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但是由於課堂容量過多過滿,這一點沒有能落實到位,非常遺憾。

  篇三:部編版課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故事。大禹治水的精神是可貴的,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但我們孩子只是二年級的學生,要讓他們理解課文所要頌揚的大禹精神和文章中文字表達的特點,想要有感情的朗誦課文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指導有感情朗讀時,我通過讓學生點重音、劃停頓的方法進行指導。我堅信只要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加上一些朗讀指導,他的感情一定會到位的。

在講第一課時的時候,就有很多學生提出一些不懂的詞彙,比如洪水氾濫是什麼樣的?由於缺乏對洪水感知的實際經驗,所以他們無法體會到百姓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情境創設從一開始就有障礙。所以爲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這一內容,我在範讀時就着重加強了“痛苦極了”這幾個字音,然後再輔助以視頻加深、鞏固印象,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的瞭解洪水的可怕與危害。如此學生再讀的時候感情就到位的多了。

在禹治理洪水的過程中,教通過“他和千千萬萬的人一起,開通了很多河道,最後流到大海里去。”說明大禹爲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鍵句,我緊緊抓住“千千萬萬、很多”等關鍵詞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以及個人談感受等形式,從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艱苦與不易。

第三自然段中禹在治理洪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是非常有名的,爲了讓學生簡單體會,採用“共情”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如果你的爸爸出去工作三天不回家你就會非常想他了,或者你在外面天一黑,你也會非常想家。可是大禹卻能十二年裏爲了治水都沒有回家一趟。”經過交流之後,學生們對禹的個人形象進行了提升,是個無私奉獻的人,爲了幫助大家治理好洪水,三過家門都不入。

第四自然段中介紹了禹帶領大家用疏導的方法治理洪水,後來洪水退了之後,百姓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在指導朗讀時,先讓學生體會洪水退了之後的生活,感受大家的喜悅之情,隨後指導學生們在讀到洪水退了之後的情景時,應該把聲音上揚,以突顯喜悅的心情。

反觀自己的教學,我覺得我需要隨時充實自己,以免課堂上接不住學生拋出的問題。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在這堂課中,有個孩子就問:“老師,他叫禹,爲什麼題目是大禹治水呢?”一下把我問住了,是啊,我以前怎麼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呢。一直回答不上來的我,用了一句“下去我們都查查”草草結束。後來查過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大家尊重禹,認爲他是個了不起的人,所以在他的名字前加了“大”。學生們的想法千奇百怪,課堂更是瞬息萬變,如果上課時我能抓住這個學生的這個問題,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相信孩子們就更能理解大禹治水的精神了。

總之,這堂課帶給我很多的啓示,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會繼續發揮優勢,彌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