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這節課被設定爲“四會”高效課堂的展示課,因此,在課堂的始終,我都圍繞着“四會”的教學模式而進行,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會質疑、會傾聽、會表達、會探究。

一、質疑引路

學須有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思維而獲取知識。雖然是一年級,但我仍大膽的設計了質疑的環節,在引入課題後,我說:“看着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嗎?會提問的小朋友纔是聰明的小朋友,也是會學習的小朋友。”學生聽後連忙從課題入手,開始思考,然後引導他們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從低年級開始,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體驗學習中如何發現問題,體驗問題解決後的成功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用心傾聽

傾聽是一種交際互動,不但要求說者會說,還要求聽者會聽。“學會傾聽”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這也是一種禮貌,表示對說話者的尊重。由於學生年齡小,心理髮育不成熟,要從課堂上的點滴入手,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別人在發言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老師在講解時也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從小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三、樂於表達

低年級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問題時要說完整的話,如:課初,我問:“你現在的心情怎麼樣?”有的學生回答:“很緊張。”這顯然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我就要求他把話說完整,當學生回答問題說了完整的話時,我給予肯定的評價,讓學生從老師的反應中明白說話就應該這樣。然後纔是培養學生課堂上的口頭表達能力,再就是培養學生學會發言、積極發言。同時,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在課堂中敢於發言、樂於說話、善於表達。

四、主動探究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識字方法的探究到對課文延伸的探討都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如:在指導朗讀時,我先問學生,在你的印象中,奶奶是什麼樣子的?你有一個什麼樣的爸爸?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去揣摩朗讀時應運用不同的語氣。課末,讓學生與文中的小男孩對話,自己悟出文章要讓我們明白的道理,整節課都是師生共同積極自主參與的一種學習過程

不足之處:

1、注重課堂朗讀,但形式不夠豐富,並且教師的示範性還不夠到位。作爲低年級學生,教師的朗讀示範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課堂上引導有餘、示範不足。沒有什麼比教師親身示範更能讓學生直觀地體驗。

2、沒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課文中的插圖直觀、充滿了童趣,但我只注重了課件的運用,而沒有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浪費了現有的教學資源。

3、在課堂上,我缺乏“靜待花開”的耐心。這點體現在進行深入的課文分析之時,我引導不夠,多次都幫助學生分析、解決,而作爲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積極引導,還要有等待的耐性。

課堂永遠是一個充滿意外,而又總是留有遺憾的地方。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每次的認真總結分析都可以幫助我在教學上更進一步。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月亮和雲彩》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寫幾個小朋友在院子裏玩的時候,看見月亮在雲彩裏穿行。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丁大勇和李小文爭論究竟是月亮還是雲彩跑得快,李小文用恰當的方法證明了雲彩比月亮跑得快,表現了李小文善於觀察、勤於動腦的品質。課文敘事簡潔,充滿童真童趣。

在讀通讀好全文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又重點學習了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引領孩子們在讀中感悟,讀出自己的理解。“一會兒……一會兒”讀出了夜空不斷變化的神奇,“明、暗”孩子們讀出了“月亮很美”“月亮很有趣”“月亮很好玩”等感受。

在生字教學環節,我主要採取的是隨文識字,逐層推進,並做到重點突出。“亮”在一開始就展開教學,一讀生字讀音,二看清字形,三說如何識記,四課上當堂寫。經過這四步的訓練,孩子們對這個字的結構部件及怎麼才能寫美觀爛熟於心。同時,我及時進行了展評,在展評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寫字要領。“明”“暗”略加指導後,讓孩子們在書上進行描紅。在教學“穿”時,我在備課時着實動了一番腦筋,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牢牢記住這個字呢?我藉助多媒體引出了古文字,並形象化地講述了一個故事,這樣字理識字法,解決了字義和字形,我想孩子們對“穿”這個字可以說是終生不忘了。

“關注常態課堂,聚焦有效教學”背景下的課堂教學,遠離浮躁,拒絕花架子。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紮紮實實上好每一節語文課。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在《堯帝鑿井》一課教學中,我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

1、利用觀察課文插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很有興趣的進入課文。有觀察的過程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說、聽、認活動中,借圖認識部分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在課外延伸的活動中,讓學生收集有關的傳說故事,目的是讓學生自主瞭解傳說故事,養成愛閱讀的習慣。

3、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中發現別人的優點,指出讀不準的地方,使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掌握朗讀技巧。

4.發散學生的思維。師:讀了《堯帝鑿井》,你覺得堯帝是個怎樣的人?

生:堯帝非常關心百姓。天下大旱,百姓們喝水困難,堯帝連走路都在想辦法。

生:堯帝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他觀察到,大旱天螞蟻還能活下來,所以斷定螞蟻的洞下有水。他讓人順着螞蟻洞往下挖,果然找到了水源。

生:堯帝通過認真觀察、思考,帶領百姓鑿井取水,造福了百姓,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燕子媽媽笑了》這節課我注重了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課堂中學生學得主動、快樂,課堂中的許多遊戲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了知識,能力得到了提高。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以下幾方面比較滿意:讀好課文是課文學習的關鍵,怎樣讀好課文?

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讀好課文,強調以讀爲本

1、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

課堂上學生的讀書過程,是學生和文本交流,感悟語言,從感悟中掌握語言的過程。感悟必須以充分的讀爲前提,讀得不充分,就很難有所感悟,熟則能悟,悟則能化。這充分的讀,表現爲讀有要求,讀有層次,讀有所導。如:開課伊始,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想讀課文嗎?請大家自由地把課文讀一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新詞……”。在課文生字學習之後,“你們能把課文通順嗎?”而後,“一共去了幾次?每次都看到了什麼?”四人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引導學生找到相關語句,感受故事和人物情感的變化,由此在進入熟讀環節。

2、引導學生讀出書中人物的感受

學生與文本交流,讀文品句的情感體驗會因人而異。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要說讀書的感受,往往是別人說什麼,其他人就跟着說什麼。如何凸現學生讀書中情感體驗的個性化、多元化,老師引導尤爲重要。如:當小燕子第一次發現冬瓜和茄子不同時,它的心情怎樣?第二次呢?第三次呢?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名讀,評讀,範讀、師引讀、師生合作讀,學生在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二、重視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本節課中,主要採用了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認讀,或者請教同學;然後再由詞到字,去拼音認字等方式。這樣就使學生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識字,做到字不離詞,便於理解字詞的意思,熟記生字。

三、巧用多媒體

在這節課中多次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優勢:導課、識字、比較觀察冬瓜和茄子的異同以及燕子和媽媽的對話等,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

這節課發現自身“牽”的成分較濃,學生自主的空間較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多加註意。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小池》這首詩,通過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下面是《小池》這首古詩的教學反思:在古詩《小池》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就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還是荷葉呢?接着出現了一段比較有意思的“爭論”:

“是荷葉,因爲書上畫的是荷葉。”

“我有意見,不一定書上沒畫荷花,作者那時就沒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

“可是老師剛纔說寫的是初夏,荷花還沒開呢。”

“不一定沒開呀。”

“荷葉都才露出一點點呢。”

……

這個問題是我在寫《小池》的教學設計時沒有想到的,教參裏的解釋是荷葉才露出尖尖的角,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該和學生說那是荷葉,我怕那樣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其實結果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理由”佐證自己的觀點,他們“問題意識”的嫩芽得以呵護,快速思維、語言表達的能力得到鍛鍊。我忽然發現,其實他們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

古詩《小池》很美,怎樣讓學生感受美,除了老師適當的語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學生學習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強求。教師不能人爲地去限制學生,用一種固定的模式禁錮學生的思維,重要的是多爲學生創造一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條件,給他們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這纔是新課程所要體現的教學理念。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小池塘》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它是一篇形象生動、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的散文,和《春筍》《雨點》《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是一組描寫春天而且有一定內在聯繫的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描繪美好的祖國春光,主要讓學生在感悟課文內容中,積累語言,陶冶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以及大自然的熱愛。

整篇課文一共8句話,有6句是比喻句,因爲有了比喻的成分,所以顯得很美。特別是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話,都是比喻句。分別把白雲、太陽、月牙、星星比作了白鵝、鮮紅的氣球、彎彎的小船、閃亮的珍珠。孩子們已經從上個學期就接觸過比喻句了,但是還不會自己設計。我採用了直觀形象的板貼和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來理解這四句話,在理解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看圖賞讀,鞏固理解。孩子們很興奮,因爲這四句比喻句對他們來說不算難,他們更加自信起來。

在本課中,我儘量將我的評價性語言貼近孩子的生活,貼近孩子的年齡,因爲只有親切、真摯的語言纔會對學生的學習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我好像看到了一隻小白鵝搖搖擺擺的游過來了”、“嘿,小白鵝多起來了!還能讓這羣白鵝再多些嗎?”……這些親切的話語給孩子們設定了一個朗讀的“場”,在這個“場”中,孩子們能自由的體會語言的魅力,併發揮想象更好地讀出自己的感受。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不是說不要對字詞的理解,相反,這種理解還相當重要,但是,從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來說,孩子們可能並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字詞的意思,所以,孩子們就更需要用朗讀來外化自己的理解感悟,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就能獲得的,只有讓學生潛心讀書,自己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實現,也才能體驗到語言文章了包含的情感。“鮮紅”一詞的理解,完全沒有孩子們的解釋,而是通過不同的評價語言讓孩子們朗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我敏感地抓住學生朗讀中的“亮點”作爲“切入口”:“你爲什麼這麼讀‘鮮紅’呢?”接着又用有效地評價、點撥“嗯,有一點點紅了!”“真的是很紅的氣球呀!”“這個氣球不僅紅,而且紅的發亮!”使學生在對話中不露痕跡地讀得有滋有味,讀得聲情並茂。

另外,在賞讀理解了這四句比喻句的基礎上,我還創設情境,引領孩子進行比喻句的遷移仿寫,如:“小池塘裏還可以倒映出什麼呀?用“( )倒映在池塘裏,像( )。”。我問孩子們:瞧,在小池塘邊,你還看到了什麼?它們倒映在小池塘裏,像什麼呢?經過想象與思考,孩子們給出了這樣的句子:

柳條倒映在池塘裏,像長長的辮子;

飛過的燕子倒映在池塘裏,像一架架小飛機(一把把剪刀)。

最後有位小朋友竟然俏皮地歪着腦袋盯着我來了句:邱老師的辮子倒映在池塘裏,像一根馬尾巴!頓時引起一陣鬨笑。也許這堂課中,孩子還沒有完全理解比喻句的妙,但是孩子們已經初步明白了比喻句的成分,是一個讓人欣喜的進步。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也遇見了一些問題,並由這些問題有了更多關於教學和課堂的思考。

首先,課堂的開放有,但是問題難度過高。也是自己對教材的解讀上還不夠深入,比如說“一閃一閃”,我讓學生體悟“感受到了什麼?”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爲什麼會“一閃一閃”?是因爲陽光的照射和春風輕輕地吹拂,就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幅這樣的畫面,在引導學生找小池塘和大眼睛之間的相似處,而不是簡單的將水波的一閃一閃與眼睛的眨等同起來去感受。

其次,沒有及時抓住課堂的生成資源。第一個目標“通過想象感受描寫景物帶來的美感、趣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孩子們基本上是能達到流利的朗讀,但是在指導孩子讀出美感和趣感的時候,追問有點不合時宜。追問是有必要的,追問的目的是對課堂生成性資源的提取和再加工,然而我在指導朗讀的時候,因爲我可能想讓孩子找出相似之處,禁錮了孩子的活躍思維,從而忽略了孩子自身對閱讀的美感體驗。如“孩子說自己喜歡劃小船,所以喜歡月牙這一句”,這時候我就應該順勢引導,讓他把自己喜歡在天空、在水中劃小船愉快的感受讀出來,而不是一味的去找小船、月牙間的相似之處。

最後,品讀課文的層次不夠清晰。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讀懂、讀好課文,其中有理解知識點、情感培養等多方面的滲透。要上好第二課時,教師就必須緊緊扣住“讀”,以讀促讀、讀中見悟。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倒映在小池塘裏的景物非常恰當地打了比方,我只想到了引導學生看畫面、想象、自己打比方,但沒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教材的語言美。月牙彎彎的,所以像小船;星星多又閃亮,所以像許多閃亮的珍珠,其中的確有值得體味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先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然後再去聲情並茂地讀,相信一定能讀出孩子自己的心聲。

新基礎教育理念要求教學過程中實現對語文教學育人價值觀的具體綜合,我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努力體現和轉化“新基礎教育”的價值追求,即“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開放和開放後的資源生成與過程生成中,“培養主動、健康發展的新人”。但是,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預設與生成永遠無法統一,教學中還有許多未盡之處,所以需要我們不斷地總結積累經驗,使我們的教育水平日趨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