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五年級試題 > 關於五年級語文競賽試題

關於五年級語文競賽試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一、選詞填空。

關於五年級語文競賽試題

1.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大塊的 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

(1)綠色 (2)新綠 (3)綠草 (4)草色

2.填寫成語中的字。

(1)惟妙惟 (2)心曠神 (3)全神 注

(4) 竹難書 (5) 人聽聞 (6) 轉反側

(7)有條不 (8)錦 妙計

3.選出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項。(對的打上“√”)

A.差遣(chāi)( ) B.嗚咽(yàn)( ) C.着手(zhuó )( )

D.殲滅(qiān ) ( )E.澎湃 (bài ) ( )F.纖維(qiān)( )

4.選出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1)今日 經過 北京 晶瑩 (2)存款 嘴脣 純潔 鵪鶉

(3)謹慎 滲透 甚至 昌盛 (4)大山 襯衫 蹣跚 刪去

5.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1)虐待 萬籟俱寂 摩肩接踵 趔趄 (2)祭祀 神采奕奕 自作自受 咳嗽

(3)書籍 各抒己見 萬古長 肅穆 (4)欺侮 身臨其境 以身作則 咀嚼

6.下面每組詞中都有一個與其它三個不同類,在括號裏寫出這個詞的序號。

(1)A.果斷 B.武斷 C.斬釘截鐵 D.當機立斷( )

(2)A.美好 B.美麗C.美化 D.美妙 ( )

(3)A.糧食 B.水果 C.蔬菜 D.小麥 ( )

(4)A.星期 B.日 C.時 D.鍾 ( )

7.--選出帶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1)得意忘形——廢寢忘食 (2)喜出望外——一望無際

(3)曾不事農桑——出事 (4)送孟浩然之廣陵——不速之客

8.判斷下列句子,正確的打上“√”,錯的在原句上修改。

(1)經過這次大隊活動,讓同學們深深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 )

(2)人們利用激光動手術,可以減輕流血和病人的痛苦。 ( )

(3)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革命傳統。 ( )

(4)誰也不能否認優異的成績不是靠勤奮學習得來的。 ( )

9.從下面的詩句中,選出四句組成一首古詩。(只寫序號)

(1)京口瓜洲一水間 (2)清明時節雨紛紛 (3)夜半鐘聲到客船

(4)江楓漁火對愁眠 (5)煙花三月下揚州 (6)牧童遙指杏花村

(7)借問酒家何處有 (8)一行白鷺上青天 (9)明月何時照我還

(10)鐘山只隔數重山 (11)路上行人慾斷魂 (12)兩個黃鸝鳴翠柳

原詩的順序是:

作者是:

10.幾句話順序錯亂,請排出正確的順序。

( )他一生中有許多時間是在圖書館度過的。

( )當他聽說監獄裏的圖書 館可借書,真是興奮不已。

( )列寧是善於利用圖書館讀書的模範。

( )在彼得堡的時候,列寧整天呆在圖書館,讀了很多書。

( )後來,列寧不幸被捕,但他仍然經常寫信要家裏人設法爲他寄書。

( )在監獄裏,列寧被關了十四個月,整整讀了十四個月的書。

二、閱讀。

(一)

宋代畫家文與可 擅長畫竹子成名。他畫的竹子形象生動,栩栩如生,而從不打草稿。他的朋友晃補之曾寫詩稱他作畫時竹子的形象早在心裏醞釀好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是從這裏來的。

文與可畫畫是怎樣做到胸有成竹的呢?這是他對竹子進行長期細心觀察的結果。

爲了觀察的方便,文與可在他的窗前種了一片竹子。無論陰晴雪雨,春夏秋冬,日出月落,他總是看呀看呀,有時甚至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簡直達到了入迷的程度。

文與可不僅每天觀察他窗前的那片竹林,而且還常常跑到山野去觀察大片的各種各式的竹子。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盛夏的中午,文與可來到一個向陽的山坡前觀察竹子。灼人的陽光,悶熱的竹林,蒸烤得他汗如雨下,他彷彿絲毫也沒感覺到。

突然,一陣狂風吹來,文與可渾身感到一陣清爽。他擡頭望天,烏雲吞沒了山頭,一場暴風雨眼看就要來臨。他想:我只在家裏看到暴風雨中的竹子,還沒在山野看過呢!想到這裏,他一口氣登上山頂。他望着風雨中千姿百態的竹子,欣喜異常。

文與可就是這樣,夏不避風雨,冬不畏冰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細心觀察不同的竹子在不同環境中的情景,並熟記在心。這樣,他畫畫時,自然就做到“胸有成竹”了。

1.解釋詞語。

胸有成竹:

日復一日: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字,組成詞語。

千( )百( ) 千( )百( )

3.用“————”劃出文中的一個過渡句。然後用“//”給短文分段。再概括第一段大意。

4.短文的結尾有什麼特點?

5.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二)奧斯塔河谷:理智的超越

(1)兩個瑞士年輕人結伴去意大利登山,一個名叫丹尼爾薩特,一個叫莫雷爾,誰也不會想到,他們在意大利奧斯塔河谷(經受 經過 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天一夜,最終演出了人類悲壯的一幕。

(2)事情發生在去年四月。薩特與莫雷爾在登山途中因遇大風雪而迷途,薩特失去重心滑向深谷,全靠他們兩人身上相連的繩索,纔不至於直墜谷底,然而極其艱難的情景已經形成;薩特懸在半空中,莫雷爾在巖頂上拼命拉扯繩子,卻無法將薩特拉上來。

(3)莫雷爾努力了一天一夜,薩特仍懸在半空中,拉上來是根本沒有可能了。若繼續下去,在上面的莫雷爾也會被拉下深谷。

(4)“只有犧牲我,你纔會脫險。”沉思良久的薩特終於開口。他對莫雷爾說:“我要割斷繩索。祝你好運,永別了!”

(5)儘管莫雷爾喊叫着(組止 勸告 勸阻),但薩特的決心已下,他毅然拔刀割繩索,無聲無息地墜下深谷。

(6)莫雷爾脫險了。兩天之後,人們在奧斯塔河谷底發現了薩特的`遺體。一位救援者說:“把那條救命繩索割斷,是一個何等艱難的決定。薩特勇敢地犧牲自己來保全朋友的生命,堪稱一位真正的英雄!”

(7)人類高於動物的地方,在於其不僅富於情感,而且具有理智。有時候,理智比情感更能(顯現 顯示 體現)出人性的光輝。薩特依然割斷繩索,便是一例明證。不妨設想一下,若他在努力一天一夜仍無效的情況下,仍然不採取行動,那麼結果是不堪設想的:或是兩人一同墜下深谷;或是兩人凍餓而死——前者可能性更大,而獲救的可能性則微乎其微。( ),( )兩人備受精神折磨而一同死去,( )犧牲自己,保存朋友——這艱難的決定,( )需要勇氣,( )需要健康、清醒的理智。

(8)從另一角度講,薩特的毅然割繩之舉,克服了人類習慣性的思維方式。我國古代“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舉動,也是克服習慣性思路的做法。但薩特的割繩救友,更爲悲壯感人。因此我們說,奧斯塔河谷這個悲壯的故事,是人類理智的超越 。

1.選擇( )中用得最合適的詞語。

2.聯繫上下文,在第(7)節( )中的關聯詞依次採用第( )種。

A.因此 如果 就 不僅 而且

B.所以 與其 不如 不但 而且

C.因此 要是 就 不僅 而且

D.因此 與其 不如 不僅 而且

3.短文共8個自然節,用“//”給短文分段,概括末尾一段大意。

4.司馬光“砸缸救友”克服了人類習慣性的思維方式。這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薩特“依然割繩之舉”也是克服了人類習慣性思維方式?

5.你想對薩特說些什麼呢?

三、寫一個對話片段。

1.在參加今天的考試之前,爸爸(媽媽)對我說……你又想些什麼?對父母說了些什麼?

2.題目:我從來沒有這樣激動過

請你選擇自己最激動的一件事,或高興喜悅、或悲傷痛苦、或……寫一篇不少於4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