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八年級試題 > 2011年福建省安溪縣白瀨中學八年級下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2011年福建省安溪縣白瀨中學八年級下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2011年福建省安溪縣白瀨中學八年級下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w5 Y k JcOM
2011年福建省安溪縣白瀨中學八年級下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31分)
1、下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幼稚(zhì) 鯤鵬(kūn) 吞噬(shì) 媲美(bì)
B.挑釁(xìn) 迷惘(wǎng) 滑稽(jī) 苔蘚(tái)
C.霧靄(aǐ) 遷徙(xǐ) 蹼鷸(yù) 頸雉(zhì)
D.懲罰(chéng) 秤砣(tuó) 哂笑(shěn) 諾言(nuò)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3分)
(1)不自量力 荒涼簫瑟 前撲後繼 沾沾自喜
(2)喜形於色 蒼皇逃竄 胸有成竹 狼藉班班
(3)相形見拙 難以致信 鼠目寸光 美味佳餚
(4)精巧絕倫 莫衷一是 高深莫測 滄海桑田
3.選出下列各項說法有誤的一項( )(3分)
A.《敬畏自然》通過寫自然與人類的關係,表現自然的強大神奇、人類的愚妄淺薄,告誡人們不要妄想能戰勝自然,應該服從自然的規律。
B.《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通過記敘羅布泊消失的過程以及羅布泊的現狀,向人們發出警報——應該反省了,不要再破壞美麗的自然了,否則有一天人類將無存身之地。
C.《旅鼠之謎》向作者介紹了北極旅鼠幾種奇異的無法解釋的現象,希望人類能從中得到解開這些謎團的線索。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B.爲了防止不再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班全體同學專門開會研究,制定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C.我們中學生如果缺乏創新精神,也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D.能否根治網吧“頑症”,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之一。
5.判斷下列各句的修辭。(3分)
(1)難道就這麼草草收場了?周圍那些看熱鬧的人都覺得有些可惜。( )
(2)它們便向每一羣遷徙的雁羣喧嚷着發出邀請。( )
(3)一隻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羣大雁衝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
6.仿寫句子。(2分)
(1)如果我是陽光,我將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_________,我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寫(14分)
(1)李白《行路難》中表現詩人從苦悶中掙脫出來,充滿自信和對理想執著追求的詩句是:            ,              
(2)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表現“我”衰老困窘之態的句子是:
                , 。
(3)如果從陶淵明的《飲酒》(其五)中選取兩句做爲“南山奶粉”的廣告語,最恰當的是: , 。
(4)《己亥雜詩》中詩人運用比喻,表達自己雖以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詩句是:      ,      。
(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表現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真摯情意的句子是:   ,
(6)《喂,——出來》作者____________,是日本____________ 家。
(7)《大雁歸來》作者____________,是_______國著名環境保護主義者。
8、名著導讀(2分):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敘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名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其中,___________(人名)飽受耳聾折磨。
二.閱讀理解(57分)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小石潭記》,回答問題。(23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本文作者是 代 家柳宗元。(2分)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佁然不動( ) (2)悄愴幽邃( )
(3)斗折蛇行( ) (4)往來翕乎( )
11.用原文語句回答問題。(4分)
①寫魚兒自由輕靈的遊動姿態的句子是:

②表現環境使作者內心憂傷淒涼的句子是:

12.作者在發現小石潭的過程中用了一連串的準確動詞,請依次列舉出來。(2分)

13.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作者筆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樣的特點?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麼?(4分)


15.用簡練的語言寫出作者的寫作思路。(3分)


(二)(17分)
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恆的生命,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着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裏也有生命的吶喊嗎?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裏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即使那些看起來死氣沉沉的物質,也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那些高級的生命形態正是從這“死”的物質中產生的,換言之,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高級生命,只是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在物質中,有無數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場的時間到了,它們就會從睡夢中醒來。
因此,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因此,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餚,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16這一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怎樣理解畫線句子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類並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這一句話的含義是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敬畏自然”的含義是什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爲什麼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7分)
“撒哈拉”在阿拉伯語中意爲“大荒漠”。人類自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最早提及“撒哈拉”這個詞大約是在公元前430年。當時的希臘學者希羅多德在文獻裏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煙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與2000多年前沒多在改變:沙海茫茫,無路可尋; 。
然而“撒哈拉”並不是希羅多德筆下所描述的那樣,自古就是不毛之地,這一點從撒哈拉沙漠中發現的史前壁畫和巖畫可以得到證明。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處於一個綠茵時代,這裏曾有過充沛的雨量,蓊鬱的森林,青蔥的草原,發達的畜牧業。
這片一度豐腴的沃土,而今爲何面目全非呢?據科學家考察研究,這首先緣於“季風雨”的變化。大約在史前期的後期,季風雨從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帶到撒哈拉。公元前1萬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來越潮溼;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積也越來越大。可是,從這以後不知什麼原因,撒哈拉的季風雨卻少了起來,降雨量和蒸發量發生了無可逆轉的失調。降下的雨水本已減少,又很快被太陽蒸發,水分難以積存,江河湖泊日益乾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這種溼潤期和乾旱勇的反覆更迭中,逐漸演變成爲大沙漠。
當然,撒哈拉的變化也無不與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種、亂伐森林、踐踏植被有者密切的關係。就這樣經過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這裏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腳熱帶的“稀樹草原”變成“幹曠草原”,又從“幹曠草原”變爲沙漠。
撒哈拉的變化給人類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問題。
21.第1段末尾橫線上與上文銜接最恰當的一句是 ( )(3分)
A.炎熱的氣候,行人很少。 B.奇熱的氣候,少人問津。
C.氣候炎熱,誰還去問津呢? D.氣候奇熱,人跡罕至。
22.從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過程是:(6分)
( )一( )一( )一(沙漠)
23.第4段中“降雨量和蒸發量發生了無可逆轉的失調”一句話在文中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指出撒哈拉草原變爲沙漠的原因,並談談撒哈拉草原變爲沙漠給我們啓示。(5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啓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作家劉增山在《秋魂》一文中寫道:“如果你種下的是葵花,收穫的將是一片金黃;如果你種下的是甘蔗,收穫的定是蜜糖。如果你種下的是莠子,收穫的將是一片雜草;如果你種下的是稗子(葉子像稻,果實像黍米,是稻田害草),收穫的定是一把稗子;如果你什麼也不種,收穫的則是一片空白……”請結合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以“播種和收穫”爲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1、A 2、D 3、C 4、A 5(1)設問(2)擬人(3)對比 6、略
7、(14分)(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3)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5)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6)星新一 日本現代小說家(7)利奧波德 美國
8.貝多芬 米開朗琪羅 托爾斯泰 貝多芬
9.(2分)唐 柳宗元
10.(2分)(1)呆呆的樣子 (2)憂傷的樣子 (3)像北斗星那樣曲折(4)輕快敏捷的樣子
11.(2分)①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②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12.(2分)隔 聞 伐 取 見
13.(4分)略
14.幽深冷寂(清靜或清幽);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15、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圍氣氛
16、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17用了擬人的手法,說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永恆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區別只在於高級生命形態與低級生命形態之分,低級生命形態,即看起來死氣沉沉的物質也“隱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
18、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19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認識自然的偉大,承認人類自身也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0因爲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21D
22綠茵時代或青蔥草原 希樹草原 幹礦草原
23這句話在文中的意思是降雨量和蒸發量的比例失調,降雨量少與蒸發量的趨勢不可改變。
24.撒哈拉成爲沙漠的原因是:(1)自然原因。由於季風雨的變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溼潤期與乾旱期的反覆更迭中,最後處於長期乾旱而形成沙漠。(2)人爲原因。人類對撒哈拉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
撒哈拉草原變爲沙漠給我們的啓示是:人類應該強化環保意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生活的空間,也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