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八年級試題 >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檢測試題(人教版新課標)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檢測試題(人教版新課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一、積累與運用。 (26分)

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檢測試題(人教版新課標)

1、根據課文默寫古詩文:(10分)

(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行路難》中相信自己終有一天能舒展自己抱負的句子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4)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花喻雪聯想美妙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茅屋爲秋風所破歌》中體現詩人寧願自己凍死,也希望立即看見之屋就名句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最能體現詩人那種推己及人的博愛情懷的句子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指出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C )(3分)

A、政通人和 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峯迴路轉

B、觥籌交錯 脫籠之鵠 橫無際涯 浩浩湯湯

C、與民同樂 朝輝夕陰 憂饞畏譏 氣象萬千

D、長煙一空 傴僂提攜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C ) (3分)

A.爲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敗,小鏡傷心極了,他多麼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這無限的苦惱啊!

C.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人類就一直面臨着兩種挑戰,一是來自人類本身,一是來大自

然。

D.考生在考場上專心答卷,而場外的老師和家長無時無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4、李明同學說話喜歡引經據典,在下面幾種情境講話中,他引用的古詩文恰當得體的一項是 ( D) (3分)

A.同學張華要到外地去上中專,李明給他送行時說:“‘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張華,你一人遠走他鄉要多珍重啊!”

B.同學劉欣寫作文時想找一句表現讀書樂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說道:“這還不容易,‘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學一起去春遊,面對着滿園盛開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說道:“真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幹樹萬樹梨花開’,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張海學習上得過且過,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長地對他說: “‘學而不思則罔’,你可不能總是淺嘗輒止啊!”

5、名著。(7分)

《海底兩萬裏》主要講述“諾第留斯”號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爲在海上看到了一條獨角鯨,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最後發現那是一艘名爲諾第留斯號的潛艇,並且帶着僕人康賽爾和一個捕鯨手尼德.蘭跟隨乘坐這艘潛艇在海底做了兩萬裏的環球探險。

二、閱讀理解。 (44分)

(一)課內閱讀<1>(16分)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爲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爲坻(chí),爲嶼(yǔ),爲嵁(kān),爲巖。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悽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gōng )古,餘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6、填空: (3分)

《小石潭記》選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著名文學家,世稱“柳河東”,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長於寫山水遊記,此文寫於作者被貶爲永州司馬期間,這一時期所寫山水遊記統稱《永州八記》。本文是其中的第 四 篇。

7、下面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C)。 (3分)

A.乃記之而去 岳陽樓記 B.明滅可見 才美不外見

C.以其境過清 不能以遊墮事 D.潭中魚可百許頭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8、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3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速的氣氛,抒發作者悲涼悽愴的心緒。

B.第一段作者圍繞着“石”來寫,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不同的景緻。

C.第二段寫了游魚、陽光和影子,動靜結合,展現生動的畫面,目的是表現魚的活躍、可愛。

D.柳宗元被貶失意,心情抑鬱,所以認爲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實作者筆下的小石潭風景如畫,如果我們能跨越時空到此一遊,或許會流連忘返。

9、翻譯句子。 (4分)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砍伐竹子開出道路,往下見到一個小潭,水特別清澈透明。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石岸的形狀象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10、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爲什麼在第四段又寫“悄愴幽邃”?(3分)因爲作者參與改革失敗後被貶,心中憤懣不平,因而悽苦是感情主調。寄情山水是爲了擺脫這種心情,但歡樂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二)課內閱讀<2>(18分)

對比閱讀《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

(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爲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衆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1、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C )(3分)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心意) 或異二者之爲 (或許)

B.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睡着了) 是進亦憂,退亦憂(做官)

C.故自號曰醉翁也(取號) 往來而不絕者 (斷)

D.野芳發而幽香(香花) 傴僂提攜(提拔)

11、 12、 13、 14、

15、(1)(2) 16.比喻 17、;12、下列句式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句是(D )(3分)

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B、行者休於樹

C.微斯人,吾誰與歸 D、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判斷句】

1 3、“是進亦憂,退亦憂”一句中,兩個“憂”所指的內容依次是(各用兩個字回答)(2分)憂民;憂君

14、“微斯人,吾誰與歸”中的“斯人”的政治抱負是什麼?(2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5、 (l)甲文中畫線的句子可以翻譯爲:不因爲外物的好壞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分)

(2)乙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爲:野味野菜,花樣很多,雜七雜八擺在面前的,是太守在舉行宴會 (2分)

16、乙文第1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用來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2分)

1 7、從表達方式看,甲文以 議論爲主,乙文以記敘描寫爲主。甲文表達了作者“先天下

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乙文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 (2分)

(三)課外文言文閱讀(10分)

虎之力,於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無之,又倍其力焉,則人之食於虎也,無怪

矣。然虎之食人不恆見,而虎之皮人常寢處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敵百,雖猛必不勝。故人之爲虎食者,有智與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與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類也,其爲人獲而寢處其皮也,何足怪哉?

1 8、解釋加橫線字詞的意思。 (2分)

(1)則人之食於虎也(食物 )(2)然虎之食人不恆見( 經常)

19、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然虎之食人不恆見。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見。

(2)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老虎用自己的爪子和牙齒,而人用工具。

20、“然虎之食人不恆見”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2分)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21、作者說虎的目的是什麼?(用原文回答)(2分)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與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類也。

【譯文】老虎的力氣,比人的力氣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鋒利的爪牙,但是人沒有,又使它的力氣加倍。那麼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見,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來做坐臥的物品,爲什麼呢?老虎使用力氣,人運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氣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對抗一百,即使兇猛也一定不能取勝。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爲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氣而不用智慧,和(只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別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樣。他們像老虎被別人捕捉到(殺死)而被坐臥在他們的皮上,有什麼值得奇怪暱?

三、作文。 (50分)

古人云: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你曾經遊覽過哪些令人流連忘泛的風景名勝呢?請你以“遊 ”爲題,寫一篇遊記。

要求:1、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自己的感受。2、不少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