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有關何易於的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有關何易於的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何易於嘗爲益昌令。縣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樸嘗乘春自上游,多從賓客歌灑,泛舟東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民挽舟。易於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驚問狀。易於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於爲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刺史與賓客跳出舟,偕騎還去。

有關何易於的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益昌民多即山樹茶,利私自入。會鹽鐵官奏重榷筦,詔下所在不得爲百姓匿。易於視詔曰:“益昌不徵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賦以毒民乎!”命吏剗去。吏爭曰:“天子詔‘所在不得爲百姓匿’,今剗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寧免竄海裔耶?”易於曰:“吾寧愛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爾曹。”即自縱火焚之。觀察使聞其狀,以易於挺身爲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喪,子弱、業破不能具葬者,易於輒出俸錢,使吏爲辦。百姓入常賦,有垂白僂杖者,易於必召坐與食,問政得失。庭有競民,易於皆親自與語,爲指白枉直。罪小者勸,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獄無系民,民不知役。改錦州羅江令,其治視益昌。是時故相國裴公出鎮錦州,獨能嘉易於治。嘗從觀其政,道從不過三人,其察易於廉約如此。

會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於治狀者,且曰:“天子設上下考以勉吏,而易於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於督賦如何”?曰:“止請貸期,不欲緊繩百姓,使賤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費不足,遂出俸錢,冀優貧民。”“饋給往來權勢如何?”曰:“傳符外一無所與。”“擒盜如何?”曰:“無盜。”樵曰:“餘居長安,歲聞給事中校考,則曰:‘某人爲某縣,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問其政,則曰:‘某人能督賦,先期而畢;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費;某人當道,能得往來達官爲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盜。’縣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對,笑去。

樵以爲當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爲切。至於緩急補吏,則曰:吾患無以共治。膺命舉賢,則曰:吾患無以塞詔。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繼而言之,使何易於不有得於生,必有得於死者,有史官在。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易於即腰笏,引舟上下 引:引導

B.矧厚其賦以毒民乎 厚:增加

C.改錦州羅江令,其治視益昌 治:治理

D.止請貸期,不欲緊繩百姓 繩:勒逼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詔下所在不得爲百姓匿 誰爲大王爲此計者

B.以易於挺身爲民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C.易於必召坐與食 今王與百姓同樂

D.樵以爲當世在上位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刺史崔樸乘船進入益昌縣後,“索民挽舟”,身爲下屬的何易於既不趨奉討好,也不驅民助興,而是“腰笏,引舟上下”。

B.何易於縱火焚詔,寧願冒流放海裔的危險,也不厚賦毒民,徵收茶稅。這件事以易於與小吏間的問答來表現,顯示出了小吏的剛正和易於的愛民。

C.爲了使何易於的形象更加完整豐滿,在引舟焚詔兩個典型事例之外,作者又從助民治喪、尊老問政、立遣競民、部從極少、爲政簡約等不同角度予以補充和擴展。

D.“何易於不有得於生,必有得於死者”,是作者以滿腔熱情而下的預言。這預言不僅顯示了作者的歷史洞察力,也包含着作者充分的自信心。

9.用/給文中打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分)

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於爲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易於曰:“吾寧愛一 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爾曹。”

譯文:

(2)嘗從觀其政,道從不過三人,其察易於廉約如此。

譯文:

(3)天子設上下考以勉吏,而易於考止中上,何哉?

譯文:

6. A(引,牽拉)

7.D(A都爲介詞“替”。B都爲連詞“因爲”。C都爲介詞“和,跟”。D代詞“......的人”/助詞,表示定語後置。)

8. B(不能顯示小吏的剛正,只是表現小吏對何易於的關心之情。)

9. 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於爲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對2處1分,全對3分)

10.(1)何易於說:“難道我爲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縣的百姓都受苦難?我也不讓你們承擔罪名。”(寧、毒、爾曹各1分,句意和表達各1分。)

(2)(裴公)曾經下到羅江去視察他辦理公務,(看到他)帶的前導和隨從不超過三個,他就是這樣清楚地知道何易於的廉潔儉約的。(觀、道、廉約各1分,句意和表達各1分。)

(3)(3)皇上設立考績制度來勉勵官吏,可是何易於僅僅考到中上級,這是爲什麼呢?(上下考、勉、止中上各1分,句意和表達各1分。)

參考譯文:

何易於曾經做益昌縣縣令。益昌縣離刺史的治所四十里,縣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樸乘着春光明媚,帶了許多賓客,坐着大船,唱歌喝酒,從上游放舟東下,船一直到益昌縣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縴。何易於就把朝版插在腰帶裏,拉着纖,與幾個民夫一起拉着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發現縣令在拉縴,很吃驚,問他爲什麼。何易於說:“現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於春耕,就在侍弄春蠶,一點點時間都不能損失。易於是您主管下的縣令,現在沒啥事幹,可以來承當這個差使。”刺史聽了,和幾個賓客跳出船艙,上岸騎馬一起回去了。

益昌縣的百姓多數在附近山上種茶樹,收了茶葉賺得的錢 完全歸自己。正遇到鹽鐵官具奏朝廷要嚴格執行專賣制度,皇帝下詔書說,凡專賣物品生產地的官員,不準爲百姓隱瞞。詔書貼到縣裏,何易於看了詔書說:“益昌不徵茶稅,百姓都還沒法活命,何況要增加稅賦去害百姓呢!”他下令要差役把詔書剷掉。差役爭辯說:“皇上的詔書說,‘官員不準爲百姓隱瞞’,現在鏟去詔書,比隱瞞的罪名更重。我不過丟一條命,大人您難道不會因此而流放到海角天涯?”何易於說:“難道我爲了保自己的命而使一縣的百姓都受苦難?我也不讓你們承擔罪名 。”他就自己放火,把詔書的木牌燒掉了。州里的觀察使知道了這事的經過,因爲何易於勇於挺身爲百姓,到底也沒有把這事上報而彈劾他。

本縣百姓死了,死者的兒子年幼、家業破敗無力辦喪葬的,何易於常常拿出自己的官俸錢,叫手下人給那家辦喪事。百姓來繳租稅,其中有頭髮花白、彎腰僂背拄柺杖的,何易於一定招他過來給他吃東西,問他政治上什麼事辦得對、什麼事辦得不對。百姓有事爭訟,何易於都親自和他們談話,給他們分清是非黑白,犯了罪的,小罪就勸導,大罪就杖打,都當場打發回去,不把他們交給獄吏。他治理益昌三年,牢獄裏沒有一個罪犯,百姓不知道什麼是徭役。以後調派到錦州羅江任縣令,治理的方法和在益昌一樣。當時,已故的`宰相裴公正擔任錦州刺吏,特別讚賞何易於的政績。裴公曾經下到羅江去視察他辦理公務,帶的隨從不超過三個,他就是這樣清楚地知道何易於的廉潔儉約的。

會昌五年,我路過益昌。有百姓詳細告訴我何易於怎樣治理政務,並且說:“皇上設立考績制度來勉勵官吏,可是何易於僅僅考到中上級,這是爲什麼呢?”我問:“何易於催繳賦稅做得怎樣?”回答說:“向上級申請寬放期限,不去嚴厲勒逼百姓,不讓他們低價賣出糧食絲綢。”“他催服勞役做得怎樣?”回答說:“縣裏開支費用不夠,就把自己的官俸拿出來貼補,寬放貧苦百姓的勞役。”路過有權勢的人物,他怎樣招待?”回答說:“供應車馬,給具證明,其他什麼也沒有。”“捕捉盜賊怎樣?”回答說:“全縣沒有發生過盜賊案件。”我說:“我在京城裏,每年聽到給事中考覈州縣官吏,說是:‘某縣縣令某人,考績得某級,可以得到某官。’問那些官員的政績,就說:“某人催繳賦稅有成績,比限期提早完成,某人監督勞役有功勞,能爲官府節省開支費,某人所管縣是交通要道,往來路過官員都說他接待得好;某人一年能抓到多少盜賊。’縣令的考績,就是這樣子的。”那百姓聽了我的介紹,一句不說,笑着走開了。

我認爲如今在朝廷掌權的人,都懂得要迫切搜求人才。到急需補充官員的時候,就說:“我耽心沒有好官可以共同治理。’受到皇命叫薦舉賢才,就說:“我耽心找不到人去完成皇命。’等到有了好官賢才,有幾個人能夠賞識?再說,象何易於這樣的好官,即使活着得不到什麼,他死後一定美名流傳,因爲我們還有史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