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蘇廷評行狀》文言文閱讀附答案

《蘇廷評行狀》文言文閱讀附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蘇廷評行狀》文言文閱讀附答案

公諱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達不羈,讀書,略知其大義,即棄去。謙而好施,急人患難,甚於爲己。衣食稍有餘,輒費用,或以予人,立盡。以此窮困厄於飢寒者數矣,然終不悔。旋復有餘,則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復愛惜。凶年鬻其田以濟飢者,既豐,人將償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爾故也。”人不問知與不知,徑與歡笑造極,輸發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懲,人亦莫能測也。

李順反,攻圍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會皇考病沒,而賊圍愈急,居人相視涕泣,無復生意。而公獨治喪執禮,盡哀如平日。太夫人憂甚,公強施施解之曰:“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

慶曆中,始有詔州郡立學,士歡言,朝廷且以此取人,爭願效職學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爲美觀耳。”戒子孫,無與人爭入學。郡吏素暴苛,緣是大擾,公作詩並譏之。慶曆七年五月十一日終於家,享年七十有五。

聞之,自五代崩亂,蜀之學者衰少,又皆懷慕親戚鄉黨,不肯出仕。唯公命其子渙就學,所以勸導成就者,無所不至。及渙以進士得官西歸,父老縱觀以爲榮,教其子孫者皆法蘇氏。自是眉之學者,日益至千餘人。然軾之先人少時獨不學,已壯,猶不知書。公未嘗問。或以爲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兒當憂其不學耶?”既而,果自憤發力學,卒顯於世。

公之精識遠量,施於家、聞於鄉閭者如此。使少獲從事於世者,其功名豈少哉!不幸汩沒,老死無聞於時。然古之賢人君子,亦有無功名而傳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無傳,非獨其自放終身,亦其子孫不以告人之過也。故條錄其始終行事大略,以告當世之君子。謹狀。(節選自《蘇軾文集?卷十六》,有刪節)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益不復愛惜——愛惜:吝惜

B、日操兵乘城——兵:兵器、武器

C、居人相視涕泣,無復生意——生意:做買賣

D、又皆懷慕親戚鄉黨——慕:貪戀

2、下列句子中,表現蘇序有見識或有雅量的一組是( )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懲

③朝廷終不棄,蜀賊行破矣

④戒子孫,無與人爭入學

⑤公始命其子渙就學

⑥果自憤發力學,卒顯於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蘇序自幼性格豁達開朗,不拘禮法。他讀書只求大體瞭解重要意旨就棄書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後還不能熟知詩書。

B、蘇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餘,就把錢財全部贈與他人,即使因爲這樣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屢次陷入困頓,他也始終不悔。

C、蘇序儘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長遠,爲把兒子蘇渙培養成才,他極盡勸導之能事。蘇渙的學有所成,深深影響了眉州人的思想觀念。

D、蘇序一生都沒有功名,但他爲人精明,器量遠大。蘇軾爲他寫作這篇“行狀”,目的`是讓當世君子藉此瞭解蘇序爲人行事的大致情況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凶年鬻其田以濟飢者,既豐,人將償之。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之無傳,非獨其自放終身,亦其子孫不以告人之過也。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D

3、C

4、(1)災荒之年,(他)賣掉自己的田地來救濟飢餓的人,豐收後,那些被救濟的人準備償還他。

(2)祖父沒有傳記,不只是(因爲)他一生自我放逸(或:灑脫不羈),也是他的子孫沒有把他的聲名、事蹟告訴他人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