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師說》文言現象解讀

《師說》文言現象解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論文。據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考證,此文作於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下面是由小編爲大家分享整理的《師說》的文言現象,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師說》文言現象解讀

  通假字

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受:通“授”,傳授,講授

⒉或師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⒊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讀,通"逗”,閱讀中的斷句

  一詞多義

【師】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擅長某種技術的人或者是樂師)

③吾師道也:(名詞做動詞,學習)

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作動詞,從師)

⑤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爲師)

⑥則恥師:(動詞 拜師)

⑦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 老師)(者也判斷句)

【之】

①擇師而教之:(代詞,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代詞,這)

③古之學者:(結構助詞,表示修飾或領屬關係,譯爲“的”)

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名詞性的中心語之間,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獨立性”。因爲“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謂之間的,即“之”後必是動詞;而兩個“所存”是“所詞短語”,“所詞短語”都是名詞性的。)

⑤句讀之不知:(賓語前置標誌)

⑥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代指前面的“六藝經傳”,譯爲它們。這是賓語前置句式)

⑦士大夫之族:(這些人)

⑧古之聖人:(的)

⑨師道之不復:(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⑩吾從而師之:(代詞,他)

1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翻譯爲“這些”)

【其】

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人稱代詞,他)

②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詞,那(些))

③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人稱代詞,他們)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人稱代詞,他們的)

⑤聖人之所以爲聖……其皆出於此乎:(語氣副詞,表猜測,大概)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稱代詞,他們的)

⑦其可怪也歟:(語氣副詞,表揣測)

【惑】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疑難問題)

②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塗)

【道】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風尚)

③吾師道也:(名詞,道理)

④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乎】

①其皆出於此乎? (語氣助詞,表推測,吧)

②生乎吾前:(介詞,表時間,在)

③固先乎吾:(介詞,表比較,比)

【於】

①恥學於師:(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向)

②其皆出於此乎? (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在)

③於其身也:(介詞,表示對象,對,對於)

④師不必賢於弟子:(介詞,表示比較,比)

⑤不拘於時:(介詞,表示被動,受,被)

【傳】

①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③六藝經傳:(名詞,傳文)

【無】

①孰能無惑:(沒有)

②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論)

【焉】

①則恥師焉:(他們)

②或師焉或否焉:(助詞:不譯)

③猶且從師而問焉:(兼詞:於之)

  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則羣聚而笑之(羣,表動作的情態,成羣)

2.名詞作動詞

① 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②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於)

3.名詞的意動用法

①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爲師)

② 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爲師)

(二)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 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③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聖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塗的問題)

⑤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形容詞作名詞,卑:卑賤的人、低下的人 盛:勢盛位高的人)

2.形容詞作動詞

惑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於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爲恥)

(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使……學習)

  古今異義

⒈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求學的人

今: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人

⒉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用來……的

今: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

⒊吾從而師之

古:跟隨並且

今:表目的或結果,是連詞

⒋無貴無賤

古:不論;不分

今:沒有

⒌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古:風氣

今:道理

⒍句讀之不知

古:句子中間需要停頓的地方,讀dòu

今:看着文字發出聲音,讀dú

⒎聖人無常師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⒐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漢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統稱

⒑今之衆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數人

⒒小學而大遺

古:小的方面學習了

今:初級正規教育學校。

  賓語前置

1、句讀之不知 ,惑之不解。

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1、學於餘。

2、恥學於師。

3、師不必賢於弟子。

  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其爲惑也,終不解矣。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5、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被動句

1、不拘於時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羣聚而笑之(省主語)

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諛(省略謂語動詞)

5 或師焉,或否焉 (“否”後省“師”)

6 生乎吾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