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靜夜思古詩含義

靜夜思古詩含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於屋內擡頭望月的所感。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靜夜思古詩含義,一起來看一下吧。

靜夜思古詩含義

靜夜思

唐代:李白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及註釋

直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牀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韻譯

皎潔月光灑滿牀,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隻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

註釋

⑴靜夜思:靜靜的夜裏,產生的思緒 。

⑵牀:今傳五種說法。

一指井臺。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

創作背景

李白《靜夜思》一詩的寫作時間是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之治十四年)舊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26歲,寫作地點在當時揚州旅舍。其《秋夕旅懷》詩當爲《靜夜思》的續篇,亦同時同地所作。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擡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參考資料:

1、孫宏亮.李白《靜夜思》考證. 延安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02

鑑賞

這大概是一首最普及的詩了,可能還是許多人一生學過的第一首詩,但較之魏文帝的“漫漫秋夜長……”滋味要寡淡了許多。並且這首詩還有一些不通情理的地方。按理說,此情此景應該是在室外,以方便舉頭望明月,而不是舉頭望房樑。月光穿窗而入室內,即使是玻璃窗,或者沒有窗戶紙,因有窗戶的影子,就不太象地上霜了。若在室外,牀便不是一般的牀,必須解釋成一種室外的東西,比如胡牀井欄之類。並且,據說現在這個版本是經過明人改過的,《唐詩三百首》是較早採用的,在其推廣過程中起了莫大的作用。

這種只有20個字的五絕,大概是中外詩歌裏面最短小的一種吧。但就是在這20個字的'預算約束裏面,“明月”二字便重複了兩次,佔去了20%的預算。而整首詩又是那樣直白,幾乎跟兒歌一樣淺顯,卻絲毫不影響它在流行詩歌排行榜的位次。可見這種改動還是很成功的。

子曰詩可以興觀羣怨,還可以風雅頌賦比興,從通常意義上看,這首詩的前三句可以看成興,當然並不是典型的興,因爲明月與故鄉還是有聯繫的。興是兒歌常用的手法,並且語多重複,在重複中還常用頂針式的重複,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專吃杜魯門”,前三句幾乎毫無意義,最多隻能算是虛晃一槍。

月亮是一個很適合作詩的題目,古今中外有很多月亮詩。在中國若讓人舉一個月亮詩的例子,恐怕半數以上的人想到的第一個就是這一首。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中,月亮通常用來表達思鄉、思人情感時的襯托。拋開月亮的象徵意義這個問題不談,月亮詩大致有三類,這三類又分兩大類,一大類是滿月,另一大類當然就是殘月。

在滿月中又有兩類,一類是人們平時最常見的,也是在文學作品裏出現最多的,是在侷限空間裏的月亮。本詩就屬於這一類,其他如漢樂府裏那些月下思婦、《姜齋詩話》裏非常讚賞的“明月照積雪”,王國維所欣賞的“桂華流瓦”,以及燕京八景裏的“盧溝曉月”都是侷限空間裏的月亮,適合用長焦鏡頭進行局部特寫。但滿月未必是明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很朦朧的。

滿月中的第二類是在廣闊空間的月亮,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常見,因爲需要到野外去,不能在天井裏,但對於欣賞月亮卻是最理想的情況。所謂的廣闊空間不外乎高山、大海、大漠、大江、大湖、草原等,文學作品裏的“海上生明月”、“明月出天山”、蘇軾的《赤壁賦》、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都屬於這種情況,這種情景是極富感染力的。

第三類就是殘月。殘月多用於烘托消極情感,因而多佐以枯枝瘦石之類,如“鬆際露微月”、“缺月掛疏桐”、“缺月昏昏漏未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