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演講 > 實用的勵志演講稿模板彙編七篇

實用的勵志演講稿模板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衆,演講人圍繞着主題講話的文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勵志演講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勵志演講稿模板彙編七篇

勵志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可愛的同學們,晚上好:

時間如風一般,一吹而過,新生的稱號已離我們遠去,迎來我們的是畢業、再續學業與就業間的選擇。看着身邊每位同學都滿懷自己的理想,憧憬着美好的未來之時,心裏百感交集。

這裏,我想問問身邊最親愛、最可愛的同學們——在我們一心想着就業的同時,我們可曾想過,出去之後我們會做什麼,能做什麼?我們有限的學識將在現實的社會中能得到幾分認可?也許你們會說,我留下繼續深造又能怎樣!

此刻我什麼也學不進,學了也等於白學,還不如早些出去比效實際。我完全理解這種想法,這不是你們的錯,如果說這是一種錯,我也曾錯過。在這裏,我想以姐姐的身份對我可愛的弟弟妹妹囉嗦一句:希望你們安心的、認真的多學點東西,在一心想着就業的同時靜心回顧自己到底掌握有多少技能與知識,是足以支撐自身在現實得近似殘酷的現實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多給自己充充電,紮實的基礎纔是立足社會的最終王牌,外面的社會真的很殘酷,我不想看到我最親愛的同學們最後留下苦澀的遺憾。

當我們走上社會的大舞臺時,伴隨着我們的將是興奮與陌生間的俳徊,喜悅與不安的矛盾心扉。現實可能不盡人意,事情的發展也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這會更使知識淺薄的我們而感到迷茫與無所適從。確實,一個原來較爲單純的學生轉而成爲職業勞動者,角色和社會關係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面對陌生的現實社會,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生活,怎樣才能讓我們更快的去適應?怎樣才能胸有成足的去面對?這就需要我們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從容的去面對今後所遇到的包含不想遇到的事情。

最後希望各位同學深思

——好好的認真的把握現在,多學點知識,充實自己,以備未來的征途所用。

這是作爲學長的我的一份真誠的心聲,是對你們的一分真誠的建議與期望,至於如何作決定,則仁者見仁,智者見知,姐姐我可不想由於此次的言語而成爲日後的千古罪人哦。(微笑)

今天的演講搞到此結束over!

謝謝大家,謝謝!(鞠躬)

勵志演講稿 篇2

——節選自首屆新東方商學院研究生院高峯論壇上的演講

人生像爬山,如果你走在平地上,一輩子不用花力氣,但看到的風景是一樣的。從出生的第一天到死亡,每一天過的日子都是一樣。因爲你沒有付出努力,所以就沒有意料中的收穫。我們也許可以說gre、gmat獲得了高分的學員有可能智商高,但更重要的還是他們的努力,他們具有專心致志不認輸的精神,不斷努力直到考到自己滿意的分數。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不是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如果智商很高,我就不至於考三年才考上北大,也不至於在每次考試前還要比其他同學多學很長時間。我在小時候就有這樣的感覺,我有很好的自然環境,家在長江邊的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在江邊上看江裏的船來船往。當一個人有了嚮往遠方的心的時候,他的腳一定會向遠方邁去,於是就有了我這樣的貧困孩子一年一年地考北大的故事。雖然在北大以全班倒數第五名的成績畢業,但我努力地將新東方辦成了全中國最大的英語培訓學校。

我始終相信人的夢想和激情會帶領你走向遠方。我到美國大使館一次一次被拒籤的時候,也曾灰心喪氣過,覺得世界上可能除了阿富汗再也不會有別的國家給我簽證了。不過我現在的護照上有十多個國家,美國給我的是有效期十年的商務簽證。生命中抱怨是沒有用的,你一出生可能就跟別人有很多的差距,從一輩子的角度來說這是沒有關係的。比如說你是出生在農民的家庭還是部長的家庭都沒有關係。從你出生開始,你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只要有一粒種子,就可以承受雨露陽光去成長。能不能成長一方面要看父母的關愛和老師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是什麼樣的種子。

在座的同學未來是否能夠成功,不在於你現在的狀態,而在於你有沒有那種心態,把抱怨的心態轉化爲自己主動奮鬥的心態。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切成功與否、心情的快樂與否、收穫與否都來自於你自己,來自於你心中的種子。永遠不在於你碰上了什麼樣的老師、家長或者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在任何一個社會環境中,人都能找出激勵自己奮鬥的經歷和精神來。我們面對的外部環境都是一樣的,一個偉大的人是自己創造出生存的天地,並且擴展它。而不是說你進入一個現成的生存天地以後去抱怨。

面對未來的發展,留學毫無疑問是一種很好的擴展方式。當然我們不能說不留學在中國就幹不出事情來,否則我也沒有資格站在這兒講話。馬雲、史玉柱、柳傳志和我都沒有留過學,但做了很多成功的事情。這個世界總是有成功的人和偉大的人在不斷地成長,不管什麼樣的土壤都可以長出美好的植物來。綜合來說,如果我們的生命可以擴展的話,最需要擴展的是在年輕的時候認識世界。

家庭條件允許的話,高中階段就可以留學讀書了。爲了省錢也可以在研究生階段留學,也就是本科的'時候把gre或者是gmat考完。研究生不留學,工作以後依然要不斷地尋找開闊自己眼光的機會。未來,世界舞臺上中國的分量一定會越來越重。這種情況下,你會發現世界上最需要的人才是懂得中西方文化融合、語言、科技、傳統的人才。大家已經在中國生活了這麼多年,對中國的文化傳統和中國人的做事方式已經十分了解,已經天然對中國的文化有反應。但是現在即使你的英語能力十分優秀,即使你gre考了滿分,對西方世界仍然存在隔閡。中國出去的留學生尤其是研究生最大的問題是,出國以後只搞研究和自己的專業但不融入美國社會。比如說不跟美國人打交道,甚至不跟美國的同學打交道,只是做實驗和研究。最後英語水平沒有提高太多,表面上拿到了美國的學位,從思維上依然是一個土鱉。從研究生階段出去留學,不光是學課程,而且是利用這個時間真正地變成一個對中西方文化和語言以及其他的科技方面能全部兼容的人。因爲只有這樣的人未來纔有舞臺,不管是在西方的舞臺上還是在中國的舞臺上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我現在碰到的人都有這樣的說法,只要中國給我一塊平臺我就毫不猶豫地回到中國。中國現在的平臺很大,中國的國力表明了中國未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會越來越多。回國進行專心研究的科學家環境與待遇不會亞於美國,這樣大量的科技人才會回國。

我爲什麼鼓勵留學,這不僅僅是改變知識結構和生存狀態,而是你們肩負着改變中華民族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的責任,所以我認爲留學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勵志演講稿 篇3

一、鬱亮人才觀:人才其實比“資本”更重要

一個企業創新有很多,業務創新、產品創新等等,但是在企業管理機制上創新可能是更根本的。

我非常認同沈南鵬說的“最重要的是人”這句話。二十多年前王石說了一句話,叫人才是萬科的資本。那時候中國缺的是錢,把人才當做資本一樣對待,毫無疑問可以吸引很多人。由於我們在深圳,當時各路英才都要匯聚深圳,匯聚到中國最好的特區。這個時候萬科從零開始做大,後來上市了,我們發現有了一點錢之後,人才是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說人才是萬科的第一資本,覺得人才不能跟資本等同,應該高於資本。這幾年,我們遇到新的衝擊跟挑戰,在全球互聯網時代發現,好像別的資源都還可以找到,人才就成了萬科的唯一資本。有好的股東,可以拼爹,有好爹就行。而對於萬科這樣的公司我們並不掌握壟斷資源,我們也沒有絕對控股的股東,這時候人才就變成了萬科唯一可以依靠的資本。

二、人才機制:一路變革,萬科三個階段三大做法

對於這樣的變化,萬科在這三個認識階段後面,代表着萬科三種不同的做法。

第一階段,創業期提出“人才是資本”,強調“廣招優秀人才”

我們就吸引各路英雄豪傑匯聚深圳,來參與創業的過程。只要是優秀人才我們都歡迎,所以那時候我們有一句話:“人才是一條理性的河流,哪裏有谷地,就向哪裏匯聚。”

第二階段,提出“人才是第一資本”的時候,啓動“職業經理人制度”

依靠職業經理能力把企業經營好,來創造價值。做到XX年,萬科歷史上出現第一次的小問題,出現在哪裏呢?那一年萬科的增長,無論是規模增長還是利潤增長都下降了,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下降。爲此我們管理團隊那年沒拿獎金,就是因爲下降。創造價值是我們的天職,對於職業經理人來說,創造價值是我們的使命。那創造什麼價值就成爲了要探討的問題。創造價值只是賺點錢嗎?我們在管理內容裏面引入這一點。那一年我們全面攤薄淨資產收益率只有12.65%,而社會平均值在12%左右。也就是說我們所謂最優秀的管理團隊,創造了多少真實價值呢?後來我們算了一下,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只是沒損毀股東價值而已,12.65%在創造價值上是不應該稱爲優秀的。所以我們跟董事會談了一個新的方案,討論能不能引入經濟利潤獎,我們追求的東西和股東要求的東西能不能結合在一塊。我們創造真實價值部分,分享真實創造的這部分。於是公司每年請第三方來計算社會平均回報水平,之上的部分才作爲獎金來發放,這個做法效果很明顯。XX年12.65%,到XX年就到了19.65%的樣子,回報率提高了50%。感覺很不錯。但是又遇到問題了, XX年的時候,我們股票猛跌。以前股票跌價跟我們沒關係,賺好錢,賺增值價值就夠了。可是真的夠了嗎?職業經理人的制度,跟股東的訴求到今天再次出現了矛盾,這是我們內部的挑戰。

第三階段:職業經理人跟股東訴求出現矛盾後,提出“事業合夥人階段”

外部的挑戰包括什麼呢?包括我們尊敬的柳總(柳傳志)、馬總(馬雲),偶爾也包括廣昌(郭廣昌)兄弟,說到職業經理人都是有一點點不屑,但是鬱亮除外。不屑在哪兒呢?缺乏承擔,缺乏責任的擔當,這是很明顯的缺失。職業經理人基本上是包贏不包輸,贏了是創造出來大家分享,但是輸了跟我沒關係,最多我拍屁股走人就是了。所以內部遇到了管理者追求的東西、做的東西跟股東之間、增值價值之間出現了矛盾。經過中國職業經理人20年的發展,受到了一些質疑。所以一年前我們就來研究如何找到一個新的管理方法來解決這樣的矛盾,來回答這樣的質疑。我們去了很多地方。我去各個互聯網公司,也去了海爾這樣的傳統公司,馬上準備去富士康、美的,我還去了很多國外的公司,kkr、黑石對我影響很大,也包括我們美國的同行。我發現他們裏面有一些做法跟我是不太一樣的。其中最主要不一樣的地方是合夥人概念。所以經過一年多的思考、摸索,一年前的3月15日開始了事業合夥人的嘗試,從職業經理人制度升級爲事業合夥人。

勵志演講稿 篇4

大家好,我是汪涵。來自湖南電視臺的一位節目主持人。我做主持人18年了,主持了18年的節目,像這樣的舞臺,這樣的燈光,這樣熟悉的攝像師,這樣的觀衆,這樣的氛圍我應該特別的熟。但是今天,一個人站在這個舞臺上的感覺非常的奇妙,甚至說奇怪,還好有你們,有現場諸位親愛的觀衆朋友。所以我說主持人站在舞臺上應該像春風一樣,它能讓舞臺上所有的一切變的那麼的自然,那麼的妥帖。就像顧城的詩寫得一樣:草在結它的子,風在搖它的葉,我們站着,什麼都不說,就十分美好。我有時候特別希望,我在舞臺上站着,什麼都不說,就十分美好。美國有一位特別有名的藝術家叫約翰凱奇,他在一九五幾年的時候寫過一部鋼琴曲,名字叫做《四分三十三秒》。作品是這樣的。演奏家站上舞臺,打開琴蓋放上琴譜,端坐好了以後,四分三十三秒之內,有指頭沒有觸碰一下琴鍵,一直靜靜地坐着。頭十秒鐘大家在等待,有可能這個鋼琴師他在醞釀情感,慢慢地有一些躁動,慢慢地有人打哈欠了,慢慢地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到了四分三十三秒,鋼琴師起來,收起琴譜然後蓋上琴蓋說,我的演出完畢,走了。全場莫名其妙,但是安靜下來以後,所有的觀衆體會到,雖然那一刻什麼聲音都沒有,但是他們聽到了琴鍵以外的音樂,自己的心跳,呼吸,小聲地議論,些許的煩躁,所有的這一切放佛變成了《四分三十三秒》當中的音樂的每一個組成部分。

其實,我在這裏特別想和年輕朋友分享的就是,不要輕視行動的力量,也不要輕視個人的力量。用心的去做你認爲該做的每一件事情。就像我最開始,我大概是96年中專畢業,我沒有讀過大學,湖南電視播音專科學校。我當時進到湖南電視臺的節目叫做《男孩女孩》,我們當時就根本沒有節目可做,就這麼一個欄目,每天大家上午就開會,然後中午到食堂吃飯,下午又開會,然後在辦公室睡覺,然後又開會。但是我覺得那樣的生活對於一個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來說特別的新奇。但是後來打了很多次報告都沒有留在湖南臺。然後我就去了湖南經視,就是,依然我的人事關係還在的哪個電視臺,湖南的一個地面頻道。我特別珍惜一個稱謂,我想我作爲一個最優秀的節目主持人後面沒有之一的話,很難。但是我可以做湖南經視最忠誠的員工,我願意在這裏呆十年二十年,拿下這個稱號。我在這個電視臺,一進去開始做劇務,當時我們劇務組有兩個,我們兩個彼此認爲是最帥的劇務,我和李維嘉。做劇務的時候我們倆是最快樂的劇務,每天往這個演播廳扛椅子,扛椅子的時候我們倆就在想,今天我抗的椅子有可能會是毛寧做過的。維嘉說,那我這個還有可能是林依輪做的呢。兩個人每天有很多特別開心的事情。我們那個時候現場256個觀衆,每個觀衆來看節目的時候有個塑料袋,每一個塑料袋裏有50多件禮品,我就負責每天錄節目的時候往每個觀衆席放禮品,滷蛋粉,電燈泡,水龍頭,麪條,醬油,每天就做的特別快樂,因爲我知道放不完的麪條我可以帶回家。然後後來我就當了現場導演,跟現場所有的觀衆朋友將一些笑話活躍現場的氣氛,帶領全場的朋友鼓掌。當然我們今天的現場的掌聲全都是大家自發的,我們那時候要帶領大家鼓掌。我那時候當現場導演的時候我是每期鼓掌鼓得最厲害的。我記得又一次我們的臺長到現場來看節目。

“哪兒來的現場導演,這小夥子,你過來。”我就過去了。“臺長你好。”“把倆手伸出來。”我說:“啊?怎麼做節目還帶檢查指甲蓋洗沒洗乾淨的。”一伸手,手拍得特別紅。他說:“你們看,這個現場導演多麼的投入,鼓掌鼓的多麼的賣力。”我當時特別的快樂,因爲所有的人靠去看當時的那個綜藝節目要花很大的精力,求爺爺告奶奶得拿到一張票,我常常都在裏面,特別的快樂。後來又當導演,可以讓我特別欣賞的節目主持人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節目,哇,還有什麼比這更開心的。沒過多久臺裏面做內部的晚會,說汪涵是學播音主持的,你讓他去試試吧。哇,可是在全臺同事的面前主持節目,開心得不得了。當時做了一個節目叫做《真情》,臺長就問我們當時的一個節目主持人,“汪涵當搭檔可以嗎?”“可以。”然後還問了我們的一個燈光師。“小廖,你覺得汪涵可以嗎?”“不錯!暖場的時候全場的觀衆都樂成那樣,讓他去吧。”太開心了,我可以當主持人了。

所有的每件事情,都是我心裏覺得我應該去這麼做,而且這麼做我特別特別地開心,不管是什麼情況,我都接受。比如說今天的燈光,突然間沒有往昔那麼好了,今天的攝像不是你以往熟悉的,今天你化完妝之後總覺得你今天的黑眼袋比平常大很多,今天的嘉賓,今天的臺本,今天所有的一切都那麼不如意,趕快在內心鼓掌,因爲你的機會來了。我一定要學會很好的忍耐,這樣的一個特別尷尬或者是特別難堪的局面,我一定要扛下去,因爲面對困難無非三點:第一,度過了這個困難,你有度過困難的智慧;你面對困難,你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你繞過困難,你有了繞過困難的狡猾。多好。你還要生命教你什麼,你還要這個舞臺教你什麼。就像塞內加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何必爲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見全部的人生都催人淚下。但是我想,他所呈現的應該是這樣的一種情緒,既然我們都知道最終的結束是那樣,我們爲何不開開心心的、歡聲雀躍的,一碰一跳的能夠朝着那樣一個歸宿去。因爲我們心裏面充滿了太多太多的對這個世界上認知的美好。叔本華好像也說過同樣類型的話,如果你自己的眼神關注的是整體而非個人的一己的生命的話,那麼你的行爲舉止看起來會更像是一個智者,而不是一個受難者。所以我特別在這裏要花這麼長的時間,跟我所有的的年輕的朋友分享的就是,不管怎麼樣,我們還這麼健康,不管怎麼樣,我們還能夠這麼自由的呼吸也好,鼓掌也好,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也好,你什麼都不會失去。即算你有一天經過了所有的東西,你會覺得,哇,生命太苦難了。恭喜你,你知道生命苦難了,很多哲學家窮其一生,就是爲了告訴大家其實生命有多麼的苦難,我們應該多麼用微笑去面對它。

我今年40歲,當然我得到了太多太多,得到了我很多受之有愧的觀衆給我的掌聲和喜愛。因爲我個人覺得在電視臺,主持人只是最後一個完成者,如果我們今天現場沒有燈光師,沒有攝像,沒有化妝師,沒有音頻師,這個節目完全不可能呈現在大家面前。但是所有的鮮花掌聲給了我們,所以我覺得受之有愧。捨得這個詞我去查了一下,最開始閻王爺那時候好像在天上,有兩個人說要投胎到人間去,有兩種人生,一種是舍的人生,一種是得的人生。然後問兩個人,你們兩個人分別選什麼樣的人生。其中一個說,我要過得的人生。另一個人說,行吧,我就過舍的人生吧。於是乎兩個人來到了人間。過得的那個人的人生,他最終成爲了一個乞丐。因爲所有的東西都是別人給他的,他得到別人的資助,得到別人的憐憫,得到這個,得到那個。而說要過舍的那個人的人生,成爲了特別富有的人,他把自己的財富,自己的知識,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一點一點的去給了別人。但是我想,我今天面對這麼多年輕的朋友,80後90後,我們是不是一定要在腦子裏建立這個舍和得的概念。我後來一想,不應該,與其在這裏跟大家強調舍和得,還不如去考慮捨得背後的另外一個詞,接受。

上天地給你的東西,我們用雙手去接着,捧在手心,當然也不必要高舉過頭頂,因爲每個人都有可能接受到這樣的饋贈,上天拋給你的東西,用自己的雙肩去承受,不管拋多少,先扛着,扛着的目的是爲了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堅強,雙臂更加有力,有一天他饋贈給你更大禮物的時候你能接得住。做你自己想做的任何讓你快樂的事,前提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之上。除此之外,你可以一個人沒看見,你可以一個人蹦着跳着回家,你可以怎麼樣都可以。所以,在這裏要祝願所有的年輕朋友,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你認爲快樂的事情,如果你希望你這一生當中,你往前,你往後,你停下來的每一個腳印,當你有一天回過頭的時候希望他們成爲詩句的話,你就踏踏實實地走好你人生的每一步。

勵志演講稿 篇5

大家好,我叫xxx,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愛情與婚姻

什麼是真愛?

當你在無意間,把只屬於自己的一切,無條件地奉獻給對方;

當你所愛的人,遇到困難或遭遇不測時,自己心甘情願替他或她去承受一切。

這纔是檢驗真愛的尺度。

愛,是相互的。

當你癡心地愛着對方時,得不到迴應是一種不幸。

當你已不愛對方時,對方反而更癡情地愛你,是一種更大的不幸。

愛,失去任何一方的依託,不是啞劇,就是悲劇。

沉溺於愛情的人,是愛情的奴隸。它會使人喪失意志與毅力。

愛,是雙向的。

愛人,才能爲人所愛。

沒有你,哪有我?

沒有我,哪有你?

愛,是人的心靈之花。

人間是需要愛的,既要愛人,也需要別人愛。

如果不能愛一個人,或被一個人所愛,那就把愛獻給一切人,或許會換來人人對你的真愛。

愛,是人的心靈之花。

有了愛的種子,纔有愛的萌芽;有了萌芽,纔有可能開花結果。

人們期待着那至真、至善、至美的時代的到來。到那時人間會充滿了愛!

沉溺於愛情的人,往往失去聰明;

得到愛是一種幸福,能真誠地愛別人,是更大的幸福。

而無愛者,卻往往過分理智。

兩者加合除以二,或許最爲相宜。

爲了求得真愛,男人、女人都應當用理智剋制自己脆弱的感情。

一個真正的有志之士,決不會被愛情困擾得發狂;

一個在愛情上失態的人,不大可能在事業上有偉大的作爲。

人是需要愛的,得到愛是一種幸福,能真誠地愛別人,是更大的幸福。

古往今來,有衆多的詩人與情人訴說戀人離別之苦,其間有一點是共同的:

正是由於離別之苦,更強化了相聚之甜。

離別可能減弱泛泛之情,卻不能減弱熾熱之戀。

有如狂風吹熄的是蠟燭,卻能把大火煽得更旺。

多角的戀情,是應當即時結束的,多延長一天就預示着更多的苦果。

絢麗的友誼之花可以向一切人至誠奉獻;愛情如一顆明珠不可分爲兩半。

愛情是美好的,但誰也難保愛情沒有挫折、沒有坎坷,問題只在於你怎樣對待它。

倘若你能做到不在失戀中消沉,乃至輕生棄世,而是以此激發自己的事業心,並通過自己堅忍不拔的努力,去摘取成功的桂冠,那麼它將給你帶來更大的幸福。這是古今中外正確對待失戀的強者給予我們的啓示。

過早地涉足愛河,只能使自己耗費寶貴的精力,甚至還可能過早地給生活帶來苦果。

“愛情之舟前進一步,學習與事業之舟往往倒退兩步。”

如果你非要問我愛情是什麼,我只能告訴你,是詩,是夢,是美,是人生中美好的集結。

甜言蜜語不一定是愛情,海誓山盟不等於愛情,愛情是彼此心心相印,是夢中詩,是詩中夢。

愛情像天空,無比廣闊;

愛情像大海,無比深遠。

淺薄的人,覺得它單調;

深沉的人,才感到它的奧妙。

他們在探索中體會到那裏的愉悅、幸福、美好,彼此在廣闊天空中飛翔,在深遠大海中遨遊。

施捨,不是愛;

憐恤,不是愛;

同情,不是愛;

愛,就是愛,不能用施捨、憐恤、同情來取代。

真誠的愛,必須是無私的、忘我的、全身心的投入。

愛情是生命的火焰,失去它就失去了光與熱;但如果在生活中只有愛情而沒有理智與事業,也就失去了輝煌與成就。

讓愛情之花在事業的土壤中開放,而不要讓愛情氾濫成洪水,把自己的生命淹沒。

讓愛情之花在事業的土壤中開放,而不要讓愛情氾濫成洪水,把自己的生命淹沒。

真正的愛,是千百次地犧牲自己換來對方的幸福,決不可能有一次以對方的犧牲來換取自己的快慰。

要獲得愛情的甜美,首先要使對方幸福,彼此在互愛中使感情逐步昇華。

勵志演講稿 篇6

尊敬的領導:

你們好!我演講的題目是《無悔青春,與愛同行》。

當我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這樣一段歌詞:用第一抹光線的純淨爲世界畫一雙眼睛,用第一朵花開的聲音爲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爲你寫下傳奇……

在浩淼的人海中,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我們用如此純淨的目光去注視,用如此美麗的聲音去歌唱,用如此虔誠的心靈去懷想。只有那些品德高尚、心底無私、努力開拓、奮發進取的人,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愛戴,成爲時代的先鋒行業的楷模。

xxxx年12月13日的那天,一位叫劉易的年輕大夫悄悄地走了。他的離去牽動了數千人的心。凜冽的寒風中,爲他送葬的羣衆排成了長龍。人們簇擁在密密麻麻的花圈與輓聯中,大聲呼喊着他的名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悲痛的淚水。

他在有限的生命裏沒有做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有一些點點滴滴的小事。然而,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折射出他閃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讓我們的靈魂在受到強烈震撼之後,感到前所未有的陣痛。

劉易出事後的第二天,他在市裏某醫院當科主任的同學去了貫屯。當他看到這位有口皆碑的好醫生、好院長穿着非常單薄的皺巴巴的衣服,褲子裏面套着洗得發白的秋褲。那條秋褲是我們很多年前早已淘汰了的那一種,地上的三個紙箱裏裝着他的遺物

勵志演講稿 篇7

各位老師,領導,同事們:

大家晚上好,有個古老的笑話:一個人有些飢餓,買了幾個燒餅,把第一個吃掉後沒有一點感覺,吃了第二個後還是覺得餓,就這樣,直到他吃完第七個,才感覺飽了。於是他拍了拍肚子,深有感觸地說:“要知道吃這個燒餅能飽,我就不吃前六個了。”

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需要歷經一個過程,雄鷹歷經艱苦練習,才能展翅翱翔;樹木歷經四季輪迴,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海蚌歷經砂石的磨礪,才能生出美麗的珍珠;黃河流轉了九百九十九道彎,纔有了九曲迴腸的壯闊畫面。如果我們不付出就得到結果,那麼我們的人生必將失去很多色彩。況且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立竿見影的好事?總得走一些路,讓我們恰好在走路的過程中,積澱豐厚的哲思,走向成功的終點。

記得小時候,看到火苗閃耀,總是蹣跚着走向前,想要伸手去抓,而這時總會被大人看見,旋即一聲高喊:“別碰,小心燒了你!”恐怖的口氣足以把我們嚇得縮回手去。接着大人一邊描述火的兇殘程度,一邊把我們拖走,而我們的腦子裏卻時時惦記着火苗那搖曳多姿的可愛模樣。直到有一天,我們終於揹着大人親手觸碰了火苗,一種火燒火燎的痛感襲來,這回總算相信火苗確實如大人們所說的那樣駭人。

還有一個故事:一隻年輕的小鳥,想飛過大山去看風景,大鳥知道後,勸它道:“這山太高,你飛不過去!”小鳥聽了,並沒有停止飛翔,而是繼續向上飛。它又累又餓,卻不肯停歇,直到氣力耗盡,再向上看,仍舊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山巔,最後無奈飛回巢穴。第二天,它癡心不改,再次向上飛,依然沒能看到山頂。第三天,第四天……直到它老得再也飛不動,只能停留枝頭,望着高聳入雲的山頂,想象着山外的景色。這天,一隻小鳥經過,它問小鳥去幹什麼?小鳥說:“我要飛過大山去看風景!”它笑着說:“這山太高,你飛不過去!”小鳥聽了,頭也不回,繼續向上飛去。

有些時候,我們用畢生行動獲得了一些感悟,想要用這些肺腑之言來警示別人,以避免他們重複前人走過的彎路。我們的初衷無可非議,然而大部分人卻並不買賬,因爲這些對你而言是經驗,但對他們來說,有些路,必須親自走過才明瞭。“梨子究竟什麼味道,只有親自品嚐後才能知道。”

有人曾想過發明一種芯片,將所有知識彙集在芯片裏,然後植入人腦,需要什麼知識只需搜索即可,這樣,人們就不用再學那麼多枯燥的知識了。我不知道這些人想過沒有,直接將芯片植入人腦之後,人和機器還有什麼兩樣?在學習中獲得的成就感和快樂感又從何而來呢?況且前人的知識和經驗都那麼可靠嗎?1963年,坦桑尼亞中學生埃拉斯托·姆佩巴將熱牛奶放進冰箱,發現“在低溫環境中,熱水比冷水結冰快”這一現象,不就否定了人們以往根深蒂固的“冷水比熱水結冰快”的錯誤經驗嗎?由此,對於後面的那隻小鳥,憑着對大山外的好奇,它想出各種辦法,終於飛出大山看到了別樣的風景也不是沒有可能。

我們每個人總要從懵懂到明理,一步一步迂迴地走過來,而這一步一步走來的過程,正是我們探索世界的過程。大人們以爲直接告訴孩子火苗會傷人,孩子就可以繞過火苗而直接得到經驗。可是孩子如果沒有一次被火燒的經歷,他就永遠不能感受到那種被灼傷的痛。就像吃燒餅,如果沒有前六個墊底,怎麼會在吃第七個之後感覺到飽呢?

成長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生之路本就是由一個個蜿蜒曲折的道路連接而成,只有在這樣彎彎曲曲逶迤着通向遠方的道路上行走,我們才能欣賞路旁的旖旎風光,收穫千般美景萬種風情,留下無盡的回味與展望。很難想象,爲了直達山頂,順着索道直升上去,省略了登山的全部過程後,你還能興致勃勃地描述出哪裏的風景最迷人嗎?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