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演講 > 【實用】勵志演講稿模板彙編六篇

【實用】勵志演講稿模板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勵志演講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勵志演講稿模板彙編六篇

勵志演講稿 篇1

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二一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行爲規範我能行》。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已經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了,老師經常教育我們不論在校內、校外都要遵守禮儀,做文明學生。開學的前幾周,我們又進行了文明禮儀,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我看到同學們的明顯的變化,樓道里亂跑的沒有了,走路慢步輕聲的越來越多了,教室裏也越來越乾淨了,經常能看到同學們互幫互助的身影。

當我們走在乾淨整潔甬道上,當我們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裏,當我們在美麗的操場上盡情遊戲時,我們怎能不保護我們的校園,不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學校的一草一木,榮辱興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既然是學校的主人,就要時時發揮主人的作用,處處屢行主人的職責,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爲我們的學校增添無限光彩。

播種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同學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建一個文明、美麗的校園,讓我們的蘆臺三小學的每一名學生都成爲一個文明之人,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的每個角落。

勵志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自信”。

愛迪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自信在學習中十分重要。特別是對於我們這些處於臨戰狀態的學生尤爲重要。在學習中,靜下心來,能夠認真學習、做題;心理積極就能夠不斷地將壓力轉化爲動力,促進自己的前進。

同樣的,信任自己,並不盲目地認爲自己是對的,就能夠不胡亂猜忌自己已經做出來的答案。這點看似很小,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考試的時候,你會省下去檢查那些自己確信正確的題目的時間,二是考試以後你心裏會變得很有底。

其實自信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對題。它所起的作用是將你已有的能力極大地發揮出來,我真切希望所有對自己信心不足和正在喪失信心的同學從中得到啓示。

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把自己的智慧潛能發揮到最佳水平,重樹信心,挑戰自我,贏在高考場上。那些永遠不向命運低頭、面對挑戰永不服輸、面對挫折永不氣餒的強者,纔是真正的頂天立地的××中學學子。

著名的現代教育學家卡耐基用了一個很淺顯的日常生活經歷解釋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爬樓梯,分別以六層爲目標和以十二層爲目標,其疲勞出現的早晚是不一樣的。

把目標定在十二層,疲勞狀態就會晚出現,當爬到六層時,你的潛意識便會暗示自己:還有一半呢,現在可不能累,於是就鼓起勇氣繼續向上走。遠大的志向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前進的動力,是進步的內燃機。

在我們學校,一大批學子走進了北大、清華等知名學府。以驕人的成績構築起了燦若星辰的××中學名生羣。總結他們成功的經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高中的起跑線上,他們就已鎖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鎖定了心中理想的大學,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其實,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伴隨着困苦和挫折。高考就是鳳凰涅磐,沒有煉獄般的經歷就不會得以重生,一個人能夠經受得了高考的苦,什麼苦都能受,在很大程度上這就是一種素質,它會讓你終身受益。高三勵志演講稿迎接高考的複習異常的艱苦,心理壓力大,學習時間長,生活節奏快,考不完的試,做不完的題,但是心中只要有一個遠大的目標,每天再累也能夠適應,就像爬一座高山,只有憑着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執着追求,才能登上山頂,只有登頂者才能領略無限的風光。成功與失敗往往是取決於能否堅持住,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堅持就是勝利。

每個人心中都有太多的夢想,誰又知道有多少夢想會實現,又有多少夢想會如期到來!在許多時候,你都必須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去等待。許多的夢想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實現的。

我堅信:年的高考一定會因你的努力而大放異彩;年高考也一定會永載學校發展的史冊。你們一定會爲學校的高考創造新的奇蹟!

爲了夢中的理想,我們一起努力吧,年高考的勝利一定屬於頑強拼搏、勤奮上進的××中學的學子。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3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箇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裏?祖國就在我們面前,就在我們的教室裏,就在我們的校園裏,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同學、老師、家人。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爲積累起來的。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爲偉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爲全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偉大的民族必定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麼?詩人艾青寫道“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認爲這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釋,那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主義。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有着注重團結的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間相互融合,和睦相處,同舟共濟,共同進步,孕育、培養和形成了一種崇高而樸實的民族團結意識。正是這種民族團結意識,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沒有解體,始終沒有屈服,始終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幾千年來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這種共同願望,決定了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萬衆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中華民族無所畏懼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排除了一個又一個障礙,勇往直前。堅持民族團結意識,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

中華文明蜿蜒奔騰了五千年,讓我們在這裏回顧、反思、警醒。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要讓我們的祖國經過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勃發!

每當五星紅旗升起,每當《義勇軍進行曲》奏響,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會感到自己同莊嚴站在一起,同偉大站在一起,同勝利站在一起,同太陽站在一起!

五星紅旗,我爲你自豪;我的祖國,我爲你驕傲!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4

親愛的學校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下午好,很榮幸能夠在這裏同大家分享進入高三以來我的體會和學習方法。

高三是一場預謀已久的雨,我們都是淋雨的孩子。高三是一場殘酷的戰爭,我們都是衝鋒陷陣的士兵。九月調考,倉促間我們拿起武器,卻不想被殘酷的現實打得潰不成軍。但首戰的失利,並未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180多個日日夜夜,在師長們的激勵中,我們奮勇向前!

“不要因一次考試而影響心情。”班主任呂老師那似乎永遠平靜的語調讓我們躁動的心變得平靜而堅定;語文姚老師整天用聽寫和默寫對我們“狂轟濫炸”,在痛苦中我們做前五題越來越有自信;那發了N張就會有第N+1張的數學試卷,凝聚着袁老師對高考命題者的萬般猜想與歸納;化學鄒老師忍着牙疼一遍又一遍強調等號與箭頭的區別,只爲我們避開每一個失分的陷阱;英語李老師每個星期對《高考題庫》地毯式的檢查和生物楊老師費心弄來的教學視頻,無不浸透對我們的無限關心和殷切希望。

很快,在大小考試中,我們勇敢地衝上前線,在師長們的激勵的目光中,我們奮筆疾書。我們驚喜地發現,我們解出了以前望而生畏的難題,克服了對理綜的恐懼,考出了滿意的分數。在這裏我要說,謝謝你們,我親愛的老師。

三月轉眼間到來,倒計時牌如一座警鐘,敲擊着我們的神經。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我們已無路可退。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然而,越是在緊要關頭,越需要清醒而理智的頭腦,越是需要平和淡定的心態。

我想此時此刻,更需要我們將終極目標和理想深埋心底。放眼腳下,認真落實二輪複習的每個要點,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學府,那一個個神聖而莊嚴的名字讓我們每個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但決定我們命運的是高考,不是二月調考,不是自主招生。不到最後一秒,決不可有絲毫鬆動。(勵在NBA的每個賽季的比賽中,都不缺乏比分落後的球隊在第四節追平比分甚至在最後0.1秒上演“三分絕殺”的奇蹟。爲什麼我們就不肯相信通過剩下的80多天的努力。我們也能絕殺對手?考得好的也萬不可得意,也許一時的大意失荊州會讓先前你“過五關斬六將”的輝煌成爲笑談,一切皆有可能,別空想,要實幹,趕快彌補可能的漏洞。

從小學直到今天,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多麼優秀的學生,但只知道做學生的底線是完成作業,不抄襲作業,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道題就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我想說,理科的複習千萬要思考,不要因爲作業多而壓縮思考的時間。記得袁老師曾不止一次談到數學思想是學習數學的最高境界。對於數學題特別是中檔偏難的題,一味多做題,抄老師的解題過程,效果並不好。不妨在看完答案恍然大悟之後回味一下題目中是不是有方程函數思想。思想有多遠,我們便能走多遠。我以數學爲例,其實對於其他科目,回味與思考都是很重要的。

高三是一場戰鬥,一場沒有人可以選擇退縮或是逃避的戰鬥,只有那些敢於直面挑戰的勇者方能百鍊成鋼。我無法預測未來,但我擁有自信,我堅信我所付出的努力不會付之東流,我所做的每道題不會白做,我能夠在高考中正常發揮,甚至超水平發揮,願我們的青春氣貫長虹,勇敢蓋過怯懦,進取壓倒苟安,希望刺穿黑夜,堅定戰勝迷惘。努力奮鬥80天,奇蹟正在發生,奇蹟即將上演!

勵志演講稿 篇5

有人跟我交流我覺得氣氛就好了,實際上不瞞你們說,我直到現在還不知道我要講什麼,思路很亂。我從藝三四十年,經歷那麼多,但是我自己在生活當中卻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人,我的簡歷特別簡單,兩行字就寫完了:1976年10月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同年進入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工作至今,就這麼簡單。

那麼我想人生這麼簡單,肯定沒什麼故事,而且我自己在生活當中不是一個喜歡把人生戲劇化的演員,所以可能我身上更缺少戲劇性。我其實很忐忑,我不知道我說的一些經歷你們有沒有興趣,或者會覺得無趣,謝謝你們給我鼓勵。

在我的從藝生涯當中,我扮演了六個以真人真事的原型人物爲創作的藝術作品,其中有長治市人民醫院的趙雪芳,有沙漠治沙能手牛玉琴,有北京少年法庭的法官尚秀雲老師,還有哈爾濱211醫院的院長賈丹兵,還有楊善洲的妻子,還有蔣築英的妻子路長琴,這樣的人物其實是非常非常不能概念化的,但是我們現在創作當中有一個令人不太滿意的現象,就是凡是你去塑造所謂英雄人物的時候,生活當中原型人物的時候,值得去謳歌的這些人物的時候,我們總是把他們往高大上去推,然後引起觀衆甚至對這樣的形象反感,我覺得是我們的失職。

我就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在扮演蔣築英妻子路長琴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天天在看他的事蹟,看報。然後,有一天他們說把路長琴請來了,讓她跟我們說一說,但我不知道爲什麼,那天我特別不想坐在她邊上,我特別想有一種距離感來觀察她,因爲我即將要扮演她。就像這麼對着,你在那邊,我就坐在這兒,然後我就聽她說她丈夫的事情,然後她說着說着,就經常說一句話,她就說:“我其實一點兒都不想說,我是爲了配合你們工作,我真的不想說。”然後呢,等一會兒又開始說了,說了一會兒她又說“我其實真的一點兒都不想說”。這跟我對於英雄人物或者英雄人物家屬的那種認知是有差別的,我一直以爲英雄人物或者他們的家屬是很願意我們把他們的事蹟拍成電影廣爲宣傳啦。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我後來突然間意識到我們其實蠻殘酷的,就是我們作爲藝術創作來說,我們是想問她特別越細,越仔細越好,可是她作爲一個女性,要從此以後拖着兩個小孩,一個人這樣過日子,其實是特別艱難的。可是我們也是情有可原,因爲我們真的想做得好,但是她一直在那樣說。

後來休息了,我們就坐到一起了。我那時候想好了,我說:“老蔣去世以後,你作爲他的妻子,你是怎麼來面對你今後的生活的?你是怎麼在這十年當中撫養你的孩子的?”我記得我當時問了她三個問題都是有關她的,然後當時她特別激動,她說十年來所有的記者報道的人來找我,都是問我老蔣的事兒,從來沒有人問過我的體會。我說:“我要演你,我必須問你的體會,問你的感受。”老蔣的事蹟我在報紙上、雜誌上都已經看了好多遍了,她原來連家都不讓我們去的,後來她接待我們了,到了她家以後,我們因爲想去要一些什麼更真實的道具什麼的,到她家看看有沒有這些東西,也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他們家一張蔣築英的照片都沒有,我們以往從一些文藝作品啊,認爲可能是滿屋子都是他的照片,但是一張都沒有,因爲她說她把老蔣的照片,連報名照她都全部收起來,放在箱子底下,她怕看到了會觸景生情,她會難過。所以這個也是我意想不到的,就是生活的實質,根本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概念化。我覺得這些東西真的是對我塑造這個人物,是非常非常有幫助的。你想,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家,然後丈夫43歲正當年,從長春到成都去出差了,四天以後突然間說在那兒去世了,沒了。你說這樣的打擊對一個家庭是多麼沉重。包括這些認知,後來放在我的表演裏頭了。

我記得有一場戲,就是人家告訴她,你的丈夫在太平間裏,她走走走一看,看到太平間三個字。我們原本劇本上寫着我這個角色一下就衝進去了,後來我就在拍攝現場問導演:“她憑什麼相信她丈夫在裏頭啊?她爲什麼要衝進去?她可能就是不相信,她哪怕知道,她也不願意相信。我覺得她可能轉身就走了。”他說“啊?你不進去啊?那你怎麼演啊?”我說:“她可能轉身就走了,她不願意相信。”完了我們就在現場,我就演給他們看一遍:我一看,突然間一轉身就走了,然後那個帶我去拿着鑰匙的,醫院的那個保安就在後面追說,你的丈夫是不是姓蔣啊?這個時候,她才一下子站定了,她想她的預感終於實現,因爲她是瞞着人家悄悄地到醫院裏去看,因爲所有人都在瞞她,之前不知道,她感覺不對,她自己晚上一個人到醫院裏去看的。然後這個時候,她證實了以後再轉過身來的時候,她就恨不得一步跨進去。我覺得這就是藝術的那種反差,力量。所以我就說,蔣築英這個戲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說,我們不能把這些生活當中的原型人物概念化,臉譜化。我真的非常反感藝術當中的概念化,我也不要看那樣的電影。如果通過我們虛假概念,臉譜的演繹而讓觀衆對這樣的人物有所誤解,有所誤導,我覺得是我們的失職。

然後在20xx年的時候,事隔13年以後,當我知道我參加的一個電視劇要在長春做外景地的時候,我就特別特別高興。我就想好了,到那兒的第一件事就要去看望路長琴。其實當時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因爲那個時候她已經六十多歲了,那麼多年沒見,我不知道她的生活狀態怎麼樣,而且我特別害怕看到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我特別害怕。可是當我們到她家,她門一開的時候,她剪了一個短短的頭髮運動型的,因爲是夏天8月份,穿了一件短袖的像T恤一樣的襯衣,滿臉堆着笑,整個過程當中她帶着她的一個小外甥在跑來跑去,真的歡聲笑語,她一直在笑,跟我們聊天啊什麼。哎呀我就好欣慰,好開心,好像我的'心也落地了,更讓我欣慰的是,我看到他們家的牆壁上掛着一張特別大的蔣築英的照片,就是說明她走出來了,我覺得特別欣慰。

那麼說到概念化的創作,甚至到現在我覺得在有一些電視劇裏頭都比比皆是。有的時候吧,比如說我是上海人,比如說好多電視劇,拍到上海媽媽,對上海媽媽也有一個特別概念化,臉譜化的認知。好像上海媽媽就是小市民,整天圍着房子存款來轉。然後恨不得要把女兒推到大款身邊去,我覺得這種創作概念,是非常不與時俱進的。實際上,也許在計劃經濟時候,在我們房子特別緊張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這樣比較計較錢財,就把錢看得很重啊這些。但是實際上,我自己的感受,我好多朋友的女兒都嫁給了外地的小夥子。有一次,我一個朋友就說她們女婿家是在外地的,她說他在上海,家人都不在,她說我覺得我要對他好一點。我覺得這是現在一部分上海媽媽的想法,這是我親耳聽到的。所以我聽的時候,其實我挺感動的,就是說實際上上海媽媽的形象,在生活當中是在發生變化的,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這裏,我作爲上海人,爲上海媽媽說兩句話。

然後最後呢,因爲今天大家都是年輕人來到這兒,我覺得我也不希望大家或者社會上,對我們文藝界這個行內的年輕人有一種概念的理解。因爲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可能前兩年有好多,讓大家特別失望的一些業內人士,一些年輕人,甚至有一些人觸犯了法律,但是我覺得他們是咎由自取。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如果說一個演員,你在從事這個大衆化的工作,你要在公衆面前出現的,你連一個起碼的公民道德都做不到,我就覺得你沒有資格在這個行業裏頭了。你用什麼去引領,去感化,去感染年輕人。但是我今天想說,其實在文藝界,在業內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特別敬業的,特別兢兢業業的。有一些年輕演員,他們可以在電話裏跟我聊一個小時,就在聊表演。包括我拍《辣媽正傳》的時候,張譯有的時候三點鐘才睡覺,八點鐘又()到棚裏來了,我說"啊,你怎麼那麼晚睡覺?"他說"小奚媽媽,睡覺我覺得太浪費時間了。"完了他真的一直在琢磨戲,他們之間好多戲,他跟孫儷兩個人都是他們自己琢磨出來的。實際上有好多橋段是他們琢磨出來以後爲這個戲加分的,而且他們在平時看別的戲的時候,就聽他們聊天也非常關注劇的價值取向之類的。所以我就覺得其實80後的演員,我們圈裏的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積極向上,鑽研業務的。他們是正常人,不要概念化地去看他們。

那麼最後我想說其實每一個年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語的,我們那個年代的流行語是“機會是給已經做好準備的人的”,“是金子總會發光”。在我年輕的時候這樣的話是非常激勵我的,然後實際上我說的很多東西,我自己到今天爲止,還在身體力行地去努力,去學習,謝謝。

勵志演講稿 篇6

各位領導、朋友們大家好:

我叫xxx,非常榮幸我能作爲一名殘疾人自強模範代表在此發言。我的心情十分激動,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所有受表彰的殘疾人朋友向一直以來關心我們,幫助我們的各位領導表示深深的謝意。我可以很肯定地說,要是沒有各級黨委政府殘聯的支持與關懷,就不可能有我們的今天。目前我在甲馬營鄉鎮街上從事家電銷售業,營業面積120平方米,主要產品爲各種品牌家電、及太陽能,年銷售額在100多萬元,產品銷售到各村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回顧10年多自謀生路的歷程,嚐遍了創業的酸甜苦辣,今天各位領導給予我這麼高的榮譽。並讓我站在這裏,做典型發言,說句心裏話,我的事業沒有太大的成功,只能向各位領導彙報一下我的成長經歷,同時向在座的殘疾人朋友談幾點我自己創業的體會。

回首往事,1979年我出生在xx縣xxx鎮xxx村一個平凡的家庭,在我年少時一個意外讓我倫爲一個終生殘疾的身體,帶着殘疾的身體走過了小學、中學的路程,雖然比正常人多付出百倍的艱辛,卻磨練出比常人百倍頑強的毅力。20xx年高中畢業後,爲了不累贅家庭和社會,回家做起了小生意,我首先做的是飼料銷售生意,剛開始生意還算可以,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那一年正趕上非典,生豬價格 ,才能使銷售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今後,我要加強學習,更新經營理念,開拓新思路,把規模做得更大更強。

各位領導、朋友們,創業有起點,事業無終點,今天取得的成績只是明天事業的一個基點。我雖然身體殘了,但志不能殘,憑着自強自立的精神我走過了昨天和今天,我還要靠着這種精神繼續走向明天,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我雖然是一名殘疾人,但是我積極進取的信念是陽光的,誠信、熱情、正直的爲人原則是不變的,遇到困難絕不低頭的精神是不倒的。我們殘疾人是不幸的,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國家、這麼溫暖的社會大家庭裏,有黨和政府對我們的支持和幫助,我堅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篇七:幽默勵志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無人需要的數字》。

愛爾蘭作家伯明罕年輕時曾在一所鄉村小學做過多年的教師。那所學校既偏僻又破舊,校舍是由廢棄的農場改造而成的,學生最多時也沒過百,一片沒有任何體育設施的空地是孩子們課間嬉戲玩耍的樂園。加上伯明罕,學校共有三名教師,這兩名教師因爲忍受不了學校的艱苦和荒涼,相繼離開了學校,只留下伯明罕這唯一的教師兼校長堅守在學校。伯明罕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傳授給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學校,環境惡劣,條件艱苦,除了學生,一年難得見到幾個人,這些對他來說都不算什麼,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幾次徒步40裏地到當地的教育部門送各種報表。

有些報表在他看來純屬浪費時間,毫無一點用處。比如有一個報表要求每個學校每年報送一次校舍的面積,自從伯明罕來到這個鄉村學校,校舍面積從來就沒有過一平方米的增減。伯明罕有一次負氣地拒送這張表格,沒過多久,教育部門就派人光顧了這所幾乎被人遺忘的學校,警告伯明罕說,如果再不按時報送他們所要求的各種報表,他們就將關閉這所學校。從那以後,伯明罕雖然心中充滿不滿,但再也不敢怠慢。前幾年,伯明罕都是如實地填寫那個不變的數字,表格送上去後就如同石沉大海,再無任何反應。這一年,伯明罕突發奇想,決定變化一下數字,他將校舍面積乘二以後得出的數字填在了報表上,報上去後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反饋。第二年,他將數字在上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沒人理睬。此後數年,他都如法炮製,一次增加一倍,不斷膨脹的數字絲毫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着自己填寫的數字,決定計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學校真有這麼大面積校舍的話,那究竟有多大。計算出的結果令他大吃一驚,他上報的“學校”太大了,不僅遠遠大於聖保羅大教堂,而且遠大於愛爾蘭的任何一所學校,甚至還大於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伯明罕暗自猜測,校舍面積不斷擴大符合教育官員的要求,所以雖然沒有任何反饋,但也沒人來學校找事。

如果將校舍面積縮小,教育部門會不會派人來查訪呢?伯明罕將大得驚人的校舍面積縮小了一半報了上去,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理睬。以後幾年,伯明罕都成倍縮小數字,直到他告別學校,都沒有見到教育官員的影子。伯明罕最終明白,他所上報的大大小小的數字,其實根本沒有一個人會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沒有人需要這個數字,他們需要的只是那張報表,不,他們連報表也不需要,需要報表的是流於形式的所謂的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

多年以後,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段經歷,他說:“我漸漸認識到:條款、規章、規定或制度並不可惡,可惡的是那些隨意制訂並機械而刻板地使用它們的官員們。這段經歷給我的最大幫助是,它讓我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領悟到了——什麼叫形式主義,什麼叫官僚?!”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