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文章 > 靈魂暫居之處勵志文章大綱

靈魂暫居之處勵志文章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當我渴望獨處的時候,就能獨處,這是多麼幸運。

靈魂暫居之處勵志文章

這樣安祥自足的快樂勝過一切形式,純屬心靈感受。不禁回憶起整個少年和青年時期,雖然表面沉靜,內心卻那麼害怕孤獨寂寞,渴望被認同被接納,隨時期待着某種玄幻不可言說的奇蹟或奇遇發生,姑且可稱之爲憧憬愛情。這樣的憧憬也是一種對更深的接納的渴望,沒有什麼比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連接更能帶來深刻的安全感。

走過半生,漸漸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僅於此。真正的豐盛是在寂靜中開放的花,有人恰好經過,看見,或是動心,都是緣,而更重要的緣,卻是陽光雨露。一棵植物從成長到開花或不開花,到結果或不結果,再到凋蔽死去,是一個生命的歷程,與萬物生滅的規律並無二致,與是否被看見無關。帶着領悟與安詳走到生命的終點,沒有恐懼,從容推開另一扇門,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圓滿。

以前曾經很多次對友人說,任何病痛都是一種語言,是以往內心未被聽見的傾訴。

已經送別過一些人,我總是認真分析各種可見的因果關係,以致每次根據疾病推測陌生人的性格心理特點,都被驚歎爲神人。疾病、相貌、筆跡、圖片、語言習慣,都是一個人內心狀態的形象化表達。相由心生,不是相貌,而是任何外顯之相。

若無慈悲之心,看見只會滋長傲慢。以往我與親近友人玩笑分析過許多陌生人,後來漸漸明白冥冥中已爲此揹負因果,深深懺悔至今,自此再不多言,戒八卦。即便是推心置腹的眼前知交,也和我一樣不愛聽與己相左之言,這是人之常情,可知助人需智慧,而我顯然是欠缺的,惟度人先度已。

因心之磨礪而稍顯溫潤,卻隱隱知道,前面的路會更艱難。一切因果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其實此刻纔是最感恩的時刻。

某師兄在家病居多年,父母雙亡,單身一人,行動不便,卻心境淡泊,從容度日,還曾說若病重不治,便不需再探了,隨時可相別。每去探望,感心靜而淨,覺舒適鬆弛。欽佩不已,視若浮世得遇之善友菩薩。

某日師兄說:小小疾病,已感痛不可當,哪有不畏地獄之說?但也感恩這病,讓我不忘出離。沒有對眼前之痛的深刻體會,是無法明白一切皆苦的道理的`,不可能生得起真正的出離心。若無出離心,修行絕不可能成就。從一切之中出離,一切愛慾執着,工作、地位、金錢、感情、親人、父母、子女、身體……一切!

這個一切的含義,真的是一切!

許多婦科腫瘤都源於潛意識中孕育的願望,人人都想孕育出一個甜蜜美好,卻有一些變成絕望和怨恨凝結在了那裏。

許多密集的囊腫都表達了一種愛恨交織的情感,如同刺蝟。

許多結節都凝結着一種固執、強烈而未被覺察的情感。

許多氣血不足都在提醒我們去發現那個抑鬱而虛弱的內在自我。

如果那個能量沒有被發現、被接納,所謂病,是不可能好的。切掉了一個部位,只是堵上了一個出口,那個能量會走得更深,會更加用力。直到你聽見,或者,直到你被迫變成它。

有位師父曾說:讓心安住在身的當下。

身體,是靈魂暫時寄居的地方。是每一次生命修行的載體。

身體會顯現所有因果業障,或者換種心理學說法,一切情結都會在身體中固着爲相應的症狀。

佛法說的懺悔有面對實相的含義,換成心理學的說法,必須領悟、接納、修通。

身體最終的壞朽是必然,但好好珍惜這個過程,與世界和解,學會愛的功課,就是圓滿的人生。換成佛法的語言,身體是法器,病痛和一切煩惱都應轉爲道用,而自己是第一個要度的衆生,要勇敢相信自身有佛性的種子,和偉大的佛陀一樣。

一切的到來都是最合適的時候。

一切的失去都是開始修行的起點。

比任何時候都感恩諸佛菩薩的慈悲加持,讓我在任何恰當的時刻與恰當的那部份業障和解,讓我每一步都有指引,都有啓示,都有力量,陪伴自己安祥走過生命中的每段路。艱難與平坦,順與逆,只在心念之間。

我因越來越有愛自己的能量,從而越來越能感受到有緣衆生給予我的愛與關懷,給予我修行之一切助力,爲此而深深感恩,並深感佛法不虛,憶念一切如母有情,願累積自身涓滴資糧。

娑婆世界喧囂紛亂,可見與不可見,現實與網絡,並無甚差別。

靈魂暫居於身體,此生暫居於世,都是過客,都終將作別。惟願吾與有緣諸善友,將美好清淨祥和撒播於世間,將垃圾狂亂顛倒用心轉化爲自身成長的養料,而非任意拋灑,既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亦是有助自身成長最可貴的財富。煩惱即菩提,全在用心處。

這世間猶如一面巨大的迴音壁,投諸於外的一切,終將回到自身(舊日拙作《這一季》)。

生命苦短,暇滿人身難得,或許不再復得。願我與心中珍重之友們不曾空過,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