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靈魂勵志故事

靈魂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靈魂勵志故事

靈魂勵志故事1

本來,他不過爲各個辦公室拎拎開水而已,在單位上毫不起眼。但有一次一位大領導來單位視察工作,正好碰上他拎着水壺從旁邊經過,於是領導在攝象機前同他握手、交談,稱讚他爲人踏實,對拎開水這種不起眼的小事情也一絲不苟,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靈魂勵志故事

之後他就不再拎開水了,他不停地在各個地方參加大大小小的事蹟報告會。人們的讚揚,新聞的報道和成堆的似乎毫不相干的榮譽證書充斥了他的生活。

這一次,他又做完了一個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報告會。在一成不變的鮮花掌聲和酒會之後,他住進了這個城市最高級的酒店。站在豪華套房的落地窗前,城市霓虹閃爍的夜晚盡收眼底。這時的他疲憊但卻又有一種抑制不了的激動——成功的喜悅總是無法獨享,於是他給酒店經理打了個電話。

不久,敲門聲傳來。他微醉卻又愉快地打開房門。

只見一位漂亮的女孩彷彿帶着一種無法抵抗的誘人淺笑依門而立,他禁不住抱了個一懷香軟……

第二天早晨起牀不久,他就坐上了去另一個會場的轎車,春風滿面。就在車開走的同時,酒店對面的電話亭裏有位迷人的女孩正對着話筒說:

“三啊,讀吧,俺又有錢了。”

靈魂勵志故事2

18世紀末的維也納,是音樂氛圍最濃的城市。在顯赫貴族的客廳裏,音樂表演成了一件高貴跟時興的事。所以貝多芬也就常常處在貴族及領有各種頭銜人物的包抄之中,可他老是高昂揚起他那獅子般粗暴的大頭顱,從不獻媚於任何人。

一次,在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的莊園裏,來了幾位“尊貴”的客人。這多少個不是別人,正是侵犯了維也納的拿破崙軍官。公爵爲了取悅這幾位來賓,便十分客氣地要求貝多芬爲客人們吹奏一曲。但貝多芬決然毅然地謝絕了。當公爵由懇求轉爲請求的時候,貝多芬惱怒到了極點。他一聲不響,猛地推開客廳的門,在滂沱大雨中憤然離去。

回到住處,他把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給他的胸像摔了個破碎,並寫了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爲一個公爵,只是因爲偶爾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完整是靠我本人。公爵當初有的是,未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只有一個。

正如貝多芬所言,因爲偶爾的出生,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過無數的公爵。然而,歷史最公平,時間最無情,當這些顯赫一時的公爵一個個都灰飛煙滅,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時,貝多芬卻不從人們的記憶中消散。貝多芬沒有高尚的出身,卻有不朽的作品,恰是它們,爲貝多芬博得了無尚的聲譽。

靈魂勵志故事3

回顧我的人生,自從創建京瓷以來,爲了打造一個讓員工們能夠安心工作的優秀企業,我不知疲倦,拼命工作。

多虧各方的援助,企業成長得很快。衆多的員工不僅獲得了物質上的保證,而且對未來寄託着夢想,每天都在勤奮地工作。

然而,把企業做大做強,難道就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嗎?當我重新捫心自問的時候,我覺得結論是否定的。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磨鍊自己的靈魂。”

不管積累了多少財產、地位、名譽,都不可能帶往那個世界。當死亡來臨的時候,可以帶走的東西只有一樣,那就是“靈魂”。

在迎來74歲的今天,我認爲,死亡並不意味着終結。把今世創造的所有東西統統捨棄,只帶着自己的靈魂出發,開始一段新的旅程。

如果是這樣,那麼,帶着比出生時略爲美好、略爲高貴的靈魂死去,這就是人生的目的。

我們所遭遇的各種各樣的考驗,都是對我們靈魂的磨鍊。有時候,我們會脫離正道,這時就要認真反省,繼續努力向前。正是在這個不懈努力的過程中,才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

有人或許認爲,人生苦難多於歡樂。爲什麼偏偏自己會遭遇這麼多的磨難呢?他們甚至會產生怨恨的情緒。

但是,正是這種時候,更應該具備這樣的觀念:苦難是上蒼賜予我們磨鍊靈魂的機會。

人生的道路該怎麼走?我的思考是: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中,有峯有谷,崎嶇坎坷,我們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前走,在這個過程中磨鍊靈魂,提升心志。

我們要把人生看做磨鍊靈魂的修煉場,不懈地努力、再努力。這樣,作爲人生的旅人,我們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意義,才能度過一個豐富多彩、碩果累累的人生。

靈魂勵志故事4

20xx年9月9日,《中國好聲音》第三季,被譽爲“靈魂黑嗓”的90後小女生李琪,用自己獨特的嗓音征服導師,成功晉級四強。但是鮮有人知,被稱作用靈魂在唱歌的李琪,年幼時曾一度患上功能性失聲症,好長時間不能開口說話。

1990年,李琪出生於河南洛陽。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李琪小時候就展現出音樂天賦。爲此,父親李曉軍還專門花八千多元買回一架鋼琴,併爲她請了一名音樂老師。沒想到試音後,老師卻遺憾地告訴李曉軍:“你女兒的聲音太嘶啞,不適合唱歌。”從此,李琪開始變得敏感、自卑,對自己的嗓音尤其敏感,經常爲此流淚。李曉軍夫婦帶李琪去醫院做檢查,才發現原來李琪得了聲帶小結,但因她年齡太小,不能切除,只能採取中醫保守治療。

很快,李琪讀初中了,原以爲到了青春期,她的聲音就會變好聽。可一次無意中聽到同學背後議論,說她聲音就像“破鑼”。她悄悄錄了一段自己的聲音,沒聽幾句,她就難過地把錄音帶摔了。從那以後,李琪不願再和別人說話,迫不得已交流時也只是用簡單的“嗯、啊、哦……”迴應。

一天夜裏,李琪被噩夢嚇醒,她哭着喊爸媽時,卻發現自己光張着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來。這可嚇壞了李曉軍夫婦,第二天去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李琪因爲過度的自卑和恐懼,患上了功能性失聲症。如果不及時治療,她將變成一個真正的啞巴。後經專家會診,發現李琪的聲帶閉合尚好,未見病理性異常,於是囑咐她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語音訓練。

只有通過聲帶配合腹部呼吸,進行科學的震動,設法擴展聲腔音域,李琪才能恢復正常說話功能。於是,李曉軍在醫生的建議下用夾子夾住女兒的舌頭,逼她糾正發音。開始,李琪因爲舌頭被拉得厲害,一直嘔吐不停,李曉軍心疼得不忍繼續,李琪卻主動要求媽媽幫她訓練。

經過初期訓練,李琪可以開口說話了,但聲音變得更嘶啞。爲了更好地進行語音訓練,每天早晨,李琪都和父親一起去公園糾正發音,她學習調整呼吸,練習用腹部呼吸推出共鳴腔。後來,她還模仿小溪流水、古箏獨奏和竹林風聲等各種聲音。半個月後,李琪終於可以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了,但歌聲聽起來仍像從小鐵罐裏發出,音色沉悶狹窄,很刺耳。

一次,李曉軍觀看動物記錄片時發現,小天鵝爲能發出廣闊的嘶鳴音域來預警,在成長期間,每天都要把嘴張到最大幅度練聲。於是他讓李琪反覆看紀錄片練習,並帶李琪去動物園模仿小天鵝拉嗓子。剛開始,李琪一仰脖子張大嘴,嘴角就被扯裂出血。幾天下來,李琪就受不了了,她哭着說:“爸,不練了,我不要當歌星”。李曉軍心疼地勸說道:“天鵝寶寶都不怕疼,難道你還不如天鵝寶寶嗎?”父親鼓勵和期待的眼神,讓李琪開始了新一輪訓練。半年後,李琪的聲音不僅恢復到正常水平,並且音色飽滿圓潤。

在蒐集大量的音頻資料時,李曉軍發現李琪獨特的嗓音與美國著名歌手惠特尼休斯頓有很多相似之處,於是他讓女兒每天在家模仿惠特尼休斯頓唱歌。這時,他又瞭解到黑嗓專業發聲法,並得知女兒這種天然啞聲唱黑嗓那是得天獨厚,是別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他決定讓女兒走自己的路,蒐集了很多黑嗓光碟,如喬絲·史東、艾米·懷恩斯等送給女兒學習。

20xx年,《中國好聲音》第一季開播,想參加節目的李琪打聽後才知道,節目是錄播的,她想報名爲時已晚。第二年,由於受疾病影響,她又不得不放棄《好聲音》比賽。今年5月,李琪和樂隊成員在慶祝生日時,從半米多高的舞臺上意外摔下,造成左腳骨裂。爲了不錯過第3次機會,李琪錄製了幾首歌曲參加海選,沒想到竟然被導演選中了。

8月1日,李琪終於如願以償地站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她以一首自己改編的《愛我別走》震驚了觀衆,其獨特的嗓音更是贏得了四位導師相繼轉身。那英連用“靈魂黑嗓”讚美她的聲音完美;汪峯則稱讚她擁有與楊坤同樣細膩並更勝一籌的音色;楊坤說她最大的武器就是音色。當聽到李琪說自己曾因爲沙啞的聲音不被看好時,楊坤大聲告訴她:“我們的時代來了!”

撕裂嘴巴也不怕疼,只爲鳴嘯長空。李琪,從“啞女”到“靈魂黑嗓”,很漫長,但也正是這漫長的修煉,才讓她從一隻藏在洞裏的“醜小鴨”完美蛻變爲一隻展翅高飛的“白天鵝”。

靈魂勵志故事5

那段時間,對他來說,是些孤寂寒冷、悄無聲息的日子。考上早稻田大學後,酷愛讀小說的他爲了能靜心閱讀,租了一間十分簡陋破舊但很安靜的房子,做他的專門閱讀室。每天,除了去學校的圖書館,就是在出租屋,儘管生活十分清苦,他卻閱讀了大量的名著,汲取了廣博的文學營養。

也許是上蒼怕他過於寂寞,或許擔心在孤寂寒冷中,他的那顆心對世間的溫暖感受不再那麼敏銳,於是派了一個小精靈來陪伴他,讓他的情感繼續美好且充滿生機。

那天晚上,他在出租屋附近散步,忽然有一個暖暖的聲音傳來:“喵喵……”原來是一隻貓,不管他是急走還是慢走,那聲音總會跟着他,一直跟到了他的小屋。

那是一隻褐色虎紋貓,充滿靈氣卻有些恓惶,聲音甜潤中有幾分黏滯。他本來是不想有任何生靈來打擾他的,但他認爲這隻小貓可憐,就收留了它。而就是這隻貓,給他帶來許多樂趣,不,是讓他心中有幾分暖氣在嫋嫋娜娜升騰着。他給這隻貓取名“彼得”。

那時的日本經濟非常窘迫,他又一心沉醉於讀小說,精神上算是饕餮了,可物質上常常是一日三餐難以爲繼。按說,彼得來了後,飢腸轆轆應該更是常態了,可事情反倒有了轉機。

原來,在他們班上有些女同學家裏條件不錯,以前他曾向她們求助,女孩們不是不理他,就是說:“活該,你這是自作自受。”自從有了彼得後,女同學因爲他富有愛心,主動借錢給他,讓他和彼得不再在飢餓中度日。甚至有女同學從家中直接帶了秋刀魚或大蝦送給他,這時,他和彼得就能打打牙祭了。熱氣騰騰的秋刀魚湯或大蝦湯,可以讓他們齒頰留香好些天。

冬天一到,房子四處漏風,他連一隻暖爐也買不起。到了夜晚,屋外一片漆黑,寒風在窗外淒厲地呼號。幸虧有彼得,他能緊緊地摟着彼得,而彼得的那種暖,直熱乎到他的心頭。是的,他就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彼得讓村上春樹領悟到:世界原本是愛的世界,只要付出一點點愛,就能讓自己得到許多溫暖。從那時起,受到啓發的他將自己文學創作的目標定爲“寫出讓人感到溫暖的小說”。

很快,因爲彼得他收穫到了溫暖美好的愛情。雖說村上春樹那時還沒有寫出一篇有分量的小說,但他那“寫出體溫一樣的小說”的目標一旦樹立,也就放射出灼人的熱量,這樣的熱量吸引了一個名叫高橋陽子的女同學。她從給村上春樹和彼得送秋刀魚、大蝦,到被他磁石一般的力量吸引着走進了他的小屋。

陽子第一次走進村上春樹的出租屋時,一下子就被驚呆了,房間裏整整齊齊擺滿了書:各種英文書籍、字典,還有厚厚的筆記。雖說已是初冬,村上春樹站在她的身邊,卻穿着單薄的外套,一雙手凍得通紅;陽子還看到他的飯碗中只有一些極其粗糲的食物。村上春樹毫不隱瞞地說,就是這樣的食物也常常短缺。

陽子的心靈被他在逆境中奮發的精神徹底震撼了,從那以後,她總會去默默地照顧他的生活。在同甘共苦的日子裏,他們深深地相愛了,愛情的強大力量讓村上春樹看到了人生的光明前景與生活的樂趣。在他22歲那年,他們幸福地結合了。

結婚後最初的一段日子,善良開明的陽子的父親讓他們小兩口住在開被褥店的家中,讓他們不至於爲一日三餐發愁。後來,小夫妻倆開了一間酒吧,爲了感謝爲他們帶來幸福和愛情的貓,村上春樹給酒吧取名“彼得貓”。

其實,彼得讓他有了創作的方向,讓他有了文學創作的靈魂,而貓也成了他小說的支撐。每天下午,他都會有意無意在酒吧聽顧客講故事。夜裏,他會爲自己倒上一杯啤酒,彼得則熱乎乎地睡在他的腳邊,這樣他的腳就像被一個暖爐焐着,在這種溫暖中他開始寫作。

就這樣,村上春樹寫出了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讀者能從這部小說的字裏行間感受到溫暖,這部小說也使他獲得了羣像新人文學大獎。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先後發表了《1973年的彈子球》《奇鳥行狀錄》《尋羊冒險記》等小說,這些小說中描寫了大齡貓沙丁魚、走失的青箭貓,以及那些沒有名字的貓。而這些貓或多或少有着彼得的影子。

彼得總在激發着他的創作靈感。一次他去歐洲採風,只好把彼得寄養在一家出版社的一個編輯家裏,到了歐洲,他白天旅行採風,晚上寫作,但總會想起在家寫作時貓咪溫暖地偎依在他腳邊的情景,而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更是讓他文思如泉涌。

旅行結束回到日本後,作爲對這位編輯照料彼得的答謝,村上春樹把在其間寫的小說給了他,而這部書就是著名的小說《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的出版讓村上春樹大獲成功,也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壇不可撼動的地位。

然而,他的這一切榮譽,彼得並不要與他分享絲毫。一天下午,陽光燦爛,村上春樹散步回來,發現彼得蹲在地板上,一雙水晶般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放射着特別美麗的光芒,可它四肢已經冰冷——彼得或許認爲該履行的職責已履行完,應聽從上帝的召喚,回到天上去了。而它那眼睛中迸射出的漂亮的光澤似乎在告訴人們:只要作品中有溫暖,就能被人接受和喜愛,並永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此後,村上春樹又養了一隻暹羅貓,小說《奇鳥形狀錄》就是爲它所寫。除了暹羅貓,特別愛貓的他還養了許多貓。在一篇文章中,村上春樹說:“人和貓的故事,在每一個有愛的角落裏傳播,像春陽的芬芳,夏陽的熱烈,秋陽的靜美,冬陽的柔暖。如果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貓不見了,我的整顆心都會是空落落的。養貓與讀書對我而言,就像我的兩隻手,相輔相成,編織出多彩的生活。”

人們說:“一隻貓有七條命。”一個人若能從貓身上領略到人世間的溫暖,他的人生也能像貓一樣,有着頑強的生命力,也就能呈現出七彩的美麗人生。

靈魂勵志故事6

20xx年2月,一組人物照片出現在美國各大攝影網站上,在很短時間內點擊超過30萬,引起很大轟動。這組黑白照片以美國街頭流浪者爲拍攝對象,用濃烈而強有力的人物特寫產生震撼的視覺感受。通過每一張人物的面孔來揭示城市中的另一種生活表情。黝黑的面孔,深邃的眼神,血管暴起的雙手,或微笑,或痛苦,或低沉,或發呆。看似波瀾不驚,卻直擊人的內心。這組照片被推薦參評美國攝影師年度大獎,最終不負衆望,拔得頭籌。美國攝影協會首席執行官戴維對這組照片更是讚賞加欽佩:“這是一組偉大的作品,用靈魂捕捉住了特殊羣體心靈的傾訴。”

獲獎後,照片的作者浮出水面,他的名字叫約翰·托裏,今年36歲,十年前的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和價值理念。1988年,托裏從哈佛大學英美比較學專業畢業,進入時尚雜誌《ELLE》,成爲一名優秀的記者和攝影師。每天遊走在香車美女之間,品味着美食佳釀,他是成功商人的座上賓,是好萊塢女星的“御用攝影師”。托裏的生活可謂春風得意,風光無限。

20xx年1月16日,在一次明星晚宴之後,醉醺醺的托裏駕車回家。大腦一片空白,車速不斷飆升,幾乎快飄了起來,但托裏對此一點感覺也沒有。“砰”的一聲,汽車飛上人行道,重重地撞在路邊的一個雕塑上。瞬間,汽車嚴重變形,鮮血順着車縫往外流……八天後,托裏醒了過來,發現自己躺在一個潔白的房子裏,身上插滿了管子。身邊圍了一圈自己不認識的人,一個個衣衫襤褸,卻用專注的眼神望着自己,就好像老朋友一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八天前的晚上,當托裏飛車撞上雕塑時,流浪漢尚·鮑比就躺在雕塑的旁邊。他一天沒有吃到東西,胃裏空蕩蕩的,想着躺在雕塑的旁邊,就可以抵禦寒風的侵襲,不冷也就能好受點。剛睡着,“轟”的一下,雕塑倒了,一輛汽車停在自己身前兩米處。

“出事了!”,鮑比大喊一聲爬起來,趕緊呼喊離自己不遠的同伴,他們找來幾根粗木棍,用力撬開了車體,救出了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的托裏。四周一輛車也沒有,這羣流浪漢也沒有手機撥打求助電話,他們用木棍和自己的薄被褥做了一個簡易擔架,幾個人輪流擡着擔架,跑了足足半個小時,纔將托裏送到了最近的一家醫院。然後,他們其中和托裏血型相同的三個人,爲失血過多的托裏輸了血。爲了托裏做手術,第二天,他們賣掉了自己身上最值錢的'東西,包括尚·鮑比去世的媽媽留給他的一枚珍貴的金戒指。他們換班輪流守着托裏,直到現在他睜開雙眼。聽到這一切,托裏的內心泛起波瀾。自己以前從沒有想過去關注這個羣體,總覺得他們髒、沒文化、素質低。而正是這羣自己看不起的窮人,救了自己的命。

由於碰撞嚴重,托裏的雙腿被截肢,雙手也經常不由自主地顫抖。托裏覺得這是上天對自己醉酒駕車的懲罰,但讓他感到高興的是,他認識了一羣朋友,生命中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托裏開始遠離原來的名利圈,他覺得以前那種生活是那麼的輕薄,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風一吹,就不見了。他慢慢走近了街頭流浪漢,在手不抖的時候,用筆和相機記錄他們的悲歡離合,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這一關注和幫助,就是十年。

“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不管是誰,永遠不要俯視他人,除了你正在拉他們起來的時候。我傾注我的身心和靈魂去捕捉人類最真實的本性。”接受《時代》雜誌採訪,約翰·托裏一臉平靜,他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應該做的。

由於約翰·托裏的照片,有很多富人開始反省自己的價值觀,並開始日積一善地去幫助自己這個城市的流浪漢,讓自己的心靈豐盈和純淨,一些地方政府也開始出臺政策,給流浪漢一些補助和人文關懷。

最近,美國攝影協會準備將約翰·托裏的作品送去參評20xx“IPA國際攝影大獎”。看到自己的流浪漢朋友境遇越來越好,托裏發自內心地高興:“這比作品獲獎要重要得多。因爲,對於我,這羣流浪漢的名字叫朋友。”

靈魂勵志故事7

格林夫婦帶着兩個兒子在意大利旅遊,不幸遭劫匪襲擊。如一場無法醒過來的噩夢,七歲的長子尼古拉死於劫匪的槍下,就在醫生證實尼古拉的大腦確實已經死亡的十個小時內,孩子的父親格林立即做出了決定,同意將兒子的器官捐出。四小時後,尼古拉的心臟移植給了一個患先天性心肌畸形的十四歲孩子;一對腎分別使兩個患先天性腎功能不全的孩子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一個十九歲的瀕危少女,獲得了尼古拉的肝;尼古拉的眼角膜使兩個意大利人重見光明。就連尼古拉的胰腺,也被提取出來,用於治療糖尿病……尼古拉的臟器分別移植給了亟需救治的六個意大利人。

“我不恨這個國家,不恨意大利人。我只是希望兇手知道他們做了些什麼。”格林,這位來自美洲大陸的旅遊者說,嘴角的一絲微笑掩不住內心的悲痛。而他的妻子瑪格麗特的莊重、堅定、安詳的面容,和他們四歲幼子臉上小大人般的表情,尤令意大利人靈魂震撼!他們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但事件發生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自尊與慷慨大度,令全體意大利人深感羞愧。

寬容的威力是巨大的,它能讓那些罪惡的靈魂發生顫抖。而那些持有寬容心的人則可以把眼光射向前方,把不幸拋在身後。

靈魂勵志故事8

我剛畢業不久,現在是中職院校一位很普通的老師。

世界上有多少美好的詞語曾讚美教師職業的崇高,有多少動聽的詩篇曾歌頌教師職業的偉大,祖國的花朵曾在教師的手中培育,祖國的棟樑曾從教師手中輸送;可是當我真正懷揣夢想站在這三尺的講臺上,卻並未覺得我真的有多麼的驕傲和自豪。

每當看到我的學生們將中考失利的苦澀藏在心裏負重前行,看到他們站在路的一邊爲別人鼓掌喝彩,看到很多家長們當着孩子的面一次次富含表情說着“人家的孩子”,看到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種種的心懷偏見敬而遠之。此時此刻,我實在找不到一個合適貼切的詞語來表達我內心的五味雜陳百感交集,我多想站出來說一句“不就是一次考試失敗了,又怎麼了,有必要過早的給孩子貼上亂七八糟的標籤?”

中專生,職高生?今天我有聽到幼稚可笑自視清高的人信誓旦旦,告訴社會自己就是窮盡一生也不會去了解這個羣體,我選擇了沉默,但我聲明我絕不是示弱。我想,按照我們國家經濟新常態化的持續發展,如果你要選擇在這個社會生存,你總會遇到他們。你不僅會遇到他們,你還需要他們,你不僅需要他們,你終有一天還會有求於他們。職業教育真的不“低人一等”,而是有偏見的人自己未把握時代更新發展的脈搏,你的價值觀念、精神文化、個人修養實在令人難以恭維。

20xx年,**書記緊鑼密鼓的在全社會提出和倡導“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大舉措,頓時職業教育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形勢一片大好。爲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有效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的黨和國家又飛速的生成了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標準體系。堅持立德樹人,創新培養模式,依次發展,我們不難推斷出:國家現在亟待需要建設一支宏大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來促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我們需要用技術技能打造中國品牌,將中國裝備走出去,將中國製造升級爲“中國智造”。我想問,難道僅僅靠數位科技人才就可以做到嗎?難道只靠國家統招的碩士生、本科生就可以引領國家走向國際最前沿嗎?而我們中國連世界都承認,以後將成爲全世界最大的“加工廠”,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會得到迅猛發展,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量一定急劇增加。高層次的尖子人才我們是可以引進,但數以億計的產業大軍靠引進,這不得不讓我們質疑。

前不久,我們甘肅省召開了20xx年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按照記者獲悉資料顯示,目前我省中職院校244所,年招生8.8萬人,在校生26.2萬人,全省共組建了行業型、區域型、專業型16個職教集團。就業率逆勢飄紅,達到了95.23%。我們又略查全國數據,現我國有1.2萬餘所中職學校、1200多所高職學校,年招生總規模近1100萬人,在校生近3100萬人,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

多數時候,我們忙碌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可能難以察覺這個羣體的存在和意義,甚至會忽略他們,包括我當學生時也未體會到它對社會堅不可摧的力量。你出入酒店,你會遇到酒店裏的大堂經理、服務員;你乘坐高鐵、飛機,看不盡在走道里穿梭的乘務員;你嫺熟的運用着新科技的電子設備,後面是一線工作人員的日夜嘔心瀝血的付出,還有國家一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這些元素裏面有一大部分就是來自於中職院校的學生。

衆所周知,職業教育辦學思想相對來說明確,改革發展思路比較清晰。基本好多學校都是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終究培養的是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面向企業、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和推進集團化辦學;有些學校比如我們學校也在遵行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並舉的方式。剛好我國現在正處於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換代時期,迫切需要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這就需要一個更具質量和效率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予以支撐,需要一批科學現代的實業中職院校創造人才紅利。

所以,國家要發展,經濟往往決定上層建築,但發展經濟肯定必須要先重視人才。但重視人才也請社會多多關注我們的中職學生,幫助讓孩子們從苦澀的中、高考記憶中擺脫出來,讓孩子們重塑勇氣,重溫學習的幸福感覺,揚長避短,矢志拼搏。

人生的長路上誰沒有失敗,誰沒有跌倒過,誰不是跌跌撞撞在社會的漩渦中摸爬滾打一點一滴的進步?明天總有那麼多的變數,我們誰能真正做到運籌帷幄一眼忘穿將來?所以,讓我們一起多多提振孩子們的成纔信心,肯定孩子們的職業價值,保護孩子們的尊嚴和榮耀,讓他們更好的在廣闊的人生舞臺上展翅高飛,在耀眼的鎂光燈下展示他們的精彩。

請給中職生一次靈魂騰飛的機會!

靈魂勵志故事9

湯姆一生下來,右腿就少了半截,右手只有一小段。從小他就渴望像別的男孩一樣運動,尤其是踢足球。他父母爲他裝了木製的假肢,可以套進牢固的特製足球鞋。

日復一日,湯姆用他的假肢練習踢足球及遠距離射門。由於他的球技精湛,被邀請加入新奧爾良聖人球隊。

球賽終場前兩秒鐘,湯姆丹普西用他殘缺的腿,從63碼外踢進一球,全場66910位球迷的尖叫聲響徹雲霄。聖人隊以19:17險勝底特律獅隊。

“我們敗給一個奇蹟。”底特律獅隊的教練約瑟夫史奇特說。

“踢進那一球的不是湯姆丹普西,”獅隊的後衛韋恩渥克說,“是上帝。”

有了積極的心,你才能把握人生。

亨利福特說:“我是命運的主宰,我是靈魂的舵手。”未來取決於我們的態度,這是不變的法則。我們內心所想的,不論貧窮或富有,成功或失敗,都將成爲事實。當我們胸懷大的志向,對待他人慷慨仁慈,成功已經在望。

靈魂勵志故事10

18世紀末的維也納,是音樂氣氛最濃的城市。在顯赫貴族的客廳裏,音樂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時髦的事。所以貝多芬也就經常處在貴族及擁有各種頭銜人物的包圍之中,可他總是高高昂起他那獅子般粗獷的大頭顱,從不獻媚於任何人。

一次,在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的莊園裏,來了幾位“尊貴”的客人。這幾個不是別人,正是侵佔了維也納的拿破崙軍官。公爵爲了取悅這幾位來賓,便非常客氣地請求貝多芬爲客人們演奏一曲。但貝多芬斷然地拒絕了。當公爵由請求轉爲要求的時候,貝多芬憤怒到了極點。他一聲不響,猛地推開客廳的門,在傾盆大雨中憤然離去。

回到住處,他把利西諾夫斯基公爵給他的胸像摔了個粉碎,並寫了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爲一個公爵,只是由於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爲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只有一個。

正如貝多芬所言,由於偶然的出身,這個世界上的確有過無數的公爵。然而,歷史最公正,時光最無情,當這些顯赫一時的公爵一個個都灰飛煙滅,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時,貝多芬卻沒有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貝多芬沒有高貴的出身,卻有不朽的作品,正是它們,爲貝多芬贏得了無尚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