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勵志教育文章:爲什麼說慈母多敗兒

勵志教育文章:爲什麼說慈母多敗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9W 次

如果說慈母多敗兒,普天下多半做母親的會反感,會着急,會生氣。在孩子的成長中,慈母這個角色的重要性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就管好孩子而言,不是每個媽媽都做得恰如其分。往往是,慈母心腸軟,出於媽媽的天性,會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逐漸地變成了溺愛,逐漸地就會敗兒。

勵志教育文章:爲什麼說慈母多敗兒

因此,北宋司馬光說:爲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他說的話其實很簡單,很多母親,只會慣孩子,不會管孩子。

衆多的媽媽,往往對孩子夠溫柔,但是不夠嚴格,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因爲慈祥而缺乏威信,尤其是對孩子沒有徵服力。許許多多的媽媽,在孩子的管理上,沒有明確的態度,沒有信念,沒有目標,只知道問寒問暖,不知道批評懲戒。不知不覺,孩子就被慣得任性乃至刁蠻。更有甚者,孩子被慣得逆反,聽不得逆耳之言。此時,媽媽意識到孩子的缺陷,想管孩子,但是孩子不怕媽媽了。

沒有目標的指南,就沒有行動的果敢。多數媽媽並不考慮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只知道餵養。於是乎,孩子長大了,心智不成熟。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孟子的媽媽爲什麼帶着孩子三次搬家了,就是因爲家庭周遭的環境不好,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治學習慣。孟母無疑是有主見的,她有自己的行爲規則,於是就能採取果斷措施,以利於孩子的成長。但是,很多媽媽就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是出於母親的本能,對孩子呵護有加。要知道,呵護孩子是每個動物的天性啊,連母雞都知道把孩子呵護在翅膀之下,何況我們人類。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不僅三次搬家,而且對孩子求學的態度非常鮮明而堅決,讓孩子感到害怕,在孩子面前樹立了威嚴。孟子學習不認真,孟母正在織布,就問他:“讀書學習是爲了什麼?”孟子說:“爲了自己。”孟母非常氣憤,用剪斷織布機(上的布),說:“你荒廢學業,就像我剪斷這織布機(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學苦讀,後來成爲僅次於孔子的聖人。瞧,孟母在孩子的學習上,態度是非常鮮明的。她把孩子的學習視爲原則問題,不得動搖。因此,做普通的慈母容易,做嚴格的“孟母”是非常艱辛的。

生活中,很多父母管理孩子,往往是得過且過,息事寧人,在孩子面前樹立不起自己的威嚴,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就陷入了被孩子頂牛的尷尬。此時,家裏的位置開始顛倒了,父母都開始害怕起孩子來了。面對孩子的野蠻驕橫,很多家長變得沒有辦法。此時,很難有好辦法了,你在孩子小學低年級階段就沒有樹立起威嚴,孩子已經瘋慣了,你再管理,就要費勁,而且沒有效果。

慈母敗兒,敗就敗在沒有鮮明的態度,也沒有原則的要求。曾子殺豬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曾參的妻子要去外面買東西,兒子哭鬧着要跟着去。曾妻說,乖孩子,在家呆着,回來媽媽殺豬炒肉給你吃。兒子就信以爲真了,不纏着媽媽了。曾妻回來後,見曾參正準備殺豬,就覺得很驚訝。曾參堅持殺豬,因爲小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孩子小,只懂父母的樣子,只聽父母的訓斥,如果欺騙孩子,那今後父母講什麼話,他就不會相信了,對孩子進行教育也就苦難了。於是,他們就把豬殺了炒肉吃。我們很多父母,尤其是做媽媽的,往往是哄孩子較多,管孩子較少,導致孩子對自己不恭敬。

我想,做媽媽的,在餵養孩子的同時,必須給孩子制定相應的規矩,獎罰分明,這樣,隨着孩子的成長,孩子的行爲模式纔會變得規範,也不會有那麼多的逆反心理。就像我家老婆,對孩子只知道苦口婆心地數落,不知道採取嚴格的措施,孩子就對他的話就會置若罔聞。譬如,孩子沒有寫完作業,在賴着電視,老婆只會一遍遍地囑咐,卻不知道拔掉插座,寫不完作業就不許吃飯睡覺。我在家就不一樣,安排了學習任務,必須完成。完不成,直接就打屁股。對孩子不要講什麼道理,他不懂道理,千萬的道理說了千萬遍,也抵不過電腦遊戲幾秒鐘的誘惑。

遺憾的是,像我這樣捨得陪伴孩子的父親太少,像我這樣捨得管教孩子的父親也很少,久而久之,孩子缺乏父親的管教,卻又被媽媽慣得驕橫而隨便,這時候,孩子不愛學習,懶得讀書,成績不過關,做家長的就管不住了。

慈母多敗兒,敗就敗在沒有規矩,沒有原則,沒有懲戒,只知道餵養餵養餵養。如果你是媽媽,你捨得對孩子有規矩嗎?你捨得懲罰孩子嗎?你捨得在孩子任性的時候一耳光打過去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你家孩子在對你頂嘴的時候,你基本就沒有招架之功了。你會眼睜睜地看着孩子被你早年的溺愛而變得敗壞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