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當前幼兒園語言教育存在哪些問題大綱

當前幼兒園語言教育存在哪些問題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一、目標表述不當

當前幼兒園語言教育存在哪些問題

自從新《綱要》頒佈以來,就有專家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技能、情感態度、過程體驗。具體到語言領域,有時就不得不將一些空泛的諸如“體驗與人用語言交流的樂趣”等等之類的廢話充當第二個維度的目標。這麼寫的時候就總是在懷疑,作爲教師又如何可能確定孩子“體驗”到了什麼呢?看起來是從兒童的角度在提出所謂的“發展性”目標,實則是太過籠統而很難在教育過程中操作並對教育結果加以評價。

其實,早在九十年代,就有人指出在確定幼兒園語言教育目標時,有必要將兒童語言發展的目標轉化爲教育目標,從而使教育目標在實踐中具有可觀察、可操作、可評價的特性。但自從學習新《綱要》以後,好像不寫上那麼一句帶有“體驗……”字樣的目標就是守舊的表現。但從定量的研究範式來講,如果要對語言教學進行評價,還是應以教育目標作爲參照依據。

二、目標內容不細

雖然目標要從三個維度來提,但是又不是完全按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內容來的,而是僅採用了其前兩項,即認知和情感,但在動作技能方面,則以過程體驗置換了。我至今不太明白這種改動背後的理論基礎。在細讀布魯姆的分類之後,卻發現我們的前兩維其實也並未借鑑到位。就拿第一維度的知識技能來說,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包括了六個不同水平的層級,即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而我們的通常做法是將這些不同水平的目標混在一起。可以說有些教材編寫者本人,對每一篇語言材料,在認知方面幼兒應達到怎樣的水平,有時也未必真的非常明晰。

三、內容選擇西化

兩篇不同時期的對不同版本語言教材價值對比的研究顯示,我國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有西方價值取向的文化傾向。

也許是受經濟發展的影響,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對於人的“階級性”問題的探討已漸漸聽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快速致富:炒股、炒基、炒樓;黑心棉、劣質米因爲其低成本、高利潤而成爲無良商人的賺錢法寶。有錢人受到青睞、重視,已成了不爭的事實。這幅在西方几十年前所發生的場景如今在中國越來越普遍。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和意識形態在這個歷史轉型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幼兒園課程中的主角——語言教育領域,通過甄選而送到孩子們眼前的大多數是西方的經典著作。

雖然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使其體驗到了多元文化,但“中國的幼兒園課程改革不是按照某些西方人的價值取向,去做好他們倡導的事情,而是應該更多地考慮中國人該做些什麼。”我們已曾有淪落到“半殖民地”的歷史,如今有什麼必要在文化上打開大門讓人來“殖民”!

四、組織形式單一

我國以往的語言教學組織形式上幾乎都是以集體教學形式爲主。後來雖然有人大力倡導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接着加入了早期閱讀(分享閱讀亦爲其中一種),但因爲此時又一邊倒地向小組和個別教學等形式傾斜,令不少教師變得不敢組織集體語言教學活動了,擔心會被人家說成是“滿堂灌”。而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實則不可能達到提升幼兒口頭零散語言、促進生生互動的效果。因此由於導向問題而產生的組織形式單一,幾乎成爲另一種“中國特色”。

五、原創性活動類型狹窄

雖然我國曆來有談話、講述、討論、遊戲等多種類別的.語言活動,但由於印刷業的發達,圖書等資源較易獲得,因此那些僅用簡單教具,但又對教師本身語言水平要求較高的開放性活動幾乎看不到了。教師過多地依賴圖、文等書面材料進行語言教學活動。如一篇對幼兒園語言教育實踐中活動類型失衡的調查報告指出:談話活動的比率大大下降、文學欣賞活動的比率大大增加。

六、書面語言教學缺少依據

新《綱要》雖已將“前閱讀、前書寫”等寫入語言領域的教育要求中,但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在學前期對書面語教學的排斥,導致這方面的實證研究非常寥寥。因此,當教師面對家長的要求、孩子的現狀(有許多三歲時新入園的幼兒已在家中認識了不少漢字)、社會的發展,不知該如何把握書面語教學的目標。如果僅僅停留在“引起興趣”,實則已無法滿足可以初步進行自主閱讀的幼兒需要,而如果將識字作爲教學內容之一,那又該以怎樣的方式、要求來進行?如何處理好漢字學習與拼音學習之間的關係?如果做到拼音與英語字母的有效區分?……

我國的幼兒園語言教育中所存在的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理論研究滯後於社會、幼兒和家長髮展的表現。而作爲一名實踐工作者,如何能夠以等待的狀態去面對這些問題呢?是到了好好反思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