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不恥下問和一網打盡大綱

不恥下問和一網打盡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成語不恥下問和一網打盡的故事,故事情節精彩,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故事,僅供廣大讀者閱讀和參考。

不恥下問和一網打盡

  (一)不恥下問

解釋:

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爲可恥,形容虛心好學。恥:羞恥。

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爲聖人。然而孔子認爲,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爲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諡號爲“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爲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爲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爲‘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爲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爲他的諡號。

  (二)一網打盡

晉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兩兄弟。夷吾得秦國和齊國的幫忙,登上國位,就是晉惠公。

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兩派,擁護惠公的一派以卻茅和呂省爲首。暗裏擁重耳的一派以裏克和丕鄭爲首。可是這班人對晉惠公個人來說都是有功的。當丕鄭到秦國去公幹的時候,惠公藉故殺了裏克。丕鄭回來後,心裏很恐懼,深怕自己也給惠公殺掉。可是事情倒沒什麼對他不利的,他就安心下來。當然,他心裏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黨,商量趕走夷吾,迎公子重耳登位。有一天,屠岸夷要來見丕鄭。他從午間等到深夜,才見着丕鄭。丕鄭問他有什麼事情,屠岸夷告訴他,惠公要殺他,所以請丕鄭相救。

丕鄭說:“你去叫呂省救你吧!”屠岸夷說:“呂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他們的血,吃他們的內呢!”丕鄭不大相信。屠岸夷還獻議了怎樣怎樣推翻惠公的辦法。丕鄭聽了,大聲喝道:“是誰教你來說的!”屠岸夷見他不信,只好咬破了指頭,鮮血之流,對天發誓說:“天老爺在上,我如有三心兩意,叫我全家都死光。”這麼一來,丕鄭就相信了,跟着丕鄭這一夥人密謀了。他們寫了一封信給重耳,請他準備回來。丕鄭、共華、屠岸夷等十位大臣都簽了字。

屠岸夷把信貼胸的帶走了。第二天,他們上朝,惠公問丕鄭說:“你們爲什麼要迎公子重耳?”丕鄭這一班人都吃了一驚,心知不妙,都給縛去軟了頭。這九位反對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網打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