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關於論語演講稿彙總10篇

關於論語演講稿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演講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論語演講稿彙總10篇

論語演講稿 篇1

大家好:

以前是不喜歡讀《論語》之類的”古董“經典書籍的,覺得生澀難懂,也不符合時代潮流。而這個寒假,卻對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愛不釋手,不僅是因爲他把《論語》很好的詮釋出來,也因此讓我改變之前錯誤的想法,對中華名著產生了濃厚興趣。

看楊先生的這部書,打開來馬上就能瞭解到楊先生治學之嚴謹,對於研究之認真。《論語》中的文字,他不會隨意解釋任何一個字,如果不把這個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會寫在註釋中的,所以,常常會發現,在註釋文字中,關於一個字的解釋,楊先生需要引經據典,甚至還要講上一段故事,然後才告訴你,這就是他如此翻譯這段文字的原因。可見,他對於這本書所傾注的心血是現在很多所謂教授所不能比擬的。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爲政,爲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孝道方面,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爲;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爲人之本。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爲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纔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爲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爲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我們不要把《論語》放在一個神的位置頂禮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腳下踩上兩腳,這本書是中華民族承繼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們不能輕易把它忘掉,因爲我們的血管中流着《論語》的血,而之所以是中國人,《論語》是我們的根。

論語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學習了《論語》學而篇中這句話:”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夏說:一個人能夠尊重賢者而看輕女色;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格守信用 。這樣的人,即使他自己說自己沒有學過什麼,我也一定要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子夏的這句話提出了正確處理夫妻、父子、君臣、朋友這四種關係的道德標準。子夏認爲,一個人有沒有良好的教育,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要看他能 不能做到:”孝、忠、信“等基本道德。只要做到了這幾點,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也可以認爲他已經是個有良好教養的人了。這一句和上一句聯繫起來,就可 以看出孔子施教重在人的德行。

學過這句話我懂得了孔子育人注重人的品質德行的修養,其次纔是學習文化知識。一個人是否有學問,不是看他讀過多少本書,而是看他是否達到了做人的修養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精通學問之道,要先從自己的品行的修養、待人接物上着手。明白爲人處事的道理,才能學有所成。即《紅樓夢》中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論語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這個長達3個星期之久的寒假裏,我讀了一夲國學經典——《論語》。正像它的題目一樣,古代大文學家孔子用自己獨當一面的方式論述了“語”這個字。

打開《論語》,我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了一個充滿睿智的鮮活的人正向我們昂首走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個影響了中國兩 千年教育文化、社會禮儀、文明道德的偉人,他留下了許多供我們對生活、對學習永久反思並值得借鑑的文字。他的言行論及了孝道、治學、立德、爲政,他的思想 爲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儘管他的思想言論尚不全部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完全相吻合,但足可以成爲一面鏡子, 供後人們照出自己的面貌。

剛開始讀之品之之時,我覺得那些滿是“之乎者也”的句子和段落乏味之極,就像老和尚那樣念着無聊的經,但逐漸逐漸我被孔子的儒術渲染了。孔子注重的是 孝、學、德,而那些金錢與名義,在他的眼中只不過是糞土罷了。他的地位在文學界上很高,卻不是官場上的追獵者,他只不過是一個老師、先生,不斷以實踐教導 堂下的衆弟子。

在《論語》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這種自 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因爲它特別強調進行修養的自覺性。

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 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 ;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麼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 僅安於貧賤,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因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這就是孔 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論語》是文化經典之一。它是從生活中來的,也應該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我們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實踐它。今天我們讀《論語》,要做到繼承吸取其精 華,並賦予它新的時代內容,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識、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纔是學習、研究《論語》的現代價值所在。

論語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讀了”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意思是”孔子說:學習好像生怕趕不上,又害怕把學到的東西丟掉了。“

配的啓蒙故事是《映雪讀書》,講的是孫康小時很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很想夜以繼日地攻書,可家時貧窮,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就沒辦法學習了 ,特別是到了冬日,漫長的黑夜他有時很難入睡,實在沒辦法,他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牀上默默背誦。一天夜裏,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窗外透進幾絲白光, 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下了一場大雪,到處一遍白茫茫的,他突然靈機一動,能不能借着雪光讀書呢?他急忙回屋拿來書,藉着雪光一看,字跡很清楚,比一盞小油燈 還強。從此以後,孫康經常夜裏蹲在雪地裏映着雪光苦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書裏,不覺得寒冷和疲倦,孫康刻苦攻讀,終於成了著名的學者。

我想孔子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學習不能放鬆,一放鬆就要退步,必須有危機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新東西學的更快,學過的東西記得更牢。啓蒙 故事裏的孫康就是這樣做的,在那樣苦的情況下攻讀,所以能成爲著名的學者。我們做爲學生就更應該向他學習,何況我們現在的條件這麼好,根本不用受那樣的苦 ,沒有理由不好好地學習。

論語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我讀過的書中,我覺得《論語》是我讀過最有含義,最有蘊含的一本書。這本書教給我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都是無價的,因爲,它教會我了很多人生道理。

比如,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意思是:溫習學過的知識,並且,還要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纔可以成爲別人的老師,這一則讓我明白了,不要把新 知識學會就可以了,還要加強鞏固學習過的知識。

比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爲樂的人。這一則讓 我明白了要以學習興趣愛好纔可以真正學習到知識。

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讓我明白了時間的寶貴。孔子在河邊感嘆到:”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日夜不停。什麼都可以 用金錢買到,但唯獨時間不可以,因爲它是無價的,可以稱的上是”無價之寶“。

還有一則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逢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這一則中我知道了,在三個人當中,其中一位必定是我的老 師。因爲,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要學習他好的一面,同時,也改掉自己身上的缺點,更加完善自己的優點……

這本書裏的每一敗都很有價值的,我會把每一則都牢牢的記在心裏。

論語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寒假裏,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

《論語》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勤奮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奮鬥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書。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學而第一“裏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句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光憑自己單薄渺小的力量是遠遠不可能創造出大事業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 鮑叔牙的友誼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候是一對好朋友。管仲小時候家裏很窮,所以常常偷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不但不記恨他,反倒對管仲更加友好。幾十年過去了,管仲在爲公 子糾爭奪王位時差點殺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牙也成了宰相。鮑叔牙不計前嫌還推薦管仲,可見鮑叔牙的心胸是多麼寬廣呀!

還有一個是有關伯牙和鍾子期的友誼故事,當琴師伯牙在荒山中彈琴時,樵夫鍾子期竟然能夠聽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興找 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鍾子期死後,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發誓不再彈琴。可見在一生中友誼是多麼可貴,多麼重要呀!

這些事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來我家玩,一開始我倆還相處挺好的,也合得來,但沒過了幾天,我們便經常爲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 不可開交。最後,媽媽告訴我們倆要團結友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還告訴我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過了幾天,我的朋友小楊來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訓,與小楊開心的度過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誼真是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磨難後,才能真正體會到友誼的珍 貴。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怎樣與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論語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編撰而成。包含着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是經典中的經典。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是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則,它的意思是:後生小子,在父母跟前, 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房子,便敬愛兄長;寡言少語,說則誠實可信,博愛大衆,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後,有剩餘力量,再去學習文獻。孔子認爲,弟子 首先要懂得孝悌、謹信、愛衆、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如果還有閒暇時間和餘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 爲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對於知識,則放在第二位。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古人也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懂得孝的做 人之道。

古時候,有一則關於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小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裏一點米也沒有,怎麼 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久滿足父母的這的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 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了疲勞,鄰居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可見,孝道在炎黃子孫心中的地位了。

孝,是孔子提倡的美德,父母生我,育我,作爲子女,怎麼不做到孝呢?小時候,父母有好吃的東西,總會讓給我們吃;我們長大了,能承擔一些家務活嗎;父 母交代的事我們做到了嗎?在父母生病的時候,是否去關心他們了嗎?這些看上去的小事,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給我感受最深的語句。不僅如此《論語》也是經典中的經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閱讀《論語》我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做人的仁德,以及品味哲學的思想情操。

論語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于丹寫的論語心得是一本非常好的,值得一看的書,因爲她給了我太多的感觸,讓我在忙忙碌碌的現代生活中近距離的接觸了一次聖人。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於丹教 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 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 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 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如果你因爲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 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麼 樣的爲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 他自己內心價值取。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

論語演講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我們古今著名的一本書,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許多個弟子,一個連一個的把德禮文明傳揚下去。

《論語》是一本講文明禮儀的書,上面寫得都是如何成爲君子道理。裏面是講德行的,我有時在想,如果全國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話,中國將是多麼一 個既文明又有禮儀的國家,我很喜歡孔子說的那句:”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特別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 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做言而無信的人,這樣就能成爲一屆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麼呢?君子由德、禮、行、體四個部分組成。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禮是要有禮數,以禮待人;行是言行舉止都要文雅;體是要體面,穿着要得體 。這些就是《論語》這部書的精華。聽說這本書是孔子死後而弟子們所寫的,把孔子的畢生精華記錄了下來。

通過《論語》,我想做一個道德品行的人,因爲,你品德好了,就有無數好人與你做朋友,就會人人都信任你,因爲你遵守諾言,就會看重你,尊重你,因爲你 也看重、尊重他。

《論語》對後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啓示書,因爲這本書讓越來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禮儀,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話,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論語演講稿 篇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雖然我並不是很理解學習《論語》的作用竟然有如此之大,但這個周,通過對我們班的論語一角的學習,我瞭解了一條條《論語 》裏蘊含的知識,發現它對我們的學習真的很有幫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她的意思是:擁有知識的人不如愛好知識的人;喜愛知識的人不如以學知識爲樂趣的人。這 句話告訴我們要對知識產生興趣,只有對”知“樂而爲之,才能不斷積累更淵博的知識。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我的古箏學習。最初,我因爲她優美的旋律和音色而喜歡上了她,但枯燥的日復一日的練習卻讓我幾次都想放棄,堅持到現在,我已經慢慢體 會到了,古箏帶給我的樂趣,每天的練習也不再只是完成作業。我還發現一個祕密,要是我這個周喜歡練了,總會有很大進步,要是這個周應付了,不僅沒有提高, 可能還會後退,所以我覺得孔子的這句話真對,對學習的內容有興趣、用心才能學得好,取得更好的成績。現在,我已經把學古箏當作一種樂趣了,只是還不夠深, 應該繼續努力。

再看看其它學科,總是喜歡的,感興趣的學得更好些。我的數學不太好,常常會出一些不該錯的題。結合《論語》裏的這句話,再看着班上的數學尖子生們,我 發現她們非常喜愛數學,常常以解題爲樂趣。而我,還只是把它當作一門知識課,不喜歡深入思考。現在我知道了我和他們的主要差別在哪裏,我會努力像他們一樣 ,從數學中發現樂趣,愛上數學,這樣才能學得更好。

這麼一條簡簡單單的論語,卻讓我明白了這許多的道理,我會慢慢學習其它的《論語》知識,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