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高效課堂的培訓演講稿

高效課堂的培訓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高效課堂 - 高效課堂的定義

高效課堂的培訓演講稿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並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

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於高效教學。

即: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現在課堂容量,課內外學業負擔等。

二是效益的最優化。也就是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表現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優化的課堂,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只有二者的和諧統一,“高效課堂”才能形成。簡言之,“高效課堂”至少在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等三個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爲:輕負擔,低消耗,全維度,高質量。

高效課堂 - 高效課堂的要素

課堂教學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個要素,即: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可以從三個方向和三個層面進行定義分析:

教師層面,教學效率是指在單位教學時間內,在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學任務量。

學生層面,教學效率 =教學對所有學生的一切影響的總和/學生所用的時間總和。 這裏強調“所有學生”,旨在倡導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人數,即全體性。 所謂“一切影響”,是指“學生學到的有用知識 + 學生形成的有用能力 + 學生養成的良好非智力因素+負面的影響”。

時間方面,課堂教學效率= 有效教學時間 / 實際教學時間 × 100% 。

所以,高效課堂源於有效課堂,基於有效課堂,有效課堂的教學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負。教學的成果是“人的發展”而非工業產品,教學效率的量化或許永遠是一種奢望。提出“教學效率”的概念,不是爲了“計算”

,只是爲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提供比較正確的導向,理想的方向。當時間被用到極限時,教學必然從有效走向高效。

高效課堂 - 高效課堂的內涵

(一)課堂實然目標:課堂教學改革走過了一條從傳統低效、負效課堂→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過程。通過改變課堂結構,旨在最大幅度提升單位時間效益,原則是讓每一分鐘都有價值意義。唯此,纔有可能把學生從時間+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救出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睡眠、健康、靈性、興趣、發展還給學生。

(二)課堂應然目標:課堂教學改革走過了另一條從單純追求掌握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終身發展能力的路徑。課堂教學的核心應該是體現課堂真正意義上“質”的飛躍——課堂即成長,即從關注知識,到關注獲得知識的途徑、方法、能力,關注人的可持續發展和精神成長,關注“人”本身,因而高效課堂纔會被描述爲——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我們認爲,課堂破局的真正關鍵取決於“學習能力”,只有“會學”才能減少對“教”和“師”的絕對依賴,打破教師專業化水平對學生髮展的框定、抑制。因而我們主張素質教育的主要素質是“學習能力”。課堂一旦墮落爲“知識本位”時,教學就變成了灌輸和死記硬背,學生便變成了“知識的奴僕”,教師則變成了“知識的販賣者”和“二傳手”。而唯有敢於把學習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的課堂我做主,讓學生去“經歷”、“體驗”,學習的過程才充滿生命的律動,因律動而感動,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動和靈動。所謂學生主體,即包括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性”應始終在課堂上得到最大可能的貫徹和體現。

(三)高效課堂的特徵: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主動是學習狀態,“主動”會激發潛能、樂在其中個,帶來效益、生成能力;生動性,是追求課堂的情感價值,突出“學樂”和“樂學”,學習如飲甘露瓊漿,變“怕上學”爲“怕下課”;生成性,課堂要敢於變各種“句號”、“歎號”爲“問號”。追求“主體多元”,鼓勵不同個性的學習見解,讓思維激盪思維,讓思想衝撞思想,讓方法啓迪方法。課堂的智慧、高潮、價值盡在“不可預設”的“現場生成”上,一切的預設應服務於“現場”,而不是讓“現場”服務於預設。

(四)高效課堂的支撐:新課改理念。新課改倡導“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雙主教學結構理論。它是對素質教育內涵和新課改理念的“實踐表達”。新課改主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課堂的“六字真言”,落實成方法恰是——羣學、對學、羣學,自學、展示、反饋。新課改的核心是學生主體,高效課堂的理解是“學生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 所以未來小組探究式學習、小組討論、學生開放式學習、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各種信息之間的及時溝通交流會成爲高效課堂的重要組織形式。同時,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科技的發展也會更好的爲課堂服務,爲高效課堂的實現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例如多媒體、電子書包、IECLASS

多媒體互動微格教室等都爲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高效課堂的變革意義體現在:重建教學關係,即變“教中心”爲“學中心”;重建師生關係,即變“師中心”爲“生中心”。

(六)目標: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讓教育回到“以人爲本”上來,建構“四新”教育學,即新教師、新課堂、新學校、新學生(本書有具體論述)。

高效課堂 - 高效課堂的靈魂

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這十六個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

相信學生纔是“師德”。傳統課堂也有文化,一般叫“不相信學生”文化。

解放學生是教育的使命。今天的教育學應該叫“教育解放學”。

利用學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頭,更是教師的教學藝術。要利用好學生的前提是“研究”學生,研究學情和學法。

發展學生是教育的根本。發展什麼?課堂的目標是六個字:興趣、能力、知識。

高效課堂 - 高效課堂的案例典範

高效課堂的內容、環節及其時間分配模式。

一般模式

一般模式亦稱基本模式,爲10+30+5;分爲三個環節:預習指導+合作交流+達標測評。 在45分鐘的課堂上,教師佔用的時間不多於10分鐘,包括新課導入、分配任務、疑難點撥、歸納提升、組織測評。 課堂上學生用於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少於30分鐘。高效課堂倡導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組爲單位,以獨學(自學)、對學(同質對子合作)、“羣學”(小組學習)形式實現新課改的自主、合作、探究。 5分鐘爲當堂達標測評時間。當堂達標測評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試卷測試或者作業,而是通過學習小組,組織進行對子之間的“兩兩”檢測,形式靈活多樣,既可以採用當堂“小紙條”測評,也可以簡單到“口頭”測評。

一般模式下的杜郎口經驗

常態模式:10+35 教師可支配時間爲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爲35分鐘。

三大板塊: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 展示——展示、交流預習板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 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羣體”,讓他們說、談、演、寫。

六個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預習交流——學生交流預習情況; 明確目標——強調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分組合作——教師口述將任務平均分配到小組,一般每組完成一項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組根據組內討論情況,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 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等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