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山居秋暝演講稿

山居秋暝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課堂! 同學,你們以前應該在初中學過唐詩了吧。現在我帶大家再次光臨唐詩這一藝術殿堂。那麼,我們這次學習目標是什麼呢?第一、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培養初步鑑賞詩歌的能力; 第二,瞭解近體詩的有關知識。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希望大家好好把握。

山居秋暝演講稿

首先我們複習詩歌的知識

第一、什麼是近體詩 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一種詩體,也稱今詩。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 其句數、字數、平仄、對仗、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主要有律詩和絕句。

第二、律詩又是什麼呢?①詩句字數整齊。分爲五言和七言(簡稱五律、七律)。②規定詩句數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稱爲排律或長律)。③中間兩聯必須對仗。每兩句成一聯,八句律詩,計四聯,依次爲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末聯)。其中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又,每聯中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④有嚴格的聲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韻,一韻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

第三、絕句是什麼,每首定格爲四句,以五言、七言爲主,簡稱五絕、七絕,偶有六 言絕句。韻律與律詩相 同,只是不一定對仗。 以上知識,大家把握了,不僅對本堂課有用,且對你日後的學習與閱讀都取得很作用的。《山居秋暝》這首詩又將我們帶入什麼樣的藝術殿堂呢,我們羨目以待。首先我們簡要了解詩人情況,這對了解詩歌有一定的幫助的。 王維(701—761),字摩 詰,蒲 州(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九年(721) 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閒居藍田輞川。詩與孟浩然齊名, 稱 爲“王孟”。前期寫過一些邊塞詩,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園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蘇軾曾贊:“味摩詰詩,詩 中有 畫,畫 中有詩。” 著 有《王右丞集》。

下面總體把握詩歌的情景,它們帶給我們是什麼的畫面呢,你們先想想,好,我與大家逐句瞭解。

第一幅“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樹木繁茂, 空氣清新,高山寂靜,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鬆間照”——暮色蒼茫,皎潔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銀色的月光透過鬆樹的虯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光、隨風飄蕩,這是多麼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歸浣女”。竹林裏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那是一羣勤勞淳樸的山村姑娘剛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歸來了,也許她們正爲什麼開心的事兒在竹林裏嬉戲追逐着,笑鬧聲傳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蓮動下漁舟”——密密的荷葉紛紛倒向兩旁,蓮花搖動,水波盪漾,原來是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弄亂的荷塘月色,劃破了大山的寧靜。 畫面總合:空山雨後的秋涼,鬆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浣衣村女的笑聲,漁舟穿過荷叢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聲有色,有景有人,有靜有動,構成了清新秀麗的鄉村生活圖景。 大家看看詩人留給我們畫面是多美呀,大家應該明白蘇軾稱他“詩 中有 畫,畫 中有詩”了吧。

好,我們再深入瞭解詩歌的意境。 何謂“意境”?這裏的“意”,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情);“境”是指客觀世界(景),兩者融爲一體便成爲意境。因此,意境是詩人藉助於多種藝術手法而創造出來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種美好的藝術境界,是詩情和畫意的完美統一。 那麼,《山居秋暝》將帶給我們什麼意境呢。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的山水詩有個很突出的特點,用熱鬧的字面不是寫出熱鬧的境界而是寫出幽靜的境界。即是'寓靜於動'或'動中顯靜'。同樣是水飛、雲起、鳥啼、花發,在別的詩人筆下,也許只能是熱鬧的鋪排,而在王維的筆下卻恰好就是幽靜的意趣。 王維的詩歌中還有很這樣的詩句,你們看: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跳波自相漸,白鷺驚復下。

(《欒家瀨》)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 這一類小詩,畫面上充滿了動態,有些還是十分熱鬧,然而意境還是異常幽靜的。這些在紙上看來又吵又鬧的傢伙,完全沒有破壞作者所企圖創造的意境,反而是構成這意境的主力。你能說不是有點奇怪嗎?

這首《山居秋暝》,通過對於秋色的描寫,說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麗和平的恬靜,從而作出人們可以繼續在山中隱居的結論。開頭兩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說。這裏要着重談的是中間那四句。 中間四句,作者全力描寫秋天的晚景,亦即題中點出的'秋暝'。我們再對比一下別的詩人是怎樣寫秋的,你們看: '庭風吹故葉,階露淨寒莎。'(雍陶) '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

'(僧無可)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司空曙) 他們寫秋,很容易寫出一片哀頹蕭殺來的,而王維在這裏卻把'空山'的秋暝寫的如此熱鬧:'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上一句是所見,下一句是所聞。'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上一句是所聞,下一句是所見。錯落地把當時的景色、人物勾畫得如此幽美,如此絢麗。

看起來,這裏洋溢着一片熱鬧;可是,這些明月、清泉、浣女、漁舟的熱鬧,和作者所要表現的幽靜基調並不牴觸,反而是相反相成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正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寫出事物的動態不是爲了破壞這個幽靜的境界,而是爲了烘托它。人們從這些喧鬧的景物中,很自然地體味出一種和平恬靜,體味出恬靜中的一片活潑生機,因而它給人的感覺,就不是枯寂陰森,荒涼可怕。它和那些寫幽靜就必然是寂寞悽清的寒瘦詩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

再看被稱爲'四靈'之一的南宋詩人翁卷(字靈舒),他在雁蕩山時,曾寫出他的觀感: '背日山梅瘦,隨潮海鴨寒。平途迷望闊,峻嶺疾行難。' '嵐蒸空寺壞,雪壓小庵清。果落羣猴拾,林昏獨虎行。' 他使用瘦、寒、迷、難、空、昏、壞、獨等類字樣,才顯得幽靜,因而他不能不墮入了枯寂的一途。許多山水詩人也打不破這個圈子,把幽靜通向冰冷,甚至通向死寂。然而,幽靜並不等於枯寂冰冷(假如不是有意描寫枯寂死寂的話),只有知道幽靜與熱鬧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相反相成的關係,纔不難理解王維的優秀山水詩何以與衆不同。 在詩的結末裏,詩人用'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來點明自己願意留在山中的意思。翻成現代漢語就是說,春夏兩季的許多花花草草,如今都已經衰謝了。由他去吧(所謂'隨意')!山中的隱士(所謂'王孫',是泛指,也包括作者在內)完全能夠欣賞這些迷人的秋景,用不着楚山去的。收束了全詩,並點出作者作詩的用意。

好啦,時間也差不多了,聽了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又有何感想呢,下課大家可以寫寫讀書筆記。大家也好好背誦這首詩。

山居秋暝

唐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註釋:1.暝:日落、夜晚。2.浣女:洗衣服的姑娘。3.春芳歇:春天的芳華(花草)凋謝了。歇:消散。4.王孫自可留:王孫,貴族子弟的通稱,這裏借指作者自己。留:居。《楚辭·招隱士》有“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句,這裏反用其意。

詩句大意:

首聯:寂靜的山中剛下過一場雨,這秋天的傍晚,寂靜中更添清新涼爽之氣。(時間、地點、季節——點題)

頷聯:明月的清輝默默地從松林間隙灑下,淙淙清泉正在山石上流淌。(動靜結合——幽靜雅緻的山間月夜圖)

頸聯:竹林裏傳來了陣陣歡笑聲,那是洗衣的姑娘們歸來了;荷葉搖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以動襯靜——純樸、美好、充滿生機的生活圖景)

尾聯:任憑春天的花草凋謝吧,我自是願意留居在這美好的山中。(點明隱逸情懷)

主題思想:

本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美好景色和山居村民的純樸生活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的意趣和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

本詩主要解決

一、本詩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景物描寫內容的賞析

板書:

首聯清新空寂面

頷聯

寧靜淳樸點——動靜結合以動襯靜借景抒情

視覺聽覺

頸聯

尾聯喜歡(嚮往)隱居直抒胸臆

(自然美、生活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經過初唐詩人的開拓創新,詩歌這一文學體裁到了盛唐便迎來了它的全盛時期。高昂雄渾、恢宏闊大的盛唐之音成爲了詩歌的主流。豪放飄逸的李白詩,沉鬱頓挫的杜甫詩,形成了唐詩的巔峯,而以孟浩然和王維等爲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也以其清新自然的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世人關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王維的山水田園世界,去領略其中的奧妙

二.品讀鑑賞

1、題解:山居秋天的傍晚

2、在山居秋天傍晚詩人感受到了怎樣的景象?

首聯:緊扣詩題,點出了時間、地點、季節。

給全詩創造了一個空寂,清新,幽雅的環境。

頷聯頸聯:

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明月鬆間照(靜),清泉石上流(動)——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視覺、聽覺結合:竹喧歸浣女(聽覺),蓮動下漁舟(視覺)。

總結:不僅是詩中有畫,而且是有聲的畫面,體現出一種自然美、生活美。

3、面對如此美景詩人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熱愛田園生活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喜愛和滿足心情。

三、幾個問題

1、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爲什麼下筆說是“空山”?

“浣女”“漁舟”的活動是爲了反襯山的幽靜空曠;山中樹林茂盛掩蓋了人們的活動;這是詩人的感受,這裏人跡罕至猶如世外桃源。(供參考)

2、關於“王孫”可以直一般貴族子弟也可以指詩人隱居之人。

補充:

1、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與孟浩然齊名,稱爲“王孟”。他繼承和發揚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而獨樹一幟,使山水田園詩成就達到高峯,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於他常以一位禪者的目光覽觀萬物,才使他的詩有了一種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靜美、澄曠、寂悅。特別是他在描寫大自然中一剎那間的紛紜動象,是那樣的清淨與靜謐,禪韻盎然,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以及名句“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盪滌讀者之胸襟,給人以恬淡寧和的無盡遐思。蘇軾贊他“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著有《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王維晚年閒居藍田輞川是寫的一首五言律詩,

王維思想:王維,父親早死,母親篤信佛教。二十歲中進士,可是仕途多舛,中年遭遇挫折,逐漸走上了明哲保身、遠禍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趨消極。從開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寶三年(743),王維先隱終南山,晚年又在陝西藍田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

2、略說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詩,源於老莊哲學,成於淵明手筆,繼於大謝(謝靈運)小謝(謝眺),盛於唐代王(王維)孟(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繪秀麗的山光水色,和諧的田園生活爲主要內容,寄託了作者因懷才不遇,或憤世嫉俗,或厭惡官場,或清貧自守而寧願隱身山林,嘯傲煙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願望。王維的這類詩的題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園詩創作成就。

3、這是一首山水田園詩歌,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描繪了幾幅優美的畫面?請大家在課本上劃出具體的意象,並用“——圖”給每一幅畫面命名。

明確:(1)意象:明月、鬆,清泉、山石、竹、浣女、蓮、漁舟。

(2)畫面:(首聯)空山秋雨圖;(頷聯)月照泉林圖;

(頸聯)鄉村人居圖。

作者 黃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