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道德綁架的演講稿大綱

道德綁架的演講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隨着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在實踐中地不斷延伸,很多都涉及道德這個視域。以下就是小編分享道德綁架的演講稿,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道德綁架的演講稿

  道德綁架演講稿一

親愛的××:

大家好!

因爲現代這個社會通訊發達,媒體,輿論,不管是真的假的,滿天都是。因爲輿論壓力太大,社交太發達,特別是對於名人來說,一舉一動都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是頭版頭條。很多網友粉絲對於明星的行爲要求很高,既然作爲名人,所作所爲必定會受到廣泛的關注。他們的行爲是大衆定義他們形象的重要因素。道德綁架是近年來最惹發爭議的話題,還有很多發生在明星身上的事情,比如我前些天看過一部電影《戰狼2》,這一部火遍全世界的電影,大家對它的評價也是相當的高。那就不得不說一部電影的最大贏家——吳京,一個打星,因爲電影迅速成爲當紅小生。

8月8日發生的四川九寨溝地震事件,明星的捐款又稱爲大家關注的焦點,因爲戰狼2的票房沖天,吳京賺的鍋滿盆滿,所以對於“驚爆”吳京只捐了50萬的數字,很多網友炮轟吳京太小氣,還有人覺得“人家掙的錢,捐多捐少和你們有什麼用!”這就是所謂的道德綁架,因爲人家有名氣,人家掙的多,就逼着人家捐款?這種事情層出不窮,吳京的事情也僅僅是代表性的。

當然,生活裏也有這樣的事情。現在禮讓公車座位已經變成了理所當然的,如果你不讓座,那就是你的不對了。受到所有人的指責,現在所有的禮貌和素質都被硬性要求,如果你做了會被認爲是義務,如果你不做就會被輿論譴責。這樣的社會面貌已經被扭曲,我們認爲的道德素質,已經逐漸被綁架的變了形。

道德是自我約束的行爲,如果被輿論擠壓變形,那麼就會成爲一種負能量的社會效果。我們有道德,有素質,卻不想被硬性要求!

希望大家可以多一些言論行爲自由,少一點無事生非的壓力。我們拒絕“道德綁架”。

謝謝大家!

  道德綁架演講稿二

同學們,大家好,

我今天要演講的主題是關於道德綁架。道德綁架在百度詞條裏的解釋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以看似道德的邏輯去約束或規範別人的行爲。以道德爲砝碼,要挾個人或衆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所謂的“道德綁架”,只可能是在用聖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一般是一個羣體思想道德低下,認爲資源多的人就必須幫助資源少的人,才能達到一種心理平衡,也順帶達到了自己幫助別人的虛榮感。

聽完這樣的解釋大家肯定認爲道德綁架是個很高逼格的詞,但,其實並不然,這樣的事情每天每天都在發生。像前不久的一則新聞:近七旬的一個老太太凌晨去爲兒子排隊買足球票,所有的人爲她讓位的感動故事;感動的背後更藏着道德綁架。像去年國慶,所有的明星都在千篇一律的發表各種感慨,而范瑋琪的曬娃引起罵聲一片,這也是道德綁架;再比如說,天津爆炸事件在祈禱的同時,很多人去馬雲的微博下逼捐,等等等等,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

而這類人的想法就是 “我關注了你,所以你必須按我的想法做。” 不要被倖存者偏差忽悠了,在社交軟件上的這些人其實代表了社會中一種極其普遍的主流價值觀:“我關注你是你的榮幸,我喜歡你所以你欠我的,你必須要滿足我的期望,否則就是對不起我。” 他們不僅是這麼想的,現實中他們就是這麼做的: “我總來你這買菜你怎麼能漲價呢?” “我追了你十年你怎麼就不感動呢?” “劉亦菲我關注你這麼多年你怎麼能嫁給一個韓國人呢?” 等等等等。 這種人其實也蠻可憐的,先是自戀地認爲別人很關心自己的觀點,看到他們與自己三觀稍有不和便傷透了心,惱羞成怒地反覆修飾雕琢自己認爲最惡毒的言論,最後心滿意足地以爲自己的攻擊能給別人帶來多大的傷害。分析這個過程,他們的驅動力來源於對他人的期望破滅後的不甘。他們只能通過否定他人,以獲得一種類似於 “讓你也體驗一下我的傷心”的奇怪的滿足感以填補內心的空缺。從根源上來說,這種強迫所有人認同自己的行爲來源於自卑和對生活的不滿,看到他人不順自己心意又會正反饋地加重這種負面情緒,從而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然並卵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其他人根本不在乎他們的觀點。他們自以爲自己的言論非常重要,其實並沒有人關心。范瑋琪5000萬微博粉絲,並不差幾個只會在評論區說閒話的;馬雲坐擁千億資產,並不會在意那些月入兩千的逼捐;王思聰從英國名牌學校畢業,他在和美女一起的時候也不會因罵他的人苦惱。 每個人的現實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有這樣的人,當面對這種人時,我們要記住,獅子不會因綿羊的觀點而焦慮。何況,有些人的感受我們根本無須在意。 作家莫言在一次演講中也談到了道德綁架,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裏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爲了能讓老師看到我的表現,我捨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我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里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着大眼看着我們,眼睛裏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後,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爲。爲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後,當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衆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爲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這樣類似的現象在現在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國家發生什麼大事或節日時。

但我認爲。我喜歡這個國家,不是轉轉微博喊喊口號就代表愛國了。每當災難發生,我都會選擇在社交網絡禁聲,因爲聲音太多太嘈雜,不要再去製造無用的信息;每當榮耀來臨,我都會發自內心的高興,可我不會轉發任何相關信息,我依然發着我日常生活。

熱愛自己的家庭,難道不是政治正確嗎?

試問,每當舉國同慶時,你狂發一陣微博後,突然,你不小心摔了一跤,你露出痛苦的表情,有人指着你鼻子破口大罵:大家都高興,你哭喪着臉是幾個意思,社會敗類!

你怎麼想?

這並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在這個快速消費的社交網絡時代,無論是災難還是榮耀都轉瞬即逝,消費過了,大家便都忘了,日子還一如往常地過,好像前幾天的狂歡真的只是場狂歡罷了。

我希望,我看見的愛國是這樣的:

當災難發生時,可以有追責但不要有辱罵,可以有感動但不要有趁機欺騙。

當榮耀發生時,可以有激動但不要有消費,可以有狂喜但不要有道德綁架。

我堅信的愛國,不是統一模板去轉發相關微博,不是一定要天天高喊着主旋律口號,更不是惡意詆譭抹黑其他國家。

我愛國,和我是否刷屏轉發愛國微博無關,和我是否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無關,無論是溫和還是激進的人,他願意傳承中國古典優秀文化便是愛國,和他是否“五毛”或“憤青”的行爲無關。

在如今這個年代,我們的內心變得前所未有的堅硬,也前所未有的柔軟,堅硬到在街頭看見每一幕慘劇都視而不見,柔軟到在網絡發現每一張圖片都淚流滿面。

我不希望,我們體驗過大悲大喜,後來悲喜交加,最後不悲不喜,心是真空,麻木不仁,行屍走肉般活着,只是活着。

我願做個愛國的人,不願做一個拿愛國作爲標榜、炫耀和道德綁架的人,並且,我相信,不會只有我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