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瓦爾登湖名著讀書心得

瓦爾登湖名著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瓦爾登湖名著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瓦爾登湖名著讀書心得

瓦爾登湖名著讀書心得1

讀這本書是需要一種寂寞的境界的,需要一種淡薄的心態的,需要一顆純自然的心的。

翻開這本書就是一次與梭羅的促膝長談,一次返璞歸真的體驗,一次沉澱下來細心思考、洗清浮華的機會。

靜是梭羅的一種境界,也是他的一種感悟,而靜水流深是梭羅感悟的結果,這就使得文章變成通透,寂靜的瓦爾登湖的水面,映照出現代生活的無數個側面這也是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

他在一座小城——____中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不斷感受,並踐行着一個與現代對立的生活方式——原始在幾乎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梭羅白手起家,在杳無人煙林中建起了一座屬於他的房子,很難想象梭羅是如何在這簡樸的木屋中憑藉一張小牀,一張書桌,幾沓稿紙生存下來的,但是他做到了,他實踐着他的超驗主義,憑藉自己對生活的執着、熱愛生存下來。這時正值工業發展時期,是物質生活豐富的時期,但梭羅並沒有被這種物質生活所迷惑,很好地控制着自己的慾望獨自一人生活他認爲:慾望和不滿不僅不會帶來滿足,還會浪費自己的生命。就像那可憐的____人一樣。他還認爲道路上的牌子對顧客的誘惑是一種危險,因爲他見過最原始的東西所以他早已看穿了那浮躁世事的陷阱,他說“我要麼立刻大膽地毫不猶豫地直奔目標,像那些受夾攻的人接受的建議那樣或者是自己專心想着高尚的事物像____那樣“彈着里拉琴高唱對諸神的頌歌,淹沒了塞壬的歌聲,避開了危險”這也是梭羅在原始中看到的當今社會,這個看似完美的世界其實也早已是一隻乾裂欲碎的花瓶,這個世界已經不能再經受任何一點打擊,它已經臨近奔潰的邊緣,人們放棄了尊嚴,人格,用苦力來換取那微薄的酬勞,這就是所謂的“智者?”上流社會的人貪婪,欲妄,迷失了自己的心靈,整個社會都在做痛苦的掙扎——努力地逃避這一切就像索羅所述“但我寧願社會瘋狂地反對我,應爲絕望的是他”這種奴隸制的社會只能是失望加疊絕望,當時的社會像一臺以最大功率輸出的機器使人們無法靜靜地思考,所以世界越浮華,人們的心就越渾濁這隻能是惡性循環,爲什麼靜下來拂去鉛華,讓心靈的湖水沉靜下來——讓“天光雲影共徘徊”呢?他曾經在故事中告訴我們“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時間是不存在的。”而最後成爲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

這種靜寂並不是孤獨而是在沉澱,在洗滌渾濁的靈魂在一點點淨化自己。

靜,似清泉給炎熱以甘冽;似清風給浮躁以清靜;靜,似古樹之根——萬事之根本;似不老之泉——萬事之能原!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來吧,在靜靜地在瓦爾登湖畔尋覓那片刻的靜謐!

瓦爾登湖名著讀書心得2

心藏湖泊,一起聽大自然的聲音。

繆爾說過:“走向外界,我發現,其實是走向內心。”這可視爲梭羅於瓦爾登湖湖畔獨居時的內心獨白。他提起斧頭,在樹木蓊鬱的湖畔爲自己建造起棲身的木屋,他把心靈高掛在世外桃源不染纖塵的枝頭,修身養性,感受自然的純淨,一年四季,在生命成長與凋零中,梭羅剔除生活的繁文縟節,隨着自然一同呼吸,迴歸心靈的本真與純淨。

《瓦爾登湖》是本自然之書,書裏裝着森林、湖泊,還有林中的動物;也是一本日記,記載了湖畔的春夏秋冬。清晨即起,迎着明亮的晨光,伴着林間拂過的徐徐清風,在林木茂密的小徑上,默默看着兩隻螞蟻在爭鬥;或是在明亮而又深綠的湖上,輕搖小舟,驚起白翅鷗鳥,揮灑釣線漾起點點漣漪,將漂浮的思緒拋灑進清澈深邃的湖水中……春日,他靜聽冰湖隆隆作響,漸漸開凍,等候百鳥,萬物復甦;夏季。他整日在豆田中勞作,“帶月荷鋤歸”,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大地的力量;秋時,他在瑟瑟秋風中看落葉蹁躚而下,在透明無垢的湖面上鋪開;冬天,他緩步於如水般晶瑩剔透的冰面上,看着皚皚白雪勾勒出湖邊幽徑。“如谷之歌,紮根土裏。與風共存,與種子越冬,與鳥歌頌。”

“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還凌亂地散步着破碎的森林”,“這裏成了一個虹光的湖泊,片刻之間,我生活得像一隻海豚”,“這一面鏡子,石子敲不破它,它的水銀永遠擦不掉,它的外表的裝飾,大自然經常地在那裏彌補。”梭羅筆下的自然美的驚心動魄。慢慢品味這本書,會發現,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梭羅對瓦爾登湖的熱愛,對山林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瓦爾登湖是他的庇護者,大自然是他無窮無盡的良友,於是梭羅寫道“到了這裏,他們填充着的小房屋是,不尋求那些本來就沒有的娛樂;休息好比宴席,一切聽其自然,最高貴的心靈,最能滿足自滿。”“我隱居在樹林,因爲我希望活得從容”,一泓碧水將他身心的濁氣滌盪盡,坦蕩如赤子,讓他放空內心,思考哲學,給他保持純淨的力量。正黃昏,雲朵暖暖地凝着,泛着夕陽的色彩,山坡下一片湖水正兀自地藍,低低掠過水麪的是幾隻白鷗,深深伏在湖底的是古樹的根節—這,不就恰是瓦爾登湖嗎?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

“無論兩條腿怎麼努力,也不能使兩顆心靈更改接近”,偶然而至的訪客是他冷眼審視塵世的一扇窗,心靈有意識的努力與思索,自然不可描寫的純潔與恩惠纔是他真正的佳鄰。無人爲伴,此心天地同,在碧藍澄澈的湖水中,翻滾的不只是梭羅的軀體,還有鮮活豐盈的思想,思想的盡頭是神聖的神祕,拓開了宇宙空間,又化成獨立自由之箭,只在此湖畔,飄逸不知處。那個時代,是風起雲涌的工業革命時代,當各類吊車馬不停蹄的建起越來越高等娥摩天大樓,人們一窩峯地離開耕地,涌進城市,生態環境遭到了肆意的破壞,梭羅被人們視爲異類,遠離朋友、親人,離開工業社會,走向田園,走向瓦爾登湖,因爲他覺得,遠離世俗的時光是拋卻外在束縛獲得豐富內心的自我修煉時光。克萊爾麥克福爾《擺渡人》中有“假如說人生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我覺得梭羅就是瓦爾登湖的擺渡人,近乎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給予這位哲學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荒地裏,奮力揮動着開荒鋤,—就像安泰一樣獲得了力量,他在湖邊,享受着孤獨與寂靜,像一棵樹,不妨礙他人生長,它孤獨的站立着,有些青苔從樹枝上垂下來,發出許多蒼綠黝碧的、快樂的葉子。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一書中寫道“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愛自己,也學會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爲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梭羅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孤獨境遇的—“我並不比湖中高聲大笑的潛水鳥更孤獨,我並不比瓦爾登湖更孤獨……我並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場中的一朵蒲公英更寂寞,我不比一張豆葉,一枝醡醬草,或一隻馬蠅,或一隻大黃蜂更孤獨。我不比密爾溪,或新屋中的第一隻蜘蛛更寂寞”,梭羅沉浸在自我世界,他在瓦爾登湖建立的不止是一間供其居住的木屋,也是他精神棲居的家園,一個人的生活終究是孤獨,但是在梭羅看來,孤獨是一種享受,懷着一顆嚮往大自然生活的心,寧靜的踏上了這段洗滌心靈的道路,,而在這個被世人稱爲“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的在空間裏,孤獨的在思想中,享受着這一切外人所不理解的美好,孤獨不但沒有讓他變得閉目塞聽,相反,他的生命變得更加圓融通達。

無論是世界的另一端,不同時空下,“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阜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陶淵明,還是梭羅筆下那願以血肉擁抱自然的純真的炙烈之情,都是返璞歸真思想的結晶,他們似乎擁有共同的共識—精神的貧瘠遠比肉身的貧瘠更可怖。梭羅如是說,他靈魂的必需品,大概是璞玉般的湖水,繁茂的森林,是智者的文字,是思維的深邃,是內心的寧靜……他將在利慾中燻烤過的靈魂搖曳到湖畔,捧一鞠清洌的湖水洗滌去殘留的塵垢。任世界喧囂直上,淡然獨守一份古井無波的安恬平靜,他的一生是如此簡單而馥郁,又如此之孤獨而芬芳,他一個人,一支筆,爲我們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他曾說,他恰逢其時、恰逢其地地誕生在了麻省的康城;我卻說,麻省的康城恰逢其時、恰逢其地地孕育了這位孤獨的思想者—梭羅。

瓦爾登湖名著讀書心得3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於心靈的。

並純粹地因深陷梭羅的世界而沉迷:他,始終聆聽着自然的聲音。始終穿梭於行行親身耕作的豆田,耐心地鬆土、施肥;始終光着腳投入地細數瓦爾登湖畔第一片落葉的脈絡;始終戴着草帽爬到樹上去找老鷹或松鼠的窩;時常夾着舊樂譜來採集植物標本而樂此不疲;時常頂着最燦爛的星空,靜靜觀察、深深呼吸、沉沉思考……

世人往往缺少冒險精神和信仰,所以他們忙於買賣經營,過着奴隸般的日子。”我常常驚異於梭羅描繪自然的能力,語言精妙絕倫,卻毫無矯揉造作的嫌疑,字字句句都讓人被他對自然發出的由衷讚歎吸引,並有種立刻不帶分文,不攜行囊地向自然狂奔的衝動。一抹晨光可以讓他傾情謳歌歐若拉女神,一滴露珠可以讓他看到青草的真情,他可以煞有介事地拿着放大鏡匍匐在草地上當一場蟻羣搏鬥的熱忱的看客,爲其中受傷的敗將扼腕,並致像悼念英雄一樣致以敬意。

有些書適合無聊的時候讀,有些書適合睡覺前讀,有些書適合每個感興趣的人讀,但《瓦爾登湖》卻並非如此,壞的書各有各的不好,而好書卻大致相同。當你懷着功利的目的想從書中找對你有幫助的東西,當你只是爲打發無聊時光而漫不經心的翻閱,當你把它們當作難題一樣刻苦鑽研,你既得不到樂趣,也無法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精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的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我們的生活本該就這麼簡單。

每一本好書都是聖經,值得我們以最虔誠的姿態去閱讀。

瓦爾登湖名著讀書心得4

一直以爲《瓦爾登湖》是一本單純描寫湖畔風景的書,打開來澄澈的湖水便會鋪面而來,有早晨的鳥鳴、花香、有參天的巨樹,林間的松樹,樹葉間細碎、斑駁的陽光。

終於在圖書館的書架上找到它,欣然借出,看封面鬱郁的森林,靜謐的湖水,深藍色的月夜——咦?!陽光和花香呢?怎麼會用這麼深沉的色調?這樣安靜的氛圍,仿若一個哲人靜夜無人時的沉思。

一本薄薄的書,看了兩個多月,終於體味到一位詩人所說的《瓦爾登湖》只能在心靈沉靜時閱讀的真諦。其中的思想包羅萬象,不僅描述了梭羅在高港山上魯賓遜式的自我隔離生活,亦曲折的表達了對當局的抨擊,及對人類及人類社會的特別看法。作者在瓦爾登湖畔的小木屋中,以最樸素,甚至可以說是簡陋的生活方式,在粗糙的環境中,卻有着最高雅、精緻的思想。他遠離人羣,遠離俗世紛擾,自己築屋、種豆、捕魚。曾經因爲逃離紛擾太過徹底,拒絕作爲聯邦納稅人的光榮而被捕入獄,這也算是梭羅和政治最親密的一次接觸。

體味梭羅書中的哲學市場思想是一種辛苦而有益的心靈體操,初始時有疲累、乏味的感覺,看多了卻如飲甘露,芬芳而清冽。他反對頻繁的商業活動,樂於徜徉於古代詩人荷馬的世界中。

瓦爾登湖名著讀書心得5

讀《瓦爾登湖》是在讀高中的時候,那時書裏有選文,於是找來原書用了一個晚上囫圇吞棗的翻完,心裏想也不過如此。第二天坐在一羣朋友之中熱烈的討論關於隱居的話題,甚至在辯論賽的時候也要把梭羅的“不要企圖佔有大地”作爲了環保的理論依據,現在想來,在那個時候的稚嫩心態和浮躁心境下讀這本書,怪不得能把書裏的精髓糟踏成那樣。

如今再讀《瓦爾登湖》,在第三極書城偶遇徐遲翻譯的版本,就買了下來放在枕邊。於是每天睡前和醒後下意識的一件事就是摸起那本淡綠色封皮的書來翻幾頁。每天夜裏,當世界靜的只剩下我和一盞檯燈的時候,就連桌角的百合都悄悄隱退了喧囂的香氣,關掉一些可以與外界聯繫的方式,卸掉身上一切的束縛和僞裝,就坦然的像個書蟲一樣粘在書頁上,任什麼事都趕不走我了。

讀《瓦爾登湖》的`初期境界是覺得有味道,在瓦爾登的春夏秋冬裏時刻都感到一股清冽自然的水霧之氣撲面而來,好像自己真的喝下了冰鎮的梅子酒一般。再讀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些許同病相憐的孤寂了,但這種孤寂一點也不難過,在心底裏竟然就像很享受的樣子,癢癢的寂寞快感催着人繼續往下讀,心裏開始升起一些激動,彷彿與梭羅有個私密的約定,誰也不會透露誰在世上寂寞的快感,這時候感動也摻雜進來,因爲從來沒有什麼時候我能寂寞的這樣美,甚至這樣成癮,也從未在哪一個作品裏想現在這樣不孤獨過,以前的作品,都是我遊離在外,再精彩也是作者的,與我無關。而《瓦爾登湖》卻讓我親切的稱爲“我的瓦爾登”,我相信那不是一個什麼真正的所在,那是心靈,可以在書裏共享到的東西。梭羅絕對是個思婺八極、神遊太虛的高人,在每一根木頭的香氣裏他能想到那麼多彷彿毫不沾邊的東西,跟着他一起想,有着上天入地般的激動,彷彿靈魂在一次次玩着過山車和蹦極。

看到《冬天的湖》那篇的時候是個微亮的清晨,初夏的清晨慵懶而清新,我就斜靠着看那些關於鑿冰的描寫。更妙的時候睜開眼翻開一頁的時候手觸到的文字這樣寫道:“睡過了一個安靜的冬天的夜晚,而醒來時,印象中傷佛有什麼問題在問我,而在睡眠之中,我曾企圖回答,卻又回答不了——什麼——如何——何時——何處?可這是黎明中的大自然,其中生活着一切的生物,她從我的窗戶裏望進來,臉色澄清,心滿意足,她的嘴脣上並沒有問題。醒來便是大自然和天光,這便是問題的答案。”看到這裏我彷彿覺得身邊的同伴在跟自己說起昨日的夢境一樣真實,一樣巧合。於是清晨一下子閃亮了許多。緊接着冰湖水裏的梭魚和鈴兒叮噹的驢馬也出來了,清晨一下熱鬧了起來,有趣的梭羅開始帶領我去丈量所謂的“無底之湖”,去盯梢地主老爺們精明的交易,我們彷彿兩個特務一樣,看看這裏,管管那裏,然後視線最終落在了對冰的研究上,像兩個好奇的孩子,研究爲什麼瓦爾登的冰是那樣美麗而又特別的微綠色,挖冰人的雪車走過,有一大塊冰掉在村中街道上,躺在那裏有一星期,像一塊很大的翡翠,我們就每天都跑去看那塊綠色的翡翠。然後敏思的梭羅話鋒一轉開始露出思想者的面目了,“他們告訴我,他們有一些冰,放在富萊喜湖的冰棧中已有五年,還是很好的冰。爲什麼一桶水放久了要臭,而凍冰以後,卻永遠甘美呢?”看到這裏的時候我被那種詼諧和智慧震撼的不能起牀,生生的把上班的時間忘在了腦後。

緊接着,我想說,如果不是這文還有那麼小一段,那麼精彩的要命的段落,我真想今天就徹底“躲進小樓成一統”了。哦,是這樣的文字,真精彩的要命:“似乎緊跟着將要有查爾斯頓和新奧爾良,馬德拉斯,孟買和加爾各答的揮汗如雨的居民,在我的井中飲水。在黎明中我把我的智力沐浴在《對話錄》的宏偉宇宙的哲學中,自從這一部史詩完成了之後,神仙的歲月也不知已逝去了多少,而和它一比較,我們的近代世界以及它的文學顯得多麼地猥瑣而藐小啊;我還懷疑,這一種哲學是否不僅僅限於從前的生存狀態,它的崇高性,距離着我們的觀點是這樣地遙遠啊!我放下了書本,跑到我的井邊去喝水。瞧啊!在那裏,我遇到了婆羅門教的僕人,梵天和毗瑟奴和因陀羅的僧人,他還是坐在恆河上,他的神廟中,讀着他們的吠陀經典,或住在一棵樹的根上,只有一些麪包屑和一個水鉢。我遇到他的僕人來給他的主人汲水,我們的桶子好像在同一井內碰撞。瓦爾登的純粹的水已經和恆河的聖水混合了。柔和的風吹送着,這水波流過了阿特蘭蒂斯和海斯貝里底斯這些傳說中的島嶼,流過飯能,流過特爾納特,蒂達爾和波斯灣的入口,在印度洋的熱帶風中匯流,到達連亞歷山大也只聽到過名字的一些港埠。”

讀到這裏,這篇文剛好結束,既震撼又有點掃興,意猶未盡的情緒之下才百般無奈的合上書頁,剩下的還要留待慢慢享受哩!有人說《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我想那是因爲他自己太熱烈,他的生活太過於豐富。《瓦》不寂寞,恰恰是在嘲諷我們這些不會享受寂寞的寂寞人的。然後,被它嘲諷,確是那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