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7《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

2017《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教師只有挺直腰板兒,做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才能夠真正引領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學生銘記在心。下面歡迎閱讀本站整理的《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2017《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一

身爲一名教師,我們時常有這樣的煩惱——抄寫不完的材料,應付不完的檢查,花樣百出的課改,名目繁多的評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即便有氣也不敢出,生怕得罪了哪路神仙——領導談話、扣績效、外送取消評優評先。我們時常嘀咕:要好好地教教書就那麼難嗎?我們選擇做教育就是做這些莫名其妙的事的嗎?無處安放的初心,讓我們一度迷茫……

最近讀到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篇篇觀點與我們不謀而合,迷茫的內心終於找到了精神的依託。吳非老師在“序”中說,“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一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

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而書中提出的“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的質問振聾發聵!

《不跪着教書》有一個標題是“我美麗,因爲我在思想。”吳非老師列舉了現實中的一些跪着教書的現象,“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事實上,我們常常在教參與個人思想之間舉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認爲的來教,萬一考試考到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肯定是以教參爲準,那豈不吃了虧?鬥爭的結果,往往是違心地將教參上的觀點與標準答案傳授給學生,寧可躲過學生懷疑的目光。讀了《不跪着教書》,知道了,我們不只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我們還要“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學生才能在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更懂得爲人處世,更能成長爲一個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個教師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出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的就如吳老師說的“學校只能教出一羣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順服的思想奴隸”?

什麼叫有思想?怎麼做個有思想的老師?我是個有思想的老師嗎?什麼叫不跪着教書,怎樣才能不跪着教書?吳非老師說:“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這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纔能有思想,不跪着教書。“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典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

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悅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他本身應該站着教書。

“繁華落盡見真淳”,教育本來的面目便是如此,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初心,不要被外物矇蔽了雙眼,迷失了方向。不忘初心,毅然前行,這纔是教育王道。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二

書,究竟什麼叫跪着教書,什麼叫不跪着教書,我沒有在書中找到明確的答案,我又搜出一些讀後感,希望得到啓發,還是不夠清晰、不夠完整。

經過再次拜讀,終於解出這道考題的答案。是不是應該這樣理解呢?

1一、對“跪着教書”的理解

跪着教書,就是失去了大腦思考的功能,失去了對人性美、人情美的感悟能力,失去了對弱者的同情與憐憫性,失去了一切情感連接的紐帶,失去了作爲人的基本尊嚴,屈從於應試教育的各種考覈、各種獎項、各種榮譽。把學生在校的時間無限延長,把“你死我活”的絕情冷漠引進班級,不顧學生內心感受地強迫他們也做考試的機器、分數的奴隸。師生共同被動地把全部的精力投放到書本、投放到考試、投放到分數上,導致學生不懂得生活,不懂得感情,不懂得感恩,教師不懂得心靈脩煉,不懂得不斷閱讀,不懂得終身學習,不僅思想貧血,而且專業缺鈣,成了沒水平、沒了底氣、教師立不起,學生、家長看不起你。

2二、對“不跪着教書”的理解

不跪着教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澆灌祖國的花朵,更重要的是不斷通過讀書、思考、自我教育等各種自我修煉方式獲得足夠的養分讓自己也成爲一朵永不凋謝的玫瑰,成爲讓孩子們傾慕的最鮮豔的生命之花;教師不僅要成爲只會吐絲的春蠶,在奉獻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精神境界;教師不應該是蠟燭,而要在無私奉獻的同時,實現與學生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共同成長,成爲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和信念的人,是一個站直的鐵骨錚錚的人。

不跪着教書,就是要求你成爲照亮孩子未來一生的道路的明燈,這是在追求一種幸福,絕不是謀生的手段、發財的途徑、升官的渠道;站着教書,是與形形色色的粗野作鬥爭,是與體制的弊端做抗衡,是與扭曲的價值觀做較量,是與人性中最殘酷、最冷漠、最虛榮、最功利、最醜惡的一面做決裂。

3三、成長中的育人夢想

60後的我,從小就對教師這一職業有着神聖感;生長在偏僻農村的我,最有緣的就是中學還未畢業的教師人羣;當時,只對他們有能力教我們識字、算題而充滿崇敬。現在想來,雖然他們個個文化水平有限,見識也不廣,但他們個個都是樸實、真誠、熱愛生命的。在我十年寒窗的經歷中,沒有逼迫補課的經歷,也沒有因犯錯而遭受過任何傷害。只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小學時,經常在六一兒童節期間晚上外出演出,在演出完畢,老師總能步行幾公里送我安全回家,自己才又拖着疲憊的身體拐幾公里路程,摸黑回家;初三晚自習問完問題,老師也幾次行走幾公里路送我回家,自己再原路返回。當時,我只覺得感動,但沒想到,三十多年過去了,這些事情還留在我的記憶,給我的生命打下了終生的烙印。

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呵護生命,是現代教師最清楚的使命。但能否完全落實在自己的教育行爲中,值得質疑。可是那些曾經默默無聞、沒有太高學問的鄉村教師,是真正用他們平凡的生命照亮幼小生命前進的路程,讓他們的學生安全、溫暖、勇敢、自信地走向理想的彼岸。

上了大學的我,聽我們老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課,爲他們的學識淵博所震撼。爲了自己也能成爲業務精湛的稱職教師,我把所有的時間用在讀課本、背教材上,我的學科成績全達到95分以上,當時覺得自己很優秀。可是,95分以上的成績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上大學期間,也正是成人學習、成長的起始階段,是適應社會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卻除了學習就是學習,真正成了讀書的機器、分數的奴隸。休息、娛樂、社交、體育鍛煉、逛街、認識市場、幹家務、學習生活等,都被我的“跪着讀書”所代替,大腦全是語法規則、固定搭配、詞彙短語,沒了情感、沒了情趣、沒了思想,走向工作崗位,更多的是迷茫、困惑。

尤其教小學英語,怎麼也無法跟大學儲存的那些語言信息鏈接,思想的缺血,業務的缺鈣,情緒的低落,只能靠高壓的課堂管理,機械的重複教會最基礎的東西。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學背的東西漸漸遺忘,教學上的難題隨時出現,我才意識到,我的大學是在跪着求高分的虛榮中葬送。

不斷充電之旅、濃厚的教研氛圍、書香的校園氛圍早就驚醒了迷茫中的我。思維的改變、閱讀的積累、寫作中的思考,讓我擺脫跪着讀書、跪着教書的困境。

當然,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育體制的現狀、社會評價的傾向、家長的各種期望、上級部門的各種測評,都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我也曾經懷疑過育人的真誠是否能與傳統勢力抗衡,試圖迎合、放棄自己的追求,讀了南京師範大學附中特級教師吳非的這本書,讓我堅定了我的信念,我要義無反顧地走出傳統育人的誤區,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打破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理解並欣賞孩子發自心靈深處的人性之美、情感之美,送孩子永不凋謝的玫瑰;像吳非老師那樣,能發現孩子住進五星級賓館後,第一個念頭就是讓含辛茹苦的爸爸媽媽能住一夜的感恩之心,激發孩子報答社會的無窮潛能;把學生培養得像吳非老師的醫科大畢業的學生郭虹那樣,在年三十夜裏,陪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生命的後幾個小時,替她換上街道居委會準備的衣服,推着躺車把她送到太平間去,讓老人最後一段生命不再孤獨。

並利用自己學習研究家庭教育的特長,繼續做家庭教育志願者,引導家長絕不讓任何邪惡的種子無意間落進孩子純潔的心田,給孩子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經過我反覆打磨寫成的《是誰弄丟了孩子的天賦》就是倡導天下父母加強“家風建設”,把文明引入社會的每一個細胞。

本次閱讀,更加堅定了我做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方法、有智慧、有素養、有人格魅力、有育人夢想的教育大師的夢想。

只有我們每個人堅定信念,纔不會被世俗觀念、被傳統勢力所壓倒,纔不會跪着教書,才能站着做一個鐵骨錚錚的人,才能找到衝破禁界線和生命成長的平衡點,既不讓孩子在應試教育的氛圍裏受阻,又能生機勃勃地成長,作一盞照亮學生生命之路的常明燈。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三

閒暇之時,再次翻開吳非老師寫的《不跪着教書》一書。觀點鮮明,言辭犀利,一針見血,震驚於吳老師所提及的種種教育中的無奈與憤怒,感嘆於他對教育界的疾聲吶喊,他提出的:“‘教師’應該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絕不能跪着教書。“這樣的觀點讓我陷入了沉思,教師究竟該是什麼樣的?什麼叫做不跪着教書?帶着這些疑問,我看完了整本書。

如今的這個社會,還是有着太多的“跪求生存”。有人會面對強權折腰,有人會面對不公隱忍,謂之以“生存之道”。吳老師一句“想要學生成爲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深深震撼了我,如果連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爲己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對世俗匍匐行禮,我們所鄙夷、無奈的生活不是被我們自己一代代地傳了下去嗎?是的,我們的肩上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爲人”的傳承。如此,我們就要向吳非老師所說的,得要站直了教書,得要有鐵骨!

那麼又如何實現錚錚鐵骨?

“只要讀書,什麼都好辦”,“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麼幸事”……書中的這些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書中提及的教師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似乎也晃動着自己的影子:有時候工作繁忙,我對外出的業務進修怨聲連連,埋頭於作業批改之時往往忽略“及時反思”,對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怒氣重生卻鮮少缺乏深度的思考,圖書館似乎也只成爲要寫論文時纔去的地方。突然想起大學時候,老教授提出的“教師與教書匠的區別”的話題,心裏一驚,長期日復一日的生活似乎讓我越來越成爲一名“匠”而已。是時候該反思了,只有常讀書會思考的教師纔是真正的教師,纔會對身邊事務進行思辨性的判斷與分析,才能告訴面對的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思想,什麼是爲人!

此外,書中也提及如今教師內心的困惑。不知何時起,“園丁與蠟燭”稱謂開始讓教師們焦躁不安。社會輿論中,這個稱謂成爲了精神枷鎖;家長心目中,這個稱謂成爲了無條件付出的理由。有人說,教師也只是普通人,有着自己的柴米油鹽的生活,有着做自己的教好書育好生的職業理想,有着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情緒。社會輿論對教師職業“虎視眈眈”,而教師們卻更多地感覺不到社會給予“教師”這個職業的寬容與善意。或許,教師們都該一起來讀一讀這本書了,吳老師擲地有聲地告訴我們:教師是思想家。我們是園丁,是蠟燭,是引領孩子探索世界、認識未來的階梯,這是教師職業與生俱來賦予的使命,我們有着自己的美麗思想,我們不必理會他人的質疑,無懼輿論的無理抨擊,無視不懷好意的諂媚,我們勤勉工作、努力提升、關愛學生,我們不跪着教書!


1.《做一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2.教師學習榜樣支月英的心得體會

3.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心得體會

4.2016年教師《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體會

5.2017年教師寒假讀書心得體會

6.教師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覺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