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師關於分角色朗讀的教學心得體會

教師關於分角色朗讀的教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導語:衆所周知,朗讀是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爲訴諸聽覺的活動。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教師關於分角色朗讀的教學心得體會,歡迎查看!

教師關於分角色朗讀的教學心得體會

常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讀尤其重要,其中有一種非常湊效的朗讀形式就是分角色讀。在孩子們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們特別喜歡走進文中的童話世界,把自己扮演成其中的一個角色。第一冊後兩組課文幾乎都是蘊涵豐富寓意的童話故事,情節生動,對話豐富,非常適合分角色讀,所以在這兩組教學中我常採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

分角色朗讀,確實是一種能讓學生進入文本角色,展開想象的翅膀感情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徑和形式,教學中每每進行這樣的訓練,課堂氣氛頓時異常活躍起來,同學們紛紛舉手,躍躍一試,就連性格內向、平時寡言少語的同學也不甘示弱。往往在這樣成功的角色朗讀過程中,學生便把課文讀通了讀懂了,語言訓練和情感內容也就落到了實處。但是在這組課文分角色朗讀的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

教學《自己去吧》第一課時,沒有精心設計什麼問題,就是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我先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接着在第一層次的讀後,就示範,要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這時的分角色讀,我不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而是要學生學會合作,利用小組檢查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結果巡視的時候發現各小組的合作角色朗讀幾乎是失敗的,學生不是讀錯句子就是把提示語一起讀了,有的還讀過了地方不知道在哪裏停,這樣的角色朗讀把整篇課文讀得支離破碎。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小組中分角色朗讀,只重視了合作和激發學生對文本的喜愛,在分角色朗讀前,沒讓學生充分熟讀、瞭解課文,學生沒弄清小鴨和鴨媽媽說了什麼話,所以分角色時自然就要亂套了。

於是在第二課時就讓學生多讀,還加上了我的範讀,範讀課文時,小鴨、鴨媽媽,小鷹、鷹媽媽的音色語氣都不太一樣,孩子們笑了,鼓掌了,說老師讀得真好。我們開始討論這些角色該怎麼讀好,學生一遍遍的嘗試,我用生動的朗讀評價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讀出味道:“你這鴨子,急什麼?”“鴨媽媽,你還不緊不慢的,你就不擔心嗎?”“瞧小鷹在撒嬌呢!”這個時候,我請學生把小鴨、鴨媽媽等各角色的話劃出來,動動筆墨,反覆讀讀。可是,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對話,讓學生直接畫出小鴨說的話真難,浪費了很多時間還沒全部畫對。於是,我在課堂上這樣鋪墊:

師:小鴨看見清清的溪水,想做什麼呢?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小鴨和鴨媽媽說些什麼?(生自讀)

師:誰是小鴨子?你對媽媽說什麼?(學生很自然的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鴨子媽媽在哪呢? (請另一個和小鴨對話: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吧)

學生潛能無限,但是在潛能被激發出來之前,必須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懂得了哪句是誰的話以後,再讓他們在下面同桌分角色讀,這時情況就好多了。有了前面的鋪墊,到了後面的課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樣從易到難,先扶後放,學生在以後課文的學習中準確畫出對話的概率就高了。

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分角色朗讀之前,依然讓學生先把各角色的話劃出來,劃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話讀讀,然後再分角色朗讀。課後忽然覺得,劃是手段,是爲了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又是爲了什麼?分角色朗讀不是目的,是手段,如果把分角色朗讀看成是學習的過程,那麼,我們不妨改進一下教學思路,讓學生在小組裏學習,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角色朗讀,請各角色想想自己該讀什麼話,動筆劃出自己說的話。不機械地劃,讓劃和讀聯繫得更緊密,這樣學生更好接受,就不會劃完以後又不知道該讀哪。

其實,成功的分角色朗讀訓練還要求教師的指導要恰當、及時,要融於閱讀之中。引導學生從描寫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句子中體會角色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個性。總之,分角色朗讀,要靈活運用多種策略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讀出不同角色不同的語氣、語調和內在的思想感情,纔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相應的表情,伴之以相應的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讀課文或創造性角色朗讀,要求語言準確、生動、富有感情,這是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高的朗讀訓練。因此,分角色朗讀也只有在學生熟讀課文,正確領會作者意圖、角色的內心情感,能夠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去進行的。花哨的道具和形式往往分散學生對文本的注意力,不是閱讀的本質,要適可而止。角色朗讀不是課本劇的表演,也不是課堂教學的作秀,它仍是實在的,嚴肅的,認真的閱讀。學生只有在紮實的閱讀理解基礎上,才能讀出角色的情感、態度,正確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才能自然地朗讀、自然的表演、自然地流露。同樣,臺下的同學才能觀察出朗讀同學的水平,體驗角色的情感、態度。這樣的分角色朗讀才更有意義,才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