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通用15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通用15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通用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書心得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範文(通用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

第一次拿到《愛心與教育》,隨意地打開一個章節翻看着,就被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經意之間有什麼觸動了我的心房。然後,把它放在枕邊,細細地研讀,那飛揚的文字一次次滲入到我心靈的深處。今天,我做在電腦前,桌子上就放着這本《愛心與教育》,在開始敲下第一個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撫摸着它,彷彿又一次和李鎮西老師進行着心靈的對話,那麼真實的感受到了愛心的跳躍,激情的脈動,詩意的揮發。

是啊,在書中,我讀到了愛:每天定時給汪斌煮一個雞蛋,開學前爲每一個學生寫一封信,每一個學生的生日獻上一份真誠的問候……這是李鎮西老師攜着一顆愛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每一個孩子喜怒哀樂的結果。在書中,我更讀到了教育中理應擁有但卻久久失落了的東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靈的藝術。

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絕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着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爲萬同的轉變,與王銅的溝通,李鎮西老師處處顯示出這種平等,這種民主。

如果說現在的教師大多不愛孩子,未免太絕對了些。哪一個教師會否認自己是有愛心的呢?曾聽說一位小學一年級的女教師,爲了“嚴格要求”學生,竟在課堂上用膠布封住了說話的十幾個學生的嘴巴!她時,她很委屈地說:“我也是爲了學生好!”

教育需要愛,但是一種怎樣的愛呢?我想不是溺愛,不是不平等的愛,而是一種在民主中的關愛。讓我們象李鎮西老師那樣,在愛中體現民主,在民主中實施關愛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2

最近我讀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敘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爲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不分優生和差生。讀完《愛心與教育》,我對於優秀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在這本書裏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

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爲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爲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爲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爲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類型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爲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實例,我也在心裏記下了他所說的在培養“優生”的問題上,應注意的幾點:第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第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第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第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第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教書育人是塑造靈魂的綜合性藝術。作爲一名教師,在平時我必須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勇於實踐,不斷創新,銳意進取,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讀完這本書,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做爲一名合格地人民教師,道路曲折而又漫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我堅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會成功!我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責任還很重大。真正的教師歷程剛剛啓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李老師爲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學無止境,我會在探索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完善自身素養,爭取實現人生價值!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3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鑄就輝煌,愛心喚醒無窮的力量。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爲有愛,我們纔有耐心去一遍遍的教導孩子們;因爲有愛,我們纔會無微不至的去關心每一位學生;因爲有愛,我們才願意費盡心思去和學生心連心。既然是這樣,那就讓我用愛心幻化成久旱的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乾涸的心靈,讓我的愛在每一位學生的心間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不忘初心的燈塔,有了它我不會迷失方向。在讀過《愛心與教育》之後,讓我對這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爲一顆愛心才使我開心並且毫無抱怨的守在這羣可愛的學生身邊,正是因爲我具備了一顆童心,才能讓我像大哥哥一樣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他們的幸福與快樂,同時也分享他們的悲傷和失落,這使我與孩子們心靈的距離更近一步,在學生心裏埋下最美好的種子,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讓世界都因他們每一個人的存在而幸福。

在一次意見箱學生的來信中,我發現他們的可愛,他們把自己的心裏話寫出來了,其中小陳同學這樣寫道:“楊老師,帶我們去實驗教室,這節課是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以後再也不喝生水……這真是一場奇妙的科學!”看到這些話語,學生因我的存在而成長了起來,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爲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面面俱到,同時要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要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正確指導。通過更多的鼓勵與關心,讓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還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平等,我們作爲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老師不是萬能的,我們只是在某方面比孩子們先行一步。我們要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融洽的師生關係,抓住更多的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交往,從而實現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儘量爲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在對數學知識點中的理解,同學們的理解有多種思路,要給他們儘可能多的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掘自己的思想。

“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讓同學因我的而感到幸福”這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希望並努力的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我願把這一生都獻給孩子,用愛去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摯的朋友,通過日復一日平凡的工作,爲培養祖國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4

這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感受頗深。閱讀書中的字裏行間,我多次被李老師對學生的用心和愛心所感動,爲他的育人方法所折服。細細品讀,我深感李老師就是一本書,一本用愛心鑄就的書,耐人回味。

書中提及李老師能記住每一個學生的生日,通過爲學生過生日,寫激勵學生的賀詞,打動學生。星期天,他陪同學生一起去公園,在草坪上摔跤和鬥雞。

假期裏,他利用休息時間和學生一起徒步去郊外旅遊,在田野追逐,登山等方式逐漸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願意與他在一起,願意與他交流,說心裏話,當孩子們與他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後,激發和點燃了學生心中“想做好學生”的願望,這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這樣就爲教育學生鋪好了基石。記得書中記敘有一個學生早戀了,經過李老師的悉心教育,那個學生竟然讓李老師幫他寫回絕的情書,多麼讓人佩服啊。看來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教育致勝的法寶。李老師對那些後進生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學習。

書中有個細節讓我印象很深,就是李教師要學生怎樣做,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通過談話等等想辦法讓學生從心裏自己想要怎樣做。比如他在轉變一個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時,想讓一個好的同學幫助和監督他,李老師首先與該學生談心,讓那個學生有了強烈想改掉不良習慣的意念,然後學生誠懇地說,想改但是擔心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怎麼辦呢?李老師告訴這位學生可以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幫助和提醒自己,讓他記錄自己每天的表現,然後給家長看。如果是學生從心裏想改過,又是學生自己選的幫助人,效果可想而知了。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爲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因爲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愛學生,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我自己非常贊同書中的這些話語。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書中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也讓我受益匪淺。我也曾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爲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讓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爲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裏面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

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和博大的胸懷啊!《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所帶給我的不僅是感動,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還有漫長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實踐、思考和探索。我也會永遠記住要用熱心、童心、愛心、耐心去做好教育。讓我們也像李老師一樣,在解讀童心的同時將愛心深深的融入孩子們的心間,如甘泉般滋潤着學生,而我們也將期待着收穫春天般的希望。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5

沒有誇誇其談,書中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言語之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和諧的師生關係,快樂的校園生活。“愛”,正是本書的主調。

“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於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於形成階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並善於開發其生命潛力。

書中所描述的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對學生的愛,而這些一般的老師恐怕難以做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

書中寧瑋的經歷讓人有一絲遺憾,卻又佩服她的善良與勇敢;萬同的反反覆覆讓人揪心,最後的結果又讓人舒心;程樺、楊嵩、黃金濤、王銅勇於挑戰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勢,不僅學業有成,更是鍛造出了卓越人格。這些都和老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爲是這樣的人,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爲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成功!

從書中的手記裏,我們還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啓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

書中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6

李鎮西是一個很忙碌的人:他每天還要看上萬字的書籍,寫上千字的教育日記,每年還要編寫幾本著作,時不時的還要外出講學。他的那套“內需”理論,使我很受啓發。李鎮西的事蹟,再次驗證了那句老話:勤奮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礎。

李鎮西老師還談到要多讀書,多寫作,尤其是讀一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書籍,如,陶行之,蘇霍姆林斯基的書籍。我覺得這一點我做得不好,有時候是想讀書,總是抱怨沒時間,一直沒付諸行動。李鎮西老師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還經常要外出講學,每天還要看上萬字的書籍,寫上千字的教育日記。和李老師相比我們的時間應該是相當充足,應該善於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去讀書、去思考、去寫點教育敘事和教學反思,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學高爲師,德高爲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李鎮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師德是密不可分的。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師德的靈魂是師愛。教師應站在人類文明制高點。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

做學生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學生。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學生,去愛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對待後進生更應該如此,李老師向後進生伸出了溫暖的雙手,獻出了真情和愛心,幫助他們一步步成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充滿了愛,教育將永遠是豔麗的春天!多年的教學也證明了這一點,你只要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再頑皮的學生也會和你真心相對,和你交朋友,我願在今後的教學中把真愛奉獻給每個孩子,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從李老師的報告中我體會到了一個道理,他認爲一個人雖然永遠達不到所謂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會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定會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我的心裏暗自立下誓言我也要做“做最好的自己”,每天都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於是開始每天反省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業是不是比昨天更仔細?今天留下了什麼遺憾,明天怎麼彌補?”只要認真的對待每一天,爭取每天有一點進步,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我想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7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我在陳老師的推薦下買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看到書名就覺得正是我們新教師現在所需要閱讀的。現在經過半個學期的閱讀和分享,我們已經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到很榮幸,因爲我從書中瞭解了李鎮西老師,知道了他班上那些可愛的同學們,收穫了關於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很多小建議。

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李鎮西老師特別細心,他能夠收集好與學生之間交流的信件,這一舉動,也爲這本書增加了可讀性和可信性。信件是第一手材料,我們可以通過它去感受當時李老師和同學們的心情,這樣閱讀起來更加真實。現在我就在反思,我會不會好好保留學生的資料或者信件?我想作爲一個教師,我們在瞭解一個學生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觀察他的資料以及交流的信件等,我想我在今後也會像李老師一樣,好好保存學生的東西,留到以後慢慢回憶。

書中的“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個愛學生的心。”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啓迪。“愛”這個字無論是作爲教師,還是作爲朋友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只要教育當中穿插了“愛”,那麼師生交往就會簡單多了。

這本書中隨處可見的都是李老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最震撼的就是他居然可以記住所有學生的生日,並在那天送給生日的學生一個禮物。我想這遠遠超出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他們的關係由最初的師生轉變成了朋友甚至親人,這樣怎麼可能不讓學生動心呢?換個角度想,如果是我,我也會特別特別喜歡這個老師,也會特別聽他的話。我想我也需要變得更加仔細,用心去感受學生,用愛去轉化學生。當師生關係轉變得並不僅僅是師生關係,成爲了家人或者朋友,那麼我想不僅我們會成爲了更優秀的自己,學生也會成長爲更優秀的他們。只要我用“愛”澆灌,他們這株幼苗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另外李老師還很會觀察學生最近的狀況,學生一旦出現思想拋錨現象,他能夠很快覺察出,並用委婉的方式勸告。教師們應該都知道,直接勸告其實很傷學生的自尊,所以用委婉的方式顯得很有必要,既不傷學生的面子,又能夠達到理想效果,何樂而不爲呢?如今我在處理我們班學生的很多問題上,我都採用了李老師這種委婉的方法,結果事半功倍。其實有的時候,我們可以自己想想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我們理想當中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就可以順勢往那個方向發展。優秀教師的法寶應該就是既守原則,又變成了孩子們理想中的教師。

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幸福,作爲教師的我們,幸福可能是你生病時學生親切的問候;你抱着作業去辦公室時,學生接過來的那一瞬間;中午打飯時,學生覺得你辛苦了特意給你多打的幾塊肉……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總是來源於許多小事,當然我們自己收穫幸福的同時,也應該教會學生髮現幸福。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小事,他們會發現他們的幸福可能很簡單,老師的一句誇讚,同學之間的幫助,測試卷優異的分數……如今雖然我們收穫了幸福,但是卻不能忘了給別人帶去幸福。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創造幸福,給家人、朋友和老師製造幸福,成爲一個大家喜愛的孩子,也讓大家因它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8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交到了一個好朋友”。

近日,我拜讀了李鎮西教授的《愛心與教育》,頓覺受益匪淺。這是一本成功的“實例教育學”,李鎮西教授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無不滲透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一讀。

書中的一句話,讓我終身難忘。他說:“如果孩子是鳥,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魚,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這句話道出了我們老師的光榮與偉大,也暗示了我們老師的使命和責任。我看後心情澎湃,很想做好孩子們的天空、大海和春天,讓孩子們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在大海中歡暢的嬉戲,在春天中感受勃勃的生機。

雖然身在三尺講臺,但是心卻放眼世界。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凸顯出自己人生的價值,爲祖國、爲社會貢獻應有的貢獻。做到愛崗敬業、踏踏實實,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熱愛每一個孩子,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熱愛他們,關心他們,教育他們,因爲他們都是我國將來的建設者。無論今後他是參天的大樹,還是碧綠的小草,作爲老師,我們都應該給予他們充足的陽光、水分和養料,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想到這裏,我的心不禁快樂起來,原來自己做着這麼快樂而有益的事,真是太幸運、太幸福了。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爲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着愛的火花。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們也都可以做到。可爲什麼李老師能成爲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呢?這是因爲李老師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

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作爲一個教師,面對着一羣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9

在讀《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之前,其實我對李鎮西老師是一無所知的,所以翻開書之前,我先在網上了解了李鎮西其人。始知他是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這本書亦是他三十年教育經驗的集大成之作。於是,懷揣敬畏與期待,我開始了拜讀之路。

李鎮西老師說:“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可能因爲同是教育工作者的原因,所以對李老師的這句話我感悟尤其深刻。

看着我班的孩子,我總能想起自己的孩子。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徘徊在老師與媽媽之間,所以我總能原諒他們偶爾的懶散與頑劣,經常的調皮與失誤,兩年相處下來,孩子們下課總會圍到我的講桌周圍,嘰嘰喳喳的講一些同學之間的趣事、故作神祕的給我爆料一些小祕密,更有甚者,打聽我的一些生活瑣事。每每這時,我總是額外開心,覺得和一些隔着差不多七八個代溝的小屁孩聊天,自己的皺紋都舒展了,何樂而不爲呢?又放鬆心情了,又打探了班裏的內幕。

課堂上,爲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會因勢利導,讓自己變得時而可愛、時而搞笑、時而溫柔、時而嚴肅,讓學生在我的角色轉換中把枯燥的學習變得興趣盎然;課間,看到孩子們在操場運動、跳皮筋,我也會參與其中,和她們一比高下;在孩子們向我問好時,我一定大聲地迴應她們;在氣溫驟變時,我會下意識地提醒她們增滅衣服;他們生病的時候我會遞一杯熱水,做錯的時候我會耐心教導,傷心的時候,我會摸摸他的小腦袋,取得好成績時,我會和他們一起分享快樂!

偶爾,講桌上會有一小包零吃,一個蘋果;偶爾,辦公桌上會有一張小小的卡片;偶爾,煩悶時,會收到他們關心的目光。我知道他們是敬畏我的,因爲愛我,所以敬畏。我也愛他們,因爲每一個孩子的童心都是乾淨的、純潔的,值得我去愛他們。所以,我願意用我的愛心去滋潤他們的童心,在這個過程中同時也滌盪自己的靈魂。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走進她們的情感世界。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0

今天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作品《愛心與教育》,讓我深深地震撼,內心很是不平靜。讓我明白了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通過李鎮西老師的作品,讓我明白了,缺少愛的教育,註定是冰冷的、空洞的,是沒有靈魂的。如今,一些優秀學生歷經寒窗苦讀進入名校,個人條件優越、不愁吃穿用度,卻時常感到內心空洞,鎖定不了真正想要的目標,找尋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前進的動力,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一樣。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太在意成績分數,讓教育變得僵硬,結果孩子的成長過程負重不堪,缺乏愛的滋養。這也啓示我們,要投入感情、投入真愛,在課堂教學之外熱情關懷、慰藉心靈,以人的全面成長豐富教育的時代內涵。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只有像春蠶吐絲那樣竭盡心力,像蠟炬成灰那樣發揮光熱,像和風細雨那樣滋潤心田,方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用真情換來真心。當然,愛的教育並非愛的縱容、愛的泛濫。點燃愛、激發愛、播撒愛、守護愛,在愛中感悟生命、收穫成長、止於至善,這樣的教育,必將使人終身受益

同時,嚴與愛是相輔相成的。

一是要嚴而有理,對學生的真愛要體現爲既對學生有種種嚴格、嚴厲的要求,又不損害學生的生理心理,讓學生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接受。

二是要嚴而有度,對學生提出的各種要求都符合他們的身份、年齡和特點。

三是要嚴而有方,只有方法得當,嚴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養和訓練出出色的學生。四是要嚴而有恆,教師最忌對學生一時緊一時鬆,說了就不再檢查,再無動靜,以後再怎樣要求,學生都不會重視,教師的威望也會因此受損,教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愛的滋潤會讓孩子們生根發芽結果,愛生如愛子,從此刻做起。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1

這樣的故事每天發生在我們祖國大地,重複的發生着,只是未成有所記入,是啊這就是我們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

李老師的一個一個鮮活的故事,記錄着一名教師的生活細節,他是我們老師的典範,我們的學習楷模,學生能有這樣的老師,是學生之福,學校又這樣的教職工,是學校之福,我們祖國有多點這樣的老師,學生何愁學不好,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決定未來,,古人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祖國的強盛,孩子的未來就掌握在我們手中,想想責任重大,作爲基礎教育工作者唯有向李老師學習,熱愛教育,用心做好教職工作,方能對得起自己的本職。

  愛心與童心論具備這樣的素養

我們都從孩兒時期到現在的過來,都曉得在每個不同的年齡階段我們自己的心理變化,孩時期,大人的話大多都是生硬的,沒得味,孩時的同齡人之間方纔是經常玩樂學習,相互之間交流纔沒得隔閡,現如今,作爲基層教職工,能親近孩子的心裏,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親近學生,這樣才能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自主的學習,提升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習的興趣,萬事皆是如此,只有自己有了興趣,才能更加投入從而學而不厭,愛是長期的,當然了,正如李老師說言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然而,有時候師生之間相互的感情並不一定有着明顯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因爲如果師生間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環——教師經常想:“這麼好的學生,我怎麼能不想方設法地把他們教好呢?”學生經常想:“這麼好的老師,我怎麼能不好好聽從他的教育呢?”那麼,我們的教育已經現出成功的曙光

  與所謂“後進與優秀學生“對待

其實我們人人都想受到關注,不光是學生,人人亦是如此,只是每個人所使用的方式表達不一樣而已,但是每個人又有私心往往自己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有些學生在一段時間的追求與現實中往往會比較重失去追求更多關注的動力,有受同學之間的排擠,評價,有受老師的評價,有受家庭的教育,在如何其中一環幼小心靈受到打擊都會產生不確定的情緒,小小問題長期積累從而帶來對學習的厭倦,所謂後進生便產生了,爲此得孜孜不倦的走進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只有學生知道,我們還是重視TA的,在排除孩子的心裏的導致厭學的初始緣由,能夠有定期的心靈溝通很重要。好的評價,多多的鼓勵,從而心靈上是積極的,陽光的,優生自是,分數並不能代表綜合,正如李老師所言教育也不能太過注重分數,只有德智體綜合發展,培養學生的多才性,發掘孩子的興趣所在加以引導,這纔是我們所要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它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2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被書中記載的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故事打動,被李老師充滿激情和富有愛心的教育情懷感動。李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以及學生對李老師愛的回報震撼着我:原來,教育也可以做得如此讓人癡迷,如此有幸福感、成就感。

合起書本,我依然心潮澎湃,李鎮西老師讓我重新審視:到底什麼樣的老師纔是好老師?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高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師愛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劑。但是我們又該如何去愛我們的學生呢?在李老師的一個個教育故事中,我知道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真誠、平等地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不管他(她)是優秀生還是差生。用心愛每一個學生。

乖巧、聽話、成績好的學生誰不愛呢?可是調皮搗蛋成績差還愛頂嘴,這樣的學生,你愛嗎?其實,我們老師也不過是一個凡人,有着凡人的喜怒哀樂。在管理一個接近五十人的班級當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難免有被氣得頭頂冒煙的時候,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對自己說:"你不也曾叛逆過嗎?你不也曾是犯錯的小孩嗎?你不也從屢次犯錯中成長起來嗎?你不是立志要當一名熱愛學生的好老師嗎?"每一回,這一個個問題拷問過後,我都會豁然開朗,明白對孩子們應該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多一些尊重。歸根到底就是,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愛心。不管他是天鵝還是醜小鴨。

李老師對學生的愛還體現在他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的人,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李老師對於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學生也給出了答案:"兒童視角",即教育者應該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孩子",學會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興趣去探尋,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

也許,你以爲好老師就是很努力地在教,就是對學生負責。一筆一畫地示範學生沒有掌握的筆畫筆順,不厭其煩地把學生不會的知識教給他們;當我看到李老師的《愛心與教有)一書時,我知道教育需要智慧。譬如,作爲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老黃牛"一般事無鉅細地一味管,看起來彷彿對學生極負責,但是不講究方式方法,其效極微,甚至無效,那又怎能對學生起促進作用?又談何對學生負責?所以想作一名好老師,必須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豐富的學科素養和高超的育人藝術。這些最後都體現於如何帶好班、如何上好課,如何與學生談心、如何進行家訪、如何處理每一次突發事件等方面的智慧、離開這一切,空談對學生的愛,是沒有用的。

缺乏愛的教育是僞教育,但用愛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所以,除了愛,老師還要有不可替代的專業能力,這就要求我們作爲老師不斷閱讀,不斷學習,在閱讀學習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3

卷首語:愛心傳承希望,知識啓迪未來。用愛心換取學生的真情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也是一門藝術,老師要從愛心、關心出發,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爲基礎,用我們的愛心換取學生的真情。

假期裏,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感觸很多。李老師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後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後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

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後進生是不幸的,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難以過着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啊!

我在想: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剛開始我也會像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是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覆嗎?我想不會,我會很憤怒,可能會放棄,更多的是傷心,會覺得他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束手無策,無能爲力。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因此,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愛心才能傳承希望,但是,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使他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的思考。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4

在假期,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的成名作、代表作,他以手記的形式,分爲“愛心和童心”、“與頑童打交道”、“優秀生的培養”、“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和“沉重的思考”幾個部分。說實在的,這本書我只是大致地、粗略地瀏覽了一番,並且節選了其中的一些故事精讀。但是不難看出一位對教育充滿熱情的老教師那種對事業的執着和專情;不難感受到在李老師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後,閃爍出那種智慧和愛心的光芒是那樣的燦爛奪目。

讀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觸,最讓我感動的是——與頑童打交道。李老師轉化學生萬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愛心和耐心。萬同,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可憐的孩子,物質和情感上的缺失,讓萬同便成了一個人見人怕的壞孩子,可萬同又是幸運的,因爲他遇到了李老師,這個像父親一樣的班主任,在別人已經放棄他的時候,卻給他信心和鼓勵。

不僅如此,李老師還發揮了集體的力量,讓同伴的愛喚醒了他沉睡的心靈。正因爲有這樣一位好老師,有這樣一羣集體,才讓萬同的人生軌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長大後的萬同是一位光榮的有志氣的人民解放軍。我想,如果沒有李老師的堅持和執着,萬同的人生可想而知。

對於“後進生”來說,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育者對後進生的愛,絕不是爲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誠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這是李老師在書中有關後進生的轉化中的精闢之言。李老師對“後進生”萬同的教育經歷,在我的腦海裏烙下了一個深深的記號。

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後進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爲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李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我想到了我自己。班級裏也有讓人頭疼的後進生。他們不光在學業上讓人頭疼,在行爲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也曾試着去愛這些孩子,可是往往都是徒勞無功。在感嘆之餘只能責怪孩子爲什麼這麼難管,不懂事。有時把他們叫到辦公室訂正作業,對他們講了一遍兩遍還不會,就會向他們吼一下。現在想來,以前所謂的對他們的“愛”,放在李老師那裏,微不足道了。也許,我對他們的愛只不過是“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並沒有真正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也不是出於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我對他們的“愛”是爲了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比如說,每天讓陳幫潮、陳齊浩等留下來完成作業,是爲了讓他在考試時能考到及格,不拖班級的後腿,不丟老師的面子。試着用不同的方法跟劉凌愷、蔡以鐵講道理,是爲了讓他們能不影響別的孩子,不影響班級的榮譽……我的愛,表面上是負責任,是有耐心,而實際上是自私的,爲了那所謂的虛榮心。也許,當自己淡化了那所謂的名和利,自己能更加靜下心來,面對這些讓我煩惱的“後進生”。我該試着向李老師學習,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讓自己的心靈走進他們。只有贏得了他們的認可,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李老師對後進學生的教育方法是“科學”而又“藝術”,比如,他讓後進學生自己確定“幫助人”,讓“幫助人”每天將後進學生的當天表現寫在《家校聯繫本》上,然後讓後進學生帶回家給家長看;他給有進步的後進學生每週填寫《報喜單》,讓他們帶回去向家長報喜;他還採取“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賽”、“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後進生改正錯誤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找回了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以李老師爲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到“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

  《愛心與教育》讀書心得15

金秋九月,是豐收的季節,我們實施了主題活動《豐收的秋天》。正好在這個月份中有幾個節日: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我們都隨機加上一些情感方面的教育。由愛親人到愛教師然後上升到愛祖國,這些情感類的教育不同於11=2這種知識,你講明白了,孩子們學會了,情感、品德方面的教育是貫穿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的,我們幼兒園也把這種情感教育的活動滲透到每一個環節中去,使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不斷地得到激發和強化。讓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中秋節之際,是親人團聚的日子,在這個時候組織《我爲親人獻愛心》的活動,我覺得這是一個合適的機會,讓幼兒瞭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父母愛孩子,孩子也要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很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處在中心地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整天被愛包圍着,生活條件具有獨特性,現在的家庭經濟水平都顯著提高。家長們有能力並樂意滿足幼兒的一些要求,幼兒便有一種要什麼有什麼的想法,他們在家裏處於“獨特”的位置,扮演着“獨特”的角色。

家中缺乏能夠與之分享物質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現在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視爲掌上寶,對其寵愛過渡,唯恐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受委屈。於是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下,形成了不少弱點,其中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愛心,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不合羣,不關心他人;不會與同伴和平相處,打架、衝突時有發生,這會嚴重影響幼兒的發展。因此,“愛心”教育迫在眉睫。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關鍵是成人怎樣正確引導和培養。

活動中,我們要求父母“身教勝於言教”,畢竟家長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在人生的路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導,第一路標,在愛心教育中家長對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家長要以身示範,做孩子的榜樣。

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孩子,讓尊敬長輩的優良品質發揚光大。讓孩子從小學會關愛他人,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品質。

活動後,通過與家長的交談以及看到家長反饋來的記錄。我們也很感動。父母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洗腳的情景,每個人的眼裏含着淚花,心中涌動着感動,此時,充分體現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意境,每個人胸口堵着感動,多少年來,還是第一次給自己的父母洗腳,怎能不感動?

活動中,我們要求父母“身教勝於言教”,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孩子,讓尊敬長輩的優良品質發揚光大。活動後,通過與家長的交談以及看到家長反饋來的記錄。我們也很感動。父母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洗腳的情景,每個人的眼裏含着淚花,心中涌動着感動,此時,充分體現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意境,每個人胸口堵着感動,多少年來,還是第一次給自己的父母洗腳,怎能不感動?